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鎩羽而歸

張秉一此言一出,義莊內外譁然一片,誰也沒想到張秉一竟會即時收錄,此舉等同告知衆人龍虎山勢要庇護長生周全。

衆人譁然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大部分人是對事發突然的錯愕,還有一些人是對張秉一豪氣干雲的欽佩,另有一些人心存疑惑,想不通張秉一爲何破例降下天師法旨,越過閣皁山直接恢復了羅陽子的道籍,要知道羅陽子生前多有挖墳掘墓之舉,張秉一此舉很可能會折損龍虎山上清法庭的聲譽。

最爲激動的無疑還是長生,他沒想到張秉一會說出這番話,要知道張秉一乃一代宗師,德高望重,似這種泰斗級的人物是不能亂說話的。爲了保下他,張秉一不惜與衆多江湖門派反目,甚至還賭上了龍虎山的聲譽,江湖中人雖然不知道他已經背下了大量武功秘籍,卻知道他知曉羅陽子生前所收集的武功秘籍的下落,張秉一執意維護他,勢必會落人口實,被心思陰暗之人詬病救他是別有用心,另有所圖。

除了激動,長生更多的還是感動,他沒想到張秉一對他離開閣皁山之後的所作所爲了如指掌,連他救助過多少人都知道,不過仔細想來此事應該不是張秉一授意,而是張墨所爲,是張墨讓付東和鄭道之暗中留意,將他所做的善事逐一記錄匯稟,包括他先前在漢城寫下的藥方救治了多少百姓也進行了大致估算,張墨之所以要這麼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爲了能將他收入龍虎山而進行鋪墊。

張墨知道他不願再拜他人爲師,想要讓他拜入龍虎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恢復羅陽子的道籍,而羅陽子已經不在了,再無贖罪可能,想要恢復道籍,只能自他身上着手,詳細記下他所做的善事,以此抵償追授,只有恢復了羅陽子的道籍,他纔會感恩戴德,投身上清。

張墨對他有所瞭解,知道他不願背叛亡人,也知道他不願給別人添麻煩,如果不曾追授羅陽子道籍,便是張秉一當衆決定收下他,他也不會同意並尋求庇護,寧願自己獨自面對。

龍虎山在接到鄭道之所放信鴿之後,張墨肯定和張秉一進行了交談,在此之前張秉一可能並不知道張墨在暗中關注他,是張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懇求張秉一出面救他,如若不然,似張秉一這種身份的前輩真人是不會參與江湖紛爭的,更不會冒着得罪閣皁山的風險恢復羅陽子的道籍,要知道羅陽子可是閣皁山的道人,閣皁山將其除名之後,張秉一以上清天師的身份越級恢復羅陽子的道籍等同打了閣皁山的臉,老二做出的決定,老大進行糾正,老二臉上肯定掛不住。

再者,師父羅陽子生前所做的一些事情的確是錯的,將挖墳掘墓之人恢復道籍,張秉一冒着極大的風險。

雖然知道此事張墨是主因,長生卻仍然對張秉一感恩戴德,張秉一冒着這麼大風險救他,張墨的懇求是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張秉一認可他的人品,認定他以後不會給龍虎山丟臉。

長生從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對誰感激涕零,此時他卻不可自制的熱淚滂沱,對張秉一,張墨,乃至整個龍虎山都充滿了感激之情,一半爲自己,一半爲師父。

張秉一說出了這番話,最爲氣惱的無疑是丐幫衆人,龍顥天氣急敗壞,“老東西,你到底講不講江湖規矩?早不收晚不收,我們要抓他,你就收,你這是擺明了要跟我們過不去呀。”

“龍顥天,你一個欺師滅祖的少林棄徒也配說什麼江湖規矩。”己方有人叫罵。

“不知死活的東西,竟敢辱罵我們幫主!”公孫承威高聲呼喝。

“公孫承威,你當年爲何被人自玉皇頂攆了下來,可是因爲寂寞難耐,夜半時分偷看師孃洗澡?”有道人喝問。

可能是發現張秉一多有不滿,說話的道人急忙領罪,“無量天尊,弟子失言了。”

“娘類個腳,管你收不收,這小東西我們要定了,”龍顥天高聲下令,“一起上,弄死這羣牛鼻子。”

龍顥天喊罷,屋外一片刀劍出鞘之聲。

就在此時,高處突然傳來一聲禽鳥唳叫,這禽鳥鳴叫之聲悠長響亮,絕非尋常禽鳥所能發出的。

禽鳥唳鳴未止,空中便有聲音傳來,“福生無量天尊。”

口宣齊全道號,說明來人乃是渡過天劫的紫氣道人,長生先前曾經聽過張善說話,認得他的聲音,來的正是張善。

道人唱誦福生無量天尊多有慈悲威嚴,但張善的這聲唱誦卻是隻有威嚴沒有慈悲,不消說,他自空中已經聽到了龍顥天的叫囂,已然怒火中燒。

不等張善落地,空中再度傳來一聲禽鳥鳴叫,隨即便是婉約清脆的女聲,“福生無量天尊。”

長生聞言心中一凜,是張墨,張墨也來了。

道士跟和尚不一樣,和尚講究隱忍,但道士不管那套,至少上清道人不管那套,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張氏兄妹的這聲福生無量天尊看似是在齊全禮數,實則是在展示實力,兩個紫氣高手,足以令衆人緊張忌憚。

