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老古樸的聲音瞬間響徹整個拍賣場,無論隔得遠近,都如同在耳邊,直透靈魂深處。
對所有法師來說,這聲音就如同聖音降世,一時間眼神中充滿的各種複雜的光芒。
震驚、茫然還有惶惶不安……
但只是一瞬,這些神色就通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狂喜。
“這……這是道德經……”
“以前就聽說三清道蘊會發出聖音,沒想到居然是真的!”
“天啊!我困在真人上品幾十年了,一直無法突破桎梏,但剛纔就聽了幾句聖音,居然隱隱有突破之勢!”
“啊?你這麼一說,我的境界好像也隱隱提升了一絲!”
“聽聖人講經三句,世人便如同醍醐灌頂,這……這絕對是三清道蘊無疑了!而且絕對是道德天尊李耳留下的遺澤!”
在場的道家法師瞬間熱淚盈眶,噼裡啪啦跪了一地,朝着拍賣臺上磕頭如搗蒜。
雲靈子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也不是第一次聆聽聖音,但還是跪在一旁,滿臉的虔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關於他的傳說在華夏可以說數不勝數,但有兩點是被所有人認同的。
其一,老子老子主張無爲而治、不言之教。一聲教化世人無數,被尊爲聖人。
其二,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爲後世道教的興盛打下根基,他也被尊爲道家始祖。
而《道德經》是老子最得意的著作,也憑此被稱爲道德天尊,羽化成仙之後更是位列三清,可以說在場的所有道士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這不起眼的破木柄中留下的道蘊……
居然唸誦出道德經的內容……
而且只是聽一遍,在場的法師就已經有了突破之勢……
能有這種神通,必定是老子無疑!
三清留下的道蘊啊!
對於道門法師來說簡直是無上珍貴的寶物。
如果真能感悟老子留下的道……別說是修爲精進了,就算是白日飛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一幫法師跪在地上,又是激動,又是難以相信。
在場的除了這些正統道士,還有不少佛修和散修,更有像崑崙山這種,因爲傳承原因,對老子隱隱懷有敵意的山門。
但是當三清道蘊展現出他的神奇,所有人無一例外的都露出恭敬之色,不敢有一絲冒犯。
聖人不可辱,鬼神不可欺!
三清位列三十三天之巔,在修煉者心中幾乎已經是天道的代名詞。
就算你不願承受老子留下的衣鉢,但是也必須保持足夠的尊敬。
整個拍賣場都陷入死一般的寂靜,足足過了好幾分鐘,青光內斂之後,纔有人驚醒過來。
“六十萬!我們龍潭山出六十萬藍符,只爲請回李耳祖師道蘊!”
有他帶頭,其餘的人也紛紛醒悟,連忙從地上爬起,剛打算出價,雲靈子已經搶先說道:“諸位道友稍安勿躁,之前的神奇景象大家也看見了,此寶物必定是三清道蘊無疑。如此珍貴的遺澤,價值自然不是之前那些拍品可比……經過老夫的仔細思量,起拍價定在五十萬,每次加價不得低於一萬。剛纔龍潭山的道友已經出到六十萬了,可還有道友出價?”
“區區六十萬也想請回三清道蘊?白日做夢!我們霞梧觀願意出六十六萬!”
“我們三清觀作爲道家正宗,請回道蘊乃是實至名歸,七十萬!”
“胡說八道!安個名字就叫正宗了?那我們還叫老君觀呢!正殿裡供奉的正是李耳祖師!三清道蘊歸我們才合適!”
“賣嘴皮子有什麼用,那你倒是出價啊!”
“我特麼買不起,說說還不行了?”
在一片爭搶聲中,三清道蘊的價值飛速拔高,很快就達到八十萬的天價。
這價格,就算是一箇中等山門,炸鍋賣鐵都不一定湊得齊,更別提那些小山門了。
不少人雖然滿臉都是不甘,但是最終也只得選擇放棄,兩隻眼睛死死盯着拍賣臺上的破木柄,都有心直接動手搶了。
不過他們也明白,現在船已經駛到了公海,就算搶到手自己也逃不出去。
而且周圍都是法師,一旦敢亂來,肯定會被活活打死。
張誠不急不躁,抱着膀子看着下方。
現在喊價的都是一樓那些山門,二樓上還沒人開口,只不過是開胃菜而已。
但即使這樣,價格都已經擡到了八十萬,可想而知三清道蘊對這些法師的吸引力有多大。
“九萬紫符!”
見一樓的競價聲逐漸變小,二樓的一個區域終於按捺不出,率先發出了聲音。
九萬紫符!這可就是九十萬藍符了!
一次就加價十萬,看來這山門也來頭不小。
張誠詢問了白戰堂幾句,白戰堂此時的注意力也全在三清道蘊上,但還是抽空回頭瞟了一眼,解釋了一番。
之前出價的,乃是位於江西的少華山,又名三清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雖然現在的道觀都喜歡給自己扣一個三清、老君的名號,認爲這樣就顯得高大上,可以吸引香客,但是隻要見過一點世面的,聽見這名字就有種爛大街的感覺。
但是真正的三清山和老君山卻不是這些二三流門派可比,都是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就算在整個法術界,也是名列前茅。
三清山開口之後,戰場很快就從一樓轉移到了二樓。
這邊話音剛落,一個蒼老的聲音隨即響起。
“諸位道友,大家衆所周知,在李耳祖師羽化飛昇之前,正是在我們景室山歸隱修煉的……也因爲此事,唐太宗親自御筆題名,將景室山易名爲“老君山”,並且沿襲至今,成爲道教全真派聖地!在唐貞觀年間還受到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明萬曆十九年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爲“天下道教名山”……可以說,我們老君山纔是李耳祖師在陽間的嫡系弟子,這三清道蘊,理應迴歸老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