第41章 烏巢禪師

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

陳凡聞言一樂,以豬八戒的本領,早已不用吃食,卻是個貪嘴之人。

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爲八戒。”

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

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高老見這等去邪歸正,更是十分喜悅。

八戒上前扯住老高道:“爺,請我拙荊出來拜見公公伯伯,如何?”

陳凡聞言一樂,含笑道:“賢弟,你既入了沙門,做了和尚,從今以後,就不要再提。世間只有火居道士,哪有火居的和尚?”

火居,便是成家的意思。

“是,大哥。”八戒聞言,只好諾諾答應,心裡卻是想着待西天取經之後,再回來找翠蘭。

天色已晚,衆人便在這裡休息了一夜。

次日,高老兒擺了桌席,請三藏上坐,陳凡,悟空與八戒,坐於左右兩旁,諸親下坐。

高老把素酒開樽,滿斟一杯,奠了天地,然後奉與三藏。

三藏道:“不瞞太公說,貧僧是胎裡素,自幼兒不吃葷。”

老高道:“因知老師清素,不曾敢動葷。此酒也是素的,請一杯不妨。”

三藏道:“也不敢用酒,酒是我僧家第一戒者。”

悟能慌了道:“師父。我自持齋,卻不曾斷酒。”

悟空道:“老孫雖量窄,吃不上壇把。卻也不曾斷酒。”

陳凡笑道:“吃些也無妨。”

三藏聞言,應道:“既如此,你兄弟們吃些素酒也罷,只是不許醉飲誤事。”

在三藏眼裡,陳凡卻是與觀世音有着不淺的關係,促成西天取經的人物,說不得就是一位上仙。在身爲凡人的三藏眼裡,那是高高在上,是以陳凡說什麼做什麼。只要不是太過離譜,他也不管,只以爲神仙與凡人不同罷了。

衆人宴罷,老高將一紅漆丹盤。拿出二百兩散碎金銀。奉三位長老爲途中之費,又取出了幾件棉布褊衫,送於衆人。

三藏道:“我們是行腳僧,遇莊化飯,逢處求齋,怎敢受金銀財帛?”

悟空近前,輪開手,抓了一把。道:“高才,累你引我師父。招了一個徒弟,無物謝你,把這些碎金碎銀,權作帶領錢,拿了去買草鞋穿。以後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幾個,還有謝你處哩。”

高才接了,叩頭謝賞。

高老又道:“師父們既不受金銀,望將這粗衣笑納,聊表寸心。”

三藏又道:“我出家人,若受了一絲之賄,千劫難修。只是把席上吃不了的餅果,帶些去做乾糧足矣。”

八戒在旁邊道:“師父,你們不要便罷,我與他家做了這幾年女婿,就是掛腳糧也該三石哩。丈人啊,我的直裰,昨晚被師兄扯破了,與我一件青錦袈裟,鞋子綻了,與我一雙好新鞋子。”

高老聞言,不敢不與,隨買一雙新鞋,將一領褊衫,換下舊時衣物。

八戒搖搖擺擺,對高老唱個喏道:“上覆丈母、大姨、二姨並姨夫、姑舅諸親,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辭,休怪。丈人啊,你還好生看待我渾家,只怕我們取不成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過活。”

悟空聞言,當下喝道:“夯貨,卻莫胡說!”

八戒道:“哥呵,不是胡說,只恐一時間有些兒差池,卻不是和尚誤了做,老婆誤了娶,兩下里都耽擱了?”

豬八戒也是活了不知多少歲月的人物,身爲天蓬元帥,經年累月下來也知道一些隱秘,這西天取經的路上,那些妖精豈是好相與的?

其中真仙修爲的大能妖精都不在少數,連天庭都不放在眼裡。

比如那曾經口吞天兵天將的獅子精,還有那如來的親孃舅金翅大鵬雕等等,豬八戒都曾聽聞過,或是見識過。

這一句取不成經,卻不是戲言,即便背後有觀世音菩薩,又有孫悟空與陳凡在,豬八戒心裡也是沒底。

三藏卻是道:“少題閒話,我們趕早兒去來。”

遂此收拾了一擔行李,八戒擔着,三藏騎着白馬,悟空扛着鐵棒,與陳凡說說笑笑的在前面引路。

一行四衆,辭別高老及衆親友,投西而去,有一個月的平穩路程,行過了烏斯藏界,前面乃是一座高山。

三藏停鞭勒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須索仔細,仔細。”

八戒道:“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他。”

三藏道:“他有些甚麼勾當?”

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

陳凡聞言,卻是若有所思,前世讀西遊記之時,便對這烏巢禪師有些好奇,如今卻是可以見上一見。

只是這豬八戒的憊懶,出乎他的意料,烏巢禪師也是一位大能存在,要豬八戒跟他修行,豬八戒竟然不肯?

陳凡卻是不知道,豬八戒師從道家,雖然受觀世音點化,答應這西天取經之事,但也是暗中受了太上老君的指點,才應下的。

否則豈肯投身佛門?

豬八戒的九齒釘耙,便是太上老君親自動手煉來,贈予他的。

這豬八戒,也是一個念舊情,重情義的人。

一行人說着話,不多時,到了山上。

八戒指道:“那不是烏巢禪師!”

