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水陸大會

太宗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

榜行天下,着各處官員推選有道的高僧,上長安做會。

朝臣聚衆僧,在那山川壇裡,逐一從頭查選,內中選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

你道他是誰人?

正是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善人,唐僧,法名喚做陳玄奘。

這個人自幼爲僧,出孃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

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

當時三位大臣引至御前,揚塵舞蹈,拜罷奏曰:“臣瑀等蒙聖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

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

陳玄奘叩頭曰:“臣正是。”

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爲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又賜五彩織金袈裟一件,毗盧帽一頂,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闍黎班首,書辦旨意,前赴化生寺,擇定吉日良時,開演經法。

玄奘再拜領旨而出,遂到化生寺裡,聚集多僧,打造禪榻,裝修功德,整理音樂。

選得大小明僧共計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

諸所佛前,物件皆齊,頭頭有次。

選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黃道良辰。開啓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

…九月初三日,太宗及文武國戚皇親,俱至期赴會,拈香聽講。

水陸大會之時,卻說陳凡煉製了一件袈裟。與一杆錫杖,來長安城裡販賣。

以他的煉器手段,隨便煉製上兩件寶物,對於凡人或者修士來說,都是不可多得之物。

比之西遊記原著之中,觀世音菩薩手中的兩件佛寶。也是不遑多讓。

一個水陸大會沒有被選上的僧人,上前打量了袈裟與錫杖幾眼,問道:“你的袈裟要賣多少錢?”

“袈裟一萬兩黃金,錫杖亦一萬兩黃金。”陳凡微微一笑,揚了揚手中事物,含笑說道。

僧人聞言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兩萬兩黃金,當真是又瘋又傻!”

圍觀之人,卻也是同樣的神情,看陳凡好似在看一個傻子。

陳凡微微一笑,也不辯駁,拿着寶物向東華門走去,正撞着宰相蕭瑀散朝而回。

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着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陳凡笑道:“袈裟一萬兩黃金,錫杖亦一萬兩黃金。”

蕭瑀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陳凡淡然道:“有好處,亦有不好處,有要錢處,亦有不要錢處。”

蕭瑀道:“何爲好?何爲不好?”

“着了我袈裟,水火不侵,百病不生,便是好處。凡夫俗子難見我袈裟直面,便是不好處。”

陳凡揚了揚手中的袈裟,淡然說道。

“何爲要錢,不要錢?”蕭瑀眼中閃過一絲驚奇,又問道。

陳凡含笑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便要兩萬兩黃金,與我有緣,承受得起寶物之人,便是不要錢。”

蕭瑀聞言,頓時被陳凡這番寵辱不驚,高深莫測的摸樣唬住,要知道此方世界仙佛隱現,作爲朝中宰相,蕭瑀自然知道一些大能之士,乃是遊戲人間的人物,與凡人不同。

蕭瑀即便下馬,與陳凡以禮相見,口稱:“先生恕我蕭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陳凡點了點頭,隨後便與他徑直走進東華門裡,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

見到蕭瑀領着一人進來,唐王略一打量,卻是一驚。

此人身穿血白相間顏色的玄衣,面容俊朗,不正是當日涇河龍王的魂魄手下救他一命之人?

雖然當日是在夢中,卻可見此人的神通廣大。

“原來是先生,多謝先生救命之人。”唐王陰間走了一遭,知曉他這個人間帝王生前還能放光一時,死後在滿天神佛眼裡,卻是什麼都不是。

如此,他才一心舉辦水陸大會,想要賣個好與地府,還有那佛門。

陳凡在他眼裡,也是神通廣大之輩,當下就有了結交之心。

“見過唐王。”陳凡微微一笑,輕輕一禮說道。

“先生不必多禮,快請上座。”對於陳凡只是微微一禮,十分逾越的舉動,唐王卻是視而不見,趕忙請陳凡上座。

兩人落座之後,唐王與陳凡客氣了幾句,纔想起來宰相,不由看向蕭瑀,問道:“蕭瑀來奏何事?”

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先生,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着此服,故領先生啓見。”

唐王大喜,本想着怎麼與陳凡結交,如今就來了時機,當下道:“不知這袈裟與錫杖價值幾何,我買下了。”

唐王與陳凡倒是頗爲親近,頗有些平輩而交的意思,稱呼都變了。

陳凡卻是微微一笑,說道:“有緣者,分文不取,無緣者,萬金不賣。”

此言一出,宰相不由臉色一變,之前陳凡還說兩萬兩黃金,如今卻說不賣了,豈不是讓他犯了欺君之罪?

