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罪己詔(二合一保底)

李牧的話就像一尊從未被敲響過的古鐘,突然之間被猛然敲響,這古鐘發出的聲音以雷霆萬鈞之勢,在滿朝文武中如悶雷般爆炸。

隨後悠悠的透過太和殿大門傳到了天空。

在李牧話音落下,太和殿內外的錦衣衛鷹衛全部單膝跪地,齊聲高賀道:“錦衣衛叩謝皇恩浩蕩!太后恩澤!”

錦衣衛鷹衛的齊聲高賀,猶如威壓一般罩在了滿朝文武身上,讓這些大臣們不得不躬身對着張嫣齊聲說道:“臣等有罪,臣等有愧太后信任,枉顧皇恩浩蕩。”

說完,沒有一個人敢擡起頭來,全部都弓着身子,低垂着腦袋,等着坐在鳳椅上的懿安太后親自開口原諒他們。

李牧的質問雖然看上去很虛幻,但是對於一個古代官員來說,卻是最致命的。

在古代名聲比命重要,有些人可以不在乎性命,但不能不在乎名聲,尤其是官員,更是將名聲看的比天高。

這種莫須有的指責,就相當於在說他們尸位素餐,不知道感激皇家對他們的恩澤。

說白了,李牧就是在說這些傢伙站着茅坑不拉屎,拿着勺子不盛飯,領着工資不幹活,一個意思。

對於這些官員來說,這樣的指責他們怎麼可能會認,就算是真的在屍餐素位,也堅決不能承認。

如果承認,就等於說他們真的德行有損,愧對身上的朝服,枉顧皇家恩澤。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體文武百官一起躬身乞求太后,只要鳳椅上的張嫣開口,讓他們平身,李牧對於他們的指責,便是無稽之談。

張嫣看了一眼殿下躬身垂頭的文武百官,也不再避諱,直接用一雙媚目看着李牧的後背,道不盡的柔情。

此時她發現面對文武百官的李牧,就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山,爲她擋住了所有的風雨,心中不由得一蕩。

看到太和殿內這一幕,李牧嘴角笑了笑,代表皇權的威嚴已經降下,面對質問,滿朝文武爲此紛紛向張嫣躬身乞求,

接下來,就需要如春風般的皇權恩澤灑下,獲得滿朝文武的好感,當然這恩澤不是李牧來灑,而是需要另外一個人來灑,纔會更加有效果。

身兼先帝遺照監國,腰佩新皇御賜寶刀,李牧只能代表皇權的威嚴,最殘酷的一面,不能代表皇權的恩澤,最柔情的一面。

李牧回身看到鳳椅上張嫣滿眼的柔情,那含水的媚眼,尤其兩片輕抿的嘴脣,讓他有一種衝上丹璧的衝動,一親芳澤。

還好的是,李牧忍住了,知道背後有一羣大臣正等着皇權降下恩澤,衝着鳳椅上的美人太后做了一個飛吻,指了指身後一直躬身等着平身的文武百官,示意張嫣可以收買人心了。

這樣一來,李牧統領錦衣衛負責皇權的殘酷,張嫣代表皇權的恩澤,大明的這些官員們便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再加上魏忠賢統領東廠,對這些官員進行暗中監督。

時間一長,只需要平穩的度過最糟糕的崇禎朝,李牧心中的另外一件事情,實施起來就會輕鬆的多,大明官員也不會對這件事有太大的牴觸。

搭理近一年的朝政,張嫣明白李牧示意的意思,心中自然暖暖的,坐在鳳椅上嫵媚的白了一眼,恨不得現在就衝下丹璧去,投入情郎的懷抱。

奈何現在不是時候,張嫣只得坐好身子,平靜的對文武百官說道:“衆卿家何罪之有,平身吧。”

“臣等謝太后垂憐。”

正如李牧預料的那樣,張嫣的開口,確實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感激,不管是不是真心的,至少現在是,就是一個好開頭。

“哀家知道衆愛卿也是沒有辦法,纔會想到開內帑。”看到文武百官都起來了,張嫣整了整身子,偷瞄了李牧一眼,接着說道。

“李愛卿剛纔說的話,也確實太沖動了一些,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李愛卿是怕辜負了先帝對其監國的囑託。”

