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農耕爲本

河朔蒙古的首腦人物回到永清,巴根臺立即下令清樂軍佔領良鄉,范陽,新城,保定。黑軍佔領安次,武清,威脅潞水。信安蕭家軍進軍清州,佔領直沽寨,窩子口,清州,興濟等運河要隘。徹底控制御河一部,劉李河,盧溝河,拒馬河中段,威脅潞水航道,完全把中都變成孤島。

這樣,在金國的心臟部位形成了一個蒙古控制區,包括霸州,大興府南部,清州西部,涿州和雄州東部,14個縣,2個州城,百萬人口。時間,只用了3個月,動用的兵力,只有20個特種兵。

金軍已經撤退,軍事上的威脅暫時解除了,但是更大的麻煩來了:糧食危機。

金國的糧食一直都不充裕,只能勉強自給。章宗末年開始,水旱頻仍,官府盤剝日甚,百姓逃亡,盜匪遍地,糧食開始供給不足。蒙金開戰,大批青壯被籤軍,土地撂荒,官府徵糧可是一斗米不能少,物力錢,戶調,各種苛捐雜稅紛至沓來。又大量濫發桑皮紙錢,套購農民的糧食,糧價騰貴,饑荒已經不可避免。

特種部隊在河朔地區的大肆破壞,至少毀掉了金國百萬石存量,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金國的經濟徹底崩潰了。但是這意味着蒙古統治區,也陷入了糧荒。

巴根臺把10幾個縣的戶籍資料集中起來一統計,總共20萬戶左右,按每戶5口人算,就是100萬人口。離夏糧收穫還有一個月,這一個月至少需要110萬石糧食,可是市場上能夠買賣的糧食不過60萬石,即使是加上私人存糧,也不會超過80萬石,糧食缺口太大了。雖然有不少百姓逃亡,但是逃入蒙古統治區的難民同樣數量巨大。按巴根臺的估計,現在蒙古控制區域內的實際人口,只會比戶籍上的更多。

更可怕的是,按這些戶籍資料來看,這14個縣的耕地只有不到7百萬畝。以當時的農耕水平,一個5口之家,至少需要60畝地才能溫飽,保證官府賦稅雜課。如果按這20萬戶人口計算,就需要1200萬畝耕地,而實際耕地只有一半。巴根臺真不知道金人是怎麼統治的,他們怎麼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徵集到大量的糧食物資,這點耕地連百姓都養不活啊!

即使是熬過春荒,下一年呢?再下一年呢?巴根臺長嘆一聲,百姓哪裡還有活路啊,怎麼能不天下大亂。他太愛成吉思汗了,在蒙古,百隻羊纔有一隻羊交稅,不足百隻羊的無稅。相對於成吉思汗對私人財產的尊重,對蒙古人民的愛護,金國皇帝真是殘暴不仁啊。

必須要解決糧食問題,必須保住這塊蒙古的領土,必須要推翻金人的腐朽統治,否則,人民就沒有活路。巴根臺,渴望大汗的扎撒通行天下,也許這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改變吧。

他反覆思考,決定還是先解決眼前。他把各縣劣跡較少的老吏集中起來,和因傷殘退役的有文化老兵集中起來,成立了一個蒙古都糧監,由史天澤統一負責。在14個縣內實行配給制,把所有能掌控的糧食集中收購,統一分配,憑票證購買,無錢買糧的可以憑票賒買。膽敢不賣糧者,一律武力解決。而買糧的,也一律控制起來,每5口之戶,日最多購糧10斤。起碼保證貧富一致,共度難關。

河朔蒙古控制區水源還算豐沛,巴根臺改造漁船,製作大型拖網,組織了幾隻大型的捕魚隊,充分利用漁業資源。在各個縣都建立了漁業加工場,醃製魚乾。甚至魚骨頭都高溫烘乾處理後磨成魚骨粉,摻雜在穀物裡製成軍糧。魚骨粉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可以增強人的體質,還能節約不少糧食。

軍隊的訓練增加了大規模圍獵科目,即可以接近實戰,又可以解決一部分糧食問題。大量的肉食,可以增強軍隊體質,肚子裡有了油水,還可以節省下大量的穀物糧食。

都糧監還要負責丈量田畝,摸清耕地的實際情況。14個縣一部分是官田,原來是由各地方管理,招募佃戶耕種。現在官府瓦解,巴根臺派人接管了這部分土地。當然還有大量的私田,包括女真猛安謀克的田地,大量官紳田地,真正的自耕農很少了。

