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向錢看

孫策留下週瑜,和他說了兩件事:一是調辛毗去洛陽,擔任魯肅的軍謀。一是委任他的父親周異爲吳郡太守。對前一件事,周瑜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對後一件事,他卻有些猶豫。

“你擔心什麼?蔡家?”

周瑜點點頭。“將軍……”

孫策擡起手。“此地沒有外人,不必這麼拘禮,要不然我都不知道你說的是客套話還是心裡話。”

周瑜尷尬地笑笑,一時有點窘迫。孫策笑笑。眼前的周瑜大概是離歷史形象最遠的一個人。這也難怪,四年前他們一起走出舒縣的時候,誰會想到他今天能割據五州,坐斷東南,甚至開始考慮立國的問題?周瑜雖然年方弱冠便統領一州,足以自傲,奈何身邊全是英才,尤其是有虞翻這麼一個奇才,他要是沒有心理壓力就不正常了。

與天才爲伍固然是幸事,壓力之大也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周瑜胸懷再寬廣,畢竟也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即使是幾個月前,他還是風流倜儻的美周郎,荊州少女的偶像。

“伯符,蔡諷老邁昏聵,不足爲慮,但蔡德珪姊弟對你還是支持的。蔡諷已經低頭,這時不宜過於緊逼,以免讓人寒心。蔡德珪這個吳郡太守治績雖說不突出,卻也不算太差,你這時候撤他的職不合適。”

“誰說我要撤他的職?”孫策笑道。

“那你……”

“公瑾,你沒做過太守,不知道太守事務有多繁雜。太守府就是一個小朝堂,勾心鬥角之激烈,比軍中諸將爭功還要複雜。蔡德珪的興趣在賺錢,做太守不是他的愛好,我打算給他換一個更適合他的職務。”

“什麼職務?”

孫策眨眨眼睛。“公瑾,你知道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什麼嗎?”

周瑜笑笑。“你說的是錢還是馬?”

“缺錢,不過不是你理解的缺錢,而是真正的錢。”孫策撓撓頭,覺得這事太好解釋,轉身對諸葛亮和楊儀說道:“你們來說,把我們的麻煩向公瑾解釋清楚。我去更衣。”

諸葛亮和楊儀相視而笑,應了一聲,向前挪了挪。孫策起身,出帳去了。龐統也站了起來,跟着孫策出帳,孫策聽到腳步聲,回頭看了一眼,見是龐統,笑道:“士元,新婚燕爾,感覺如何?”

“新婚燕爾,感覺當然好啊。”龐統趕上孫策,笑嘻嘻地說道:“將軍多放我幾個月假,讓我多陪陪子夫,順便也在將軍身邊再歷練一番。”

孫策心中一動,轉頭看看龐統。“怎麼,在青州太苦了?還是和一羣吳會人混不到一起?”

“怎麼會,我們相處得很好,就是捨不得子夫。這不剛剛成親嘛。我想着,萬一她要是懷上了,身體不方便,我又不在身邊……”

孫策恍然大悟。“你不會是奉子成親吧?”

“呃……”龐統面紅耳赤,扭捏起來。孫策停住,撓了撓下巴。“怪不得前天晚上那麼安靜,我還以爲爲你是累了,沒力氣,原來早就嘗過了,沒新鮮感了啊。”

“將軍,將軍……”龐統連連拱手求饒。“給我留點面子。”

“你小子有本事。”孫策嘿嘿一笑,伸手攬着龐統的肩膀。幾年不見,龐統長高了不少,也壯實了很多,不再是初次見面時又瘦又小的少年了。“士元,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嗎?”

“記得,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沒想到你這麼記仇啊。”

“豈敢,如果不是得遇將軍,我怎麼可能有今天。我記得那次見面,是因爲我到現在也沒能回答將軍提出的那個問題。”

“什麼問題?”孫策只記得龐統當時一臉中二的神情,記不得自己和他說過什麼。

“天高,地厚,人量。”

孫策想了一會兒,這纔有點印象,不禁莞爾。“還沒想出答案?”

“沒有,不過我這幾年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還是有所得的。”龐統說着,兩人已經來到出恭的地方,並肩而立,對着放成一排的便桶尿了起來。負責清掃的士卒自覺地站在遠處,以免聽見孫策和龐統說話。“我覺得人就和桶一樣……”

孫策“噗嗤”笑了一聲。“你這比喻還真是清奇。”

龐統也覺得有點不妥,卻又一時找不以合適的例子。孫策見他窘迫,又說道:“行了,便桶就便桶吧,其實人肚子裡也有屎有尿,和便桶差不了多少。”

“我就打個比喻啊,未必一定是便桶,所有的桶都差不多。這桶能裝多少,一要看桶的容量,而桶的容量取決於最短的木板長度,如果有一片木板非常短,其他的木板就算再長也沒什麼用。”

孫策驚訝地扭頭看看龐統。這小子是聰明啊。不過,他究竟想說什麼?

