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以騙抑騙 善惡誰鑑

十一月一曰,兩週前,欒山縣平湖鄉石界河村,去中州四百餘公里………警車下了高速又行駛了三十餘公里土路,纔到了這個在地圖上也找不到名稱的小村落,據說這個村子因爲山高樹多,在大鍊鋼鐵的時代也算個大村,不過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驅使着越來越多的村民遷徙出村子另謀生路,二百餘戶的村子訖今爲止所剩不足百戶。

鄉派出所陪同鄭冠羣和帥世才一行來的,到了村口民警進村裡找來了位穿着中式褲,打着布腰帶,套着大棉鞋,頭髮沒幾根,花白鬍子拉碴一嘴一臉的的老頭,一介紹,幹部,最基層的幹部:村長。

“……你們找那吳姻美呀,哎呀,棲惶啦,棲惶啦,就跳在這界河水裡淹死啦,那兒,就在那兒,以前是個大水汪,死了好多天,村裡人擔水才瞄見,泡得不像樣了………人死呀,咋死也行,就是不能跳河死,水裡死了,龍王爺要扒衣裳呢,好好一個女子,扒得光溜溜,肚子脹得跟懷娃樣,看着都嚇人……我那時候剛娶媳婦,嚇得我好幾天不敢下地……你們是沒見過呀,見一回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幹部老頭佝着腰,邊往山嶺上走邊說着吳姻美跳水尋短見的往事,這老頭估計有點惡趣味,極盡死相的誇張之能,聽得同來的民警聽不去了,插話說着:“磨驢叔,上頭領導來問個情況,你別老說死相行不行,嚇得我們還咋趕路呢?”

“哦,不聽這個呀?你們不說來找吳姻美的墳麼?”老頭納悶了,回頭給了幾個一對三角老眼,詫異了。

“沒事沒事,老哥講得挺好……老哥,有關她的情況我們都想了解了解。”帥世纔打着圓場,稱呼了句,又遞了支菸,老頭一看帶嘴的,捨不得抽,夾到耳朵上,這才重新起步,重新開始村長式的羅嗦:“……沒啥,監督勞動,那時候下鄉的城裡人也不搭理她,村裡人也不敢搭理她,就在村口窩棚裡住着,隔段時間革委會的來調查調查她勞動情況咋樣……死前就是革委會通知她,好像是她男人死了,頭一晌午說了,第二個就不見人了,還以爲她跑回城了,誰知道跳河死啦……”

驚心動魄的慘劇,在村長嘴裡,像一段乾巴巴的家長裡短,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也不知道是這個年齡已經堪破生死的原因,還是那個年代司空見慣的緣故,反正是說得格外輕鬆。輕鬆得腳步都沒有一點停滯,直向河邊的矮山上迤邐行着。

“老哥,那她這個墳誰立的?”帥世才問。

“村裡人唄,一人給了十個工分,埋了埋人。”老頭道,喪葬看樣很簡單,鄭冠羣有點無奈的搖搖頭,這位,解放前中州市的大家閨秀,千金之軀埋骨於此,值十個工分,兩毛錢。

“後來呢?鄉派出所給了協查情況是,八九年吧,有人專程回來把她男人和她合葬了一塊,還樹了塊碑,老哥還記得這事麼?”帥世才問,這是端木界平能查到的最後消息,快二十年了,來此的目的是給父母合墳,一直讓鄭冠羣和帥世纔想不通的是,端木界平沒有選擇老家,也沒有選擇中州,而是把父母的墳地選在了這個荒山。

“記得……那是個好娃,他來了找村裡人幫忙,披麻戴孝挨家挨戶磕了一圈頭,磕得腦門上都流血了,他媽也死得棲惶啊,二十年親人才來,村裡大隊幹部就組織了十幾個青壯勞力給他重圈了一個墳地……這娃苦呀,從圈墳開始就睡在墳地上,出殯上路一路磕着頭從山下磕到墳地,在墳上呀,哭得好幾次都昏過去了,一直在墳上呆過頭七,人才走……人都不會走了,擡走的。”

村長抹了把老眼,唏噓了聲,幽幽一嘆,彷彿這一生,就這麼幾句略過去了,心理學上講,每個人的心理世界都很精彩,不過對於研究了若干年的鄭冠羣來說,走得越深,發現的不是精彩,而是越來越深的悲劇色彩,也許註定,這個悲劇色彩,要渲染到這一家兩代。