做着和事老的張嫣話鋒一轉,接着問道:“只是問題終究要解決,陝西大旱百姓顆粒無收,不知道衆位愛卿可由良策。”

聽到張嫣又問陝西大旱的事情,滿朝文武直接了當的請罪道:“臣等無能。”

說完,滿朝文武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李牧,眼中好似帶着戲謔的笑意。

對滿朝文武來說,雖有太后從中調和,但是對於李牧他們不可能產生好感,再加上官員們和錦衣衛天生就是死對頭,更不可能在張嫣三言兩語下,就將剛纔的事情掀過去。

沒門。

滿朝文武見張嫣重提陝西大旱,百姓顆粒無收的應對之策,乾脆直截了當的說自己無能,撂挑子不幹了。

剛纔李牧不是說這是小事情嗎,滿朝文武也很想要看看,這麼一件小事情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到底怎麼解決?

他們不信一個錦衣衛指揮使能夠變出糧食來,就算是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很特殊,有着先帝遺照帶着監國的職責。

對於滿朝文武直截了當的承認無能,讓張嫣明顯一愣,隨即無奈的一笑,知道這些大臣們還在爲剛纔李牧說的話生氣呢。

不再看這些大臣,張嫣看向情郎,滿懷期待的問道:“李愛卿你可有辦法?”

雖然將這件事情扔給情郎有些太不負責任了,不過張嫣對於李牧的神奇,還是充滿了信心的。

那怕李牧說明天陝西境內的百姓就會有糧食吃,她都會選擇相信。

畢竟,對於一個能從她懷裡消失的人來說,變出糧食來,應該不是什麼太大的難事。

張嫣不知道,她對李牧的信任,幾乎達到了盲目的地步。

李牧看到滿朝文武戲虐的眼神,沒有太在意,對着鳳椅上的張嫣說道:“啓稟太后,陝西大旱,此乃天災,想來是老天爺對於新皇有什麼不滿的地方,臣覺得可讓新皇下罪己詔,以祈求老天的原諒。”

讓新皇下罪己詔與陝西大旱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是李牧一時起意,想讓朱慈烺當政的崇禎朝,在罪己詔上面超過他父親朱由檢。

同時罪己詔還有一個用處,那就是在大明百姓的心中加深一個印象,朱慈烺當政的崇禎朝將是天災不斷。

爲此在今後只要遇到天災,李牧都打算以朱慈烺的名義下一道罪己詔。

本想着李牧會有什麼好辦法,沒想到會是讓新皇朱慈烺下罪己詔,這讓張嫣有些哭笑不得。

剛想開口,轉念一想,疑惑的問道:“李愛卿這樣行嗎?只要新皇下罪己詔陝西大旱就能解決?”

也許張嫣是真的將李牧當成了上天派來的神仙,纔會問出這種話來吧。

“不能。”對於張嫣的詢問,李牧很乾脆的否認了。

罪己詔只是李牧用來減少新皇在民間的認同感,怎麼可能一個罪己詔就解決了陝西大旱,那純屬就是在做夢。

“唉。”希望被打碎,張嫣也不好說李牧什麼,只能無奈的嘆息了一聲說道:“那李愛卿爲什麼要下罪己詔?”

李牧解釋的說道:“太后,罪己詔古已有之,自古以來每當天下大災,皇帝都會下罪己詔,這不單是爲了向上天請罪,乞求原諒,還有就是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讓黎民百姓不要對朝廷失望。”

“雖然罪己詔不能夠解決陝西大旱,讓百姓手裡有糧食,卻是傳達朝廷對待災難的一種態度。”

說完,李牧看了一眼思考中的張嫣,給了一個堅定的眼神。

坐在鳳椅上的張嫣思考了一番,也有些異動,總歸死馬當活馬醫,收到李牧的眼神後,對殿下的文武百官問道:“衆愛卿覺得呢?”

