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早做準備

長生最厭煩的就是冗長的會議,但身爲兩部堂官,不管是戶部還是御史臺的工作都極爲繁瑣,會議總是免不了,往地方州郡派遣御史和捕快的會議就足足持續了兩個時辰,整整派出了六十隊人馬,御史臺自有的捕快不夠用,就向大理寺借用一部分,還不夠就直接上書請調羽林軍和神策軍同行,每隊派出百名禁軍隨行,一來可以壯大聲勢,顯示威嚴,二來禁軍都是皇上的親信,有禁軍同行辦案,也能讓皇上通過禁軍監督御史臺的辦案過程以及收繳貪墨的具體數額。

安排好御史臺的事務,長生照例趕去了戶部,去到戶部又是衆議開會,除了賑災,防汛等民生事務,還有一項很大的軍需開支,那就是由護國真人張善,護國法師同塵,護國將軍龍顥天招募的三支新軍已經滿員,每支新軍十萬人,共計三十萬人,戶部需要爲這三十萬人準備包括軍餉,軍需,軍械,軍衣在內的各種開支,初步計算需要六百多萬兩。

戶部不久之前剛得了暗香樓的八百多萬兩,這六百萬兩倒是拿得出來,但長生卻不願全額下發,他相信張善不會揮霍挪用,也相信少林寺住持同塵和尚,但他不相信龍顥天,直接下發兩百萬兩,這傢伙指不定拿着這筆錢做什麼。

“大人,卑職有話要說。”堂下有官員起身開口。

長生聞言擡頭看了此人一眼,戶部的官員很多,他認不全,不過這個人他很是眼熟。

見長生眉頭微皺,那官員急忙說道,“啓稟大人,卑職姓吳,名雨生,乃是今年科舉的二甲進士,不久之前高郎中貪墨獲罪,卑職剛剛補任戶部郎中。

“吳雨生。”長生自言自語,這個名字他也很熟悉。

“大人,卑職家境貧寒,窮困潦倒,在倪府比武招親之日,還蒙大人仁心救濟,得了五百兩衣食用度。”吳雨生說道。

“哦,我想起來了。”長生連連點頭,倪晨伊比武招親當日,有個名叫靈光的和尚上臺,對他大加詬病,多有詆譭,只道他心狠手辣,行事有失道家仁慈,而他將靈光和尚打下擂臺之後,倪家擔心與靈光和尚結仇,偷偷塞給靈光和尚一包銀兩,此舉令他多有不滿,就在此時臺下有個窮書生髮現了他對倪家不滿,趁機上臺,舉止得體,言語謙恭,只道家境貧寒,上臺只爲求些銀錢,而他也並未難爲此人,將其橈骨捏出骨裂,令其得了重傷才能拿到的五百兩撫卹,這個吳雨生就是當日上臺的那個窮書生。

吳雨生正色說道,“大人,卑職以爲新軍的軍械裝備不可匱缺,這一百五十萬兩必須全額發放,但眼下離秋收還有兩個多月,各地災情甚是嚴重,而國庫只有不到一千萬兩庫銀,便是全部用來賑災尚且不夠,更何況夏汛將至,江河兩岸堤壩的搶修加固也需要大量銀兩,若是一次爲新軍發放半年的軍需糧草,賑災糧款何來?防汛款項何來?”

長生本就不想給新軍撥發太多銀兩,吳雨生的話甚合他的心意,便隨口說道,“吳郎中所言確有道理,依你之見,戶部應該如何處理此事?”

“三十萬新軍半年的軍需糧草戶部當真調撥不出來,”吳雨生說道,“暫時發放三個月吧,戶部總要留下一些應急的銀兩。”

“嗯,有道理,就這麼辦吧。”長生落錘定音。

嫉妒之心並不只有婦人有,男人也有,眼見吳雨生的建議被長生採納,堂下官員看他的眼神便多有不滿。

長生坐在堂上看的清楚,對於吳雨生的建議,他是非常滿意的,之所以滿意並不是因爲吳雨生分配的方法有多合理,而是吳雨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提出的這個建議可以將一部分主動權掌握在戶部手裡,三個月的軍需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既可以支持新軍行軍打仗,又不足以支撐他們起兵造反。

想到自己不可能一直主政戶部,而自己離開之後戶部也的確需要一個精於計算的接班人,長生便有心培養提攜這個吳雨生,但他也知道自己對吳雨生越好,吳雨生接替他的可能性就越小,因爲皇上絕不會允許他離開之後還能左右戶部,說白了就是絕不會重用他的人。

想到此處,便隨口笑道,“吳郎中,你這個人很是精明,也很會說話,我不知道是誰讓你補了戶部的差事,不過既然來了,就要實心用事,踏實辦差。”

長生這番話說的看似褒獎,實則是帶有些許嘲諷之意的,言下之意吳雨生擅長經營算計,此言一出,堂下官員的臉上多有笑意,而吳雨生則紅臉應是,訕訕坐下。

便是吳雨生已經很是尷尬,長生仍然沒有放過他,“你剛來戶部不久,對其他公務也不熟悉,縮減新軍軍需是你的主意,這樣吧,供給新軍軍需的差事就由你來負責。”

