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西去途中

此前長生一直在水潭附近活動,也沒往遠處去,動身之後方纔發現林中的荊棘雜草已經長的很高了,自林下行走多有阻礙剮扯,一個時辰也走不出幾里路,按照這種速度,怕是到年底也挪不到渝州去。

無奈之下只能離開樹林,來到路上,瞻前顧後,戰戰兢兢的往前走。

長生隨身帶着一個包袱,包袱裡還有一套換洗的衣物,揹着個包袱,怎麼看都像是趕路的外鄉人,想把包袱扔了又不捨得,此去閣皁山最快也得三個月,總得有套衣服換洗才行。

正在躊躇糾結,卻發現前面路上有人,定睛細看,是個揹着柴草的少年,那人年紀跟他相仿,也就十三四歲,衣衫襤褸,腳上穿着一雙草鞋,身後揹着一捆木柴。

看到砍柴的少年,長生計上心頭,三步並作兩步走,趕上那少年與他交談說話,那少年就住在附近村上,此番是早起上山砍柴的。

短暫的交談過後,長生知道了此時乃是五月上旬,原來自己已經自山中待了三個多月。

商議過後,那少年將柴刀和揹着的木柴交給了長生,而長生則將包袱連同裡面的那套換洗衣物給了那少年,這時候衣服非常金貴,一套七成新的衣裳換把破舊柴刀和一捆木柴,那少年是佔了便宜的。

即便那少年不曾吃虧,長生仍然自腰間摸出兩文錢遞給了他,他身上還有六十幾文錢,省吃儉用,應該可以堅持到地頭兒。

那砍柴的少年歡喜的接過銅錢,千恩萬謝,幫着長生揹負木柴走出幾裡,到得回村岔路方纔將木柴交給了長生,少年身上還有半個吃剩的窩頭,見長生不曾帶有乾糧,便將那半個窩頭也給了他。

有了這套行頭,長生心裡踏實許多,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自路上行走了,一個背柴回家的農人是不會惹人起疑的。

這捆木柴很是沉重,長生背的有些吃力,本想卸下一些,細想過後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兒,若是背的木柴太少,被有心之人看到還是會起疑心,還是揹着吧,負重行遠,心裡踏實。

走出十幾裡後,長生還是卸下了那捆木柴,這捆木柴多是自活樹上砍下的樹枝,太重了,全部換成死樹幹柴,柴捆比之前更大,重量卻只有先前的一半。

再走幾裡,長生又停下來了,他自路旁的樹林中發現了一棵梧桐樹,梧桐五月開花,此時那梧桐樹上正開滿了粉色的花朵。

梧桐樹的花朵是可以吃的,其中有花蜜,吃起來頗爲可口,只是此物利溼通便,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吃那梧桐的花朵是次要的,長生主要是想砍伐一段樹枝,梧桐樹的樹枝是中空的,可以藏東西。

起初他斷頭去尾的砍了一段梧桐樹枝,打量過後感覺不妥,兩頭都有斷口,容易被人發現端倪,於是將這段樹枝扔掉,重新挑選了一根,自下面砍斷,上端保持原樣,如此一來便只有一個斷口,當做柺棍不容易被人發現異樣。

將四枚丹藥和那點金子全部塞進中空的樹枝,再用木棍緊塞封口,如此一來便安心了,除了那些銅錢,他身上再也沒有惹人起疑的東西了。

安心的同時也有些許擔心,那就是樹枝中間的孔洞是扁圓的,先前往裡填塞丹藥的時候,幾枚丹藥的蠟封都被磨去了少許,不再是正圓的了,而是略呈橢圓,防溼防潮搞不好會受影響。

與先前的縱馬狂奔相比,此時一步一步的往前挪顯得異常緩慢,但長生並不感覺枯燥,因爲在趕路的同時他一直自腦海裡回憶千金翼方的上卷,將其中收錄的病症和相應的藥方再次梳理了一遍。

途中不時可以見到村莊,不過大部分的村莊都是殘垣斷壁,一副破敗景象,倘若只是饑荒,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近些年戰亂四起,你爭我奪,城池鄉村往復易主,村落破敗很可能是戰亂所致。

走了一天,一個販夫走卒也不曾見到,只有幾個騎馬的兵卒疾馳而過,還有就是遇到了幾夥兒逃難的災民,多的十餘口,少的三兩人。

傍晚時分,長生又遇到了幾個災民,這幾個災民應該是一家人,一對老夫婦,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孩童。

那對老夫婦的年紀並不大,應該還不到四十,之所以顯老無疑是過度勞作加上食不果腹所致,老少四人面黃肌瘦,形容枯槁,互相攙扶,舉步維艱。

長生獨居數月,很久沒跟人說話了,眼見天色已晚,幾人還沒有找到宿頭,便與他們走在一起,說話交談。

這四人的確是一家人,也的確是逃難出來的,青黃不接,食不果腹並不足以令他們背井離鄉,官府的苛捐雜稅是最要命的,交不上賦稅地租就要以物相抵,無物可抵就要被抓進大牢,什麼時候補上賦稅什麼時候放人,補不上就得死在牢裡,逃出來不一定有活路,但留下只有死路一條,逃難逃難,逃的其實是牢獄之災。

