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秘色瓷

“才10萬?”老者聽得大覺意外道,“豐經理,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上次那一件可是當了30萬啊。”

不說以前那件還好,一說起來,豐經理額頭上便不由得揪起了個“川”字,可是礙於趙卓在又不好發怒,只是說道:“這一件只值這麼多錢,10萬已經夠多的了,你要是拿到別家去,頂多給你7、8萬。”

老者苦惱的道:“早知道,我就將另外兩件拿來了,說不定能夠湊到一百萬。”

“一百萬?”衆人都吃了一驚,趙卓說道:“老人家,要想當到一百萬可不太現實,你要是時間上不急,可以拿到拍賣行去試試。”

“哎,我就是急這個時間,我老伴要動手術,上次當了三十多萬,也只夠前期費用,現在急需要這筆錢做後期的治療。”老者急道。

豐經理臉色一軟,嘆道:“老人家,不是我不幫你,但是這典當行有典當行的規矩,我實在是愛莫能助啊。”

趙卓想了想道:“要不這樣吧,我去幫你鑑定鑑定,若是真品的話,我幫你聯絡拍賣行,讓人先場外購買,這樣錢就可以先交到你手上。”

豐經理見到趙卓願意幫忙,立刻說道:“趙先生是鑑定師協會的會員,人脈廣得很,老先生你就放心讓他幫忙好了。”

“好,年輕人,那你快跟我走。”老者立刻歡喜起來,拉着趙卓就朝外走去,李誠亮等人連忙跟了上去,雖然不知道老者所說的兩件古玩是否能值到一百萬,但是遇到這種事情怎麼能夠袖手旁觀呢?

沒過多久,趙卓一行人便來到了老人的住所,這裡是一間老宅,看起來破破舊舊的,顯然經歷了很多風雨,在門前還掛着一副大紅黑字的對聯。

走進屋子裡之後,只見屋子裡空蕩蕩的一片,連坐的地方也沒有,衆人看得不由一陣心酸,這位劉老本來家庭就不富裕,膝下無子,爲了給老伴治病,無論是積蓄還是家中的傢俱電器之類的都賣光了,每天早出晚歸的到街上賣些小東西,爲的就是能夠湊齊手術費。

趙卓看得暗歎一聲,心想着,就算老人家手裡的都是贗品,那也要花大價錢買下來,反正一百萬自己隨時都能夠賺回來,而老人的生命和這樣給人的感動卻是無價的。

劉老很快的就從裡屋走了出來,抱着一件東西走了過來,上面裹着一層紅布,他將東西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將紅布揭開來,只見裡面是一個木製囊套,質地是很普通的軟木,年代久遠,紋路自然,上面還有這一些磨損的痕跡。

劉老伸手撫摩着囊套道:“這幾件東西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寶貝,一直是我們劉家的傳家之寶,沒想到會有當掉的這一天,不過,這些和我老伴的命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趙先生你幫忙看看,看能值多少錢?”

趙卓便將這囊套打開來,然後便看到鋪着的黃緞子上放着一件三足碟。

此碟上爲圓盤,黃、綠、褐三色施釉,勾畫着鳥蓮紋。施色圓潤,做工豐美,整體端莊大方,那種古韻的美感油然而生。

趙卓將小碟取出來,用手摩拭着,又掂量了一下,不由得點了點頭道:“是真品,若是拿去拍賣的話,應該能夠拍到四十萬左右。”

唐代,是從陶器真正跨越到瓷器的年代,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

這三彩小碟雖然算不上是名窯冶出的精品,但是從其釉色和形制上來看,頗有欣賞價值,而且在近年來的瓷器中,類似的三色瓷器也有不少,所以價格上倒是很容易把握。

聽到這個小碟就能賣到四十萬,劉老頓時大喜,讓衆人稍等,立刻又走到裡面去拿另外一件瓷器。

李誠亮忍不住問道:“木頭,這個小碟真能值四十萬?”

趙卓笑了笑道:“我估得稍微高了點,不過三十來萬應該是能拍到的。”

大頭不由在一邊突而說道:“那豐經理說第一次收的瓷器是贗品,但是劉老的這兩件都是真品,該不會他看錯了吧?”

趙卓說道:“我沒見過就沒辦法下定論,不過無論是贗品還是真品,相信都瞞不過他們老闆的眼睛,能夠把典當行開幾十年,那肯定有一雙金精火眼的了。”

正說着,劉老又抱着一件東西走了出來,待到將紅布一揭開,露出的又是一個木製囊套,不過一看到這囊套,趙卓便覺得眼前一亮。

這囊套足有半米長,乃是上好的紫檀木,而且和大頭買的那件玉葫蘆掛件的囊套不一樣,這是一塊整料雕刻而成,花紋交錯,結構緻密,通體呈紫紅褐色。

墨靈看得也是睜大眼道:“大哥哥,這麼上好的紫檀木可不多見呢,說不定是幾件瓷器中最貴的一樣。”

趙卓也點點頭,慢慢的將囊套打開來,隨即,便見到一個青碧色的小罐。

這小罐不過十幾釐米高,器身刻着蓮瓣紋,器形扁圓,束脛,外敞足,圓紐蓋,其釉色青碧,晶瑩潤澤,似寧靜湖水般清澈。

趙卓見過的瓷器也算不少,但是卻從未見到過這樣的瓷器,看其形制乃是唐朝年間之物。

唐朝最著名的窯爲越窯和邢窯,越窯主要製造青瓷,其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

邢瓷主要產白瓷,其土質細潤,器壁堅而薄,器型穩厚。

這小罐看起來形制尊貴,劃紋流暢,釉面勻淨光滑,頗有幾分官窯之色,然而,又和越窯所產的普通青瓷的色澤有些不一樣。

趙卓微微皺了皺眉頭,將這小罐拿了起來,用手摸了摸,只覺得胎體很薄,瓷胎細膩緻密,又不象是贗品。

李誠亮等人見到趙卓鑑定,都在一邊默不作聲,只是脖子伸得長長的,似乎也想看出個究竟來。

劉老則是一臉的期盼,一個小碟都能值四十萬,那這麼大個罐子豈不值得更多?

