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終究是個孩子

自大禹造九鼎,設九州。

國人一直以爲,身處世界中心,而九州之外,皆蠻荒之地。

“元直方言,德”可知六百年前,遠在萬里之外的歐羅巴古國希臘國,就有人說過,美德分爲兩種,智慧的美德和行爲的美德。前者從學習中來,後者從實踐中得。那個人叫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三聖者之一。他還說過,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沒有美德元直你今方十五,正是求學年紀。可你卻不知上進,整日裡與人爭論,誇誇其談,賣弄你的小聰明。殊不知,學海無涯,你今日的賣弄,正是將來的平庸。

在座之人,皆高士也。

你且問問他們,十五歲時,在做什麼?

你天資着實聰慧,能舉一反三。可若不求學,只知賣弄口舌,又能堅持多久?以我看來,元直不堪言,德,一字。蓋因元直不懂何爲“德”所以也不足以與高士論,德,之高深。”

“方元直言“天”何爲天?

有廣義之,天”有狹義之,天,。今不言廣義,蓋因天道遠,人道彌,不知人道,何以論天道。我們就說說,這狹義的,天,。依舊是一個蠻夷之地,在六百年前將天地四時的變化,分解爲若干週期〖運〗動…,亞里士多德”將天體以地星爲中心,做圓周上的勻速圓周這動。同時又有一派學說,認爲地星每天在自己的軸上自轉,以太陽爲中心,沿圓周〖運〗動…………我想請教元直,可知何爲圓周?又以爲那一種學說爲準?天人感應,那麼究竟什麼纔是“天,呢?”

“嘉直自言博覽羣書。

我且再問,可讀過一部名爲《歷史》的文章?

六百年前,在蠻夷之地,有小亞細亞海濱,一名爲希羅多德的人在那裡出生。此人從三十歲起”開始了長期的漫遊,祖籍遍及兩河流域,南至埃及,西至西西里島,北臨黑海……

歷經多年考察,希羅多德著《歷史》一書,言及欲羅巴大陸,乃至波斯,埃及等地。

你可知當地風俗?”

,“修昔底德認爲,歷史的內容,就是剛剛發生過的事件,你對此可有看法?

他所著《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不曉得元直可曾看過。那本書裡,描述了歐羅巴大陸一場極爲重要的戰爭。

古人言,著史當微言大義,秉筆春秋。

而修昔底德認爲,要準確認識有關〖運〗動的過去,甚至我們這個時代以前的歷史”都是不可能的。因爲他們在時間上,距離我們太過於造遠。所以,他劃分了考古和歷史的範疇。那麼你認爲”他說的可正確?縱觀孔夫子以來,著史者”可曾真的做到了秉筆春秋,公平二字?”

“好吧,你說這些是蠻夷之學,那我們就來說一說聖人之事。

孔聖人曾有門徒三千,言有教無類。其門下弟子,有匠人,有農夫,有商人,有官宦………而我卻聽說,你言,人生而有貴賤之分”那麼我倒是想請教,究竟是夫子所言正確,亦或者你周不疑比聖人更加厲害?”

曹朋深知,不能讓周不疑搶了先機。

這孩子伶牙俐齒,一旦被他搶奪了先機,佔居了主動,自己可就處於被動之中。

周不疑擅長偷粱換柱,而曹朋則要把這個節奏控制住。

他不需要去和周不疑爭論,只需要不斷的發問,攪亂周不疑的思緒,使節奏始終都可以控制在他的手裡。若是談論經典文章,曹朋真不認爲,自己能勝得過周不疑。這孩子從小受這方面的薰陶,遠不是曹朋這種半路出家的人可以相提並論。當然了,重生十年,曹朋對這個時代的文章典籍,大都也有所瞭解。同時,他可以感受到,在東漢末年時,儒學容納百川的包容性。

甚至在唐宋時期,儒學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百家爭嗚。

一直到元朝,蒙古人並不懂得儒學的真意,於是將儒學定位爲儒教,徹底摧毀了儒學流傳千餘年的傳統。至明時,儒學的包容性已不復存在。理學開始興起,變成了一種扭曲的宗教。

曹朋可以在東漢,大談蠻夷之學,也正是因爲這個時期的儒學,還有儒生,都在苦苦的追尋着儒學的真意。他們的包容性,註定了他們可以吸收各種不同的外來學術,而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比經典,十個曹朋未必是周不疑的對手。

可是比見識,憑空多出一千八百年的經驗,一百個周不疑,也非一個曹朋的對手。

曹朋搶佔了先機,把話語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用一連串的提問,使得周不疑無法冷靜思索,只能跟着曹朋的思路走。等到曹朋完全控制住了周不疑的思路之後,才予以凌厲的攻擊。

