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龍爭虎鬥

這時,左旭剛也已經讓工作人員將一個個木箱子搬到平臺上,然後打開其中一個,抱出了一件頗有些分量的玉器。

待到這玉器放到桌上時,衆人都覺得眼前一亮。

這是一尊白玉鏤雕飛仙像,此尊高有40多釐米,最寬處約莫20多釐米,乃是由一塊完整的玉石雕刻而成。此玉質材頗似上等的羊脂白玉,其中還伴生着一些青色,但是雕刻師的雕工極妙,巧妙的將這些雜色和飛仙形象融合在了一起。

山腰之上幾個飛仙手持法器,繞山飛昇,山腰以下,幾隻飛鳳展翅而形,這些飛鳳鳳眼細長,微呈三角型,是典型的宋代鳳眼,下部還有蓮花順着壁之紋路而展開,和鳳鳥相輔相成。

趙卓眯起眼細細看來,光是這雕工和造型便很有宋玉的風格。

宋朝是玉器發展的黃金時代,發達的經濟和政治使得金石學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玉器不單單爲帝王貴族所享用,同時也流入了市民手中,逐漸世俗化。

也正因爲如此,宋玉不似唐代那般嬌豔,也不象明清那樣俗麗,而是透着一股質樸無華的情調。

所以歷來有評論,宋玉如宋畫,向來構圖生動巧妙,加上技法高超,刀工繁簡得當,即簡練又傳神。

這尊飛仙像恰似一副畫卷,給人慾飛成仙之感。

再看這玉質,潤澤有光而無油脂,拂之溫潤而敦厚,是和田玉不假。

除了白色和青色之外,玉雕還有着一部分染上了一片血沁,色澤鮮豔奪目,和玉之白色區別分明,很象是少見的“糯米豆沙”。

所謂糯米豆沙,是出土玉血沁的一種。一般的血沁是因爲玉器埋於墓穴之中,受屍血浸侵,逐年產生暗紅之色。而象這種局部染紅一片,紅色中又保留着白玉本色的部分,便稱爲糯米豆沙,這種沁色一般只出現在漢代、魏晉、南北朝及北宋的墓穴之中,而且是極少發現,彌足珍貴。

趙卓細細看來幾遍,覺得都象真品,便問了問墨靈。

墨靈此時也差不多鑑定完畢,點點頭肯定了趙卓的判斷。

既然判斷爲真品,斷代也是宋代無疑,那麼剩下的便是這白玉鏤雕飛仙像的價格了。

他眯起眼來,腦海裡一遍遍的搜索着各大拍賣行的拍賣記錄,找到類似的宋代玉雕進行對比。

宋代的玉雕如今在市場上也十分吃香,大件的、精品的價格足超千萬,中上品的價格也百萬以上,一般品也是十幾萬。

新玉和古玉的價格在衡量上有所不同的,新玉是七分材質,三分刀工,而舊玉則是三分材質,七分刀工。

象這樣一尊玉雕,用料中雖然有部分羊脂玉,但是青雜色過多,只能算是中等。雕工確實展現了宋代的風格,但是在傳神上還差了一些,不過那糯米豆沙的血沁卻是十分罕見難得。

所以趙卓想了想之後,便在答題板上寫下了自己的答案,宋代真品,價格爲430萬到500萬之間。

在他寫完之時,蘇雲翰也差不多剛寫好,時間僅過了八分鐘。

慕容尋卻還沒有鑑定完,他眯起眼拿着放大鏡認真的觀察着,又過了兩三分鐘之後這才做出了判斷。

接下來,左旭剛將三人的答案公佈出來,三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認爲是宋代真品,價格也都在400萬以上。

評委席那邊,紀淵和柯雲也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雖然只是第一場較量,但是現場的氣氛絲毫沒有因此而放鬆,反而顯得更加緊張起來,這第一件玉器就是價值四百萬的貴重玉器,天知道後面還會出現價格多高的?對廳裡衆人而言,這也是欣賞精品玉器的難得機會。

