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銅加入錫、鉛,成爲一種全新的合金,這種合金在歷經了幾千年的化學反應以後,其表面會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鏽,所以人們將其稱之爲青銅。
不過在古代,人們則喜歡將這種合金稱之爲金,像某些文獻中所講賜金、受金多少,其實就是在指這些青銅器。
而鼎呢?
最初在古代華夏被用來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然後又變成了最常見的禮器。
據說最早的鼎是用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纔有了使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在華夏古老的傳說中,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自從華夏的歷史上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以後,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順利發展成爲傳國重器。
在古代時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
經歷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爲“定鼎”。
鼎被視爲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
青銅鼎最多的形式爲圓腹三足鼎,也有一些是方腹四足鼎。
商販推薦給蘆志強所看的這尊青銅鼎,便是比較常見的圓腹三足鼎。
從形狀來看圓腹,邊上帶有兩耳,蓋子上刻有十分清晰的紋飾,底部呈三足支撐,外形基本沒什麼問題。
不過待蘆志強拿上手來仔細一看,立刻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首先這青銅鼎的地子跟鏽跡層次分得很不清楚,其次是鼎的聲音有問題。
蘆志強屈指一彈鼎身,發出來的聲音實在是太清脆了。
如果是真品,從戰國時期流傳到現在,將近兩千多年了,不可能發出這麼清脆的聲音。
所以毫無疑問,這尊所謂的戰國時期青銅鼎,絕對是一件仿品。
而且僅從外表來看,這件仿品製造得不錯,算是高仿品了,別說是忽悠新人菜鳥了,即便是某些稍微有點經驗的玩家,也容易看走眼。
稍微在手裡把玩了兩下,面對胖子商販的熱情介紹,蘆志強面帶笑容的搖搖頭,將青銅鼎重新還給商販道:“這件寶貝,我看不懂。”
胖子商販天天蹲在古玩街混飯吃,這點眼力還是看得出來,眼瞧着蘆志強神色平淡,心知他一定不喜歡這青銅鼎,於是眼珠子轉了轉,趕緊隨手指了指擺放在地攤上的黑顏色瓶子道:“那,那就再看看這件梅瓶吧!”
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爲瓶子身體修長,宋代時期將其稱爲經瓶,以作盛酒用器,其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爲梅瓶。
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爲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其中以元代時期的青花梅瓶最爲精湛。
這件擺放在地攤上的黑顏色梅瓶,應該屬於磁州窯黑釉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