周不疑雖仍舊挺直胸膛,但臉色卻漸漸變得蒼白。

曹朋所言,讓他感受到了天下之大,他簡直就是一個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

不僅僅是周不疑,就連之旁的孔融,也不禁爲曹朋的言語所奪。他神色凝重,沉吟不語。

“我在滎陽時,曾聽聞元直和仲豫先生的辯論。

對於讖緯符瑞,我是不太瞭解。

不過我卻知道,仲豫先生的〖道〗德文章,乃天下之楷模。他曾撰《東觀漢紀》,詳論朝廷得失,可以爲後人所借荃。而元直,你今著有何等文章?以教化世人?

或許你會說,張良蕭何,皆無著作流傳,確有大功於社稷。

然今日言張良蕭何”是因爲他們已經做出了功績。元直,我且問你,你有何功績與我知呢?

若沒有”你又有何資格,去指責仲豫先生?

你今十五,卻棄學而不求上進:你今十五,置父母於荊襄,而身存許都,追名逐利:你今十五,未立寸功”卻視先賢爲無物。元直,非我嚴苛,實不知天高地厚,妄言聖賢,乃小人之舉。

你言貴賤。

好,咱們就說說這貴與賤。

自古聖賢處身立命,皆憑藉自身。易開篇有言: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言貴者,子文十五,與我征戰河西;我十五時,捕佐鄧叔孫,在海西立足;子建輕浮”然十四可做華美文章。再言賤者,我認識許多人,他們出身不好,門第不高,然十五歲已可以自立於世上。或戎馬生涯,征戰天下;或農耕田地,上可使國庫充沛,下可令自己飽貪。

此,自強也。

元直”你何以自強?莫非,就是靠着呈口舌之能”而安身生命?”

周不疑臉色蒼白如紙,竟不知該如何反駁。

曹朋句句在理,讓他的伶牙俐齒,毫無用武之地。

曹朋冷笑道:“貴者,憑藉自身才學,文可安邦,武能定國。上馬而平天下,提筆可令蒼生安居樂業。或教化蒼生,或功在千秋。憑自身之能,而能立於天地間,便是真真正正的貴者。

而那些不學無術,只知偷雞摸狗,逞口舌之利,卻無一技之長者,方爲賤,卑賤的,賤,。”

曹朋就差指着周不疑的鼻子,罵他是一個,賤人,。

而後,他森然冷笑。

“某自生以來,無愧蒼生。

我捕佐家兄,令海西大治,每年可向國家輸送百萬斛糧草。兩淮之地,百姓安居樂業,自建安二年來,人口增加二十萬;我征戰官渡,曾率部斬顏良,誅文丑,縱橫疆場,搏殺於兩陣之間,斬殺上將無數;我出使朔方,治理河西,令河西重歸中原,令河西從此不受兵禍。

我征戰涼州,三年間令涼州兵禍平定,爲朝廷建立赫赫功勳。

我著八百字文,可使幼童明天理,知古今;我著三字經,可是人知善惡,懂得忠孝……

周不疑,你又何資格評論與我?你有何資格,說我不是?在座諸人,那個不比你學問高深,你又有何資格,〖言〗論他們的不是?依我看,你沒有資格評價任何人,若欲評價他人,先省自身。滿座高士,爾一孺子,又有何等德行,列坐於此?若我是你,絕無臉面再留居此地。”

周不疑驀地站起身來,手指曹朋,嘴脣顫抖。

而三雙雙眸光,冷漠的注視着他……

曹朋可以看到,他眼中有淚光閃動。

心裡面也不由得生出不忍。

他還是個孩子!

受人指使,其尖也身不由己”“”

可一轉念,那不忍之情,生生又壓下來。

在這種時候,他絕不能有半點心慈手軟。這和曹衝無關,這是他和周不疑身後實力的一場戰爭。

周不疑放下了手,轉身拉開了房門。

在走出雅閣的那一剎那,他突然回身,朝着曹朋深施一禮,默默的拉上了房門。

“友學,說得好!”

