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兵伐謀

己方衆人本就處於劣勢,四處傳來的哀嚎慘叫令衆人越發焦躁,此起彼伏的慘叫都是遇害百姓瀕死發出的,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艱難的熬過了饑荒,卻於大年夜慘遭倭寇屠戮。

臨陣對敵最忌焦躁,正所謂欲速則不達,越想盡快扭轉劣勢,越是難能實現,攻防之時反倒多露破綻,雪上加霜。

倭寇此番來了五位紫氣高手,己方雖然佔了人數上的優勢,靈氣修爲卻多有不足,己方衆人只有長生自己晉身淡紫居山,其他衆人清一色的深藍大洞。

衆人之中以長生的壓力最大,不但需要迎戰敵方的太玄高手,還要分神旁顧,統攬全局,但他多經實戰,知道自己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拿下眼前的對手,也知道心急焦躁於事無補,只能強迫自己穩住心神,迴歸冷靜。

並不是所有古話都有道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就不對,禍的確不會單行,但福通常會雙至,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頭瞌睡多,有喜事心情就好,心情好待人接物就會豁達灑脫,如此一來不管做什麼都更容易成功。如果遇到了禍事,心情就會變的很差,以很差的心情待人接物就更容易出紕漏,惹禍端。

長生察覺到己方衆人即將陷入惡性循環,無奈之下只能擯棄雜念,強定心神,不求短時間內反敗爲勝,先求防守自保,穩住陣腳。

穩住情緒之後長生便開始冷靜思慮,眼前這個太玄修爲的倭寇在出招之時會頻頻發聲助力,根據其聲音和身形來看,此人的年紀不是很大,應該在三十五到四十歲之間,這個年紀擁有太玄修爲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要知道張善已經四十多歲了,卻也只是紫氣洞淵,而張善在同齡人之中靈氣修爲已經算佼佼者了。

年少得志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信狂妄,自信的人一定狂妄,無非是有的人會表現出來,而有些人會刻意隱藏。

眼前這五個紫氣高手的衣服上都刺有大蛇圖案,說明他們來自同一個家族,兩日之前八大家族纔剛剛靠岸,今夜就趕到了舒州,這說明此人下船之後聽說了他的所作所爲之後立刻迫不及待的率領本部高手前來尋仇,由此可見此人自視甚高,而且是個急性子。

再者,此番乘船來到中土的倭寇有八個家族,但襲擊舒州的只有這一個家族,爲什麼其他七個家族沒有與之同行?哪怕人緣再差,也不可能一個朋友也沒有,即便不與之同行,也應該勸其從長計議纔是,爲何不曾勸阻?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其他七大家族看來,此人一個家族就足以蕩平舒州。

自視甚高,年少得志之人除了自信狂妄,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好面子,此人很可能與他一樣,是個常勝將軍,所向披靡,未嘗一敗。

想到此處,長生突然靈光一閃,出招之時提氣發聲,“餘一,不要在此糾纏,去城中殺掉那些嘍囉。”

聽得長生言語,大頭立刻揮舞陰陽輪欺身搶攻,爲餘一創造抽身的機會。

餘一高聲應是,急閃而出,提氣輕身,掠向別處。

“楊開,你也去。”長生再度下令。

眼見己方本就不佔優勢,長生卻接連調走兩人,李中庸和陳立秋只當他急於救助百姓,陳立秋情急之下高聲說道,“慈不掌兵,不可被其亂了心神。”

長生聽到了陳立秋的高喊卻並未接話,他關心百姓是真,但調走餘一和楊開卻並不只是爲了保護百姓,而是爲了給眼前的對手增加壓力,他也是個常勝將軍,清楚常勝將軍的心態,常勝將軍更好面子,追求完勝,倘若帶來的那些藍氣倭寇死傷慘重,此人回去之後一定會感覺非常丟臉,這種情況是此人決不允許出現的。

果不其然,餘一和楊開離開之後,敵方五人的進攻越發兇猛,恨不得在片刻之間結束戰鬥。

二人撤走之後大頭和釋玄明並未顯露敗像,此前二人與餘一和楊開互相聯手,四人追求的是戰勝對手,而今各去一人,二人便不再追求打贏對手,只求拖住敵人。

李中庸和陳立秋迎戰那對雙胞姐妹也不再似先前那般吃力,隨着時間的推移,二人逐漸摸清了那對雙胞姐妹的招式和套路,雖然短時間內不得反敗爲勝,卻也算是穩住了陣腳。

世間的道理實則都是相通的,身處逆境之時不能急於扭轉局面,反敗爲勝,面臨巨大壓力時只要頂住壓力就有機會東山再起,最怕的就是被突然出現的壓力和挫折壓垮。

此時長生仍未想出逆轉劣勢的辦法,但他已經不再似先前那般焦急,因爲他已經摸清了敵人的脾氣,身爲一個自視甚高的太玄高手,會力求贏的漂亮,能半個時辰解決戰鬥,絕不會拖到一個時辰,因爲打的時間越長,戰績就越不驚人。

當前己方最明智的作法就是拖,拖的時間越長,對方越着急,只要對方亂了方寸就一定會露出破綻。

雖然有了應對之策,長生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因爲對方如此年輕就能晉身太玄,而且刀法出神入化,爐火純青,足見其天賦異稟,心智過人,不是隻有自己聰明,人家也不傻,不能讓對方看出自己在有意拖延,不然對方隨時可能改變打法。