此時面對張嫣的詢問,黃立極再一次站了出來,作爲魏忠賢的鐵桿,這個時候一定要站出來表示支持。

“太后,李大人提議新皇下罪己詔到是可行,歷朝歷代每逢災禍之時,都有皇帝下罪己詔的先例。”

猶豫了一下,黃立極接着說道:“正如太后所說,新皇下了罪己詔,陝西大旱依然在旱,百姓手裡還是沒有糧食。”

說完,黃立極轉頭向李牧求教道:“李大人,陝西旱災可不是兒戲,不知道李大人可有解決之道。”

不管怎麼說,黃立極雖然投靠了魏忠賢,他的心裡還是有大明黎民百姓的,要不然在歷史上,他也不會是第一個站出來承認朱由檢的合法性,並且勸其登基爲帝的人。

對於讓新皇下罪己詔他可以表示支持,但是接下來李牧就要說明怎麼處理陝西大旱了。

面對黃立極的問話,李牧很是蠻狠的說道:“黃閣老,你們內閣寫好新皇的罪己詔就好了,至於怎麼解決陝西大旱的問題,本座自然會向太后親自解釋。”

說完,不耐煩的看了一眼黃立極道:“用不着你們操心。”

作爲代表皇權的威嚴,李牧不覺得有必要向黃立極將事情解釋清楚,只需要表達他的不滿就可以了。

黃立極到也不孬,沒有理會李牧,轉身看向鳳椅上的張嫣恭敬道:“太后,老臣懇請恩准李大人的提議,請新皇下罪己詔。”

張嫣還是有些猶豫,畢竟讓一個幼孩兒來承擔錯誤,對於她來說實在有些不忍心同意,畢竟朱慈烺名義上是她的孩子。

文武百官看到張嫣還在猶豫,爲了坐實由李牧來解決陝西大旱的事情,將他們從這件事情中抽出來,都跟在黃立極的身後躬身道:“懇請太后恩准。”

“罷了。”張嫣嘆了口氣說道:“哀家準了,不過哀家要同新皇一同下罪己詔,以全母子之情。”

最終張嫣還是不忍心讓一個幼孩兒獨自承擔,打算一同擔下這上天降下的過錯,與新皇聯名下罪己詔。

文武百官齊聲拜賀道:“太后仁慈。”

張嫣看到文武百官的起身拜賀,欣慰的說道:“衆愛卿平身吧,哀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能力,也就只能替新皇承擔這些了,其他的就要靠衆愛卿們一同承擔了。”

“臣等定當盡力。”

“好了,既然李愛卿要親自向哀家解釋,如何解決陝西大旱的問題。”張嫣看着李牧對着殿下的文武百官說道:“哀家看這朝就退了吧,內閣也該下去準備罪己詔的相關事宜,早一些準備好,我大明的黎民百姓也早一日脫離苦海。”

張嫣說完,魏忠賢適時的站上前來,揮了一下手中的拂塵,中氣十足的喊道:“太后懿旨,衆愛卿先行退朝。”

“臣等領旨。”

躬身完後,文武百官就依次的退出太和殿,將整個大殿留給了李牧與張嫣商討接下來的事情。。

....

魏忠賢看文武百官都退出了太和殿,出了奉天門,也上前說道:“太后老奴也先行告退了。”

說完,不等張嫣點頭,就下了丹璧向着李牧走去。

到了李牧近前,魏忠賢躬身道:“上主老奴告退。”

這裡沒有外人,全都是李牧的錦衣衛鷹衛,還有兩個仁壽宮的宮女,魏忠賢也就沒有必要在掩飾了。

“嗯。”李牧對魏忠賢點了點頭,想到一件事情便開口道:“魏公,《永樂大典》宮中可有收藏?”

在本位面收拾從八家晉商抄來的古董字畫時,李牧就有打算將《永樂大典》帶回去,這個時候正好問問魏忠賢。

正準備離開的魏忠賢收住了腳步,想了一下說道:“上主,《永樂大典》宮中確實有收藏,不過有一部分藏在了南都宮中,如果上主要的話,需要從南都宮中取來。”

聽到有一部分在南都,李牧對魏忠賢吩咐道:“這樣,你派人去南都把那部分《永樂大典》取回來,然後再找名家將全部《永樂大典》抄錄幾版,將新抄錄的幾版,分別收藏在北南兩都和其他地方,然後將原版送到太后的仁壽宮去。”

