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躍遷是一種微觀現象,電子的軌道並不是一個,它是有很多條軌道,這些軌道也不是連續的,專業術語稱之爲量子化。
所謂軌道非連續性,例如一個原子的中間有個原子核,外邊有多條電子軌道,物理學家波爾稱之爲分立軌道,這些電子只能在既定軌道上運行,絕對不會出現在軌道外的空間區域,而軌道量子化,說的就是一個電子從一個軌道進入另一個軌道,這個電子是不能走過去,它只能從原來的軌道瞬移至另一軌道。
這就好比是遊戲中的閃現技能,這種現象,物理學家波爾給起了個有逼格的名字——量子躍遷。
而這些電子軌道稱之爲能級,最靠近原子核的軌道表述爲n=1,即能級爲1,依次向外n=2、n=3,n則爲量子數。
能級越高,電子的能量就越高,如果能級爲3的電子要跳到能級爲2的軌道上,那就是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那就勢必要向外輻射能量,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就是吸收能量,至於吸收或輻射的能量是多少就需要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的公式來計算。
所謂的量子化就是不連續,就比如說AB兩個人的距離要是量子化了,那麼A要到B的身邊那就不能走過去,走着過去就是連續的了,而量子化是非連續的。
那就只能像遊戲中的閃現技能一樣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嗖的一下瞬移過去,如此一來其他物理量也就量子化了,如能量也是不連續性的,也只能取特定值,也沒有平緩過度。
而問題的根源在於,微觀下是量子化的,是不連續性的,是可以進行量子躍遷的,可一旦逐漸上升到宏觀規律的時候,又成爲了連續性的了。
這就出大問題了,沒法解釋了呀。
雖然波爾搞出了一個互補原理,但依舊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有着明顯的漏洞和不完整。
這也是量子理論無法解釋宏觀規律的一大因由,而楚思遠之所以興奮的最大原因,他所起名的“黎式第二方程”完美的給出瞭解釋,並且直接導致了量子分身的誕生這一匪夷所思的成果。
而他目前正在推導的“第三方程”如果成功,也許將會直接導致躍遷引擎的誕生,這對於空間尺度動輒以光年來計算的星際航程而言,有着怎樣的意義是不需要過多的贅述了。
一旦建立起完善的躍遷科技體系,甚至魔法般的傳送門也許不再是幻想,到了那時,從陶嶺鎮到首都之間,只需要兩個位置建立特定的躍遷軌道,那麼就如同閃現一般,嗖的一下便從陶嶺瞬移到了首都。
那麼未來也許會出現這樣的神奇場景,一個華盛科技的員工,他的家住在首都五環,吃完早餐8:00之後就可能在闕盛樓上班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上還得考慮成本,量子躍遷必然是要消耗海量的能量,長時間維持大量的躍遷傳送門,全太陽系的資源也不夠人類敗家幾年了。
那樣的未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楚思遠很興奮,只要找到那被推導出來的常量,神秘的Lc元素,這一切都可能成爲現實,而且是量子躍遷必然成爲現實,因爲第二方程式已經完美的解釋了。
……
另一邊,伊娃-葉連娜也開始着手佈置BOSS委託的任務計劃,並且承接了量子分身對內進行概念普及的任務,得讓工程團隊們知道這項超級技術和其作用,以及對華盛私人空間計劃的意義。
伊娃-葉連娜雖然不是量子力學領域的專家,不過黎川看好她在這個領域的才華,也相信她完全可以勝任把量子分身的概念帶到整個工程團隊裡,並讓他們消化掉。
隨着時間悄然流逝,第一架運天級空天飛機就要出生產線了,試飛日程也一天天臨近。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運天級飛機的試飛任務了,這也是黎川非常重視的一個階段,試飛任務的成敗將關係到華盛科技的後續空間計劃的一系列環節,運天一號飛不起來,巡天號空間站也就只能存在於電腦中的三維模型,以及一系列的空間探索活動都不能順利展開。
試飛任務可不是想飛就能飛的,這是要向有關部門申請,得到正式批文之後才能進行試飛任務,否則就是非法的。
不過,這一環節對於華盛科技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隨着時間愈發臨近,已經通過特辦處的鄭嘉華向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對於華盛科技而言,不論集團公司還是創始人黎川本人,都是被國家視爲稀世珍寶一般。任何從特辦處這裡向上級反饋的信息都要列爲重點,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凡是經特辦處彙報上來的信息都是非常重大,而對於華盛科技和黎川的重視也體現在了特事特辦,能開綠燈的就可能的開。
提交上去的試飛申請並沒有等太久時間,一週之內正式的批准文件就下來了,確切的來說只是用了四天的時間。
實際上上級早就知道了,畢竟當初黎川帶着章科翦等人去參觀了還在生產線上的第一架運天級飛機,而且坦然的介紹了這架飛機的作用,章局回去之後肯定也向上級彙報了。
華盛科技悶聲不響的就搗騰出了空天飛機,消息也是第一時間驚動了軍方,並且立馬引起了高度的重視。
裝載280多噸物資送上太空叫重載空天運輸機,如果裝載的要是炸彈那就叫重載空天戰略轟炸機了,乃至第六代空天戰鬥機,等等都是未來可期啊。
空軍部已經振奮的坐不住了,趕緊組織了一支考察隊伍,主要是成飛設計局派人去調研。
成飛設計局的人得到空軍部下來的消息也是激動萬分,說句實在話,不論是成飛還是沈飛,都很汗顏,因爲有了逆轉能量核心的存在,飛機的供能系統得以完美解決。
可是整個在六代機的研製,也就是空天飛機的設計研發都給卡在了引擎發動機這一塊了,如果搞定了引擎模塊,重載軍用運輸機、空天戰鬥機等等都必然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不論是航空這塊還是航天那塊,航天局那邊的2121項目計劃也在着手設計以圍繞逆轉能量核心和綜合電力系統設計全新的運載火箭,以尋求獲得更大的運載能力。
但也是被卡死在了引擎發動機這一塊,讓整個項目再也無法向前推進一步。
先別說複合型引擎的自由切換了,單單是一個基礎材料問題就足以卡死了,他們可是沒有N4單元這樣的超級材料的。
華盛科技這邊傳來的這麼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成飛設計局簡直開心的要命,對方居然搞定了空天引擎模塊,那六代機的引擎以後就從華盛科技那裡引進配套就行了,那就直接可以對空天戰機、空天戰略轟炸機等等進行定型製造試驗機了,乃至軍部方面也可以着手成立一個全新的軍中——空天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