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暴亂前夜

瑟米利亞人最大的聚落就是列魯普河畔的葉爾加瓦,及其周邊地區。圍繞着葉爾加瓦城堡,瑟米利亞人建立了一系列的村寨,東面有梅索仁、阿內、班卡斯、奧茲林內科伊,南面有斯維特、吉姆卡爾,西面是格雷瓦。

瑟米利亞人之所以看中了葉爾加瓦,是因爲這是一個交通咽喉。林中的道路不多,而葉爾加瓦恰恰就是幾條主要道路的交匯點。從葉爾加瓦往東北方向50公里,就是道加瓦河上的里加城。往西南方向,就是薩莫吉西亞人的聚居區。沿着列魯普河南下,能到立陶宛人的地盤包斯卡和帕涅維日斯。往列魯普河上游走,就能到達庫爾蘭諸部。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瑟米利亞不知不覺的成爲了對抗的最前沿。她之所以能夠保存至今,不是因爲她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爲基督教世界內部的矛盾,和瑟米利亞兩代公爵的英明睿智。

窩闊臺汗4年(1232年),羅馬教皇的副使節巴爾多恩來到列魯普河流域,和拉脫維亞人的代表簽訂了和平協議。結果他就成了教皇駐庫爾蘭的代表和瑟米利亞的主教,駐地就在葉爾加瓦東北的奧萊內。

巴爾多恩的到來事實上阻止了里加大主教和十字軍們的侵略,這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嫉妒。別人拼死拼活,結果他一個外來戶把肥肉搶走了,道加瓦河流域的主教們紛紛跑到羅馬教廷申訴。

巴爾多恩在瑟米利亞和庫爾蘭部落中採用的是溫和的傳教手段,這使基督教在當地土著中滲透極慢,這也引起了教皇的不滿。忍無可忍的教皇終於在2年後撤掉了他的職務,但是瑟米利亞主教區還是保留了,主教人選就是用的親里加的人。

可以說這次人事變動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新任的瑟米利亞主教萊森更爲咄咄逼人,前任的下場就在眼前,他不想重蹈覆轍的話就只能採用激進手段。這直接導致了窩闊臺汗8年(1236年)聖劍騎士團在立陶宛北部的災難,在蘇勒戰役中騎士團幾乎被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人的聯軍全殲,教皇的事業在道加瓦河西岸遭到了重大挫敗。

好在瑟米利亞人比較明智,始終沒有離開列魯普河流域向奧萊內前進,瑟米利亞主教區就這麼不尷不尬的保留着。沒有了來自里加的軍事援助,萊森主教的日子並不好過。一直到聖劍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合併,纔出現了轉機,恢復元氣的立窩尼亞騎士團暫時還顧不上西岸,主要還是應付道加瓦河東岸的土著叛亂。

不過萊森主教這段時間也沒有閒着,他沿着森林邊緣向北,發展了幾個基督教村落。梅德姆希姆斯、新尤爾馬拉、迪茲林姆希姆斯、匹內科伊等等,幾乎一直延伸到波羅的海海岸。除了新遷來的瑟洛尼亞村莊埃格魯希姆斯。

直到這一年,也就是窩闊臺汗13年(1241年),萊森主教才和里加大主教達成了向西面進軍,徹底征服道加瓦河以西土著部落的協議。十字軍們開始徵召僕從軍,囤積糧草,準備船隻,整修道路,準備在第二年發動進攻。野心勃勃的萊森主教意識到,光明就要來了,上帝的榮光將照耀這矇昧的世界。

但是這幾天,萊塞主教心情卻很不好。不是因爲連綿的秋雨,而是因爲最近總是發生奇怪和恐怖的事情。附近基督教村落裡的教士被殺,從里加城來奧萊內販賣布匹的商人被殺,不斷有蠻族部落從森林裡衝出來襲擊基督教徒。

