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再立錦衣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八,寅時。

不得不說,朱元璋爲大明朝立下了無數的規矩,而他自己一直嚴格的遵守着這些規矩。但今天他破例了。

寅時,是文武百官上朝的日子。天色還有些昏暗,只是東方微微有些發亮而已。太陽還沒升起,溫度自然也高不到哪裡去。但承天門外,已經早早地聚集了趕來上朝的文武百官。上至六部尚書,下至五品的御史言官,幾十號人已經整整齊齊的列好了隊,背靠着金水橋,一列一列的只等着宦官一聲吆喝,便可以上朝了。

龐大的官員隊伍裡,黃子澄與齊泰一臉的正氣。三日前的早朝上,他們二人也是這樣的表情,在金殿之上按照他們之前的計劃參奏燕王無禮於皇長孫,以及謀害韓國公李善長。只可惜被皇上一句“只是玩笑”,再加上一句”證據不足,三日後再議”就打發掉了。如今三日之期已滿,他們做了更加充足的準備,準備再度發起攻擊。

‘皇上怎麼還不上朝呢?’大臣們有些焦急。五鳳樓的鐘聲不響,他們也只能等待。

朱元璋在武英殿裡,武英殿外有人攔住了他,或者說,是他自己攔住了自己。

武英殿外的臺階下,燕王朱棣身着一身錦袍,低頭靜靜地跪着。

皇上之前在殿上說的三日後再議,他自然知道。今日他要在這裡見到自己的父皇,他要在今日的早朝之前見到他的父皇。道衍已經和他解釋過他不會有事,但這涉及到一個態度的問題。靜靜地在府內等着,這說明他有恃無恐。而在早朝之前跪在這裡,是求饒,說明他怕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朱元璋又豈會不明白。殿外自己的四皇兒的這一跪裡面,有多少真情有多少是假意。可他還是被攔在了殿裡,他不願意見朱棣,因爲他怕自己看到他的樣子會心軟。

“唉”朱元璋長嘆一聲,時間已經是寅時一刻,不能再拖了,再不上朝會出亂子的。

站起身,朱元璋邁步走出了武英殿,站在了朱棣的面前,一言不發。

“父皇”朱棣的嗓音嘶啞“兒臣知道錯了,兒臣知道錯了還不行嗎?兒臣以後不敢了!”

朱元璋還是沒有說話,他只是默默地看着朱棣的臉,目光中閃過一絲心痛,‘唉,瘦了,這些日子也是受了煎熬了吧。’

“父皇,您給兒子一個痛快吧,隨您怎麼處置,兒臣無怨無悔。”朱棣又說了一句,伸手將自己的上衣撤了下來,露出筆直的脊樑,然後將頭磕在地上。

他將上衣脫下,是爲了露出自己身上因戰爭所留下的傷,他將頭磕在地上,是爲了掩蓋自己的笑意,他看到了剛剛父皇眼中閃過的心痛與憐惜。

揮了揮手,朱元璋讓周圍的宮娥太監都退到遠處。

“棣兒”朱元璋還是開口了“父子一場,你與朕說句實話吧”

“父皇您說,兒臣知無不言”朱棣連忙應道,但頭並沒有擡起來。

“你,怨不怨父皇將皇位傳給允炆,而不傳給你?”朱元璋的聲音很低沉。

“父皇,兒臣不想瞞您,兒臣之前確實有怨,但如今已經明白了父皇的用意。”朱棣擡起了頭,他已經將表情調整好了。“大哥去了,兒臣的頭上還有二哥秦王,三哥晉王,如果您將皇位給我,必將引發大亂。只有立大哥的兒子允炆爲東宮,纔是最好的選擇。兒臣已經明白了。”

“唉”朱元璋伸手摸了摸朱棣有些凌亂的頭髮“確實有這個原因在裡面,你能明白最好不過。其實你之前欺侮允炆的時候朕就知道你心中有怨,有不滿,更有恨。今天你能和朕說實話,很好,朕真的很開心。罷了罷了,希望你說的都是真心話吧。你去吧,這件事就當沒發生過。不過你記住,朕就算死了,也會留下後手的!”

朱元璋從懷裡掏出了一方貢紙,幾下撕成了三四張碎片,揚手灑在了空中。邁開大步向着太和殿而去。他還要爲自己的兒子善後呢,而且還有一件大事要做。

一張碎片被微風吹拂到了正要起身的朱棣面前。碎片上的語句並不完整,只有幾個字湊成了半句話“遷封江西南昌,即日就”

朱棣不敢去拿那些地上的碎片,只是恭恭敬敬的朝着朱元璋的背影磕了三個響頭,然後站起身,一邊哭着,一邊向宮外走去。

寅時一刻,太和殿上的早朝終於開始了,六部九卿、文武大臣各自排班站好之後齊齊叩倒在地,山呼萬歲。君臣見禮完畢,朱元璋身邊的太監首領老張大聲唱和“百官有事早奏。”

大殿上鴉雀無聲,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雙手放在膝蓋上,雙目微合。一衆大臣低着頭,也沒人敢問早朝遲到的原因,他們看出朱元璋的心情似乎不好(腰帶放在肚皮下邊了)。慢慢的,大臣們把目光集中在了黃子澄和齊泰的身上。齊泰頭低的很低,他能感受到那些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但他裝作沒有看到。

咬了咬牙,黃子澄站了出來“啓奏陛下,臣東宮侍讀黃子澄有事啓奏。”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開口說道“黃卿家有事但可奏來。”

黃子澄穩穩地端着自己的芴板“陛下,三日前,韓國公及其弟李存義先後死於燕王府上,同時韓國公府上着起大火,滿門四百餘口無一生還,之前兵部左侍郎齊泰曾就此時參閡燕王,陛下當時說案情未名,三日後再議。如今三日之期已滿,陛下是否給出答覆。”

朱元璋點點頭“黃卿家所言甚是,順天府尹何在?”