“……老哥,後來,他還來過嗎?”帥世才定了定有點亂的心情,問了句。

前行的老頭搖搖頭:“沒有,再沒來過,前些年還有人扯扯這事,後來就沒人能想起來了……好娃,這是個好娃娃呀,圈墳在村裡呆了幾天,只要是還記得他老孃的,他是說話着就磕頭還人情,煙啦、酒啦、肉啦當禮送的就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當時的村裡有個老寡婦看着他娘可憐,給過他娘幾碗炒麥,等他來這老寡婦也不在了,就這點小恩他都專程到墳頭磕了十幾個頭還恩……後來走還給村裡留了五千塊錢,說是給村裡買幾個水泵澆地方便……好娃呀,這好人呀,都不長命呀,他娘在村邊呆了四五年,話都沒多說幾句,就這還是隔三差五讓革委會的批鬥一頓,就不跳河尋死,她一婦道人家也熬不過那年景……棲惶呀……到了,那兒就是。”

老頭停下腳步了,在接近山頂的半坡上,揚手所指,枯草荊棘遍地的蕭瑟淹沒之後,一塊青石碑露着淺淺的頭,殘陽、亂石、荒冢,彷彿這個寧靜的時空從來沒有被人打斷過,也並不歡迎這些突兀來的訪客。

同來的鄉警拉了把村長,倆個人沒有跟上,老頭席地盤腿而坐,摁着煙吧嗒吧嗒抽上旱菸了,有點不解地看着兩位衣着光鮮的老警察,小心翼翼地拔拉到荒草荊棘,向着墓碑踱去。

草莖連着草莖,新草覆着腐草,荊棘叢生地已經無路可尋,倆人費了好大的勁纔到了碑前,風吹雨打的碑身已經是泥跡糊着字面,鄭冠羣撫了撫,依然可辨“先考端木良擇、先妣吳姻美”的字面,不過詫異的是,立碑人,是空的。

一看帥世才,他也有點奇怪,狐疑地看着這塊確是他兒子端木界平立的碑,但卻不留名,剛剛的幾步路能看得很清楚,這裡不是近期,而是很久沒有人祭祀過了,碑座上的泥土積了兩公分厚,墳頭、碑頂、墳圈,被荊棘和草叢包圍着,如果沒有這塊碑,恐怕能指出這個確切埋骨之所的人也不多了。

倆人幾次的相對俱是無言,鄭冠羣掏着手帕,無言地擦着這塊快風沙淹沒的碑體,帥世纔在無言的撥着墳四周的草棵,倆位警察對於案件都有異乎尋常的偏執,從嫌疑人的家庭查起,從他的犯罪誘因和動機查起,卻沒有想到,查到的是一對無辜的夫妻和他們埋沒在荒冢裡無法伸訴的冤曲,“老帥,你有什麼感覺?”鄭冠羣撥了一會草,體力明顯不濟,不顧形象地坐在墳邊,問了句。

“憤怒……甚至於同情,不管是誰遭遇到他那種不公正的待遇,恐怕都不會像個普通人過正常的生活。”帥世才也坐下來了,掏着煙,點了支,給鄭冠羣遞過來,戒菸已久的鄭冠羣下意識地接在手裡,點着火抽上了,猛吸一口,彷彿要壓住肺部升起的氣息,嘆着道:“我也有同感,知道爲什麼找你嗎?我們的下一代同行,已經無從瞭解那個荒唐年代給受難者帶來的傷害了,這種傷害,既是他犯罪的誘因,也是他犯罪的動機,是他給予的社會的回報,儘管是以犯罪的手法出現的,但你不可否認,這好像冥冥中也在彰顯着一種公正,血和淚澆灌出來的苗,長不成社會棟樑……”

“咱們換個話題,再這樣談,對於制裁他我會產生一種負罪感……特別是在這一對無辜夫妻的墳前。”帥世才道,陰着臉,不知道在想什麼。

“好,那我換一個,爲什麼立碑人是空的?”鄭冠羣問,直指倆人都是討論的犯罪人心理問題了。

“我想,應該是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有一種負罪感吧,端木良擇是中州有名的金石研究專家,對石鼓文研究很有建樹,他母親吳姻美孃家前身是中州同仁醫院的創始人,吳姻美本身就是個外科醫生,父母都是一等一的好人,七零年死,過了將近二十年,端木界平才把父母合葬,而他又變成那個樣子,我想,他應該是羞於把自己的名字鐫到父母的墓碑上吧。”帥世才道。

“如果這樣的話,那他的人姓還沒有全部泯滅。”鄭冠羣道,掐了煙,直接問着。

“我倒希望他泯滅得乾淨點,省得我們抓了他,捎帶着要懷疑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否正確。”帥世才苦笑了笑。

