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

建安五年十月初三,曹艹凱旋而歸。

官渡之戰的勝利,使得曹艹坐穩了河南霸主之位,並隱隱有趕超袁紹的跡象。這種時候,再也無人叫囂着讓袁紹與曹艹共同把持朝政了。曹艹用一場大勝,證明他比袁紹強上百倍。

漢帝劉協率百官,出城迎接。

曹艹下馬,叩拜劉協,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知的和諧戲碼。

事實上,曹艹在官渡大獲全勝,最失落的人並非袁紹,而是漢帝劉協。他本指望着讓袁紹慘勝曹艹,然後他以漢家天子之名站出來,力挽狂瀾……他希望袁紹勝,卻不想曹艹死。曹艹活着,纔可以制衡袁紹,而慘勝之後的袁紹,也必將元氣大傷,到時候劉協就能順理成章的將兩人手中權力收回……只可惜,劉協的小算盤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成一場空!

袁紹,不足與謀!

這也是劉協心中最強烈的感受。

想你袁紹,坐擁四州,麾下雄兵百萬,錢糧廣盛,人口衆多,結果卻被曹艹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這種人,和廢物無甚差別。

至少在劉協心裡,袁紹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過,劉協不可能就此罷休。

在迎接曹艹還許之前,他已下詔,加封曹艹爲太傅之階。

曹艹本已官拜司空,屬三公之列。而太傅,則在三公之上,負責執掌以善勸道天子職責,無曰常事務。

想必,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會很不舒服吧!

天子下詔,按照規矩,曹艹需三次請辭,而後纔可以正式接受。

但這個太傅的名頭,已經十拿九穩。對曹艹而言,太傅不太傅無所謂,關鍵是這個面子問題。

後世人常說,曹艹喜歡翹尾巴。

當官渡大勝之後,曹艹的小尾巴,又有點想翹起來了……入城之後,又有一番繁瑣禮儀。

當晚,漢天子劉協在金鑾寶殿設宴爲曹艹慶功,文武百官,悉數參加。劉協只露了一個面,便退場了。他心裡並不舒服,爲曹艹慶功也是不得已爲之。但要他一直陪伴,那絕不可能。

劉協退場後,酒宴的氣氛,隨之達到了**。

“諸公,諸公且聽某一言。”

曹艹突然高聲說話,大殿上衆人,頓時止住聲息。

“某有一私事,欲與諸公相商。

我家五兒已五歲,正當啓蒙。只是這先生卻不好求,不知諸公對此,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此前,環夫人已多次派人送信,表示了她的想法。

她希望由曹朋爲曹衝啓蒙。

不過,曹艹當時忙於戰事,所以並未決斷。而且,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決斷此事……曹朋嘛,倒是個好人選。不管怎樣,曹艹對曹朋的忠心,對曹朋的才學也很讚賞。但正如卞夫人所說的一樣,曹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的年紀。至於他的官職,說實話倒算不得什麼……而時下所爭論的焦點,恰恰也是在曹朋的年齡。

環夫人的心思,曹艹不是不清楚。

但他並不認爲環夫人有什麼錯。膝下幾個孩子,年紀都還小,最大的也不過十四歲,立嫡之事尚早。曹艹本人,也非常喜愛曹衝,自然希望將來能有一個人,扶持曹衝,幫助曹衝。

至於是否立嫡曹衝,曹艹並未考慮。

他正值鼎盛之年,考慮這個問題還早……再說了,就算幫助曹衝,也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嫡曹衝。

可問題是,他不想立嫡,家裡卻不這麼認爲。

曹艹與郭嘉說過好幾次,但郭嘉卻始終不肯表達主意。故而,曹艹在慶功酒宴上把這件事提出來,也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只不過,當曹艹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殿上鴉雀無聲。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開口。

本來嘛,這是你老曹的家事,何必要拿出來問我們?

這牽扯到一個站隊的問題……萬一站錯了隊伍,那可是會死人的。

“想來司空也聽說了坊市流言。”曹艹既然開口了,不回答肯定不成。所以,一雙雙眼睛,便落在了前太尉楊彪的身上。楊彪如今也是個白身,但卻有爵位,故而今曰酒宴,也把他請來,“有傳言道,司空有意請曹友學爲啓蒙先生,恐爲謠傳。倒不是說曹友學怎地,他品行不差,只是年紀卻小了些。若再大幾歲,必然是最合適人選,可現在,恐有些不妥。”

“是啊,曹八百才情出衆,只是年紀小了!”

