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荊州變(四)

如果以職務論,曹朋與李通平級。

南陽郡和汝南郡同爲上郡,地位相等。而弋陽郡則是從汝南郡劃出,本屬於下郡。可由於其戰略位置的關係,被列爲中郡,所以從品秩而言,于禁的職務略低於曹朋和李通二人。

但問題是,于禁是元從老臣。

曹操譙縣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于禁便追隨曹操。

他參加過二十二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戰役,也參與過曹操追擊董卓,慘敗而歸的失利。此後,曹操立足東郡,一路征伐,于禁始終跟隨,立下過無數功勳,深爲曹操所重。所以,從資歷而言,勿論是曹朋還是李通,遠遠無法和于禁相比。所以從地位而言,于禁反而高於曹、李二人。

如果是以曹朋的名義,節制于禁,很有可能會讓于禁不滿。

所以,賈詡決定還是有自己來節制兩人。他官拜豫州刺史,汝南和弋陽郡,皆在他治下,所以是順理成章。其地位原本就高於于禁李通二人,更不要說他有都亭侯後的爵位,也非於、李二人可以相提並論。由他節制兩人,也可以避免於禁李通心中對曹朋生出不滿之意。

劉表一死,荊州已成一盤散沙。

孫權這個時候在春谷屯兵,在賈詡看來,絕非正常舉動。

依着孫權的性子,不可能如此大張旗鼓。如果他真要出兵,最有可能的辦法,還是借水軍之利,偷襲濡須口,而不是春谷縣屯兵。如果孫權不是用兵,其目的又是什麼?賈詡很敏銳的覺察到,孫權春谷屯兵,不過是個幌子,他的真實目的,是要牽制淮南兵馬,迫使于禁收兵。

可是,他爲何要如此做?

于禁打得是江夏,和他孫權有什麼關係?

答案只可能有一個,那就是孫權和某些人達成了協議,所以纔會做如此動作。他和誰達成了協議?

賈詡,感到了莫名的心悸

曹朋曾和賈詡說過:若劉備得了荊州,必與孫權聯合。

到時候,他們可憑藉江水之天塹,與丞相呈鼎足之勢。如果丞相取不得荊襄,劉備必成基業。所以,這荊州爲重中之重,若不得荊州,早晚必成大禍

孫劉聯合,三足鼎立?

賈詡初聞曹朋這個說法的時候,也是心中一顫。

他也在思考未來大勢,如果三足鼎立之局一旦形成,則天下大亂,征戰不止,勢必生靈塗炭。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才聽從了曹朋的主意。

可這其中的風險,着實太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

劉表的喪祭,越來越近。

襄陽城內的氣氛,陡然間變得有些凝重。也許是爲了防止出亂,蔡瑁調王威返回襄陽,任襄陽統兵校尉,負責襄陽城內的治安。與此同時,劉備帶着簡雍,也從樊城來到襄陽,參加頭七喪祭。

劉備,也是漢室宗親。

算起來,他和劉表也是同宗。

他既然來了,那蔡夫人也無法拒絕。不過,蔡夫人卻以劉表喪祭,襄陽城內不宜駐紮兵馬爲理由,拒絕劉備所部人馬進駐襄陽城。蔡夫人派人對劉備說:若玄德公你真心前來弔唁,大可以孤身前來,又何必帶許多兵馬?襄陽城中,治安良好,還請玄德公你放心便是……

可問題在於,蔡夫人此前,可是多次想要謀害劉備的性命。

若非劉備運氣好,只怕早已命喪九泉。

所以,從這一點而言,劉備帶兵馬前來,倒也算不得稀奇。現在,蔡夫人劃出道了,你劉備又該如何選擇?

劉備,當然拒絕了蔡夫人的要求。

我的部曲可以不入襄陽,不過我也不會進去

明天劉表喪祭時,我再入城弔唁。但在此之前,我會駐紮城外……總不成你蔡夫人敢在靈堂上殺人鬧事吧

蔡夫人無奈,只得答應。

就這樣,劉備在城外紮下了營寨,只等第二天喪祭開始,再入城弔唁。

這一夜無事

第二天,天剛一亮,襄陽城門便開城放行。

而州廨府衙之中,靈堂早已經準備妥當。蔡夫人一身孝衣,帶着劉琮跪在靈旁。蔡瑁等人,則負責接待往來客人。隨着時間推移,州廨府門外,車馬絡繹不絕,各方代表,紛紛前來弔唁。

