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千錘百煉(五)

飛機緩緩的滑進跑道,雖然是新的機種,但張志宏在操縱飛機上感到輕鬆多了,在判斷方向、保持方向上已經能自由操縱,就是量上還掌握的不是很準。

“112起飛!”

“可以

起飛。”

到了高教團,學員的飛行代號按照新的序列重新進行了編排,馬教員是“110”,張志宏是“112”,陳大壯是“113”。

隨着指揮員下達起飛的指令,張志宏逐漸加滿油門,飛機開始向前滑跑。隨着時間的推移,飛機的速度越來越快,幾秒鐘的時間就到了200多公里。寬大的水泥跑道的道面快速向後移動,已經分不清一個個的方塊。

這時張志宏心裡不覺產生了一種恐懼感,這麼大的速度,萬一飛機出現什麼特殊情況,是很難處理的。他快速的掃了一下座艙裡各種儀表,工作都很正常,飛機發動機的聲音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但就是覺得緊張。

這時的他,就像一個駕駛汽車的新手在高速公路上奔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能把車開得這麼快,緊張的是心裡沒有底,會不會發生什麼。

由於飛機的速度增加過快,也就是加速度過大,對人的心理上是一種壓力,特別是初次感受這種加速度的人。

張志宏已不敢往飛機兩側看,看兩側,會感到飛機更快,他兩眼緊盯着飛機前方,任憑飛機像一匹脫繮的野馬向前衝。

“看速度,擡前輪!”

無線電裡傳來了後艙教員的聲音,張志宏有快速看了一下速度表,輕輕向後拉駕駛杆,隨着駕駛杆的向後移動,飛機的機頭慢慢的擡了起來,隨着速度的增加,飛機的機頭自動上仰。

“穩住杆!”

馬教員及時提醒,張志宏向前推了一點駕駛杆,保持飛機的上仰角度。這時,張志宏就像騎在一匹昂首挺胸的烈馬上,手中的駕駛杆就像拉緊的馬繮,在跑道上狂奔。

飛機往起躍了一下,輕輕的飄了起來,飛機離陸了。脫離了地面的參照物,飛機的速度好像突然減慢了。飛機快速的上升,比初教機上升的速度快了一倍多,看升降速度表,達到了每秒10多米。張志宏收好了起落架、襟翼,開始作轉彎。

起飛的過程,只有短短的十幾秒的時間,張志宏卻感到經過了一段漫長而難熬的時段,這就是小速度飛機和大速度飛機的區別。現在張志宏感到初教機和高教機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要不,爲什麼要先飛初教機,再飛高教機,這就是循序漸進,這就是一種心理上的適應。

飛機到了起落航線的第三邊,這是比較輕鬆的一段,動作比較少,可以

看一看地面的景色。但是張志宏並不感到輕鬆,飛行的數據太難保持了,稍不留神,高度就會變化100多米,高度的變化,也會影響速度的變化。因爲勢能變動能,雖然油門杆的位置不變,高度降低會增速,高度升高會減速。飛機的速度大,變化也就快。

因爲是戰鬥機,飛機的操縱性能也比較好,駕駛杆輕輕的一動,飛機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只是考慮到在初教機上他飛特技是最難受的,幾乎是從頭吐到尾。如果飛高教機又出現不適應,那可咋辦呢。

張志宏在輕鬆的第三邊上同樣感到手忙腳亂。

四轉彎後的下滑更是一場緊張的戰鬥。60米寬的跑道,在地面看寬大無比,但是在空中看,只是一個細細的白條,比兩雙筷子並在一起的寬度差不了多少,對正着陸方向成了很大的難題。由於飛機操縱靈活,動作量的大小也不好掌握,飛機總在跑道的左右晃動,就是對不正中央線。

馬教員看到這種狀況,稍微動了一下駕駛杆,飛機便很聽話的對正了跑道。很快到了拉開始的高度,張志宏轉移視線看地面,準備拉平飛機,這時又感到飛機的速度快了起來。地面快速的向後掠去,來不及看清地面,飛機下沉也比較快,只能憑着感覺機械地拉桿。

“拉平,一米。”

無線電裡馬教員的話音還沒有落,飛機就落在了跑道上,至於剛纔什麼樣的情況是一米高度,張志宏的頭腦里根本就沒有印象。

總算一次起落航線飛完了,張志宏又加滿了油門,飛機再次起飛,做第二次起落航線飛行。

張志宏和林超首先飛完了一組起落航線,陳大壯和程志接他們的班上了天。兩人來到了飛行員休息室,談論着初次飛行的體會。

“林超,你覺得怎麼樣?”張志宏問道。

“太好了,這纔像戰鬥機,那像初教機,像一頭老牛,哼唧哼唧的。不過就是太快了,來不及反應。”林超顯得很興奮。

“我也是。特別是起飛和着陸階段,離參照物比較近,角速度比較大,更感到快。到了空中到不覺得快,就是感到飛機太靈活了,高度、速度變化快,操縱量掌握不住。”張志宏把自己的感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解釋。