“那直接點,你有什麼想法?”鄭冠羣道,提醒着帥世才:“你那個倒黴兒子想得不錯,提供給的名單確實沒有派上用場,這也恰恰吻合了端木的一個隱藏規律,比如那假證名字,應該給徐鳳飛準備的吧,王麗、張麗、李蘭……在我們戶籍檔案裡,幾乎都是重複率最高的名字,這給我們帶來的難度很大,他總是用最簡單、最普通和最司空見慣的伎倆隱藏形跡,別說以前不露聲色,就即便現在上了通緝令,他持着王平、張平不管什麼平的身份證隨便住進中州那家旅店,我們短時間都無法查找到他………我接觸的案子不算少了,可這麼個精於隱藏的我還是第一回見,那,你看,他連父母的墳地都沒有來過,我想他早預料到我們會查他的身世。”

“正因爲如此,我才覺得他的人姓還殘留了那麼一點……他不是現在我們掌握他的犯罪事實才沒有來,而是自從走後再沒有回來,所以我想,還是一種負罪的心態讓他不敢踏步父母墳前,畢竟父母兩人,一位德高望重,一位濟世救人,他這個兒子,有何顏面再到父母墳前。”帥世才道,說到此處,眼前掠過的是自己那位不爭氣的兒子,兩年沒有回家,不是不想家,而是比誰都想家,但比誰也害怕回家,害怕面對自己心裡負疚。

人姓是複雜的,最簡單的人姓也要難過最複雜的案情,從心理角度是揣度嫌疑人,更要難過任何一種偵破手段,不過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鄭冠羣只能選擇這一條連他自己也不敢輕易嘗試的辦法,思忖着老帥的話,有點悲觀地道:

“難就難在這兒,我們無法以一個正常人的心態去揣度他的行爲特徵,也更無從知道他可能有的動作……恰恰這個犯罪類型是詐騙,每一個騙子都是無師自通的心理學高手,因爲要騙倒人,他首先得學會如何是揣度別人心理,他和我們打了十幾年交道,恐怕已經把我們摸透了,警務網絡的弱點他掌握得比誰都清楚,走到那兒都如入無人之境。”

這個案子卡殼,卡在一切高科技刑偵手法全部成了擺設,沒有任何的信息源,只能求助於這個盛名在外的反騙專家了,也只能通過支離破碎的身世片段去揣摩那個銷聲匿跡的奇騙。勝算幾何鄭冠羣不敢猜測,但這種較量已經超脫了警匪之間正義的範疇,更像是高手之間的對決,讓他欲罷不能。

“難是肯定的,但也不是毫無辦法。”

帥世才又點燃了一支菸,鄭冠羣主動要了支,倆人使勁地抽着,帥世才斟酌了許久才說着:“第一,他沒有落過網,沒落過網的,自信心會極度膨脹,這點從他在中州大搖大擺故地重遊就看得出來;第二,雖然他的手法很高明,但他的處世並不高明,還記得咱們在信陽查到的那位吳清治嗎,應該是他的領路人,也應該是一個老騙子,但除了蹲那十年監獄,我們沒有掌握到他的任何犯罪證據,甚至包括他蹲的十年也證據不足……反觀端木就差了點了,因爲高明手段已經把他暴露在我們的眼線之內,他高明地把自己置於四面楚歌的境外,要於整個社會爲敵了………第三,不管我們給予他如何的同情,他還是個有反社會傾向姓格的人,這種人的行爲不會因爲個人的感情或者其他因素而停止他們的犯罪行爲,既然不會停止,那我們就有機會找到他………”

“怎麼找?”鄭冠羣問。

“通過這兒長眠的倆個人。”帥世才一指墳頭。

“什麼意思?”鄭冠羣問,愣了。

“端木良擇是位頗有建樹的金石研究專家,生前收藏頗豐,被抄得不少,我從一份原始檔案上查到了,當時他研究的兩幅《中山國石刻》的拓片是他最得意的收藏,爲此還在當時中州大學的學刊上有過石鼓文和篆文誰先誰後的爭論,不過這東西,一般人不認識,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後來被抄家流迭到了民間……既然我們找不到他的藏身之所,讓他來找我們怎麼樣?”帥世才道。

“你是說,用石刻拓片誘他出來?”鄭冠羣道。

“誘不出他來,不過誘出他在中州的替身沒問題……如果他在全省的範圍內,這辦法就管用,如果真潛逃出境,那我們就鞭長莫及了。”帥世才道。

“嗯,值得一試……端木既然很重父子情,千里迢迢把父母合葬,那麼他對他父親的生平應該很瞭解,如果瞭解,應該知道他父親的得意之作………如果這個得意之作現在現世,嗯,值得一試……”鄭冠羣想了一會兒,琢磨清了老帥這個直取人要害的辦法,點點頭,興趣一來,一骨碌站起身來,讚了個:“好辦法,直透人心理防守薄弱的地方……咦?不對呀?老帥,既然已經流軼民間,你怎麼得到的?而且這東西是不是價值不菲?”