每年這個季節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波羅的海東岸嚴酷的冬季就快要來了,林中的蠻族會陷入恐慌。這個時候,拉脫維亞人就會衝出藏身的森林,搶奪一切可能的物品。但是今年似乎情況特別嚴重,不僅襲擊的規模更大,更靠近人口密集區,手段更加殘酷血腥。沒有人勒索贖金,一些被害者都被掛在附近的樹枝上,砍斷四肢,流盡最後一滴血。或者被砍下頭顱,插在削尖的木樁上。附近的基督教村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萊森主教似乎聞到了空氣中醞釀着危險的氣息。

他一方面向里加大主教求援,一方面號召教徒們加強戒備,儘量不要外出。如果非要外出,也至少有幾個青壯同行,必須攜帶武器。村裡每晚都要安排人巡邏,防止夜襲,把弓箭手都集中起來保衛教堂和倉庫。萊森主教不是公子哥,他對在這種艱苦地區傳教早有思想準備,可是那血淋漓的場面,還是讓他膽戰心驚。

“主教大人,不好了!鎮裡扔進了一個人頭,很多人都在圍觀。”一個小修士跑進教堂,向剛剛祈禱結束的萊森主教稟報。

“上帝啊,這是惡魔的懲罰麼?”這幾天的壞消息太多了,讓萊森的神經已經麻木了,他疾步走向外面。

奧萊內堡不大,和其他的拉脫維亞村鎮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是鎮中央高聳着一個教堂,十字架直衝雲霄。萊森在秋雨和泥濘中越跑越快,分開圍觀的男女老幼,看到那恐怖的頭顱,正是他派去里加求援的修士。一時間,絕望籠罩了他的心,這意味着奧萊內往東的道路已經斷絕了,野蠻人已經遠遠的包圍了這裡。

他呆呆的看着那頭顱,臉上全無表情。終於,他走過去捧起那修士的頭顱,找打一塊大石頭爬上去。他大聲說道:“上帝的子民們,這殉難的修士是什麼人?他是聖人!他應該安葬在奧萊內的教堂裡,和爲上帝獻身的先賢們葬在一起。”

他低沉的聲音慢慢激昂起來,能做主教的人大多都有雄辯的才能。他繼續說道:“他爲什麼死?他是爲了上帝的事業,爲了拯救我們而死的。這些天發生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我們四周到處都是拉脫維亞的蠻族。這些不信上帝的人正在劫殺上帝的子民,我們如同波羅的海上的一個小舟,在風浪中顛簸掙扎。這個人,就是我派去向里加求援的勇士,最終他爲信仰而獻身了。

情況你們都知道了,我們已經被異教徒包圍了。他們就在周圍的森林裡,一旦我們走出奧萊內,就會遭到他們的襲擊。看看那些被他們殘酷殺害的人,你們還不明白麼?現在,里加的支援我們已經指望不上了,我們只能祈求上帝的幫助。保住這裡,我們就能守住這片聖母瑪利亞之土,我們的靈魂就能得到拯救。

現在,我號召你們,拿起武器吧,奧萊內的信徒們!保衛教堂,保衛信仰,保衛我們的家園!殺死異教徒,就是對上帝最好的獻禮!上帝保佑我們!”萊森喊的聲嘶力竭。

他不知道的是,在奧萊內的四周,數十個說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的部落正向這裡涌來,奧萊內這個林中小鎮將面臨滅頂之災。巴拉科夫一行的工作出乎意料的成功。僅僅10幾天的時間,整個道加瓦河西岸,從庫爾蘭半島一直到立陶宛北部,方圓200公里範圍內的森林部落都沸騰了。

即將到來的冬季饑荒威脅着普通百姓,衝向那些基督教村落尋找生存機會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既然蒙古人願意領頭,那再好不過了。富饒的里加城裡將會誕生拉脫維亞之王的大餅,又讓貴族大戶們陷入瘋狂,誰知道會不會好運從天而降,雷神選中自己統治這片森林沼澤之土呢?蒙古人,喚醒了一座沉睡的火山。