奈何此人與唐王似乎關係親厚,見唐王的態度,顯然此人他惹不起。

當下蕭瑀眼觀鼻,鼻觀心,對陳凡視而不見。

唐王聞言,卻是命人將陳玄奘請來。

陳玄奘生的脣紅齒白,一副善相,似乎天生就是做和尚的料。

“此人如何?”唐王看向了陳凡,不由笑着問道,陳玄奘乃是他選出來的高僧,應該配得上袈裟與錫杖了吧!

“不錯。”陳凡看了陳玄奘一眼,隨即一揚手,將袈裟與錫杖送了過去。

陳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

此一裝扮,可謂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誠爲如來佛子。

“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一直眼觀鼻,鼻觀心的宰相不由出聲讚歎道,不乏拍馬屁的意思。

既讚揚了玄奘,又捧了陳凡的事物,又誇了唐王的眼光,可謂十分老道。

陳凡看着玄奘,淡淡問道:“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

“小僧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陳玄奘一聽佛法,當即來了精神,一臉求知的問道。

唐王也是一臉好奇的看着陳凡。

陳凡笑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玄奘還未答話,太宗卻是一臉喜色,趕忙問道:“敢問先生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這大乘佛法,卻是正解了太宗的心事,自地府走了一遭之後,太宗一直擔心死後之事,如今大乘佛法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豈不是大法?

陳凡淡淡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唐王聞言,卻是真真的信了,畢竟他在夢中見過陳凡的手段,也受過陳凡的救命之恩,而且以他一生閱人無數,一看之下就覺得陳凡不似凡人。

太宗隨即傳命下去:“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太宗招來化生寺衆僧,問道:“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陳玄奘卻是被大乘佛法吸引,上前一步,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爲兄弟。”

玄奘頓首謝恩。

唐王果是十分賢德,當下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爲誓。

唐王甚喜,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

待衆人回過神來,陳凡已經不見了蹤影,讓唐王甚爲惋惜。

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

有欽天監奏曰:“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

唐王大喜,宣玄奘上寶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鉢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駔的馬一匹,送爲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大喜,即便謝了恩,領了物事,更無留滯之意。

唐王排駕,與多官同送至關外,只見那洪福寺僧與諸徒將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關外相等。

第58章 城內第10章 如意金箍棒第15章 黑旋風李逵第11章 俠王府第61章 山中妖怪第29章 會合第11章 外海第15章 峨眉山第38章 降妖第93章 雷峰塔第70章 皇宮第21章 宗門大比第88章 出手第4章 元嬰隕第92章 祭煉第1章 大千世界第19章 丐幫亂第22章 進行中第36章 真假觀世音第40章 丁寧第24章 府外第25章 美人多情第六十三章第69章 分隊第37章 返回第1章 路遇淫賊第65章 琴聲第43章 流沙河第36章 古寶與真寶第75章 取勝第39章 遺府第65章 故人相聚第86章 斬殺第8章 凌雲窟第48章 八戒巡山第8章 傳送第80章 臨行第25章 暖光山第27章 孔宣第29章 會合第35章 入魔第64章 小鎮第3章 碧遊宮第33章 地府第1章 蘭若寺第92章 祭煉第72章 碧波潭第7章 奪命雙怪五大宗門第二十三章第27章 算命先生第35章 千年紫芝第5章 **第58章 逃遁第80章 大典第30章 第二刀皇第19章 再勝第1張 又遇淫賊第88章 天仙第33章 真相第6章 山谷第25章 美人多情第85章 天竺國第47章 蛇妖第39章 大比第26章 斃敵第85章 國都第22章 大軍出征第70章 落雪山脈第80章 女鼠精第22章 名額歸屬第12章 冰魄第28章 佳夢關失第50章 交手第35章 入魔第66章 院內第42章 古寶第26章 皇城第75章 山谷深處第35章 千年紫芝第十二 道趙公明出場第21章 杏子林中第35章 抵達第39章 大比第51章 玉佛寺第7章 修仙小店第21章 宗門大比第十二 道趙公明出場第85章 國都第25章 中期第6章 神通第6章 上梁山第59章 女飛賊第24章 拍下第43章 流沙河第71章 九頭蟲第37章 真假八戒第14章 十二年第29章 結束第5章 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