長生此言一出,堂下官員多有幸災樂禍,他們都知道這是個苦差事,保障軍需非同小可,不比民生事務,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耽誤了差事可是要掉腦袋的。

吳雨生聞言急忙站立起身,惶恐應是。

不止其他戶部官員不明白長生的深意,便是吳雨生自己也不曾理解,實則長生這麼做是有多方面考慮的,俗話說窺一斑而知全豹,吳雨生能敏銳的察覺到他心中所想,說明吳雨生聰明非常,而且懂得掌控制衡,其能力他是不懷疑的,但吳雨生只是個正六品的官員,而戶部尚書是正三品,不可能直接連升三級,必須趁自己還在戶部時,幫助吳雨生辦好差事,讓他積累功勞,顯示能力,以便於他日自己離開之後,吳雨生可以受命接任。

散會之後,衆人起身離開,吳雨生也鬱郁離座,怏怏離開。

在即將走出大堂之時,吳雨生回頭看了一眼,他沒想到長生一直在盯着他,回頭之後恰好與長生視線相接,長生此時的表情很是嚴肅,出乎本能,吳雨生急忙移走了視線。

但移走視線之後,吳雨生彷彿察覺到了什麼,再度轉頭看向長生,此番他的視線沒有一觸即收,而是直視着長生的雙眼。

長生神情凝重,確保沒有其他官員回頭之後,方纔衝其緩緩點頭。

吳雨生雖然不知道長生有何深意,卻知道他必有深意,微微點頭之後急切轉身,快步離去。

衆人離開之後,長生也離開了戶部,他不太會當官兒,也很會當官兒,所謂不會當官兒是因爲他不太瞭解官場的規則和處理公務的流程,所謂很會當官則是因爲他能提綱挈領的抓到爲官的本質,當官兒的本質就是用人,主官不需要廢寢忘食,親力親爲的去處理公務,只需選出可以勝任工作的下屬。

回到御史臺,長生關門閉戶,拿出了昨晚自發簪裡取出的那份龍脈地圖。

昨晚一直忙着製作贗品,不得認真端詳,此番終於騰出時間,得以仔細推敲。

宋財已經證實了地圖的真實性,故此無需在真實性上浪費時間,此番需要確定的是十二地支和金龍所在的大致位置。

地圖上共有十三個圓點兒,十二地支的圓點兒是呈圓形分佈的,表述方位通常用四面八方,十二地支所在的方位就是四面加八方。

位於正北方向的是子鼠,正北和東北之間是丑牛,東北和正東之間是寅虎。

位於正東方向的是卯兔,正東和東南之間是辰龍,東南和正南之間是巳蛇。

位於正南方向的是午馬,正南和西南之間是未羊,西南和正西之間是申猴。

位於正西方向的是酉雞,正西和西北之間是戌狗,西北和正北之間是亥豬。

那個金龍所在的圓點兒位於地圖的正中央。

由於地圖上的線條很是瑣碎,故此很難根據地圖上的線條來確定它們分別代表着什麼山川河流,不過大江和大河很好分辨,根據這兩條河流的走向以及地圖的邊界來看,十二地支和金龍所分佈的位置已經超出了目前大唐的疆域,有幾處竟然是在外邦別國境內的…...

第四百七十七章 赫赫威名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五百二十二章 只爭毫釐第四百一十六章 狂風暴雨第六十二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朝奏事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五百五十六章 局勢好轉第三百七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四百三十二章 千古奇書第三百四十一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五十五章 召喚毛驢第四十六章 國之將亡第四百零一章 回山祭奠第一百三十六章 七品武舉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六十九章 生而爲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三百七十八章 代天巡狩第二百五十九章 挑撥離間第四百零一章 回山祭奠第八十三章 陽光之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毒救人第六十四章 往何處去第二百五十三章 氣息有異第三百一十七章 羣魔亂舞第五百七十八章 暫作休整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五百二十一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推心置腹第十一章 敵暗我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人心神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密一疏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路狂奔第三百五十一章 開啓玄門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真亂假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師元神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色長安第三百七十章 默契聯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大誤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年少輕狂第三百三十四章 蠢驢瘋狗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離不棄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跡可循第四百二十九章 完了完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兌現承諾第八十四章 厚積薄發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卿不我第四百七十七章 赫赫威名第七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七十七章 木秀於林第一百二十五章 少林棄徒第三百八十三章 除夕之夜第四百一十四章 凌波踏浪第一百五十四章 帶兵抄家第五百二十六章 以寡敵衆第六十六章 巧婦無米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用倭人第五章 渡劫天雷第五百六十六章 秦時大墓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頭侏儒第二百二十七章 回返長安第二百七十六章 周詳準備第三百一十五章 忠人之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事慘烈第七十七章 天師庇護第七十四章 練氣入門第五十一章 多吉法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唐才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救命之恩第三百五十九章 真假虛實第一百六十二章 武舉正試第三十五章 窮追不捨第五百零七章 朋黨作亂第八十五章 虛心求教第四百九十一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二十一章 再行險着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三百四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順天逆天第五百六十五章 圓形金餅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八十五章 虛心求教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交代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權交接第四百二十章 東海仙露第十五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七十八章 代天巡狩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頭屍身第二百二十五章 平安無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赫赫威名第二百七十六章 周詳準備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六十二章 年少輕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