僅僅十幾天的時間,各個部落就派了大批貴族子弟到了埃格魯希姆斯,向蒙古人表現出誠意,好在即將到來的事變中撈取更大的好處。所有的人都知道,沒有蒙古人的支持,誰也坐不上里加城裡的那個寶座。即便是稱王無望,起碼多撈一些武器和糧食,這可是眼前的利益。

蒙古人是神奇的,他們能在百米之外殺人,刀砍不死,矛刺不傷。蒙古人身上隨身都帶着黃金和銀幣,他們那裝在鐵盒子裡的罐頭是人間的美味,他們的朗姆酒讓人銷魂。如果有人不幸生病或負傷,去找蒙古人吧,他們救過很多連神都放棄的病人。所有的人都對蒙古人有莫名其妙的信心,十字軍?是自己的手下敗將!而蒙古人,沒有人認爲自己能戰勝他們。

蒙古人雖然很慷慨,但是也很嚴厲。那個叫巴拉科夫的蒙古人精明的可怕,到處都是他的密探,誰要是欺瞞他,對不住,在將來的大戲中你就出局了。當然,蒙古人的反對者或者基督教的同情者也不是沒有,但是在這十幾天裡,這些人一個一個的消失了。誰知道是上帝帶走了他們,還是聽從了雷神佩爾庫納斯的召喚。

投名狀是必須要交的,不殺基督徒誰知道你是不是真心站在蒙古人一邊?奧萊內,不幸成爲了這些森林蠻族的目標。貴族們要在這裡殺死瑟米利亞的主教,撈取政治資本,爲將來的王位碰碰運氣。而平民百姓沒這麼複雜,他們不過是垂涎奧萊內的糧倉和人口,給這個冬天準備點儲備糧。

第九十章 聖城驚變第七十章 曲終不散第十五章 鐵樹開花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三十九章 重建益都第八十四章 股權政治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八十八章 談判專家第七十章 決死衝鋒第十四章 荒山情懷第三十一章 黑海談判第七十章 必要殺戮第二十九章 特戰尖兵第十四章 艱難選擇第六十二章 北線攻勢第七十一章 慘烈大捷第二十一章 水上夜襲第十五章 城市之光第十九章 特拉布宗第七十九章 決定關頭第一百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七章 戰友情深第四十章 瑟米利亞第六十五章 縱橫中原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章 特種裝備第三十五章 首戰梁贊第二十六章 廟算多勝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五十五章 蒙古主導第七章 艱難開拓第十五章 征途陷阱第七十六章 先知堅忍第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十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一章 回師草原第三十八章 初戰受挫第十一章 戰略基地第四十三章 一戰立威第二十一章 水上夜襲第三十一章 以一當百第六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二十八章 大雨之夜第一章 荒野人家第三十四章 防禦體系第八十九章 反游擊戰第五十五章 中都來客第八十三章 小亞細亞第七十二章 制帥許國第七十八章 英雄無族第五十六章 布爾加斯第五十六章 掃清外圍第二十八章 大雨之夜第八十一章 威震八方第二十一章 盛世隱憂第七十七章 征途無限第五章 亞洲盡頭第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七章 海上決戰第三章 戰術飛艇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敗第八十七章 天火焚城第四十九章 攻克鳳翔第三十八章 秣兵礪馬第二十七章 陣斬大將第六十九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章 死裡逃生第五十一章 善待勇士第四章 獵場政治第十三章 青牛白馬第五章 殺賊立威第九十九章 功虧一簣第十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四章 外交戰略第二十一章 狼羣來了第十一章 戰略基地第四十八章 再戰倒回第十六章 荒謬婚姻第四十四章 濰州李三第十章 狼吻餘生第六十四章 輝煌勝利第二十四章 炮艦外交第二十二章 腐敗滋生第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淮西休整第二十二章 沿河商業第八十章 兀良哈臺第九十四章 合法君主第十四章 朋友無價第五十四章 遊擊摧敵第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第十章 轉戰千里第四十九章 死亡之旅第四十六章 征服北俄第六十四章 兵權之爭第三十九章 奧斯塔德第七十四章 農耕爲本第五十章 獨闖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