“天雷掌!”張善吐氣發聲。

江湖上有個規矩,動手過招之時都要喊出自己所用的武功名稱,以此讓對方做到心中有數並有所防範,張善的聲音發自半空,說明他尚未落地便已經出手。

“金剛掌。”龍顥天怒吼發聲。

龍顥天話音未落,外面便傳來了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隨即便是四散衝突的凜冽氣浪。

伴隨着衆人的驚呼閃躲,張善翻身落於門外,恭聲開口,“父親。”

“父親。”張墨也落到了門口。

“嗯,”張秉一和聲說道,“你們既然來了,便由你們接手,不是萬不得已,不可肆意妄殺。”

衝二人交代過後,張秉一和聲說道,“龍虎山無心與諸位爲難,天下之事,以和爲貴,貧道先行一步,福生無量天尊。”

“恭送天師。”己方道人稽首送別。

有人走進了屋子,長生不但熟悉張墨的聲音,還熟悉她的氣息,張墨的身上有淡淡的蘭花香氣。

“莫怕,我與你做主。”張墨低聲說道。

長生心中激動,冒着岔氣走偏的風險緩緩點頭,這是張墨第二次對他說‘我與你做主’了,上一次是在閣皁山。

“不要亂動,收心凝神。”張墨言罷,轉身離開。

在張墨與他說話的這段時間張善並沒有開口,外面顯得很是安靜,張墨出門之後外面仍然無人說話。

張秉一臨走之前的那番話看似是告誡自己的兒女,實則是在警告衆人,不是萬不得已不可肆意妄殺,言下之意就是他們可以肆意妄殺,畢竟萬不得已的尺度並不是死的。

“龍顥天,你還要弄死我們這羣牛鼻子嗎?”張善冷聲問道。

張善雖然以善爲名,卻並不是迂腐之人,這一點長生早就知道了,因爲在閣皁山時張善就曾經當面譏諷過對張墨無禮的羅順子。

“操。”龍顥天罵了一聲。

龍顥天罵過之後便沒了下文,張善也沒有再理會他,沉聲說道,“諸位不要受人蠱惑,早些散去吧,他日江湖再見還是朋友。”

先前張善曾經與龍顥天對過一掌,長生不知道對掌的結果,但外面的衆人都看到了,張善可能沒贏,但龍顥天肯定沒勝,眼見張善肯給自己臺階下,宋財第一個站了出來,“張真人所言甚是,只是一場誤會,先前在下就曾向老天師表過態,雖然亡弟之死與那少年多有干係,但只要那少年是龍虎山門人,在下今日便不與他爲難,在下先行一步,二位真人自便。”

宋財言罷轉身就走,此番外面沒人再嘲諷他,不消說,衆人都與他同樣的心思,而今張善和張墨都來了,龍虎山與其他門派不同,龍虎山是張氏世襲,張氏血親可以修煉只有張家人才能修煉的高超法術和武功,這二人可不比尋常的紫氣高手,誰再垂涎秘籍滯留不去,誰就是自討沒趣。

有人做第一,就有人做第二,隨後又有幾人硬着頭皮上前說幾句場面話,然後尷尬退去。

大部分人都是悄然退走,並不與張氏兄妹打招呼。

“龍顥天,你是走是留?”張善沉聲問道。

“操,你當老子怕你不成。”龍顥天色厲內荏。

“你若不走,便與我對戰一場,既分勝負,亦見生死。”張善冷聲說道。

“操。”

“走吧,丟臉總好過丟命……”

第五百八十九章 千年樹妖第二百七十章 白光異類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時思退第二百九十五章 打臉揭短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死裡逃生第九十章 報名甄選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八十四章 厚積薄發第一百零六章 大仇得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三十五章 窮追不捨第三百二十九章 返鄉省親第二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七十七章 如朕親臨第二百四十三章 深夜探監第一百一十四章 瘋癲高手第四百三十章 順手牽牛第五十二章 胡作非爲第九十九章 北上訪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開殺戒第三十四章 圍追堵截第七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三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九十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拾善後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忠似奸第五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五十七章 苦口婆心第四百二十章 東海仙露第一百一十章 再回長安第五百八十五章 老僧夜訪第四百二十六章 受人之託第五百零二章 背叛遺忘第三百八十八章 細心照顧第四百五十四章 殃及國本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器陷阱第一百八十六章 謀劃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烈火神掌第三百九十七章 血戰妖邪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三十四章 蠢驢瘋狗第一百九十六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身心俱疲第四百一十七章 滯留海島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五百一十六章 孤軍遠征第二百三十章 正大光明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途奔襲第四百八十六章 兌現承諾第四百七十五章 迎戰先鋒第二百八十九章 授予兵符第二百八十一章 吉王李保第五百五十章 體察民情第一百六十四章 九位擂主第五百零七章 朋黨作亂第八十一章 進山入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好個霪賊第四百七十六章 對戰僵持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拾善後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三百一十八章 東瀛高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多吉山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風水寶地第四百七十八章 勸降策反第四百一十六章 狂風暴雨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擂臺第五百八十三章 何人作祟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行開路第五百一十二章 報仇解恨第一百一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輪迴盤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南國煙雨第六十三章 主持公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憂國憂民第四十九章 四位靈童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十五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五十一章 開啓玄門第三百一十章 料理後事第四百零一章 回山祭奠第二百六十四章 其位其威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一百零四章 報仇雪恨第三百六十二章 年少輕狂第二十章 風雨同舟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切如常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燃鬥志第二百七十八章 爲官日常第五百七十八章 暫作休整第五百八十章 烏鴉蛤蟆第四百二十六章 受人之託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戰止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後撤受阻第三百六十八章 深陷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