心生同情的同時,長生也多有疑惑,詢問他們爲什麼不往山中去,自山中還能尋到吃的,似這樣漫無目的的走下去,又自何處得來吃食。

那老漢無奈嘆氣,只道他們也想過逃入山中,但山中多有蛇蟲猛獸,危險非常,而且山中也沒有五穀米糧,只吃野菜也難能餬口。

老漢言罷,長生沒有再說什麼,他能在山中找到可食之物,不表示別人也能,大部分人也只認識爲數不多的幾種野菜,而只以野菜充飢,人會面黃肌瘦,四肢浮腫。

說話之間,長生髮現前面路邊有片殘垣斷壁,此前他曾經和巴圖魯等人多次打劫驛站,熟悉驛站佈局,看那院落結構,應該是一處廢棄的驛站。

到得近處,果然是一處廢棄的驛站,先前應該着過火,大部分房舍都坍塌了,只有東西兩處廂房還有屋頂。

東面廂房保存較好,已經被別的災民佔用了,長生便走進了西側廂房,那一家四口猶豫過後也跟了進來。

шшш_ttκā n_C〇 “你們在這裡休息一下,我出去找點兒吃的。”長生放下木柴,轉身離開。

趁着天還沒黑,長生自山中四處尋找,有成片大樹的地方往往找不到可以吃的東西,似翻白草,桔梗,沙蔘這類可食之物大多生長在向陽多石,雜草低矮之處。

夜幕徹底降臨之前,長生滿載而歸,左手拎着一串翻白草,右手抓着一把桔梗,腋下還夾着一根四尺多長的粗大樹根。

長生帶回的東西,老漢一家只認識桔梗,翻白草和那根怪異樹根他們都不認得。

點起篝火之後,長生開始清理帶回的東西,那家人帶有陶甕,翻白草和桔梗取根蒸煮,而那根怪異的樹根則切下一段兒埋進了火下的泥土。

半個時辰之後,篝火減弱,長生撥開火炭將那段樹根挖了出來,實則此物並不是樹根,而是一種名爲葛根的藥物,雖然外皮發黑,裡面卻是厚厚白肉。

長生將那段烤熟的葛根砍做五段,自取其一,餘下的分給了那一家四口,每人半斤有餘。

那戶災民頭一次吃這種東西,起初只是感覺氣味頗爲誘人,待得剝去外皮,小心嘗試方纔發現入口香甜,很是粉糯,勝過粟米乾飯。

眼見幾人狼吞虎嚥,長生心情大好,尤其是在衆人衝其連聲道謝時,他更是頗感欣慰,在沒有遇到林道長之前,他在村裡也經常幫助別人,卻從未換來村民的友善和感謝,整個村子只有小二妞兒對他心存善意。

除了欣慰,長生還有一絲窘迫和些許緊張,他早就發現那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並不是真正的男子,而是穿了男人衣服的年輕女子,而那個女子此時正在用異樣的眼神看着他……

第四百一十章 浩瀚東海第四十九章 四位靈童第八十三章 陽光之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強強對決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身救援第六十二章 飛蛾撲火第四百一十章 浩瀚東海第二百七十六章 周詳準備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地尋寶第一百二十章 聖旨皇榜第五百七十六章 身心俱疲第三百三十三章 百官之首第三百章 寺志所載第二百八十章 怒火中燒第七十二章 混元心法第五百七十七章 自問本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神秘地圖第二百九十六章 千年古寺第二百零八章 張善真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春風得意第五百二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三百章 寺志所載第七十九章 道號三生第二百三十一章 南下濟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四十六章 國之將亡第五百三十九章 回返中土第六十五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五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五百五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三百二十五章 尋找飛禽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零七章 兄弟情義第三百二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七十一章 天賦異稟第四百九十七章 神秘法器第三百三十章 得償所願第五百二十二章 只爭毫釐第二十章 風雨同舟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召喚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痛下殺手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權交接第三百章 寺志所載第四百一十一章 黃衣女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君臣秘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四百四十四章 禍亂朝堂第五百六十五章 圓形金餅第二百四十章 暗香樓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強援在後第四百四十八章 進宮面聖第四百二十二章 重回海島第三百零六章 勇者無畏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四百七十四章 壓力巨大第一百八十三章 善後事宜第七十一章 天賦異稟第四百三十六章 先利其器第四百一十五章 自食惡果第五百一十五章 議定戰略第五百零二章 背叛遺忘第一百九十八章 驚魂初定第七十二章 混元心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戰止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三十四章 蠢驢瘋狗第二百七十九章 學習日語第三百四十章 千里突襲第三章 一師四徒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死裡逃生第二百四十八章 髮簪地圖第六十四章 往何處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第五百三十七章 救命之恩第四百四十五章 回返京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入主憲臺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陣前訓示第一百四十一章 進士及第第十七章 五粒藥丸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色長安第三百一十七章 羣魔亂舞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燃鬥志第八十九章 勤學苦練第二百一十一章 漸行漸遠第四百四十章 死裡逃生第三百零八章 斷臂砍頭第八十一章 進山入道第八章 絕世神功第二百九十五章 打臉揭短第九十五章 羅天秘法第三百零三章 事無鉅細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四百三十八章 追襲尋仇第五百零四章 抽絲剝繭第五百五十七章 故友重逢第二百九十八章 佛法感化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