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何來猴子

此時是初春時節,山中的樹木大多落葉,只有松柏常綠,而他所看到的那道黑影就出現在一片松樹林中,由於距離較遠且多有遮蔽,看的不很真切,只能大致看出黑影的個頭兒跟狗差不多,皮毛爲黑灰色。

但那東西也只是個頭兒跟狗差不多,長的卻不像狗,最主要的是狗也不會上樹,而那東西是在樹上的,似這麼大體形且能夠爬樹的動物這附近好像沒有。

長生心中存疑,便離開水潭向遠處那片松林走去,他不確定那東西咬不咬人,便在行走的途中撿了根木棍拿在手裡。

樹上的動物貌似正在睡覺,趴在樹上一動不動,由於是蜷縮着,他也看不到那動物的樣子,不過有一點他能確定,那就是這東西肯定不是猞猁,也不是家貓。

就在距那片松林還有十幾丈時,長生無意之間踩翻了一塊兒山石,山石滾落的聲音驚醒了那隻正在酣睡的動物,聽到聲響,那動物轉過身來,發現長生正在靠近,急忙躥進了松林深處,自樹杈之間幾番撲躍,消失在了密林深處。

長生並未追趕,而是疑惑的愣在了原地,先前他已經看清了那動物的樣貌,的確不是貓,而是一隻尖嘴猴腮的猴子,猴子在北方並不多見,登州境內根本就沒有猴子,而他之所以認識猴子是因爲兒時曾在縣城見過耍猴的。

逃走的那隻猴子脖子上好像捆繫着脖套,應該是有主兒的,想必是自耍猴人手裡逃出來的。

眼見猴子跑掉了,長生也就轉身回到了水潭邊,實則用盤鉤釣魚是無需看守的,但此時林道長等人正在盤膝打坐,他也不敢打擾衆人。

午後未時,衆人動身上路,長生手裡多了幾條用茅草串着的黃嘎子,這是一種很像鮎魚的無鱗魚,被捉住之後會發出嘎嘎的聲音,

林道長的話很少,師兄弟幾人以老三陳立秋最爲健談,其次是老二李中庸,巴圖魯偶爾也會插嘴說話,老四田真弓只有在衆人與她說話時纔會開口。

長生的到來將陳立秋自繁瑣的烹炊中解脫了出來,陳立秋本就喜歡他,作爲答謝,便主動向他解釋練武的要訣,而陳立秋所謂的要訣只有一句話,‘九成以上的人都是用右手的,打架時也習慣用一隻手來進攻,如果你的左手能像右手一樣靈活,你就能打過九成以上的普通人。’

見長生雖然點頭,臉上的神情卻不是非常信服,陳立秋便隨手撿起一塊石頭用左手扔了出去,隨後又撿起一塊兒遞給長生,“來,老五,你也用左手試一下。”

長生接過石頭,以左手拋扔,不但距離很近,還毫無準頭。

“看你拋扔的姿勢,活脫一個老孃們兒。”陳立秋笑道。

長生無言以對,尷尬訕笑。

見長生髮窘,李中庸出言說道,“老三說的有道理,你一定要學會用左手,日後過招動手,雙手都能靈活使用能佔很大的先機。”

長生點頭應聲,在此之前他從未注意過與自己的右手相比,自己的左手很不靈活,此番得二人提醒方纔發現左手不但力量很弱,還很是笨拙。

先前林道長與長生說話時李中庸和陳立秋就在附近,二人的交談他們都聽到了,也知道長生想要參研混元神功,不過混元神功乃精妙的道門心法,想要修煉混元神功,必須熟知陰陽五行,而長生連基本的金木水火土都不瞭解,二人只能從最基本的陰陽易理向他說起。

長生很聰明,複雜的曲子聽一遍就能牢牢記住,二人講說的內容他也能做到過耳不忘,起初只是安靜的聽二人講說,到得傍晚時分不但五行相生相剋熟記於心,連八卦九宮也都能一一說出。

衆人爲了少生是非,選擇的多是荒野小路,歇腳的地點也是隨遇而安,今晚運氣好,遇到了一處廢棄的煙臺,所謂煙臺就是戰時用以傳遞消息的烽火臺,烽火臺乃是官方說法,鄉人都稱之爲煙臺,由於是臨時設置,戰事結束之後駐守的士兵就會離去。

此時乃是農閒季節,尋常人家一天只吃兩頓飯,衆人亦是如此,晚上吃飯時不但多了一道魚,醃菜裡還多了木耳,此時雖然不是長菌子的季節,但幹木耳還是有的,長生沿途看到,便會收集起來。

飯後,衆人開始盤膝打坐,長生不會練氣,只得自一旁安靜躺臥。

雖然衆人途中一直刻意放慢速度照顧長生,但長時間的行走還是令長生很是勞累,躺下之後很快昏昏睡去。

也正因爲長生不會練氣,故此無法夜間視物,衆人也就無法夜裡趕路,爲了遷就他,接下來的數日衆人曉行夜宿,每日行出六七十里。

雖然趕路很是疲憊,長生卻從未抱怨叫苦,與村裡人不同,林道長等人從未用異樣的眼神看他,更沒有似鄉人那般對他謾罵嘲諷,除了想起老黃時會心頭一暗,多數時間長生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由於衆人修煉的武功並不是出自林道長之手,林道長也就不曾親自指點,實則衆人持有的武功秘籍他甚至從未看過。

