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如果有幾架轟六,加上c601導彈就好了!”秦觀聽完了整個海戰的過程,忍不住地說道。
當初在出口武器的時候,儘量讓椰棗國和安息國的武器分開部署,給椰棗國出口了殲轟七和c801導彈,就給安息國出口了轟六轟炸機和c601導彈,這些武器,又正好可以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現在,椰棗國使用的是c801導彈的改進版本,就是c802,射程提高到了一百公里以上,如果高空發射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一百五十公里,聽起來似乎很先進,但是,從作戰目標來看,它就是用來對付驅逐艦的,而且,驅逐艦的排水量超過了五千噸,就無法保證一發定魂了。
術業有專攻啊,這種導彈的作戰目標,更不可能是航母了,所以,用這種導彈來打航母,性能絕對是差強人意的。
縱觀國內的武器庫,新一代的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還在開發之中,能夠承擔這種使命的,暫時就只有c601導彈。
這種導彈外形臃腫,看起來像是一個鼓囊囊的小飛機,同時,性能上來看,也是相當落後的,它採用的是液體燃料發動機,沒錯,第一代的導彈,纔會採用液體燃料,發射前加註燃料,使用中限制很大,但是,這種導彈卻有一個別的導彈都無法替代的優勢,那就是威力!
一枚c802導彈也只有幾百公斤而已,但是一枚c601導彈,自重足足有2.4噸!它的戰鬥部,也是c802導彈的五倍以上,也就是說,c802只能在航母身上撓癢癢,但是c601導彈,就已經能夠在航母身上撕開大窟窿了,除了導彈自己的戰鬥部之外,沒有燃燒完畢的燃料,也可以在撞擊的瞬間起火燃燒,瞬間就是一片大火。
由於這種導彈太過笨重,所以殲轟七根本就不能攜帶,只有轟六這樣的大傢伙,才能夠在機翼上掛載兩枚。
如果有上五架轟六轟炸機,扔過去十枚c601導彈,作爲第二輪的打擊力量,鷹國海軍的防空系統已經被撕開了,第二次突防之後,哪怕是無法擊沉對方的航母,也能夠讓航母處於半死狀態。
尤其是中途島號,這艘航母本來就是廉頗老矣,就在幾個月前,航母上還起過一次大火,經過這次大火之後,航母就已經受了內傷,所以鷹國本來就打算退役這艘航母的。如果不是這場戰爭的話,航母就肯定已經退役了。
現在,擊沉一艘航母,帶來的效果絕對是轟動性的,鷹國的總統也絕對會咬牙切齒,不撕裂了椰棗國絕對不甘心,這樣雙方打起來,漢國就可以在一旁加油吶喊了。
雖然可惜,但是現在肯定已經讓鷹國人膽戰心驚了,這場戰爭,還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啊!
“走吧,咱們去1172廠。”秦觀說道。
殲轟七就是從陳老手下誕生的,這次的驚天駭俗的攻擊,又是殲轟七給創造出來的,所以,也要給陳老去道喜啊,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殲轟七的訂單肯定會增多的。
其實,別看殲轟七還是個地道的二代機的底子,但是殲轟七在國際市場上,還真是搶手貨,一方面,是因爲這種飛機的性能已經得到了實戰的檢驗,一方面是因爲價格便宜,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現實,在世界上,能夠出口轟炸機的國家可不多!
對任何國家來說,出口是不能影響到自己的,不能改變世界格局的,所以,各種先進的戰鬥機,出口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畢竟戰鬥機大多數都是用來自保的,但是轟炸機就不行了,轟炸機天生就是屬於進攻力量的,也只有漢國纔敢無所顧忌地出口,其他的國家,熊國,鷹國,根本就不出口。
不用說轟炸機了,哪怕就是戰鬥機,他們在出口的時候,都要閹割掉對地轟炸的功能,讓這種飛機僅僅能攜帶普通的自由落體炸彈,但是不能攜帶精確制導的武器,更不可能超低空突防等等。這已經是一個國際慣例了。
漢國現在爲了發展經濟,軍工就要自力更生,不出口,怎麼活下去?靠着軍工的出口,漢國的軍工企業已經發展起來了,有了充足的資金,又能繼續投入到研發中去,這樣形成良性的發展。
隱身版的殲轟七?絕對是不會賣的,國內也不會有大量的需求,所以,還是上馬隱身版的轟20吧!
秦觀將光盤交給秀才,放進公文包裡,剛剛想要出門,格林大使就去而復返了。
被堵到了門口,秦觀也很是尷尬。
“秦總,您要出門?”格林大使剛剛下車,就看到秦觀要上車,不由得問道。
“是啊,打算去飛機廠看看。”秦觀說道。
“那麼,我可以一起跟着去看看嗎?”
在這裡,飛機廠只有一處,就是1172廠,這個廠,就是製造殲轟七的,現在既然格林大使願意來,那當然可以一起去了。
“走吧,上車。”秦觀說道:“要不,坐我的車?”
秦觀這可是相當客氣了,鷹國人以前的表現,絕對不配和秦觀乘坐一輛車的,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秦觀還是要做足了姿態的。
用咱們的殲轟七,把鷹國人揍了個狼狽不堪,咱們已經出氣了,所以,現在帶着對方去參觀殲轟七,那當然也要和格林大使親密一些,讓對方眼睜睜地看着把他們的航母編隊揍得滿地找牙的飛機,不知道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慨?
這才僅僅是一百枚導彈而已,就是這樣的結局,如果要是飛過去一百架轟炸機,發射四百枚導彈呢?在他們的航母上砸五十個窟窿,足夠把航母砸沉了!
“是啊,這是我們科技的結晶,不僅僅是質量好,而且尾氣排放也達標,所以,我們希望我們之間可以展開更多項目的合作,比如,把我們的紅旗轎車,賣到貴方去,如何?”秦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