很快的,第二件玉器也搬了上來,趙卓一看這造型,這色澤,立刻覺得有點眼熟。

這是一塊巧雲爐樓玉雕,通體爲20釐米多高的玉石,雕刻成巧雲爐樓,雲彩冉冉升起,環繞着爐樓而成,即有淳樸天然之美,又有着一種巍巍壯觀之像。

更奇特的是,這玉石除了白色外,還有黑、赤、青、黃四種顏色,如果不識貨,只會以爲這是低廉的玉石材料,唯有經驗豐富的才分辨得出來,這乃是少見的五色玉。

一般情況下,玉石單純一種顏色,價格就會比較貴,但是象這種出自古代西域的五色玉,色澤雖多,但是非常美麗,價格比單色的玉反而更貴一些。

趙卓記憶超羣,過目不忘,見到這五色玉石便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細細的回想起來,拍賣行的資料一頁頁的腦海裡迅速的翻過,大概五分鐘之後,他還真把這玉雕給找到了。

二十年前在國外的一場拍賣會上曾出現過一件五色巧雲爐樓玉雕,被國內買家以500萬的價格買回,五年之後,在北方某省市的拍賣會上以600萬的高價賣出。

那一件玉雕和現在這件完全是一模一樣,因爲拍賣行資料上關於拍賣品有着各個方位的拍攝,趙卓將其一對比,便知道兩件是同一件東西。

自從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之後,趙卓的腦袋就象裝着一個圖書館,偶爾休息的時候閉上眼睛便能隨便抽一冊出來翻翻,前不久恰好就在一側拍賣圖冊上看到過這玉雕,因爲這五色玉稀罕,所以他就稍稍留意了一下,不想在這裡碰上了。

趙卓便第一個寫上了答案,過了兩分鐘之後,蘇雲翰也寫了上去,雖然沒有限定時間,但是兩人都答完了,這給予了慕容不小的壓力。

慕容尋暗吸了口氣,耐着姓子認真的鑑別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他額頭上的汗也不時的滲透出來,當廳裡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一個人的身上時,無形的壓力也考驗着心理的能力。

足足等了十多分鐘後,慕容尋才終於發現了什麼,匆匆在答題板上寫下答案。

三人答案出具,全都認出是唐代真品,價格500萬以上,不過在實力上卻已經漸漸的拉開了差距。兩場下來,趙卓每次都是第一個寫上答案,蘇雲翰緊隨其後,而慕容尋卻顯然落後了一大截。

在會所裡觀戰的除了會員嘉賓,還有很多已經退場的鑑定師。衆人也早已拾起心情,在這樣較量實力的戰事中落敗,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恥的,輸的是知識,但是敢於戰鬥過的尊嚴依舊留在臉上。

在三人鑑定玉器的時候,鑑定師同樣也在鑑定,但是往往是三人答案公佈之後都沒有摸出頭緒,而這時衆人才恍然大悟,失敗絕非偶然,這三人所具備的實力遠在自己之上。

第三件玉器一拿上來,趙卓便暗道了聲不好,只看這雕工便感覺得到象是晚清時期的作品,而那個時候的知識是他最缺乏的。

雖然前幾場也都出現過晚清時期的作品,但是能夠放到第四場來進行鑑定的,若是贗品那絕對是能糊弄過專家的。

他不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認真的端詳起這件玉器來。

這是一尊玉雕龍紋獸耳方尊,高有15釐米左右,該尊圓口,細頸,圓腹。獸耳和頸部繪製蟬紋,腹中刻以蟠螭紋,底雕刻着雲雷底紋,紋飾古樸莊重,器形和紋飾都仿自先秦青銅器。