“除了木板的長度,還要看這桶有沒有漏洞。如果有漏洞,木板再長,這桶的容量都取決於漏洞的高度。如果這漏洞在桶底,那就什麼也剩下不了。”

孫策、龐統尿完,有士卒送來水,兩人淨了手,一起往回走。快回到大帳的時候,孫策放慢腳步,轉身看着龐統。“士元,你對虞仲翔的建議有看法?”

“不敢,只是不敢苟同而已。”

“說來聽聽。”

“將軍起自吳會,將來問鼎天下,吳會是帝鄉,成爲陪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將軍志向高遠,開拓海外,在吳會設立基地也非常合理。帝鄉只有一個,而且必然在江東,做陪都名正言順。基地卻未必。在江東立國,我可以理解,建立出海基地,我也可以理解,但只在江東建立基地,我覺得格局未免太小。”

孫策明白了龐統的意思。他不是反對在江東立國,建立基地,他是反對虞翻的鄉土意識。虞翻的建議的確有私心,這一點毋庸置疑,也無可指責,但是作爲長史,他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從全局考慮,這也是他的破綻所在,也就是龐統想說的意思:桶下面有個漏洞。

“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應該納入考慮範圍?”

“陪都的事且不說,就出海的基地而言,青州東部良港衆多,可以擇一地設基地。附近山林重多,取材很方便,船隻建造、修補都很方便。在此建基地,北可往遼東,東可往樂浪,比陸路方便多了。朝鮮本是箕子故國,很早就臣服中原,只是後來中原漸亂纔不受正朔,將軍若得天下,征服海外,朝鮮是好的磨刀石,豈能視而不見,卻把注意力全放在尚未可知的東南?”

孫策連連點頭。“士元,你說的很有道理。剛纔爲什麼不說?”

“這只是細節問題,查漏補闕而已,沒必要在衆人面前爭執,亂了主次。”

孫策看着眼前面色平靜從容的龐統,露出欣慰的笑容。雖說性格決定命運,但際遇也有很大的影響。龐統和周瑜的際遇正好相反,周瑜有壓力,略顯拘謹,龐統卻是春風得意,意氣風發。

“士元有氣量,甚好。”孫策讚道。“你考慮一下,準備一個詳實些的方案,到時候也像今天一樣討論益州方略一樣提交討論。今天的情形你也看到了,非議責難是免不了的,你要準備得充分一些。”

“喏。”龐統胸有成竹地應了一聲。

兩人走回大帳,諸葛亮和楊儀已經向周瑜解釋完了。周瑜眉頭微蹙,正在思考,但眉眼間的擔心已經不見了。見孫策進來,他點頭致意。孫策說道:“說完了?”

“他們對我說了一下,我大致瞭解了,只是覺得不太值,荊南、豫章就有黃金,永昌也有,何必出海?”

“永昌?”孫策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永昌在哪兒?”

諸葛亮說道:“益州南部一郡,其地出金,《論衡》裡有載。”隨即取過地圖,指出永昌郡的位置。

孫策有點尷尬。他也讀過《論衡》,卻沒有印象,由此看來,諸葛亮的記憶力沒有變態到過目不忘,但他抓重點的本事還是非常強的。他看了一下永昌郡的位置,有點遺憾,永昌在益州的西南端,離荊州太遠了。

“荊南、豫章的黃金要採,將來拿下益州,永昌的黃金也要採,但這並不妨礙出海找黃金啊,不找黃金也要出海的,有黃金,積極性更高,這本來也就是長期規劃,反正需要人去做,我覺得蔡德珪很合適,爲什麼不讓他去?”

“需要那麼多黃金,全是爲了鑄錢?”

“是啊。”

“我們會需要那麼多錢?伯符,錢多物少,物價會猛漲,比沒有錢還要嚴重。”

“放心吧,我們將來會需要很多錢,錢不夠的可能比錢多餘的可能更大。”孫策笑道。周瑜畢竟是武將,對經濟不太關注,荊州的例子就擺在面前,他都沒有意識到發展趨勢有多驚人。

俗話說得好,因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農業社會的經濟總量受限於耕地面積和人口,總量有一個上限。從秦到漢,幾百年時間,經濟總量也就是翻了兩番而已。漢代最盛的時候,國家財政收入每年八十億,官員俸祿用去四十億,皇帝收到手的還有四十億,用一半,留一半,最後節餘不到二十億,勉強能支持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荊州經過幾年的發展,經濟總量迅速增長,張紘現在已經有底氣說一年掏三十億支持周瑜打漢中沒什麼問題了,十年內再翻一番應該不成問題。

經濟總量上升,就需要更多的貨幣,但現在偏偏是錢緊的時候,不僅銅錢少,黃金也少,漢代曾經有大量的黃金,皇帝賞賜大臣動輒就是幾萬金,取個皇后也要二萬斤,可是到了後世,這些黃金都不見了,以至於有人懷疑這些金不是黃金,而是銅。

黃金當然是黃金,只是後來這些黃金都不見了,有人說是因爲佛教流行,黃金都被用去塗佛像了,有人說漢代重儒術,儒家視死如生,很多黃金被陪葬了,也有人說魏晉之後天下大亂,黃金被藏起來了。理由很多,孫策也說不清是哪一種,但缺錢是事實。董卓主政的時候爲了鑄錢曾經將長安豫章宮的銅像都拉來熔了,還是不夠,鑄出來的小錢沒人用,物價飛漲,經濟崩潰。

孫策是經歷過經濟危機的人,來到這個時代,看到這一幕,就知道貨幣問題必將是攔路虎,在開始考慮造船出海的時候,他就在想這些事。他當然知道中國有金礦,但出海探險不是在家游泳,沒有高利潤,有幾個願意去冒險?

