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功成(1/2)

在擊敗所有的競爭對手後,嘉穀和美國第三大谷物交易商高鴻進入了後期談判。

後期的談判關乎經營管理、文化衝突等帶來的磨合問題。

譬如高鴻被收購後關鍵的內部組織和經營結構變動問題。在美國,僱傭法和勞動法對於僱員就業的各個方面都有嚴格規定,一旦在交易條件上達成了保留原有員工團隊的協議,後續的裁員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會引發法律糾紛,因此要極爲慎重。

一般來說,國內企業的海外併購,爲了達成目標,都會給出類似“不裁員”的承諾。但嘉穀明顯更有底氣。

嘉穀只對人才給出了承諾。譬如管理層,嘉穀和高鴻管理團隊達成了長期僱傭協議,併購後,嘉穀集團只會派駐一兩個代表,具體經營由高鴻原管理團隊負責。

還有就是高鴻的頂尖交易員。這些國際級的糧食業務人才,嘉穀一個都不放過,第一時間就開出了更高的薪酬,確保他們不會在收購的動盪期被競爭對手挖去。

這時候就體現出併購私人企業的好處了。只要搞定了股東、管理層和公司骨幹,普通員工連浪花都掀不起來。

在緊鑼密鼓的談判後,7月3日,嘉穀與美國高鴻達成共識,嘉穀擬以53億美元全資收購後者,收購價格包括購買公司100%股權和承擔的17億美元債務兩部分。

高鴻的穀物調運能力達3800萬噸,其中3000萬噸供美國本土銷售,餘下800萬噸則多作出口。嘉穀本身的1500噸貿易量與此疊加,則總貿易量可達2300萬噸,將佔業界推測的世界總貿易量2.4億噸的近10%份額。

嘉穀通過收購高鴻,不但充實了在美穀物收購網、增強自身調運力,還能進一步擴大對非洲以及中東等地的穀物銷售。

同時,因高鴻在美國肥料和能源市場亦有相當份額,擁有59座配備了混合設備和終端處理站的肥料廠,嘉穀收購成功後,如將在美農業生產資料零售業務整合,預計其在美肥料貿易額可提高到14%,攀至該國首位……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高鴻之於嘉穀,都是一頓豐盛的大餐了。

但要真正吞下這一頓大餐,還要得到各國有關反壟斷法的批准許可。

第二天,嘉穀就正式向中美兩國的相關機構提交了審查文件。

關鍵時刻還是自家人最給力。中國商務部最先通過裁定,宣佈無附加任何限制性條件批准這筆交易。

要知道,齊政印象中,平行時空中,丸紅對高鴻的收購在中國的審定幾乎被拖了一年,而且最後還被附加了限制性條件批准——丸紅和高鴻繼續作爲獨立實體向中國銷售大豆,組建兩支獨立的運營團隊,並在兩者之間設置防火牆,確保雙方不會交換市場情報。原因是“中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國內大豆壓榨企業集中度低……議價能力較弱,此項經營者集中可能進一步削弱下游(中國)大豆壓榨企業的議價能力。”

但換成是嘉穀,中國方面巴不得市場集中,以保障關鍵大宗商品的供應渠道了,因此在程序範圍內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這筆交易。

現在只剩美國方面了。

此時,無論是緊張的嘉穀團隊,還是競爭對手們,都在或屏息或做小動作中,等待着最後的結果。

理論上,對於丸紅商社來說,他們還是有機會的。只要美國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等任何一家機構否決了這筆交易,他們都能借機翻身。

嘉穀團隊緊張的地方也在於此了。雖然該做的公關遊說都做了,但誰知道美國政客會不會抽風呢?

當然,美國政客抽風的後果也會十分嚴重。他們可以在對民衆做出承諾後,當做是放屁;但是對資本的承諾,無論如何也是要做到的。因爲,對資本出爾反爾的政客,會徹底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根基。

好在,最壞的結果沒有出現。

隨後,美國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相繼批准了嘉穀收購高鴻的交易案——至此,嘉穀對高鴻的全資併購,終成定局!

功成的消息傳來,齊政都不由自主地用力揮了揮拳頭,與張澤宏相視大笑。

無論是嘉穀團隊的員工們,還是聘請的數目龐大的律師團和會計師團隊們,此刻的心情都是無比的激動。

對於前者,這或許是他們一生中距離大型跨國併購戰役最近的一次了;對於後者,一旦併購成功,就意味着他們拿下了一張長期飯票。

勝利者享受盛宴,失敗者自品苦果。

但誰也無法否認,這一瞬間,世界糧商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

……

53億美元,335億人民幣,無論放在哪個國家,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從金額來看,這無疑是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最大一起企業併購,也是中國糧食產業最大的一次海外併購。

這一筆交易,馬上包攬了各國的財經新聞頭條。

“一位能動搖世界糧食市場的中國人”——這是《紐約日報》的財經版頭條標題給齊政的讚譽。

《華爾街日報》則酸溜溜地報道:“短短3年前,中國進口的玉米數量還可以忽略不計。但今年,中國將成爲全球玉米進口大國,農產品市場正在對這個‘遊戲規則改變者’議論紛紛,中國糧食公司就收購了美國糧倉……”

反而是島國媒體,雖然對本國的丸紅商社落敗表示遺憾,但對嘉穀表達了由衷的敬意:“中國嘉穀此舉,堪比三井物產上個世紀對美國大糧商庫克工業的收購。但三井踏出國際糧商的關鍵性一步,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而中國嘉穀,只花了短短几年時間……”

嗯,據說這是島國財團對嘉穀的示好。

而在中國國內,嘉穀對美國高鴻的成功收購,也帶來了強烈的震動。

雖然大多數人在此前都沒有聽說過高鴻,但並不妨礙他們對收購金額的膜拜——旺達集團出資26億美元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的記錄,僅僅一個月,就被嘉穀刷新了。

只有真正的業內人士,才明白金錢以外的意義。

雖然官方表示,這是公司的市場行爲。但國內外的業界人士,都一致以爲,這一收購對中國是有戰略意義的。

……

新章節被屏蔽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615章 “豆”爭(下)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477章 我們要有大出血的準備(2/2)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526章 夏季海島之行(1/2)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77章 策略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408章 攪動風雲(2/2)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251章 細思極恐第479章 立起來的中國啤酒業(2/2)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77章 策略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675章 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2/3)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46章 二階靈陣(求收藏!)第366章 我要結婚了!(4/5)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37章 縱論(中)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615章 “豆”爭(下)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426章 和嘉穀做生意(3/3)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62章 交通瓶頸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275章 勝利果實和一盤大棋第690章 回血(1/2)第489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184章 狼來了(4/4)第738章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2/2)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194章 真·“嘉穀”第630章 打腫臉(1/2)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457章 嘉穀的牧草大業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