最醒目的,是在腹部下方還刻有“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似乎因爲常年埋於地下,受到土中所含鉛鐵等金屬元素的長期侵蝕,方尊通體都已經生出了大量黑斑,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二的部分,依稀可以分辨出本身玉色爲黃色。

若只是滿身黑斑倒也罷了,但是這方尊上居然有着凝潤的包漿,好似盤玩多年一般,一下子便增加了鑑別的難度。

所謂盤玩,是指將古玉進行把玩,以達到玉器脫胎通透的效果,一般分爲慢盤、快盤和心盤。

慢盤又叫文盤,一般是將玉器佩戴在身上,用人氣養玉,使玉慢慢吐出原來在土中侵蝕進入的雜質,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讓玉通透起來。

快盤又叫武盤,指的是用舊白布,時不時摩擦古玉使其發熱,逐漸吐出於中雜質,甚至可以用水煮,後用棕刷猛擦,不過此種盤法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傷玉。

心盤又叫意盤,算是盤玉的最高境界,一邊盤玩,一邊品味玉之文化、其紋飾,其刀工等等,即以心養玉。

通過盤玩並不一定會讓所有玉都通透,不過因爲把玩汗液、分泌物的侵潤,則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一層光潔潤澤的包漿。

如此一來,反卻掩蓋起一些人工僞造的痕跡。比如這黑斑,如果是贗品製成,一般墨亮髮油,然而這包漿同樣也會產生油脂,便增加了判斷的難度,而且要形成這麼潤澤的包漿,恐怕是經過多年把玩的。

趙卓可不敢掉意輕心,眯起眼仔細的辨別起來,這玉質乃是黃玉中的上品,色如新剝的熟栗子,俗稱“甘黃玉”。

再看這紋飾,顯然是模仿先秦時期的青銅器,雕工上層,唯有着黑斑頗有些難以辨別。

(未完待續)

第十七章 三種可能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十四章 約戰第八十九章 第六場開幕第一章 震懾(下)第十七章 六強第六章 製藥(下)第十四章 拆穿(上)第八十一章 又一個古靈第十六章 冰種翡翠第五十八章 德清窯黑瓷第九章 智取古錢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十三章 鬥舞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二章 天仙局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六章 入場第二十一章 遊刃有餘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八十九章 第六場開幕第五十三章 撲溯迷離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上)第三十九章 秘色瓷第五十八章 德清窯黑瓷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下)第十九章 小露身手第七章 完勝第七十章 天國藏寶之謎第七十一章 尋找元家大屋第五十一章 慈禧用瓷第十六章 鑑定師資格考試第四十四章 壁中藏寶第四十七章 鬥瓷節開幕第一章 游龍手第四十三章 收文物第十五章 第二場開局第四十一章 元代墓室第七章 選號第二十章 邀請第七章 逛街第三章 三辨古錢第六十七章 蹊蹺事件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第八章 過目不忘第十三章 還是流氓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下)第十五章 揹負的榮譽第十七章 過三關(上)第四十章 前往臨水鄉第八十九章 第六場開幕第十七章 過三關(下)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七章 家變第五十五章 原始青瓷賽第十七章 過三關(下)第十八章 震驚第七十七章 霧山第三十七章 苦衷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下)第九十章 爭鋒第十四章 約戰第十一章 聯誼(上)第八十五章 千萬之價第七十三章 第四場開幕第十七章 過三關(下)第五十二章 御製筆筒第十三章 還是流氓第十三章 圍攻第二十八章 三個破綻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六章 鐵證第六十八章 猜測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上)第六十八章 猜測第八章 古玩收購商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三十六章 真裡藏假第八十三章 轉換試驗第一章 震懾(上)第四十三章 收文物第五章 鑑畫(上)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六十九章 魚嘴藏第一章 幫忙第二十章 險過三關(上)第八章 第一局開場(下)第四十一章 元代墓室第十四章 賭石第一章 幫忙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十八章 金廂鶴頂杯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十二章 出頭第四章 雄辨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上)第一章 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