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害

胡班指揮人,把書齋和臥房先清理出來。

一桶桶井水沖洗過後,地面終於恢復了原有的顏色。灰塵和着老鼠屎之類的污穢,順着屋檐下的水槽流淌出去。把門窗全都打開,冷風灌進來,捲走了房間裡原本的陰溼腐腥之氣。

不過,想要立刻住進去,恐怕也不太可能。

廂房中,馮超痛哭失聲。

“非我願爲賊,實不得已而爲之。”

鄧稷問道:“什麼叫不得已而爲之?”

馮超聽鄧稷詢問,淚如雨下。

原來,在兩年多前,馮超的父親馮爰,最初是徐州牧陶謙的幕僚。當時徐州並不似如今這樣混亂,海西縣的問題,就成了陶謙的心腹之患。這海西縣雖然地處荒僻,卻又是勾連兩淮地區的鹽路樞紐。由於海西縣的混亂,使得兩淮鹽路受阻,加之受地方豪族掌控,使得徐州的鹽稅流失極大。陶謙想要整治海西,於是便向當時在長安的朝廷,舉薦馮爰爲海西令。

董卓自遷都長安以後,也一直試圖修復和關東諸侯的關係,分化關東諸侯的力量。所以陶謙很輕鬆的便得到了朝廷的委任,馮爰帶朝廷詔令,赴海西任職。

馮爰是個很認真,也很盡責的人。

一上任,便開始着手整頓海西縣的混亂局面。

只是,馮爰過於雷厲風行,以至於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到任兩個月後,一羣盜賊突然襲掠海西。馮爰倉促應戰,奈何孤掌難鳴,被盜賊所殺害,屍首被懸掛於海西縣城外的接官廳門楣上,整整三曰,才被人發現。馮超當時任海西縣曹掾史,得知消息後,憤怒不已。可那些盜賊來無影,去無蹤,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報仇。

本想要通過陶謙,卻不想這一年,發生了陶謙部將殺害曹嵩的事情。

曹艹爲父報仇,揮兵討伐徐州……陶謙面對曹艹兵臨城下,那裡還顧得上海西的事情?

不久,曹艹因呂布攻佔濮陽,不得不收兵返回

。陶謙隨之一病不起,臨終前把徐州託付給了劉備。

提起劉備,馮超突然間咬牙切齒。

“鎮東將軍不管嗎?”

“休提那國賊!”

馮超暴怒吼叫,“劉玄德,國賊爾!”

曹朋聞聽,不由得愕然。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朋對劉備的印象,總體來說,並不是太壞。在他的記憶裡,劉備應該是一個溫和儒雅的長輩。即便後來他對劉備少了許多愛,重生之後,更發現劉備並非是後世所傳的那樣,名聲響亮。司馬徽贊劉備,有大志;郭嘉卻認爲,劉備是僞善之人。

這版本,衆說紛紜。

但‘國賊’之說,曹朋還是第一次聽到。

心裡不免疑惑,但曹朋並沒有急於詢問,而是坐在一旁,靜靜聆聽。

“馮超,這‘國賊’之說,又從何而來?”

“大人可知道,這海西有‘三害’嗎?”

鄧稷還真沒有聽到過這種說法,連忙問道:“願聞其詳。”

“海賊、鹽梟、商蠹子。”馮超深吸一口氣,努力平穩了一下情緒,“海賊,就是廣陵大盜薛州所部。他麾下坐擁萬人,有海船數艘,盤踞海外荒島,登陸襲掠村鎮。且薛州所部實力極大,又和陸上諸多盜匪勾連,故而來無影,去無蹤,根本無法消滅……家父就任後,曾仔細研究過薛州此人,並私下裡對我說,絕盜難,絕海賊更難。他們行蹤詭異,進可入山,退可入海。而且登陸之地,更無人知曉,想要消滅薛州所部盜匪,必須要有足夠耐心。”

鄧稷聞聽,眉頭一蹙。

“那鹽梟又怎說?”濮陽闓問道。

“大人可知,東海最大的私鹽販子是誰嗎?”

“呃……這個還真不清楚。”

“便是朐縣麋家。”

“朐縣,麋家?”

馮超點點頭,“海朐麋家,徐州首屈一指的豪族。

麋家祖世貨殖,資產鉅億,僮客萬人……於外,人們只知麋家行商天下,卻不知這麋家自光武以來,便暗中販賣私鹽,幾乎掌控了兩淮,乃至於江東地區的私鹽。他們在朐山煮海,勾結官吏,販賣私鹽,在徐州有着極爲巨大的影響力。即便是陶恭祖對麋家也忌憚三分。

海西,是麋家販賣私鹽入兩淮的重要所在,故而在海西縣,麋家堪稱一霸。

那劉備接掌徐州以後,麋家之主麋竺,先進其妹於劉玄德,後贈奴客兩千,金銀貨幣無數,助劉備在徐州站穩了腳跟。呂布奪取徐州之後,隨擄走劉備家眷,後來又不得不交還劉備。其中麋家的周旋,產生了重要作用。你們說,劉備與麋家如此親近,焉能對麋家動手?”

鄧稷倒吸一口涼氣,和濮陽闓相視一眼,不禁面面相覷

真是不臨其境,不知其害。

若非本地人,誰又能知曉這裡面,居然會有這麼多的彎彎繞呢?

曹朋多多少少,弄明白了馮超爲何對劉備懷有怨念的緣故……莫非,馮爰之死,和麋家有關?

“商蠹子又是什麼?”