自從賀新明的事故以後,張志宏懂得了要飛好,理論知識不可少,所以平時很注意飛行理論的學習。這時他把感覺“快”就和參照物和角速度聯繫起來。

“看來一個機種一個樣,同樣都是飛機,速度小和速度大,感覺就有明顯的不同。”張志宏感嘆着。

“所以嘛,換一個機種就要重新帶飛,重新學習,不然就不要教員了,我們自己上去飛就行了。”林超也有同感。

“你說特技飛行是不是變化也很大?”

張志宏又想到了特技飛行,他到不是擔心別的,

“你想得可真遠,起落航線還沒有單飛呢,就想到特技。還是先研究怎麼把起落航線飛好吧。”

“不過,我聽說高教機的特技除了速度大,載荷大外,其他沒有什麼區別,你也不要擔心身體不適應。”林超回味到張志宏所擔心的含義,又作了進一步的安慰。

從空中回來的學員都有共同的感覺。

教員們聽到大家的反映,都對他們說,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要適應高速的習慣,要爲將來飛超音速打下基礎。

第219章 西南之行(二)第192章 禮花四放(六)第146章 外場迫降(六)第55章 千錘百煉(七)第163章 能屈能伸(八)第180章 空中遇險(一)第81章 空中銀花(五)第167章 雷鳴電閃(三)第72章 百尺高竿(六)第212章 撥亂反正(二)第123章 炮聲隆隆(二)第101章 喜建鵲橋(六)第57章 千錘百煉(九)第102章 入閩輪戰(一)第225章 西南之行(八)第182章 空中遇險(三)第233章 綜合演練(八)第71章 百尺高竿(五)第101章 喜建鵲橋(六)第70章 百尺高竿(四)第58章 千錘百煉(十)第55章 千錘百煉(七)第220章 西南之行(三)第75章 百尺高竿(九)第80章 空中銀花(四)第210章 繁星滿天(七)第130章 炮聲隆隆(九)第229章 綜合演練(四)第148章 外場迫降(八)第66章 沙漠風暴(八)第99章 喜建鵲橋(四)第6章 激戰前夜(六)第168章 雷鳴電閃(四)第122章 炮聲隆隆(一)第194章 禮花四放(八)第115章 藍天忠魂(四)第96章 喜建鵲橋(一)第141章 外場迫降(一)第49章 千錘百煉(一)第95章 突發事件(九)第183章 空中遇險(四)第43章 生死考驗(三)第216章 撥亂反正(六)第230章 綜合演練(五)第89章 突發事件(三)第104章 入閩輪戰(三)第117章 藍天忠魂(六)第129章 炮聲隆隆(八)第217章 撥亂反正(七)第127章 炮聲隆隆(六)第128章 炮聲隆隆(七)第134章 南北轉戰(三)第27章 深入一線(一)第33章 雛鷹練翅(一)第79章 空中銀花(三)第40章 雛鷹練翅(八)第60章 沙漠風暴(二)第223章 西南之行(六)第195章 禮花四放(九)第112章 藍天忠魂(一)第70章 百尺高竿(四)第132章 南北轉戰(一)第223章 西南之行(六)第97章 喜建鵲橋(二)第206章 繁星滿天(三)第142章 外場迫降(二)第71章 百尺高竿(五)第104章 入閩輪戰(三)第134章 南北轉戰(三)第178章 咫尺天涯(七)第2章 激戰前夜(二)第160章 能屈能伸(五)第122章 炮聲隆隆(一)第166章 雷鳴電閃(二)第136章 南北轉戰(五)第62章 沙漠風暴(四)第133章 南北轉戰(二)第88章 突發事件(二)第65章 沙漠風暴(七)第196章 禮花四放(十)第53章 千錘百煉(五)第64章 沙漠風暴(六)第145章 外場迫降(五)第24章 大風大浪(五)第15章 軍人生活(三)第82章 空中銀花(六)第89章 突發事件(三)第95章 突發事件(九)第124章 炮聲隆隆(三)第151章 西子湖畔(三)第88章 突發事件(二)第133章 南北轉戰(二)第14章 軍人生活(二)第230章 綜合演練(五)第131章 炮聲隆隆(十)第156章 能屈能伸(一)第108章 入閩輪戰(七)第177章 咫尺天涯(六)第130章 炮聲隆隆(九)第213章 撥亂反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