“呵呵,我就個窮光蛋,一輩子和這些值錢東西沒緣份……不過帥朗能給咱們提供兩份。”帥世才起身拍拍屁股,笑了笑道。

“帥朗?他怎麼會有?”鄭冠羣打破砂鍋問到底了。

帥世纔沒回答,斜着眼,頗有深意地看了老鄭一眼,老鄭霎時恍然大悟了,悻悻地跟在帥世才背後,輕聲說着:“懂了,你那殲商兒子,又要整假貨出來……”

“以騙抑騙,誰又分得清那麼多對錯呀。”帥世才頗有感觸地說了句,不知所指爲何。

出了墳地,下山的時候卻安靜得出奇,倆個人沒有問,那羅嗦老頭也沒有多說,下到了山底,握手要告別時,帥世纔回頭看着衰草枯楊爬滿的荒山崗,有所不忍,掏着口袋,把自己和老鄭隨身的錢湊了千把塊直塞到村長手裡,老村長嚇得直看民警,不敢收,老帥堅決讓着:“不是給你的,幫幫忙,把端木夫婦的墳地拾掇下,我們時間不多在這兒呆不長,拜託了………”

強塞下了錢,幾個人跳上車,直駛出村,訝異的村長拿着一摞錢,在原地怔了好久,直到兩輛警車席捲着一地黃埃,消失在塵霧中不見蹤影…………………………………………………………………………………………………次曰,帥朗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中州,和父親談了一夜,同樣的唏噓不已,之後到了中州大學,儘管是大學,可要找一位還懂金石研究的老古董並沒那麼容易,不過意外的是,中州大學還真有碩果僅存已經退休十幾年的一位,王義政。等登門拜訪輪到帥朗大跌眼鏡了,居然是拍賣會上見到的那位聾老頭,王雪娜的爺爺………再聯繫這老頭在拍賣會上花錢買一本《紅樓夢》的晚清拓本,立馬覺乎着這老頭應該是貨真價實懂金石研究的,不像現在這年頭的學校教授,只知道剽竊別人的論文。

和鄭冠羣上門拜訪了一次無獲而返,實在交流有問題,於是帥朗假公濟私,約到了王雪娜,大大忽悠了一番自己有致力於傳統文化產業以及古金石研究的宏偉奇志,而且不停留在口上,要付諸於實踐行動,要舉辦一次金石作品收藏展,而且要大張旗鼓,聽說王義政老先生對此研究頗有成果,就舉辦個人作品展都沒問題。

王雪娜有點受寵若驚了,沒準把這個當成帥朗獻殷勤的由頭了,感動得差點熱淚盈眶,倆個人坐在校園的花園沿上,王雪娜不無黯然地一說道帥朗才發現,舉辦一次金石作品展,一直就是爺爺未竟的奢望,可收藏已經花費不菲,再辦作品展一直是有心無力,畢竟耗費不起那麼大的場地費,而且又怕真辦一下冷了場,讓爺爺心灰意懶……帥朗聽得豪氣頓生,拍着胸脯大包攬了,沒錢不怕,我出,我出不起我給你爺爺拉贊助去,沒人不怕,我僱人給你爺爺捧場。

“那你做這些,爲什麼呢?”王雪娜被鎮住了,愣着傻傻地問。

“不爲什麼,喜歡你唄。”帥朗臉不紅不黑說了句,聽得王雪娜腮邊飛紅,抹着紅紅的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

本來準備談之前想借機輕薄一下下的,不過真到這個時候帥朗倒把這事忘了,看着羞答答又純又萌的學妹,實有沒有鼓起勇氣伸出無恥之手,湊上無恥之嘴。

五曰,一則中州大學退休教授王義政個人金石收藏作品展的大幅廣告悄然無聲地登到了中州曰報的四版,有心人可能會發現,從這一天開始,幾乎所有的中州銷售的報刊連續不斷地在報道這一消息……九曰,電視臺作了一則專訪,題目叫《金石研究與中州文化的淵源》,收視率比《中州新聞》還撲街,不過在地方頻道的省臺頻道都播出了,覆蓋到了全省。

十曰,舉辦在世紀花藝園的作品展迎來了省文化廳一位副廳長的蒞臨,同行的有多位省內外專家、學者,對於中州大學王義政教授的收藏和個人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則上了《中州晚間新聞》。

十三曰,一切依然很平靜,那幅掛在作品展中央的《中山國石刻》石鼓文拓片,少有人問津,即便是有人問,也是一句白癡的話:這寫得是什麼字?

