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論閹宦2

朗朗的讀書聲迴盪在殿閣之中,黃子澄閉目搖頭,不時點出個別字的錯漏。

徐如意心裡暗叫不好。這出師表自己也學過,雖然大部分記不得了,但其中幾句名句還是有印象的,這黃子澄來者不善,八成要藉機指桑罵槐一番。

果然,朱允炆這邊剛剛背完,黃子澄便出聲道:“長孫殿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賢此論堪稱經典,今日臣便與長孫殿下論一論這賢臣小人之別可好?”

“啊,好,好吧。”朱允炆臉色不太自然,偷眼看看身後,徐如意的臉色也異常難看。

黃子澄嘴裡的賢臣是不是他自己先不說,這小人指的很明顯就是徐如意了。這絕對不是他們多心,因爲《出師表》中,在這句賢臣小人之論的下一句便是“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桓、靈指的就是漢桓帝和漢靈帝。漢桓帝開始寵信宦官,然後漢靈帝將他發揚光大。自古功過評說,尤其是對皇帝的功過評說,有一條潛規則,皇帝可以錯,可以是昏君,但原因一定是因爲受了壞人的懵逼。壞人最好是閹宦,或者後宮的女人。漢靈帝出名的事情太多了,但天下人說起他時,往往在前邊加上一句“收了十常侍這些閹宦的矇蔽蠱惑,漢靈帝。。。。。”

這二人寵幸宦官閹寺,導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這是史書上公認的事情,不管事實如何,但結論就是這樣。黃子澄絕對是故意的,意在告誡朱允炆遠離徐如意這個宦官。

“咳咳。”黃子澄清咳兩聲,朗聲說道:“《管子*小匡》有云: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天下四民,各有職司,地位雖有高低,但各有賢人,也是缺一不可。可這世上還有一輩,不事生產,不思禮義,不讀孔孟,只以阿諛奉承爲生,殿下可知是何種人啊?”

“不。。不知。”朱允炆嘴上不說,但心裡明白,只是不好意思說罷了。

“是奴輩。”黃子澄淡淡的說道:“歷朝歷代,不乏閹寺爲禍,漢有十常侍、唐有高力士、魚朝恩。。。。。。舉凡閹宦者,肢體殘缺,心術不正,貪財好貨,懦弱無能。殿下,你覺得呢?”

“我。。我。。。”朱允炆好像一隻面對老虎逼視的小雞仔,已然說不出話來。

‘看來這就是陛下讓我來的原因了。’徐如意目光一凝,上前一步,擋住了黃子澄逼迫的視線,也將朱允炆護在了自己的身後。

“怎麼?你不同意?”黃子澄面色嘲諷。

徐如意沒有回話,而是淡淡的說道:“長孫殿下,我們這些宮裡的太監都是腐人,肢體殘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天家恩德。反過來也一樣。君憂臣辱,君辱臣死。臣能不能做到,奴婢不知道,但奴婢願意爲您做任何事。”

徐如意目光漸漸銳利起來,隱現寒光:“黃大人,徐如意只是一介奴婢,你罵了也就罵了,這沒什麼,甚至只要長孫殿下一句話,你殺了我也沒有問題。但是你的語氣,你的態度,讓長孫殿下不高興,這件事情可就嚴重了。”

“老夫正在與長孫殿下論道,你一個太監又懂的什麼?”黃子澄面露不屑:“嚴師高徒,古語有之。老夫口氣重些也是爲殿下好,相信皇上知道了也不會怪罪與我。”

“找皇上告狀,這種事情徐如意做不出來,”徐如意搖搖頭,寒聲說道:“但今日之事,咱們要辯個分明。。。。。”

“親賢臣,遠小人,這本是至理,難道你有不同意見?”黃子澄嘲諷道。

“我。。。”徐如意剛要說話,突然耳朵微動,‘門外有兩個人的腳步聲,很輕,是。。。。’嘴角掛起一絲微笑,徐如意整了整衣冠,也擺出了一副儒者的樣子,拱手說道:“我沒有意見,但你之後說的,舉凡閹宦,心術不正,恕小人不敢苟同。

不可否認,我輩閹宦確實出了很多敗類,但同時也出了很多義閹,先生爲何不提呢?

蔡倫公造紙傳承我華夏文明,太史公司馬遷著史記被譽爲史家之絕唱,楊思瑁公扶保大唐江山社稷,童貫公平定西北、經營幽燕,亦是不朽功業。”

“你所說的人少之又少,百不存一,再說,除了這四人,你還能說出幾個嗎?”黃子澄不以爲然,“又或者你敢自比你口中這四位?”

“不。我想說的不是這個。”徐如意搖搖頭,說道:“我想說的是他們和我們其他這些人的區別。”

“區別?”