三藏縱馬加鞭,直至一棵巨樹下。

卻說那禪師見他四衆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

三藏下馬奉拜,那禪師用手攙道:“聖僧請起。失迎,失迎。”

八戒道:“老禪師,作揖了。”

禪師驚問道:“你是福陵山豬剛鬣,怎麼有此大緣,得與聖僧同行?”

八戒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願隨他做個徒弟。”

禪師大喜道:“好,好。好!”

禪師又指着孫悟空與陳凡,問道:“這兩位是誰?”

陳凡打量着這禪師,眉頭不經意的一皺。這禪師乃是真仙的修爲,卻不知是哪一位佛門之人?

原著之中,這人傳了三藏一卷多心經,認識孫悟空。卻又故作不知。孫悟空用金箍棒去搗他的烏巢,也不曾建功,着實十分神秘。

陳凡皺眉之際,孫悟空卻是向他傳音道:“大哥,此人就是如來。”

孫悟空練就火眼金睛的神通,卻是可以看破一切虛妄,當下就認出瞭如來。

但是吃過如來苦頭的孫悟空,卻是不敢造次。那山下五百年的時光,並不是好過的。他可不想再來五百年,甚至更久。

陳凡聞言,不由眉頭一揚,沒想到這烏巢禪師也是如來所化,竟是與那菩提祖師一樣,但他也不準備點破,只是含笑看着。

禪師發問,悟空當下笑道:“這老禪怎麼認得他,倒不認得我?”

這卻是明知故問,他當然知道,這化作烏巢禪師的如來佛祖認得他。

禪師道:“因少識耳。”

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孫悟空,這位是陳凡陳施主。”

禪師陪笑道:“欠禮,欠禮。”

三藏再拜,詢問那西天大雷音寺在何處,這纔是三藏的目的。

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

三藏殷勤致意,問道:“路途果有多遠?”

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經雲《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聽着心經,陳凡才知曉了烏巢禪師此來的目的,與當初化身菩提祖師,傳孫悟空修行法門一樣,這次卻是來傳三藏修行法門。

三藏此時雖是凡人,卻是如來的徒弟轉世,徒弟的修行法門,當然要由師傅來傳。

這卷多心經,卻是一種佛門修行的法門,或者說功法。

禪師傳了經文,踏雲光,要上烏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端的。

禪師笑道:“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來摩耳巖,側着腳蹤步。

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蒼狼爲主簿。

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

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

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

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這一首詩詞,卻是道盡了西去路上的諸多磨難,最後一句,卻是明顯表明了認識孫悟空這多年的老石猴。

悟空聞言,冷笑道:“我們去,不必問他,問我便了。”

三藏還不解其意,那禪師化作金光,徑上烏巢而去。

三藏往上拜謝,悟空卻是心中大怒,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

孫悟空終究是沒有忍得住心中嗔怒,畢竟被壓了五百年,乃是一口惡氣,以他的脾性,最後還是出手了。

奈何,如來修行了無數年,修爲高深,孫悟空的一身本領,又是如來化身菩提祖師所傳,瞭然於胸。

悟空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着烏巢一縷藤。。)

第53章 二層第14章 十二年第28章 涇河龍王第3章 風波起第55章 峽谷深處第6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46章 相繼到來第70章 皇宮第10章 陳凡出手第1章 大千世界第9章 飛雲浦,鴛鴦樓第91章 結嬰第8章 築基中期第11章 老龜第43章 水族第38章 變故第15章 切磋第23章 一敗官軍第86章 斬殺第2章 擊殺第82章 姜明第88章 出手第二十三章第5章 路遇仙子第19章 獲勝與功法第19章 再勝第85章 國都第20章 陳府第51章 得手第61章 兕怪第4章 講道第4章 元嬰隕第20章 大婚第57章 揚州城第37章 真假八戒第14章 陸壓第30章 潮音洞第42章 古寶第55章 峽谷深處第14章 以物易物第63章 劉世美第31章 第一邪皇第60章 金魚精第6章 申公豹第21章 高唐州第57章 揚州城第14章 以物易物第98章 交戰第49章 道士第76章 解毒第22章 大軍出征第20章 英雄氣概第15章 聽香水榭第6章 黑店第15章 峨眉山第54章 火靈峽谷第31章 紫薇山第15章 真仙第27章 競拍第46章 白骨精第15章 墓前第62章 女兒國第87章 拜月教第17章 3號島嶼第39章 破軍第40章 丁寧第50章 小妖第67章 宮殿第17章 3號島嶼第3章 風波起第30章 多寶出山第4章 泥菩薩第8章 傳送第11章 7級妖獸第19章 準提道人第43章 尾聲第18章 白玉珊瑚第25章 壓軸寶物第61章 兕怪第8章 築基中期第10章 如意金箍棒第21章 宗門大比第25章 暖光山第五十章第71章 九頭蟲第32章 一氣化三清第14章 十二年第81章 靈獸齋內第41章 烏巢禪師第14章 還施水閣第43章 流沙河第10章 入門第18章 大義分舵第30章 支援第9章 飛雲浦,鴛鴦樓第72章 傳功第21章 高唐州第67章 宮殿第52章 老君第44章 天地寶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