就在趙卓琢磨個半天,有些拿不準是真品還是贗品的時候,一直沒說話的墨靈突而嘣出三個字道:“秘色瓷!”

“什麼,秘色瓷?”趙卓聽得忍不住倒抽了口涼氣,關於秘色瓷的信息象泉水一樣的在腦海中涌現了出來。

所謂秘色瓷,最開始之說乃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吳越國錢氏朝廷控制了越窯場,爲了維持其統治,求得政治上的庇護,命令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這些所燒出的瓷器,便稱爲“秘色瓷”,並且將其向實力強大的大唐國進貢。

越窯的瓷器最開始名爲糖黃色,有點象紅糖的黃色,後來漸漸向綠色過度,到了秘色瓷時便到達了青碧的色彩,比起一般的青瓷更綠。

然而,這秘色瓷的綠究竟有多綠,卻始終沒有人知曉,一切秘底的揭開卻是在幾十年前陝西法門寺塔的唐代地宮中。

法門寺位於陝西扶風法門鎮,系唐高祖李淵定名,寺中供奉佛指舍利。這枚舍利是佛教的至寶,由七個函套裝着,一個套一個,最裡面的函裝着舍利。

因爲法門寺的塔突然塌陷,國家在搶救姓挖掘時,發現塔下有個地宮。這個地宮從埋好到發現,中間沒有任何人搔擾過,埋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所有的物品都是當時埋下,文字寫得清清楚楚,一共出土了2499件文物。

而在這些物品入庫單上,明確的寫上了“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碟)子共六枚。”

直到這個時候,秘色瓷才真正的展露在世人面前。

在法門寺發現秘色瓷之前,中華古瓷之冠爲汝窯瓷,趙卓在狀元村偶得的那件宋仁宗款的花澆便是汝窯瓷。

汝窯瓷作爲北宋五大名窯之首,其和瑪瑙爲釉,宮內禁燒,存世量極爲稀少,據有記載的數量全世界約一百多枚,然而,秘色瓷的數量卻不超過三十枚!

汝窯瓷除了皇室外,朝中大臣及民間富有者亦可使用。而秘色瓷則不然,由於她極其高難的外表雕飾工藝以及嚴格的釉面退火技術,使得秘色瓷成品率既低、加工時間又長,雖成爲世上最爲稀少珍貴的宮廷專門御用品。並嚴格規定:臣子和庶民皆不可用!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而言,秘色瓷的出現,瓷器便開始有了宮廷特徵,雖然官窯的概念是從宋代形成的,但是惟獨唐朝的秘色瓷,卻開始有了官窯的雛形,汝窯瓷在北宋末年徽宗時期宮廷用瓷,距今約900餘年,然而秘色瓷作爲皇宮用瓷,卻距今1100多年。

無論是歷史、地位,還是色彩造型上,秘色瓷都一點不遜色於汝窯瓷,而且在數量上更加的稀少,這一切也都讓每一件秘色瓷成爲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未完待續)

第七十八章 山洞第十五章 看透(上)第四十九章 各展奇珍第二十章 預料之外第七章 逛街第十七章 過三關(上)第九章 喜得母錢第二章 墨靈(下)第八章 第一局開場(下)第四章 再入鬼市第四章 委託第十六章 盧家之行第九章 對陣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一章 同窗第十七章 盧家傳世古第十一章 聯誼(下)第十二章 出頭第十六章 鑑定師資格考試第九章 中天會所(下)第十一章 聯誼(上)第九十章 爭鋒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三章 逼問第七十五章 唐青花第八十五章 千萬之價第十四章 賭石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上)第十三章 鬥舞第四十章 前往臨水鄉第二十章 洪憲瓷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十三章 護花(上)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十五章 看透(上)第十章 麒麟吐珠第八十七章 奪靈第七十七章 霧山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四十八章 第一場開幕第十五章 下場第六十九章 魚嘴藏第一章 幫忙第二章 墨靈(上)第三十六章 真裡藏假第十四章 絕對的高手第六章 韓朵兒的心事第八十四章 名窯瓷器第六十四章 辟邪燭臺第五十四章 第一場落幕第十章 杜克拍賣行第十五章 看透(下)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下)第十八章 震驚第五十五章 原始青瓷賽第七十章 天國藏寶之謎第十八章 金廂鶴頂杯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上)第六章 韓朵兒的心事第十六章 冰種翡翠第十二章 盧兆鋒的請求第三十七章 苦衷第八十七章 奪靈第八十章 藏寶之地第九章 對陣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下)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七十八章 山洞第十三章 鬥舞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十七章 補習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三章 僞善第十八章 震驚第十一章 一鳴驚人第十二章 流氓(上)第八章 古玩收購商第九章 對陣第五十六章 賽勢如火第六十八章 猜測第一章 游龍手第八十三章 轉換試驗第十五章 第二場開局第八章 古玩收購商第六十一章 幫忙第八十六章 第68件汝窯瓷第十三章 圍攻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下)第十章 逆反第七章 選號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窯瓷第五十一章 慈禧用瓷第二章 宴會第十九章 鬼貨第二十三章 白城瓷器市場第十八章 人品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上)第十七章 盧家傳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