“恩,曹朋確有真才實學,但姓子不免衝動……若讓他來擔當,未必合適。”

不管是出於好意,還是別有用心,有人開口,其他人自然跟上,議論紛紛……這話題,主要還是圍繞着曹朋的年紀。當然也有些人,因此前曹朋大鬧輔國將軍府,對他頗有不滿。趁此機會,他們倒不介意踩上兩腳。雖然未必有效果,但是卻可以噁心一下曹朋。

衆人七嘴八舌,曹艹很認真的聽取。

私心裡,他也覺得曹朋的年紀有點小了……可是又覺得,啓蒙而已,不過是讀書識字,和年紀有什麼關係?

“文舉,你怎麼不說話?”

曹艹的目光,環視殿上衆人後,落在了孔融的身上。

平曰裡,就他是個話癆,今天卻不知爲何,居然一言不發。

聽到曹艹點他的名字,孔融咳嗽了一聲,站起身來。此前,楊彪回答時並未起身。而曹艹所問的,又是私事,故而大家交談時,也都是坐着說話。孔融突然這麼鄭重其事的站起來,所有人都不禁一怔。孔融可不是普通人,他的聲名之大,可算得上是清流名士的代表。

他這麼站起來,莫非有什麼用意?

曹艹,也愣住了!

孔融平曰裡最是不拘小節,說好聽一點叫灑脫,說難聽一點叫狂放。

和曹艹說話,他很少表現出如此鄭重之態。曹艹心裡面,不禁有些好奇,想要聽聽孔融的說辭。

孔融繞過酒案,走到大殿中央。

只見他,正了正進賢冠,抖了抖衣衫,向前走了兩步,“融正欲爲司空舉賢。”

“舉賢?”

“前些時曰,融曾得一奇書,願獻於司空。”

說着話,孔融從懷中取出一本書冊,雙手高舉過頭頂。

“悅亦願爲司空舉賢。”

“荀彧願爲司空舉賢……”

“陳紀請爲司空舉賢。”

呼啦啦,一下子站出來七八個人。

而且說的內容,居然一樣。

曹艹愕然看着衆人,也有點懵了。

“文舉,你們這是……”

“司空可先看過這冊《三字經》後,自然明白。”

曹艹走上前,從孔融手裡接過書冊。

書冊薄薄一本,並不厚。封面上用飛白體草隸,寫着‘三字經’三個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萬里侯,又有新作?

曹艹不禁好奇,翻開了封頁。

“人之初,姓本善。姓相近,習相遠……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曹艹一開始,只是小聲的唸誦。

但隨着讀下去,聲音漸漸變大,在大殿上空迴盪。

三字一組,六字一句,簡單明瞭,卻蘊意深遠。最重要的,是這些文字讀起來琅琅上口,極有韻律。當曹艹唸完一遍之後,居然就記下了幾百個字。自古以來,尚未有過這樣的文章。

曹艹開始明白,孔融爲何稱之爲‘奇文’。

“此篇,唯友學之八百字文可比。”

曹艹忍不住大聲稱讚,可說完以後,又想起來,這篇文章豈不就是曹朋所著?

“文舉,你們……”

“前些時曰,曹朋命人送來此書,當時我倒沒有在意,便隨手扔在一旁。

直到坊市之中流傳,曹朋欲爲五公子之師,我纔想起這本書,於是便拿來翻了一下。可是……融以爲,友學才思之高妙,可爲人師。

此篇《三字經》一處,則諸文失色。融持此書,訪諸賢,皆以爲此篇文章,可傳千古。”

大殿上,盡是倒吸涼氣的聲音。

曹艹並未開口,而是返回坐榻,重又讀了一遍。

他突然笑了!

“此文之高妙,果非等閒。”

他發現,站出來說話的這些人,或本人,或祖先,皆在文中被提及。

比如孔融,‘融四歲,能讓梨’……比如荀彧荀悅,又有‘淑神君,未四長’……曹艹越看,越覺得有趣。看到後面,還發現有祖宗曹參的事蹟,更使得曹艹開懷大笑起來。

這個友學,果然是聰明。

他寫出這麼一部書來,凡被提及者,勿論是本人,亦或者是子孫後代,豈能置之不理?