將《永樂大典》放在張嫣的仁壽宮,是爲了等下次回本位面方便裝取,至於再抄幾版,當時是爲了《永樂大典》在大明的保存問題了。

歷史上,《永樂大典》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很好的保存下來,委實是一種遺憾,如果多抄幾版的話,分別藏在不同的位置,應該不會再像歷史上那樣毀掉了。

“老奴明白。”說完,魏忠賢便不再停留,直接退出了太和殿。

李牧在魏忠賢退出太和殿後,對殿內的鷹衛吩咐道:“都退下吧。”

張嫣見此,也對身邊的兩個宮女說道:“你們也退下吧。”

等整個太和殿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後,李牧在張嫣含水的媚目下,單膝跪地道:“臣李牧,見過太后美人。”

。”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一樣的未知位面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日千里第四百八十二章 寇白門 (今天還是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登陸倭島的理由(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七章 皇太極的察覺(好想什麼呢?)第四百五十一章 鑽石原礦抵達第四百二十五章 再用馴化液第四百六十八章 禪位之人第二百八十六章假的真的第四百一十六章 關於家族第一百一十二章 二議李牧第四百章 蘇丹,喀什穆第四百四十七章 喂藥,藥效第四百零六章 蘭德金礦第五百九十三章 劉玉美的內心第六百章 未知位面的武器第五百一十四章 心歸處,便是家第四百六十七章 禪位給哪位皇室宗親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一次作古(小狗就小狗,汪!汪!汪!)第八十七章 公司股份的變化第四百九十三章 見你們大姐第一百一十五章 轉角遇到海盜第一百九十二章 只要娘娘不想第三百六十九章 萬園之園 (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蹉跎半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起個什麼名字?貨物第四百六十八章 禪位之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隻清朝咸豐帝第三百四十六章 身體的變化第四百六十七章 禪位給哪位皇室宗親第三百七十一章 第三位面的貨物第三百八十三章 等不急的德古拉第一百二十一章 鴻運樓中(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七章 四後一妃,一舞傾君心(二合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永樂大典》(爲護法:快樂新手!)第四百四十四章 把歷史放回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封賞六十五章 宴會,家將二百二十六章 飛在平流層與獎勵第三百七十五章 曉若的決定第九十章 去吃飯第三百一十一章 封王儀仗 (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聖瑪麗醫院第三百六十三章 目光所及之處第一百六十五章 祿東讚的憤怒第十六章 大唐的禮制第四百零五章 第三走私位面的南非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的小公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一次作古(小狗就小狗,汪!汪!汪!)第六百一十章 系統升級完畢第五百七十六章 無憂女尼第二百零一章 皇位繼承第二百五十一章 太和殿的獨奏(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人的心跡第三十二章 大采購第一百三十七章 柳月的揣測第二百零四章 絕非大明第八十四章 支系統開啓第四百一十章 回華盛頓第二百零六章 李牧的準備第三百零七章 女人是要靠搶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有問題的湯羹第五百六十五章 金釵女婢,晴兒第五百九十九章 抉擇,去還是不去第二百四十二章 誰畫的?第三十八章 李牧府上的煙火第一百一十章 李牧的手書(抱歉!)第九十二章 豔麗女的價碼第五百一十六章 聚屍焚燒第五百九十章 第十枚‘初級基因優化液’第五百八十三章 別樣誘惑,紙醉迷金第八十六章 身體的變化(欠的那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友誼公司的發展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明銀票第三百五十章 開始着手安排第三百九十三章 釣起一隻美人魚第五百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封賞第二百二十二章 《永樂大典》(爲護法:快樂新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盛京城下(爲舵主《酆都鬼事》加更!)第二十章 賣出黃金,吊絲變身記第四百一十章 回華盛頓第五百一十六章 蹉跎半年第四百七十六章 乾清宮東暖閣第二十一章 不瞭解的李治第一百六十章 改變誰的意志第五百九十六章 系統的新情況第五百一十章 大唐開啓,第一次任務第二百一十章 抄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本座要廢了他第三百章 爺,來要一件玩物 (三百章了,撒花!)第三百八十八章 白人林肯第一百六十一章 如何改變吐蕃的意志第三十三章 再回大唐第三百一十六章 四後一妃,醉臥美人膝!(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皇太極的察覺(好想什麼呢?)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日千里第二十二章 大唐初年的資料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善後第十五章 李二的心思 (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