“公子教玉的極是,這小子整日介的逞口舌之利,實不當人子。”

曹朋冷冷的掃了那些人一眼,突然長出一口氣,站起身來,“融公,我心思不寧,實有些煩躁,且先告辭。明日我在府中設宴,若融公有暇,不妨前來一敘。朋失禮,先行告退了………”

他實在沒有喜悅之情,相反心裡面感覺,有些沉重。

周不疑那孩子,經他今日一罵,只怕是在許都,無容身之處了……

想想看,自己似乎罵的太狠了點。

可沒有辦法,這孩子整天介尋釁挑事,若繼續下去,只怕是毀了他的性命。

他的高傲,他的倔強,他的才思敏捷,或許可以爲名士,但若介入政治,早晚必死無葬身之地。

孔融煩爲讚賞的看着曹朋,點了點頭。

勝不驕,此君子之美德。

曹朋並不因爲他辨贏了周不疑而高興,反而透出沉重之色,也說明了他是一個有美德的人。

“友學今日所言,孔融已大開眼界。

待明日,我必前去造訪,到時候與友學暢談。今日聚會,卻少了些興致,不如就這麼散了吧。”

其實,孔融何嘗不爲周不疑可惜?

應場雖然沒有達成目的,可是已經和曹朋搭上了線。

對他而言,這已經是成功了……

所以,當孔融說散了的時候,他並未阻止,而是欣然答應。

既然召集人決定要散了,衆人繼續留在這裡,也沒什麼意義了。曹朋告辭後,在酒樓下絝坐馬上,朝奉卒侯府緩緩行去。

此時,尚不到禁時,所以街上還很熱鬧。

遠遠的,曹朋看到一個孤獨的背影,沿着長街,似失魂落魄般的走着。

是周不疑!

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而言,周不疑今天所受到的打擊,是從未有過的經歷。他自認瓣才無雙,他自認才學過人,他自認博覽羣書,他自認見識非凡。可是在曹朋的面前,他往日那些值得驕傲的東西,好像鏡中huā,水中月一樣,變成了虛幻。從來到許都的第一次辯論,他從未失敗過。可那些勝利,在現在想來,是如此可笑,如此的蒼白,沒有半點意義……

原來,不是他贏了!

而是那些真正有大學問的人,根本不屑於和他爭辯。

曹朋說的那些東西,他從未聽說過。而那些稀奇古怪的蠻夷之名,更讓他感到了無比的茫然不知天下之大,何以妄言天下?

難道,自己在別人井眼中,真的只是一個跳粱小丑?一個淺薄之徒?

身後馬蹄聲響起,而周不疑恍若未覺。

一匹馬,攔住了他的去路,耳邊響起一個洪亮的聲音,“周不疑!”

他擡起頭,愕然看去。

在燈火下,周不疑看到了一張極爲熟悉的面容。

“曹……朋!”

曹朋目光灼灼,凝視着他。

半晌後,他突然道:“元直,回家吧。

這裡是成人的世界,有很多你無法想象的事情。回家吧,好生讀書,待將來學成,再來與我爭論。回去告訴你身後那些人,不要用這種卑劣的手段。有本事就站出來,莫要讓小孩子在前面衝鋒陷陣。我本來挺敬重他,可如果他只有這些手段的話,告訴他,他就是垃圾。

回去吧,相信你的親人,正等你還家。”

周不疑最初,仍倔強的挺直了腰桿,和曹朋對視。

原本以爲曹朋會再羞辱他一番,他甚至已經做好了,迎接這種羞辱的準備。

可沒想到……

也不知爲什麼,周不疑鼻子一酸,眼淚唰的一下流下來。

曹朋嘆了一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塊方巾,扔到了周不疑的手中。

“元直,成名的方法有很多,但你卻選擇了一個最爲愚蠢,最不理智的方法。

或許,你周不疑的名字可以迅速被人們知道。可我向你保證,沒有真才實學,早晚被人恥笑。”

說罷,曹朋撥轉馬頭,揚長而去。

周不疑手裡握着那右手帕,半晌後突然放聲大哭。

原來,自己所做的一切,在曹朋的眼中,竟如此幼稚而可笑。原來,他早已經猜出了他的來歷“……

@!!

第339章 三字經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587章 兄弟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1章 龐德公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219章 燕人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522章 福紙第646章 軟肋第30章 扈從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270章 雪蓮,雪蓮第683章 曹閻王第27章 百鍊鋼刀(一)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187章 慘案(二)第14章 鹿門弟子(二)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38章 農夫與蛇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54章 同行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573章 荊襄世族第566章 鄉黨(二)第447章 糉子美人(完)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392章 命案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732章 噩耗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546章 終究是個孩子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245章 衣帶詔第163章 雲山米行第442章 大場面!!!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98章 謀劃前程第93章 風起雲動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542章 杜伯侯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272章 黑眊到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587章 兄弟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70章 雪蓮,雪蓮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374章 寸步不讓第353章 悲憤詩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87章 封王第9章 風雪夜來人(二)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