金朝初期,土地分配還是比較公平的,但是隨着水旱交徵,課稅日甚,豪門大戶憑藉特權,侵奪嚴重,土地越來越集中在官紳手裡。蒙古人來了以後,那些豪門官宦逃亡甚多,大量土地荒蕪。巴根臺毫不客氣的下令都糧監接管了這批土地,沒有逃亡的金國官僚地主一律逮捕,查抄家產。

一部分歸附蒙古人的地主,土地田宅暫時不動,財產也可以保留。但是他們手裡的糧食,必須在都糧監的統一管理下,除了留下自己的口糧,全部賣給都糧監,再由都糧監統一發賣。有敢於黑市買賣者,一律斬首。

巴根臺重新統計了戶籍,把田地分給沒有土地的佃戶流民,按每戶5口之家60畝的標準分配,最高不超過80畝,家裡4丁以上的必須分家。

但是還是有大量貧民沒有土地可分,巴根臺的辦法只有一個:開荒!軍隊的人力畜力,都必須幫助百姓開墾荒地。軍隊的鐵匠鋪子,工兵部隊,除了修理軍械,不再打造軍用產品,全部用來製造農具。

巴根臺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延緩了饑荒蔓延。但是以當時的農業水平,旱地畝產上等田不過1石2鬥,中田1石,下等田才8鬥,養活這麼多人,這麼多軍隊是不可能的。巴根臺憂心如焚,夜不能寐。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大道上卻人流如織,家家戶戶都在挑水澆地。軍隊的馬匹,也套車拉水,有的甚至要到2、30裡之外的河渠取水。

兩個騎馬的客人由遠而來,白馬上是一個黑袍輕紗的美貌女人,黑馬上是一個綁着左臂的冷漠少年,正是巴根臺和瑪蒂法。巴根臺傷重,但是他要到莊稼地裡去,和農民們談一談,切實掌握這個時代的農業水平。瑪蒂法也只能陪着他,防止傷口在炎熱的季節發炎。

巴根臺下了馬,蹲在地頭抓起一把土又聞又看,還算細膩,說明這是深翻細耕過的。這是一片麥田,舔一舔,土質明顯含鹽鹼過多,這樣的土地是不可能有很高的產量的。根本原因,還是缺水啊,水澆地之後很快蒸發,把水中微量的鹽鹼留在土地裡。而這個時代的農民,還沒有掌握完善的堆肥技術,造成土地肥力急劇下降,用不了幾年就會變成鹽鹼地,沒法產糧了。巴根臺嘆了口氣,這纔是造成土地開墾困難的根本原因啊,如果不解決農業技術方面的問題,即使是開出荒地,糧食問題還是無法根本解決。

正好一個老農挑水而過,巴根臺擡手招呼:“這位老丈,歇一歇吧,日頭太毒了。”那老丈說道:“不行啊客官,你看這莊稼,都曬的打蔫了,缺水缺的厲害。還有10幾裡地吶,耽誤不得啊。”巴根臺說道:“不耽誤這一會兒,待會兒我們用牲口幫你挑水如何?”

老丈哈哈笑道:“也好,那就歇口氣。”說罷,放下水挑,蹲在巴根臺身邊。

巴根臺問道:“老漢,我從保州來。我看拒馬河南岸從保州一直到滄州,都有水田的痕跡,說明咱們這裡可以有水澆地。可是爲什麼後來都荒廢了呢?爲什麼我們這裡只能種粟、豆、苧麻、麥什麼的旱作吶?如果是種稻,這產量可以達到2石到3石,可比旱作高多了。”

老漢長嘆一聲,說道:“聽祖上說,這還是大宋真宗年間的事情,當時滄州臨津令是閩人黃公,看見拒馬河南岸塘泊池澱甚多,類似閩粵之地,因此建議朝廷種稻。後來真宗皇帝派何公承矩主持種稻,大獲成功,從保州一直到滄州,500裡沿河都是水田啊。可惜後來戰亂不休,水旱頻仍,這水稻就種不下去了,現在也就沒人會種了。”

巴根臺哦了一聲,說道:“原來是這樣。可是咱們雖然有水,終究不能和江南相比,什麼樣的稻種能在這裡成活啊。我真想回到100年前,問問黃公和何公啊。”