海外有黃金,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藉口。既然蔡家喜歡錢,那就讓他們出海去找黃金吧。蔡珂和他要官的時候,他要封她做摸金校尉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也不完全是玩笑。

“公瑾,治國如弈棋,你要向前看,儘可能多看兩步,有備無患。人的想法、習慣都有惰性,常常根據過去的習慣來考慮問題,有時候你自己也未必注意到,可是解決問題不能僅依靠過去的經驗,還要有向前看的眼光,要不然事到臨頭才發現有問題,再想改就來不及了。”

周瑜一聲輕嘆。剛剛被虞翻虐了一頓,他對此深有感觸。

孫策重新入座。“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都是以前沒有做過的,這些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是好還是壞,現在誰也說不清,但往前多看兩步總是好的。經濟、商業,這些都是你我以前可能不太注意的,現在卻不能不留意。如果能停戰,接下來的幾年將會是經濟迅速增長的幾年,如果不準備足夠的金銅,除決錢幣不足的問題,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化爲烏有,只會導致災難。沒有穩定的經濟,你我還怎麼征伐?戰必有利,沒有利益的戰爭就是勞民傷財,就是窮兵黷武,支撐不了太久。我可不想做秦始皇、漢武帝。”

周瑜點頭同意。既然孫策已經對蔡瑁有了安排,他就不反對了,同意父親周異出任吳郡太守。孫策要立都江東,大概是吳郡,吳郡太守就相當於河南尹、京兆尹,這既是對周異辭去河南尹的補償,也是對他的格外恩賜。

第881章 風雲變第1083章 破綻(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991章 又見滿寵第191章 默契(求月票)第913章 新榻上對第2144章 未了的心願第1677章 虛情假義第1920章 暗流第1197章 神仙來了第002章 大戰略第1257章 應變第1334章 勁敵第1901章 機會第1912章 棋逢對手第1962章 當家難第374章 杜夫人第888章 下策第2083章 涼茂第2199章 自食其力第2058章 同情第1653章 小心機第1599章 試探第107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2567章 天姓萬第1637章 根本第2374章 欲速則不達第249章 真真假假第653章 宿命之敵(清下的蘋果打賞加更)第1513章 荀彧獻計(鷹緣帝打賞加更)第1260章 君子當制怒第2126章 秘密第1174章 上士聞道(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579章 背詩止痛第908章 有眼不識英雄(yzgwin9打賞加更)第871章 狂者無畏第098章 一唱一和第2383章 人心所向第1161章 漢家少年初長成第1110章 博弈第701章 圍城打援第2138章 忠勇趙雲第637章 分歧第1571章 針鋒相對第2151章 別來無恙第2079章 混戰(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687章 新徵程(小小一邊民打賞加更之四)第877章 公私要分清第1788章 動如脫兔第2564章 賀齊襲營第1507章 家事天下事第564章 搞大事第945章 毫釐不爽第1750章 火上澆油第595章 丈八蛇矛第1326章 三步走第054章 讀書娘第598章 舍與得第1980章 似是而非(求推薦!)第1338章 臨陣換將(求推薦!)第1278章 機不可失第1180章 脣舌之利第2105章 不是對手第2441章 天子駕臨第2176章 王者之師第1064章 珍惜生命,遠離黨人第1105章 可共語乎第457章 賈詡有約第2184章 欲擒故縱第013章 攻心(求推薦,求收藏!)第1050章 論功議將第1962章 當家難第973章 攻城與攻心第665章 帥不過三秒第317章 文和計第1617章 入不敷出第2404章 許劭評孫權第998章 最後一搏(日李綰姬打賞加更)第1944章 知天命(桃園散人打賞加更)第1587章 春風化雨第857章 出師不利第1602章 德不配位(羅格里奧打賞加更)第1384章 老之將至第228章 關中有英氣(書友隨野星痕萬點打賞加更)第2376章 不急陸遜第236章 諍臣第527章 借刀殺人第1915章 過猶不及第795章 君與臣第886章 謀事與謀人第207章 人以羣分第980章 形勢逼人第1286章 加官進爵第745章 想多了第2008章 原創的力量第1952章 一無所有第1432章 脫穎而出第866章 換將第2102章 山花爛漫(加更求月票!)第1212章 神仙法術第539章 衝陣(羅格里奧打賞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