“便是這海西縣城裡的賈人。”

古時,行爲商,坐爲賈,連在一起就是商賈。

“賈人,自古有之,又怎算得一害?”

“若他們老老實實經商,自然算不得一害。可海西縣的賈人,大都是一些欺行霸市,爲非作歹之徒。

比如興平元年,曹艹攻打徐州。

海西賈人率先屯糧,使得物價暴漲。當時從東海等地來了許多逃難的流民……那些賈人便收其青壯爲打手,霸主商市,哄擡糧價。十曰間,從百錢一斛,暴漲至兩萬一千錢一斛粗粟。有人出來和他們爭吵,那些商蠹子們便叫上打手將其痛毆。更有甚者,毀其家園,壞其姓命。而官府也只能坐視,對這些商蠹子束手無策。若打壓的狠了,他們便聯手罷市。”

馮超越說越激動,到最後幾乎是咆哮出來。

“如此霸道,誰敢招惹?

而且這些商蠹子背後,都有人暗中支持。曾有人告到了下邳,結果沒兩天便橫屍於街市……小人幼時也讀過書,懂得這是非善惡的道理,可小人又能如何?

家父組建巡兵百人,不到半年就被迫解散。在海西縣,大家已無生路,不去做賊,做什麼?”

鄧稷和濮陽闓,都沉默了!

曹朋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

“馮超,你從賊,是想要爲你父親馮縣令報仇吧。”

“啊?”

“馮縣令死於盜匪之手,你卻不知道該找誰去報仇。

於是,你就扮作強人,流竄于山野之間。你想用這種方法,和那些盜匪接近,打聽消息,對嗎?”

馮超沒有回答,卻低下了頭。

曹朋突然厲聲罵道:“可你有沒有想過,那些被你殺了的商賈路人,又有何罪?”

“我沒有殺過人,只搶東西。”

“可你搶了他們的東西,就等於斷了他們的姓命!”曹朋怒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麋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家財萬貫。那些商人可能是用身家姓命來押送一批貨物,賺的是辛苦錢,賣命錢!可你搶走了他們的貨物,有沒有想過他們怎麼辦?他們的家人,又該怎麼辦?”

“我……”

馮超張了張嘴巴,卻不知道該如何辯駁。

“爲人子者,爲父報仇,天經地義

。可如果你把報仇的願望,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又算得什麼東西?你報了仇,你暢快了……可那些失去財物,絕望而死的人,又該找誰?難道他們的兒子,也要去做盜匪,也要去效仿你們的行爲?冤冤相報,到頭海西縣越來越亂……我再問你,那些因此而受到牽連的海西百姓,又有何罪?他們爲何要爲你一己之私,而捲入這仇恨的漩渦之中?人人都似你這般作爲,朝廷威嚴何在?律法威信又何在?”

馮超啞口無言,垂下了頭……曹朋哼了一聲,甩袖走了出去。

濮陽闓嘆了口氣,上前拍了拍馮超的肩膀,也走出了房間。

鄧稷則看着馮超,“馮超,你爲父報仇心切,本官能理解。但本官還是希望,你能用正道解決此事。似你這樣聚衆爲賊,馮縣令若泉下有知,恐怕也無法瞑目……你糊塗,糊塗啊!”

說罷,鄧稷朝着王買和鄧範擺了擺手,轉身走出房間。

王買鄧範也鬆開了馮超,目光裡有一絲憐憫,又有些鄙薄,隨着鄧稷,一同走了出去……“姐夫,就這麼不管他了?”

“讓他好好想想吧。”

鄧稷輕聲道:“我們初臨海西,人手明顯不足。這馮超可以糾集這麼多人,說明他還是有一點威信。如果他願意幫咱們的話,說不得可以使咱們儘快融入海西這個環境,站穩腳跟。”

而另一邊,濮陽闓卻笑盈盈看着曹朋。

“友學,計將安出?”

曹朋搖搖頭,“哪有什麼妙計。

只不過,我還真沒有想到,這海西縣裡居然這麼複雜……海賊、鹽梟……還有那些商蠹子?”

韓非子在《五蠹》中,把商賈列爲五蠹之一。

想必商蠹子,便是由此而來。

麋家!

劉備……哈,這好像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有趣了!

麋竺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甚至包括曹艹在內,對麋竺也很欣賞。

不過,誰也沒想到,這麋竺居然還是個私鹽販子出身。

那麼在糜夫人死後,關羽對麋家似乎就懷有輕視之意,絲毫不念及麋家和劉備的關係,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麋家就算給予劉備幫助再多,麋竺即便是有再大的功勞,可論及出身,還是個私鹽販子。

“阿福,陪我去內衙查驗一下案牘。”

鄧稷說着,就往內衙行去。

曹朋從鄧範手裡接過火把,輕聲囑咐道:“五哥,先簡單收拾一下,安頓下來,明曰再說。”

“好!”

曹朋點點頭,舉着火把,和濮陽闓並肩,往內衙走去。

————————————————

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85章 羊衜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61章 龍潭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619章 黃忠要避世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161章 鬱洲山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202章 曲陽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228章 搏命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427章 鳳雛初鳴(二)第624章 短歌行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52章 夏侯蘭(二)第677章 絕境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140章 照夜白(二)第226章 生與死第374章 寸步不讓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第441章 定紅澤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243章 回家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646章 軟肋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52章 夏侯蘭(二)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283章 投名狀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97章 鬼才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615章 老將軍保重!第140章 照夜白(二)第340章 曹衝拜師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470章 馬文鷺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691章 春潮第80章 疑竇叢生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260章 學做人第660章 荊南(一)第439章 河西第三彈(五)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