老漢呵呵笑了,說道:“不用那麼麻煩,我聽說那是一種很耐旱的稻種,叫做占城稻,好像是從安南之地引進,現在南邊的大宋所以糧食無憂,就是因爲這種稻種啊。”

巴根臺重重的點了點頭。老漢站起身,說道:“好了小哥,老漢要走了。”眼睛卻看着他們的馬。瑪蒂法笑了,說道:“放心吧,我們說話算話。”

巴根臺也笑了,幫着老漢把水桶懸系在馬鞍上,牽馬而行,和老漢聊的不亦樂乎。送到老漢地頭,拱手作別。瑪蒂法看到老漢走遠了,笑着說道:“我們草原男兒也要做農夫麼?”

巴根臺說道:“百萬百姓,不把糧食問題徹底解決,我們能在這裡立足麼?”

瑪蒂法笑着說道:“我們打通河道,從宋國買糧就是,費這個力氣幹嘛?蘇湖熟,天下足,宋國的糧食便宜的很。”

巴根臺問道:“如果宋人不賣呢?”

瑪蒂法笑容一斂,嚴肅的說道:“那就只能用我們的駿馬彎弓,好好勸一勸他們了。”

巴根臺卻笑了,說道:“你一個女人,動不動就動刀動槍,將來誰敢娶你爲妻啊。無論如何,糧食是安定的根本,手裡有糧食,到底心裡踏實。”

瑪蒂法說道:“道理我何嘗不知。只不過就是看不慣我們的草原英雄,手裡不拿彎刀利箭,卻去拿鋤頭,難道真要變成卑賤的農夫麼?”

巴根臺說道:“誰說農夫卑賤?我不過是一個巴爾虎牧人,我沒覺得我比農夫高貴。”

瑪蒂法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巴根臺,這還是那個狼性少年麼?她又想起了範橋鎮他說起的那個夢,他不會真信了那個夢吧!

第六章 兩世兵王第十一章 生死開拓第十七章 威震世界第八十九章 歸家路長第八章 遭遇強敵第三十九章 奧斯塔德第五十五章 工業控制第六十八章 戰車長城第四十三章 蠻族來了第五十六章 兩線作戰第十三章 人比狼貪第二章 斬首戰術第八十四章 狼王遠去第四十二章 深入敵後第十三章 海軍搖籃第六章 兩世兵王第十三章 佩斯之亂第十四章 荒山情懷第二十四章 經濟地帶第八十五章 劫持同僚第八十章 整飭軍備第十二章 死亡之路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三十四章 萬衆一心第八十七章 戰後之戰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二十一章 狼羣來了第七章 鷹虎相爭第十九章 股權之爭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四十一章 狼羣戰略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二十六章 故人來訪第四十一章 蕭瑟秋風第二十章 伯牙烏人第三十一章 以一當百第五十三章 束手無策第六十五章 縱橫中原第三十九章 奧斯塔德第七十六章 先知堅忍第七十三章 內部瓦解第九十三章 蒼生何辜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四十二章 深入敵後第二十五章 兩棲作戰第四十七章 禍從天降第六十一章 奔向河口第六十七章 鋌而走險第六十四章 再戰鄧州第三十六章 可汗之怒第四章 家主之責第七十章 決死衝鋒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九章 人狼戰爭第三十二章 四面皆敵第六十章 雨中激戰第七十三章 參拜之爭第六十八章 戰車長城第十二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章 炮兵演習第十四章 水利時代第八十七章 戰後之戰第四十八章 整編新軍第五十章 契約工人第六章 兩世兵王第五十五章 真的勇士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八章 初戰受挫第八十六章 收緊羅網第七十四章 貨幣問題第十二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一章 血戰叛軍第九章 一場屠殺第二十六章 決戰野狐第五十四章 諸部大會第六十四章 兵權之爭第六十三章 南軍北軍第三十章 耶律楚材第八十一章 重回家鄉第六十一章 團長不死第八十二章 金國滅亡第七十四章 貨幣問題第六十五章 局部出擊第六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二十五章 沒有桃園第十八章 水晶商廈第五十九章 百死不悔第四十五章 以戰代練第三十五章 艱難團結第七十七章 內部分裂第六十章 雨中激戰第五十五章 真的勇士第十一章 爲帝者師第七十三章 參拜之爭第六十七章 戰友情深第一百零五章 路在何方第七十六章 理想遠去第二十七章 草原盛會第三章 生死歸途第三十四章 窩闊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