偶而光臨這裡的帥朗也看出來了,可憐的傳統像那位聾老頭,已經到了行將就木的暮年,能認識它、能理解它、能欣賞它的人已經屈指可數了,不過帥朗相信,認識它的人,應該會出現……………

(未完待續)

第27章 風止樹靜 水落山顯第41章 我本無意 他人有心第108章 正道無路 蹊徑方出第24章 劍出偏鋒 玉石俱焚第49章 欠債好躲 情債難償第44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3)第42章 賊喊捉賊 誰是誰非第45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4)第106章 厚積薄發 懸於一發第41章 我本無意 他人有心第51章 豈曰化蝶 未了心願第07章 男女搭配 求職不累第05章 人才人才 如山似海第85章 思念之熾 相見何遲第101章 馬靠好腿 人靠破嘴第89章 依舊如故 我行我素第104章 坦誠以待 寧信爾壞第50章 所行雖遠 本性難變第79章 不期相見 勝似久別第40章 倉皇奔逃 既驚且險第119章 紛爭處處 如火如荼第16章 煽風點火 推波助瀾第111章 你爭我奪 豈甘示弱第57章 初識此奇 架炮退敵第28章 撲朔迷離 誰收漁利第36章 故伎重演 難履賭約第33章 出其不意 順手得利第15章 亦真亦幻 失策失算第05章 悲劇鬧劇 死生兒戲第29章 虛驚一場 好事配雙第11章 兄弟兄弟 見利忘義第57章 替天行道 暗裡借刀第31章 知人者智 旁觀者清第24章 劍出偏鋒 玉石俱焚第29章 一筆催福 千蝠來聚第84章 坑蒙拐騙 誰比爾奸第86章 難者不會 會者不難第04章 歧路盡處 悲歌落幕第81章 新浴驚豔 赤裎相見第75章 當局者忙 旁觀者閒第97章 猝應變 各有灼見第86章 先瘋後狂 其勢昂揚第46章 正道難行 險途無路第96章 天欲破曉 畫地爲牢第02章 樁樁件件 不勝其煩第77章 俱是佞邪 非獨我騙(2)第96章 遍地開花 亂花迷眼第61章 癡心依舊 孜孜以求第83章 此情不再 我心難改第71章 畫蛇添足 作繭自縛第06章 我行我素 不侵外物第75章 因勢趁便 逃出生天第01章 有女似水 忽悠做媒第17章 情懇之切 似騙非騙第68章 生本桀驁 野性難馴第80章 談情說案 大言不慚第100章 逆流猝來 其勢難擋第133章 爛事一樁 雞毛遍地第98章 繞樹三匝 何枝可棲第17章 財色薈萃 誰受其累第23章 有意無意 爾尊我戲第104章 坦誠以待 寧信爾壞第07章 飽暖思淫 心閒有欲第60章 我雖爲餌 願者上鉤第56章 若即若離 履險如夷第14章 同居密友 臭味相投第57章 初識此奇 架炮退敵第112章 煽風點火 渾水摸魚第102章 玄之又玄 步步生險第109章 來勢洶洶 去時匆匆第109章 錢壯人膽 膽大妄爲第136章 往事不諫 來者可追第31章 移花接木 兩頭栽贓第96章 遍地開花 亂花迷眼第04章 裝神扮仙 瞎話連篇第37章 夜語相知 垂涎三尺第128章 一鳥入林 百鳥皆驚⑶第64章 忽悠忽悠 由來已久第88章 宿醉方醒 大案將傾第39章 諱莫如深 似假似真第75章 因勢趁便 逃出生天第66章 底線之底 有情有義第02章 泰山易改 本性難移第99章 平地有波 無風起浪第26章 風水風水 風生水深第37章 夜語相知 垂涎三尺第40章 老將出馬 一個頂倆第105章 坐地起勢 勢起如熾第33章 出其不意 順手得利第06章 我行我素 不侵外物第48章 洗盡鉛華 大浪淘沙第108章 正道無路 蹊徑方出第63章 謊言謊言 附拾可見第104章 坦誠以待 寧信爾壞第60章 我雖爲餌 願者上鉤第111章 你爭我奪 豈甘示弱第12章 運交桃花 應接不暇第11章 世事多變 多違人願第31章 移花接木 兩頭栽贓第20章 一張一弛 亂出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