“水鏡山莊,司馬先生弔祭”

門外,司儀高呼。

就見司馬徽邁步走進靈堂,在靈前躬身行禮。

隨後,又有鹿門山龐德公派龐山民前來弔祭劉表,蔡夫人母子在靈旁,恭敬的與龐山民答禮。

劉表的喪祭,可謂隆重。

基本上是依照着王公的標準來進行。

荊州各方人士,齊聚襄陽,紛紛前來弔祭。在靈堂行禮之後,由家臣將他們引至偏廳裡休息。

“子柔,劉荊州這一走,誰可爲荊州之主?”

在偏廳中,人們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處,低聲的交談起來。

之所以這麼多人來弔祭劉表,說穿了,還是有點擔心,荊州未來的局勢發展。這劉表一死,荊州又將何去何從?是一個令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問題。有的人,已有腹案,但有的人,仍在迷茫。

蒯良作爲荊襄世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意見,自然爲許多人所關注。

剛走進偏廳,立刻就有幾個人走上前來,拱手行禮後,一名襄陽本地的名士,便迫不及待的開口詢問。

蒯良沉吟片刻之後,沉聲道:“主公頭七未過,本不宜談及此事。

不過,這荊州之主,關乎荊襄未來……我個人以爲,荊州事,荊人治,二公子聰慧溫良,是最合適的人選。”

“子柔,此話差矣。”

伊籍正好進來,聽到蒯良的話,頓時不滿。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乃不祥之兆。今大公子尚在,何言二公子繼位?

大公子乃主公嫡長子,而且隨主公來到荊州之後,也頗有功績。而今坐鎮江夏,戰功顯赫,如何就當不得這荊州之主?若由二公子繼位,且不說不合禮法,但只是二公子的年紀,如何能使衆人心服?以我之見,當有大公子接掌荊襄,纔可是荊襄九郡,一如主公在世時,安枕無憂。”

蒯良卻冷笑一聲,“大公子剛愎,性格暴躁。

雖說他年長,可是德行不足;二公子生性恭歉,又有名門血脈,自幼得高士教授,爲何就當不得荊州之主?”

兩人說着說着,便爭吵起來。

一時間,偏廳裡變得熱鬧起來,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雙方各不相讓,越吵越激烈……

司馬徽坐在一旁,冷冷觀瞧。

他突然扭頭,向龐山民道:“山民,情況有些不對。”

龐山民一怔,忙問道:“先生何以出此言?”

“機伯先生的情緒,過於激烈,非是他平常作風。

他今日和子柔爭吵,似是有意挑起爭執……這件事有點不太正常,你我待會兒要小心一些。”

龐山民聞聽,點了點頭。

兩人坐在旁邊,也不言語,靜靜的觀看着事態發展。

就在蒯良和伊籍爭執不休的時候,忽聞外面有人傳報:“襄陽城中,似有盜匪混進城中,在四處生事。王將軍已帶人前去查探,只是目下情況不明,王將軍擔心出事,故請將軍增派人手,維持城中安全。”

蔡瑁本正勸解蒯良和伊籍,聞聽之下,不由得大驚失色。

“伯信,速帶人前去查探,協助王威清剿賊人。”

張允一旁點頭,二話不說,立刻帶人前去支援。只是在一旁默默觀察的司馬徽,臉上卻露出了濃濃疑慮之色。他覺得,今天的事情,實在是過於怪異不管是伊籍,亦或者蔡瑁等人,都好像是在做戲……

難道說,今日要有大事發生嗎?

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83章 曹閻王第226章 生與死第406章 紅水縣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363章 割喉禮第157章 徵辟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187章 慘案(二)第546章 終究是個孩子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373章 尋釁第596章 間隙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99章 斬顏良第8章 籌謀未來第181章 綰青絲(二)第234章 夏侯真第181章 綰青絲(二)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92章 小八義第392章 命案第391章 無題第691章 春潮第379章 鮮卑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693章 馬如風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214 爭分奪秒第197章 威懾第202章 曲陽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245章 衣帶詔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99章 子廉不廉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73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二)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242章 虎豹騎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219章 燕人第238章 天車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202章 曲陽第339章 三字經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215章 奇兵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677章 絕境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510章 雒神,雒神第489章 涼州大決戰(八)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