“臣順天府尹高甫明叩見陛下”大臣隊列中閃出一人。

“韓國公一案查的如何了?”

“回稟陛下”高甫明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摺說道“經微臣調查,三日前,韓國公之子李飛遇刺失去雙臂,因而得了瘋疾。韓國公似乎誤會是燕王所爲,於是親自上門問罪,卻在燕王府上遇到刺客遇刺身亡。再之後其弟李存義趕到,看到兄長遇害於是過於激動,拔劍自刎而死。”

“可有拿住刺客?”

跪在地上,高甫明高高的將手裡的奏摺舉過頭頂“回陛下,刺客具已服毒而死,但臣已查明,刺客應爲白蓮教中之人。此事前因後果,臣已詳細寫在折中,請陛下御覽。”

“呈上來吧”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身邊的太監老張。

老張走下臺階,將高甫明手裡的藍皮奏摺接過,又反身呈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開看了看,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道“高愛卿辛苦了,案情即已查明,燕王的冤屈也算是洗去,黃卿家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臣。。。。臣無話可說”黃子澄黯然的退回了隊列之中。他看出來了,朱元璋根本就不想整治燕王。

“衆位愛卿還有什麼要說的嗎?”朱元璋掃視一番,見無人應話,便說道“衆位愛卿無事,朕倒是有件事要宣佈。老張,宣旨”

“是”老太監從袖子裡拿出一個黃色布軸打開,高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方今天下,四海昇平,國泰民安。。。。。。。然私有白蓮餘孽。。。。。。。。。。故裁撤親軍都尉府,重開錦衣衛以。。。。。原親軍都尉府都尉蔣瓛任錦衣衛指揮使。。。。。欽此。。。”

“什麼!”

“怎麼能這樣!?”

。。。

。。。

突如其來的詔命,一顆炸彈,引爆了朝堂。在反應過來之後,衆大臣終於意識到,就在剛剛,藉口清繳白蓮教餘孽,皇帝決定重開錦衣衛。

“陛下”所有大臣盡皆跪倒“請陛下三思”

朱元璋不爲所動。

“請陛下三思”衆大臣站起,又再次跪倒。

朱元璋理都不理。

“請陛下三思啊!”殿內文武大臣第三次跪倒在地,口中呼喊,呼喊那渺茫的可能。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朕已思索再三,爲維護我大明江山社稷,錦衣衛有存在的必要,衆愛卿勿復多言,接旨便是。”

可笑,朱元璋的決定又豈會因大臣的三次叩拜,幾聲呼喊而改變呢?錦衣衛如一隻睡着的老虎,終於在這一刻睜開了眼睛,露出了它的爪牙。

地上的文臣們似乎看到了一片令人恐懼的烏雲向他們的頭頂罩來。其實他們不知道,這片烏雲並不會將血色的雨降在他們頭上,這片雲只會停在該停的地方,比方說,藍玉的頭上。

第一百七十七章 方君?第五十二章 山崎兄弟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山的路 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九十一章 來戰第三十四章 客棧授拳第七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八十七章 血滿京華 4第三百一十八章 黑城中的閒人閒事 5第一百就是六章 雲煙第二百零五章 月玲瓏第二百三十四章 紅竹筒 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入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師第三百二十章 黑城中的閒人閒事 7第一百五十一章 洪武三十一年 上第三百零八章 火上澆油 1二百三十二章 子債父償第三百四十六章 災兆第二百五十八章 七殺破軍會貪狼 7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央第三百九十章 開門第三百五十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六十章 血蔘第六章 一場交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覺醒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血滿京華 3第一百二十章 黑貓,推一把第一章 重生爲監第二百九十六章 困獸猶鬥 1第三百二十章 黑城中的閒人閒事 7第三十七章 風起雲涌1第二十四章 林中再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蝶難留 2第七十三章 盟主之計第八十一章 邋遢道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罪第三百二十九章 頂上之戰 4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百六十七章 臨行安排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罪第八十七章 江行佣第三百五十四章 人心不可見第三百八十七章 驚雷第一百四十章 如躍在淵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血滿京華 6第一百五十章 釋迦擲象第五十二章 山崎兄弟第一百五十六章 莊中軼事第二百九十章 掙扎 上第十三章 奴婢本分第三百四十八章 病將第三百三十二章 紅竹筒 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僧魔會第一百七十七章 方君?第四十二章 風起雲涌6第三百四十一章 此間樂第三百四十八章 病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怕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蟬欲動第三百一十二章 無星、滿月第三百六十六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九十而章 掙扎 下第一百九十章 晚晴第三百八十章 推第三百四十一章 此間樂第二百零八章 魅惑第三百五十八章 破裂第一百八十三章 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師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10第一百八十六章 少林局 2第三百三十七章 少林恨第六十一章 武林大會1第一百就是六章 雲煙第四十章 風起雲涌4第二百九十章 掙扎 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勾連?第五十二章 山崎兄弟第三百七十七章 起第三百六十四章 童謠第三百八十八章 八門落日第十七章 出宮去也第二十三章 何去何從第十三章 奴婢本分第九十八章 潛龍勿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災兆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火 2第三十三章 莊主救美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面佛第一百五十六章 莊中軼事第二百零八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血滿京華 2第二百八十九章 血滿京華 6第三十九章 風起雲涌3第六章 一場交易第二百七十五章 餘音 3第一百七十六章 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