長生不但沒有減緩攻勢,反倒揮刀狂舞,極力搶攻,他雖然不擅長刀法,手中的龍威刀卻是神兵利器,而對方的兵器是薄刃長刀,這種長刀可以更快的出刀變招,但弊端是不夠厚重,只要與龍威對砍互斬,就一定會被砍斷,而兵器被敵人砍斷也是一個自視甚高的太玄高手不能接受的。

不願與長生的龍威互斬,敵方的太玄高手在過招之時就只能刻意迴避,出招也不能隨心所欲,如此一來其刀法的優勢就被長生兵器的優勢所抵消,雖然長生仍然處於下風,卻已不再似先前那般被動。

身處劣勢之時頂住壓力,不亂方寸只能爭取時間,等待轉機,但有時候轉機並不能只靠等,還得主動尋找創造,眼下己方衆人仍被對方死死壓制,必須想辦法扭轉局勢。

想要直接扭轉局勢,快速反敗爲勝是不可能的事情,敵方的五位紫氣高手就像一塊沉重的鐵板壓在己方衆人身上,己方衆人根本無力將其直接掀翻,必須找到一個點兒,先撬開一個點,打開突破口。

想到此處便於攻防之時分神旁顧,急切尋找,大頭和釋玄明是沒指望了,二人的對手全是洞淵高手,能不被對方拿下已經很不容易了。而李中庸和陳立秋短時間內也不會有所突破,因爲二人之前沒有對戰過倭寇,甚至沒有迎戰過紫氣高手,而他們的對手又是一對雙胞姐妹,雙胞姐妹心靈相通,二人聯手遠比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聯手默契的多,幾乎毫無破綻可尋。

急尋過後,長生最終只能將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必須對敵我雙方有着清醒且全面的認識,纔可能準確判斷局勢並找出克敵制勝的方法。

對手乃太玄修爲,而自己只有居山修爲,單就靈氣修爲而言自己無疑處於劣勢,但對方一直在使用長刀,近身相搏時使用兵器會限制靈氣修爲的施展,而自己又有龍威在手,間接剋制了對方的兵器,如此一來如果對方不變招兒,接下來雙方將會陷入長時間的對攻。

這種長時間的鏖戰絕不是對方希望看到的,不出意外的話對方很快就會變招兒。

果不其然,長生剛剛想到此節,對方就拔出了隨身短刀,敵方五人每人都帶有兩把刀,一長一短,此前這個身擁太玄修爲的倭寇一直不曾拔出短刀,久攻不下之後方纔開始使用雙刀,由此也能看出此人自視甚高,好大喜功,在其看來以雙刀對敵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對手雙刀在手,長生兵器上的優勢立刻蕩然無存,對手常年浸霪刀法,雙刀使的出神入化,而長生的刀法本就稀鬆平常,幾個回合下來一個躲閃不及,對方短刀近身,所幸及時吸氣收腹,只是衣裳受損,並未傷及皮肉。

衣裳受損令長生大受啓發,對方的靈氣修爲比自己高,以太玄對戰居山本就勝之不武,如果讓其遍體鱗傷,慘勝而回,此人勢必感覺自己顏面掃地。

換言之,即便有機會殺死自己,而對方需要付出重傷的代價,對方也不會這麼做。

這就是機會……

第二百三十二章 妖孽橫行第五百三十八章 泉涌相報第三百二十三章 蒼天有眼第四百零六章 再入江淮第一百五十七章 罰沒充公第四百七十六章 對戰僵持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五百八十八章 千年老妖第四百八十六章 兌現承諾第三百九十二章 縝密策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掛印辭官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九十九章 北上訪友第五百一十四章 辜負錯付第四百一十七章 滯留海島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真亂假第一百九十六章 死裡逃生第三百一十章 料理後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一百二十三章 比武開始第五百零一章 三個紅圈第五百五十章 體察民情第五百四十七章 殫精竭力第一百三十章 靈氣耗盡第二百七十九章 學習日語第三百二十四章 善待百姓第五十四章 沿江而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豪賭一場第四十一章 民不聊生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世重典第四百八十七章 陣前訓示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交代第三百五十二章 防微杜漸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道民心第一百零六章 大仇得報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三百二十五章 尋找飛禽第一百八十三章 善後事宜第四百九十一章 用心良苦第三百二十九章 返鄉省親第五百一十五章 議定戰略第三百四十九章 掛印辭官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一百零六章 大仇得報第三百九十九章 盡力而爲第四百三十一章 真心善待第三百六十六章 周密準備第七十三章 萬全準備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行開路第五百九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零五章 殺入王府第二百零五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權交接第三百四十二章 虎穴龍潭第九十一章 展露鋒芒第二百六十六章 以有換需第四十六章 國之將亡第四百五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五百九十三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色長安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一百八十章 強援來到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第五百零八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七十章 白光異類第六十七章 黑色馬駒第三百五十八章 南下漢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擅離職守第一百八十六章 謀劃準備第五百七十章 機關造物第四十九章 四位靈童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二百七十五章 密宗禪宗第二百一十三章 憂國憂民第四百三十三章 好個霪賊第五十一章 多吉法王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三十八章 隱居山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頭侏儒第三百零四章 黃毛猴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爲臣之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登陸上岸第四百零二章 守孝值夜第二百章 恩威難測第二百七十四章 埋下隱患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大誤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暗藏隱患第一百零二章 你來晚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太平道人第五十章 佛骨舍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急流勇退第五百一十四章 辜負錯付第六十五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三十一章 南下濟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色長安第三十八章 隱居山中第二百五十章 緩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