混元神功的秘笈已經毀壞了,不是人爲損壞,而是因爲古墓裡的東西見不得光,竹簡出土見風之後很快就會腐朽,好在李中庸和陳立秋已經熟記了混元神功全文,二人口述,長生默記,實則二人也沒想讓長生現在就開始參悟研習,只是讓他早些記住。

二人不止將混元神功傳授給了長生,一同傳授的還有輕功身法,行走江湖輕功也不可或缺,巴圖魯所研習的輕功名爲八步趕蟬,這種身法算不得上乘,只是以靈氣催動,加速奔跑。

李中庸和陳立秋所修練的是同一種輕功,名爲追風鬼步,是自晉時一座古墓裡得來的,據陳立秋所說這種輕功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走直線,相傳練到極致時不但可以疾行如風,還可幻化分身,如影隨行。

老四田真弓的身法就是五行遁術,五行遁術雖然不只是輕功卻包含有輕功身法。

長生腿腳有毛病,即便想走直線也很困難,那名爲追風鬼步的身法恰好適合他研習。

有李中庸和陳立秋代爲傳授,林道長也樂得輕鬆,雖然林道長很少表現出憂心愁惱,但長生還是看得出來他有着很重的心事,他不知道林道長究竟在尋找什麼,但有一點他能確定,那就是林道長尋找了這麼多年,並未找到他想尋找的東西。

常言道盛世出庸吏,亂世出英雄,亂世出不出英雄不得而知,但亂世出山賊卻是真的,趕路的這幾日衆人遇到了不止一夥兒山賊,但這些山賊雖然發現了衆人卻只是自遠處觀望,並未上前攔截,原因也很簡單,師徒幾人一看就是練家子,再加上一個黑塔一般的巴圖魯,山賊們自忖打不過。

雖然大部分時間衆人走的都是小路,偶爾也會遇到過往的路人,有一次還與幾個化緣的和尚走了碰頭。

早年長生曾經見過和尚道士打架,故此在他的印象當中和尚道士的關係並不好,而林道長對那幾個和尚愛理不睬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凡有疑問,長生都喜歡問陳立秋,陳立秋和氣率性,有什麼說什麼,經他一說長生才知道和尚道士不合古已有之,原因很複雜,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不過雙方的衝突爆發於四十年前,那時在位的皇帝是武宗,武宗信道,認爲佛門弟子不事勞作,於江山社稷不利,於是便舉國滅佛,搗毀寺院,強令僧侶還俗,那個時期的和尚境遇只能用慘來形容。

按理說武宗信道,道家應該興起纔對,畢竟背後有朝廷的支持,但是道家也有不爭氣的門人弟子,一個名爲趙歸真的道士不學無術,淬鍊丹藥敬獻給武宗,但他根本就不會淬鍊丹藥,煉出的丹藥有毒,結果將武宗給毒死了。

武宗一死,宣宗登基,立刻將趙歸真給嚴辦了,同時也殃及到了其他道人,故此道人眼下的境遇也不咋樣……

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生變故第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二十章 刑訊逼供第五百四十五章 故友重逢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三百章 寺志所載第五百零二章 背叛遺忘第八十四章 厚積薄發第一百五十一章 入主憲臺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七十一章 天賦異稟第五百七十一章 物極必反第二百章 恩威難測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戰止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監行刺第四百一十六章 狂風暴雨第四百三十章 順手牽牛第五百三十二章 任人擺佈第三百零五章 棋如人生第六章 三教功法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二百九十章 臨行準備第三百七十七章 如朕親臨第二百四十五章 神秘地圖第四十二章 喪盡天良第四百零九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五十七章 爲臣之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權交接第一百八十四章 閹黨掣肘第一百六十八章 上清法術第四百零七章 搶奪船隻第一百八十七章 籌集銀兩第四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十三章 除惡務盡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砥柱第三百九十九章 盡力而爲第七十一章 天賦異稟第四百五十六章 焦頭爛額第三十六章 亡命阻擊第六十四章 往何處去第八十章 調頭南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設法脫身第五百一十七章 僥倖脫困第二百章 恩威難測第一百零三章 再無明月第五百一十章 千年狐妖第一百九十四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章 風雨同舟第三百七十五章 全殲完勝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世重典第五百六十一章 謀而後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自問本心第四百四十章 死裡逃生第八十九章 勤學苦練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召喚術第三百一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鹹山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輪迴盤第三百八十六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九十七章 血戰妖邪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章 諄諄善誘第一百五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二十九章 完了完了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三百六十五章 花天酒地第三百六十七章 動身離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鬥法開始第十七章 五粒藥丸第三十二章 追兵現身第四百一十二章 敵軍在前第二十七章 又是雨夜第一百六十三章 監察考官第四百六十章 感召邀請第三百八十章 前往蘇州第一百零六章 大仇得報第一百八十二章 義薄雲天第五百八十七章 破廟避雨第二百三十五章 審問妖孽第十七章 五粒藥丸第一百一十七章 比武招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毒救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物極必反第二百五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密宗禪宗第三百八十三章 除夕之夜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返長安第二百三十九章 歸去有期第一百三十一章 連勝奪魁第五百八十八章 千年老妖第五百五十二章 老狗少年第一百零一章 誓死效忠第一百三十八章 窮奢極侈第三百四十五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七十六章 對戰僵持第一百九十七章 身心俱疲第一百二十八章 瘸腿駝背第一百七十三章 強援在後第三百一十二章 都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