“不錯。”徐如意黯然的說道:“我輩腐人,身體殘缺,但仍舊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之所以立下功績之人少之又少,留下罵名之人如過江之鯽,只是因爲。。。。”

“因爲什麼?”朱允文也被徐如意的話吸引住了。

“因爲我們沒有讀過書。”徐如意嘆道:“不讀書,不識禮,想要立功自然是難上加難。”

“荒謬。”黃子澄一拂袍袖,反駁道:“不讀書,或許不能成事,但怎麼史書上全是你們禍國殃民的例子啊?難道這也能推到讀書上?可見還是你們自己心地險惡!”

“呵呵。”徐如意輕笑一聲,隨後猛然欺近黃子澄面前,伸手一把抓住黃子澄的脖領子,一較勁,將他整個人都舉了起來。

“如意!”朱允文驚叫出聲,“快放下黃先生,這這。。。這。。”

“你這可是死罪。”黃子澄不慌不忙的接道,人雖被舉在半空,但態度從容,有恃無恐。

‘我當然知道,皇上就在外邊兒看着呢。’徐如意暗自想着,沒有說話,雙目微咪。

殿閣外,老張偷眼看向朱元璋,卻見他臉色陰沉,眼底似乎還有些笑意,並沒有任何阻止的意思。

三息過後,徐如意心底大石落地,既然朱元璋沒有出現,那就說明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殿下。”徐如意雙眼盯着手上的黃子澄,對身後已經有些被嚇傻的朱允文說道:“這就是奴婢們存在的意義。當有人讓您不高興的時候,奴婢這些賤命之人便會爲您和他們拼命。至於之後,您只要把奴婢殺了,一切便都過去了,而這些書寫歷史的文人,也只能在史書上對我們太監大罵特罵一番,沒有別的辦法,而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太監的名聲纔會這麼不好。

讀過書的,便會盡力爲您建功立業與天下的忠臣義士無二,而沒讀過書的,便只能用命來讓主子們開心,高興。這就是我們這些奴婢存在至今的道理。

天下誰都有可能造反,唯獨我們太監不會,脫離了主子的恩寵,我們什麼也不是。一羣無根之人,沒有前途未來,又如何讓天下人追隨?”

手一鬆,黃子澄掉在地上,拍着胸口連連喘息。徐如意則一步一步,又走回了朱允文的身後。

殿外,朱元璋淡淡的看了一眼身邊的老張,見他臉上似有淚痕劃過。。。。。。

“唉。”朱元璋輕輕拍了拍老張的肩膀,隨後轉身離去。

第一百二十章 黑貓,推一把第二百九十九章 仗節死義 2第二百八十七章 血滿京華 4第二百二十六章 所以貧僧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貢院內第六十六章 武林大會6第二百七十五章 餘音 3第一百一十四章 佈網2第一百一十章 出宮第二百二十四章 勾連?第二百二十四章 勾連?第二百二十四章 勾連?第八十章 生路在天第五章 宮內宮外第一百八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章 偶遇非偶第一百四十四章 談判 下第四十四章 風起雲涌8第七十七章 天降銅柱第一百二十六章 血與火之歌 4第二百零八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少林局 2第一百四十五章 起承轉合第四十一章 風起雲涌5第三百四十五章 伏低登高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相秘聞第三百六十四章 童謠第三百六十四章 童謠第三十九章 風起雲涌3第三百八十一章 侯府第七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六十章 世子進京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洪武三十一年 下第二百零六章 守備千戶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宴與走狗4第八十七章 江行佣第一百二十四章 血與火之歌2第七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二十章 去東廠第一百一十七章 開端第二百二十章 去東廠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火 4第三百一十二章 無星、滿月二百四十九章 亂風華第三百零七章 建武元年初 7第一百九十二章 蟬舞第十六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一章 寨內論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血滿京華 4第一百零五章 論閹宦1二百四十九章 亂風華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馬監第二百三十章 雲從龍 上第三百三十章 頂上之戰 5第一百一十八章 廷議東廠 上第三百零五章 建武元年初 5第四十章 風起雲涌4第一百六十章 世子進京 1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滿京華 1第三百一十八章 黑城中的閒人閒事 5第三百四十二章 糾結第九十四章 欲求脫身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山的路 3第一百二十五章 血與火之歌3第三百二十九章 頂上之戰 4第五十三章 雲龍九現第三百零六章 建武元年初 6第三百三十章 頂上之戰 5第三百二十八章 頂上之戰 3第二百八十七章 血滿京華 4第二十八章 佛母賽兒第二百零八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橋上、林中第十二章 好戲開鑼第一百二十六章 血與火之歌 4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罪第一百九十九章 靜夜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京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皇帝大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馬監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山的路 3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山之路 1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馬監第三百八十八章 八門落日第四十五章 風起雲涌9第二百八十二章 蝶難留 3第一百七十五章 應驗第三百六十一章 自證第八十九章 清風拂山崗二百三十二章 子債父償第五十一章 寨內論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紅竹筒 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七殺破軍會貪狼 1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上殺機第十九章 佈下一子第三百七十章 盜亦有道第九十章 無用的解釋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火 4第四十一章 風起雲涌5第一百二十三章 血與火之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