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

新年過後,嘉穀的總部駐地基本確定。

隔壁江南省的安市贏得了嘉穀的青睞。

“第一輪評選時,說什麼我也想不到嘉穀總部最終會選擇落地安市。”王昱業對齊政如是說道。

齊政略顯得意地說道:“可不是,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夾擊下,不起眼的安市差點在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了,要不是我慧眼識珠啊……”

在國內,大多數雄心勃勃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公司總部可選擇的地方除了北、上、廣、深,頂多再加上杭城、長安、金陵等幾個爲數不多的二線城市。

嘉穀的高層剛開始也是同樣的想法。

越往外走,越是看了天下,就越發覺得南開市甚至岷省的“狹小”。

如果是大鵬鳥,不會只在一角天空展翅;如果是真龍,不會只在一處深潭潛伏。

齊政知道,自己和嘉穀集團遲早要走出來,根據實際發展需要設置總部,同時淡化地域性,不做南開嘉穀、不做岷省有道,而是做中國嘉穀。

岷省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在交通上是一大劣勢;無論是經濟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不適合做大企業的總部——尤其是人力資源。去年出於發展的需要,嘉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招聘,結果岷省的人力資源劣勢暴露無疑,優秀的人才不是北上長三角,就是南下珠三角,本省根本留不住。

但一線大城市真的好嗎?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都位於大城市,其中總部位於首都的就佔了一半。

不像美國,不少大企業在選擇總部時對小城鎮情有獨鍾。沃爾瑪總部設在一個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小城本頓維爾;“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帝國總部設在一個內陸小城;微軟公司的總部設在雷德蒙德市,美孚石油總部設在歐文市——兩者的名氣小得基本聽都沒聽說過。

當然,這也有國情上的差異。

經過多年的城鎮化過程,美國的城鄉基礎設施差別已經不大,很多在大城市能滿足的條件在小鎮也能滿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城鎮與“大城市病”基本絕緣,大城市缺乏的優美自然環境在小城則隨處可見。

而信息時代的到來,城鄉差別進一步縮小,足不出戶即可“運籌電腦之前,決勝萬里之遙”。

但在我國,優質教育和醫療等資源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生活成本這麼高,生活壓力這麼大,大家罵歸罵,卻沒看見幾個真正逃離“北上廣”的——不是不想逃,實在是無處可逃啊。

在國內的小地方,年紀輕的,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不了;年紀大的,醫療保健的問題解決不了,你說誰還願意去小地方工作?

嘉穀目前所在的普誠縣甚至是南開市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地方。

但北上廣深,水太深了,三六九等讓人不自在。

齊政更希望的嘉穀總部所在地,可以是一個不大的城市,但要有現代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又能最大化地融合進自然環境,草青樹綠,花開鳥飛,一派田園牧歌的景象;如果再加上地方的人情深厚,地產便宜,而大城市又在一兩個小時的車程之內,那就更是別無所求了。

當然,想的倒是挺美,但如果有這樣的地方,那簡直是天堂了。

直至江南省的安市進入齊政的眼簾。

……

安市在國內最多隻能算一個三線城市。

那麼是安市環境優美嗎?

恰恰相反,現在的安市人,頭頂一片烏煙瘴氣的天空,鼻子呼吸着污濁的空氣,腳下踩着沾染了污染物的土地。

但前世去過安市旅遊的齊政知道,安市在以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全省十大污染城市”,蝶變成了一個全國生態宜居城市。

因此齊政力排衆議,將安市列入總部進駐地候選之一。

隨着深入的瞭解,嘉穀高層體會到了安市鳳凰涅槃式的蛻變決心,也理解了齊政爲何將其列入候選地之一。

安市的自然環境資源十分豐富,在上個世紀末全國“無工不富”浪潮的衝擊下,安市發展心切、不甘落後,同樣走上了一條工業立市的道路。

由於受到產業基礎和科技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安市引進的多是建材、化工、印染等污染重、能耗高的行業,雖然效果顯而易見,一舉捧到了“小康”的牌匾。

然而,高強度的開採和資源消耗,排放嚴重的項目,讓青山綠水逐漸變成了白山灰水,清清溪流開始變得渾濁不堪。

到本世紀初,安市污染達到了臨界點:每年直接排放的上千萬噸污水,造成水質變成了劣V類;鄉鎮林立的煙囪排出紅、黃和黑色的煙氣;林木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

安市因環境破壞嚴重受到了國家發出的黃牌警告。

振聾發聵的警鐘猶如醍醐灌頂,讓安市人冷靜了下來,開始審視自身的發展之路。

新一屆的安市決策者經過反覆研討,安市的未來發展之路逐漸清晰起來:走生態立市之路,以生態提升區域經濟。

安市決策者痛下決心,啓動“藍天碧水淨土靜音行動”,對全市的污染企業做出綜合治理,強制關停污染企業一百多家,淘汰落後生產線近百條,復綠了兩百多處礦山……

安市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系列化的關停行動對當地的工業和經濟帶來了致命的後果, GDP直接縮減了二十餘億元,財政收入的1/3化爲烏有,簡直是痛徹心扉。

但恰恰是這份“痛割二十億元換取藍天碧水”的決心,打動了嘉穀高層的心。

喊出“生態發展”口號的地方政府不少,但能有安市這樣的決心並切實付諸行動的,着實少見。說到底,誰又不希望在一個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的地方工作生活呢?

而對於現代企業總部來說,交通通訊尤爲重要。

在這一點上,安市也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安市地處長三角腹地,與滬市、杭城、金陵、蘇城等一二線城市均在兩三個小時的交通圈內,完全可以成爲長三角城市的“後花園”。

安市同樣在一邊鐵腕治理環境生態問題,一邊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因此,面對送上門來考察的嘉穀集團,安市決策者的眼睛都綠了。

……

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282章 誰能問心無愧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695章 時代不一樣了(2/2)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57章 嘉穀的牧草大業啊(2/3)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5章 養殖的工廠化管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685章 還有什麼能夠阻擋(2/2)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536章 新的藻業支柱?(1/2)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630章 打腫臉(1/2)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482章 無聲的反擊(第一更)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690章 回血(1/2)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489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26章 一個油藏?是兩個!第374章 大漠“風機之王”(1/2)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342章 聯合擁抱節水時代(3/4)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504章 撼動能源格局?(2/2)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683章 世人皆知治沙難(2/2)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196章 蟲害來襲(2/4)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58章 情懷(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