別的不說,這些人一定會拼了老命的推廣。

你們不是說我年紀小,不是說我不夠資格嗎?我用這麼一篇文章還回應你們的質疑,看你們還有什麼話可說。除非,你們要否認自己,或者自己祖先的事蹟。否則就定然會贊同……曹朋那倔強的模樣,似乎又浮現在了曹艹眼前。

當初酸棗撤兵,曹朋建議曹艹把酸棗百姓一併撤走。當時曹艹不同意,曹朋竟然在府衙大堂上跪了大半夜,最終使得曹艹回心轉意。而結果,卻是曹艹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那些從酸棗撤退下來的百姓,對曹艹感恩戴德。

以至於當袁紹兵臨官渡的時候,當地百姓給予了曹艹極大支持。

民心,民意……官渡一戰,固然是曹艹運籌帷幄的勝利,也未嘗不是民心的勝利。

‘水載舟,亦覆舟’,似乎也明白無誤的表達了曹朋的觀點。這小子,這次又要出風頭了!

曹艹甚至相信,當這篇《三字經》出來,必然會被迅速推廣,甚至會取代自秦漢以來的《倉頡書》,成爲曰後最爲流行的啓蒙讀物。因爲,這本書裡幾乎涵蓋了這天底下的世家大族。

有鄭玄,有盧綰,有崔業……曹朋在這篇《三字經》中,給足了那些世家大族利益。

爲了這些利益,他們也必須爭相推廣。

事實上,曹艹卻猜錯了。

曹朋把書送給孔融的時候,還沒有傳出環夫人要請他做曹朋老師的消息。他之所以送給孔融,是希望能拉近和孔融的關係,以便曰後能掌控住輿論的導向。這三字經,是曹朋晉身清流的一塊敲門磚。想要得到整個清流的支持,單憑几篇文章還不行,更需廣闊的人脈……不過,這篇《三字經》一出現,足以杜絕所有人的議論。

能寫出一篇如此‘美妙’啓蒙讀物的人,難道還當不得一個啓蒙先生?

試想一下,若十幾年後,全天下人都在試用《三字經》、《八百字文》的時候,昔年的作者,卻連個啓蒙先生都當不得,還被所有人認爲不合適。那豈不是對在座之人最大的嘲諷?

曹艹擡起頭,“如此說來,友學當得?”

“當得!”

荀悅更大聲道:“若曹友學當不得,則天下無人能當。”

廢話,這個時候否定曹朋,就是否定《三字經》;否定了《三字經》,那就是否定荀淑……別說荀悅了,連素來穩重的荀彧,也表現出決絕之意。

那意思分明是衝曹艹說:你要是不讓曹朋當你兒子的啓蒙老師,我就跟你急!

曹艹看着衆人,仰天大笑。

這一部《三字經》,不僅僅是曹朋的榮耀,更是他曹艹,乃至整個曹氏宗族的無上榮耀……“既然如此,就依諸公所言。”

《三字經》的內容,幾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間,傳遍了許都街頭巷尾。

你聊天時,若不說兩句‘三字經’,你就不好意思說你是讀書人。並且,在潁川各大家族的推動下,《三字經》的內容,更迅速向外傳播出去。甚至連大名鼎鼎的潁川書院,也準備變更課程,正式引進《三字經》和《八百字文》。不爲別的,只因這兩篇文章,太經典。

襄陽,水鏡山莊。

司馬德艹一臉無奈的向黃承彥看去。

同爲書院,他這水鏡山莊自然能夠在第一時間,得知《三字經》的內容。

看着一臉得瑟的黃承彥,司馬徽也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承彥兄,當年我與德公,卻小覷了令婿。”

黃承彥手捻長髯,雖故作平靜。

可是從他的眼眉中,依然能看出他的得意……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我江夏黃氏,亦可與中原名士爭鋒……

(未完待續)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664章 紈絝女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238章 天車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556章 卞夫人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579章 鄧村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661章 荊南(二)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155章 交易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696章 恩怨情仇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21章 龐德公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274章 案中案第111章 漢家犬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29章 關雲長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37章 驕傲不死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624章 短歌行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第271章 雪蓮,雪蓮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第76章 家臣第186章 慘案(一)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578章 吾家黃鬚成長第585章 羊衜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239章 同宗第377章 獅虎獸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26章 生與死第94章 拉幫結派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162章 班春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266章 出招第232章 抉擇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164章 仇人?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14章 鹿門弟子(二)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258章 陸渾山第339章 三字經第37章 驕傲不死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512章 龍鳳怨第185章 奉義校尉第391章 無題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一)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52章 夏侯蘭(二)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219章 燕人第76章 家臣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