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軍隊建設

伏爾加河之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特種部隊2營也速兀哥所部在艦炮掩護下搶灘登陸,在敵軍眼皮子地下構築野戰工事,爲後續部隊建立了寬闊的登陸場。英勇的特種兵抵近到弓箭射程之內,以排槍攻擊敵軍,遏制了敵軍騎兵的衝鋒。

但是在此戰中也暴露出了槍騎兵火力不足的問題,稀疏的排槍射擊不足以壓制大規模的騎兵衝鋒,這是造成30餘人傷亡的原因。敵軍隱藏在密林裡,限制了排槍射界,但是也使騎兵衝鋒的隊形疏散了,這使得2營還可以勉強支持。敵軍的戰術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對雙方都不利。

巴根臺設想過,如果是在廣闊地域,特種部隊突然遭遇大規模敵騎襲擊,沒有時間構築野戰工事,沒有時間列陣,那麼敵騎最終淹沒少量的特種兵是可能的。在蒙古大軍將來的作戰中,無論是黑海沿岸國家,羅姆蘇丹國,欽察部落,十字軍騎士,俄羅斯騎兵,還是波蘭、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等國都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巴根臺從來就沒有輕視過未來潛在敵人的力量。

所以,特種部隊缺乏一種近距離的火力支援武器,可以連續射擊,形成持續的彈雨。解決的辦法,就是設計一款機槍裝備到連排級的部隊中。

以巴根臺目前創立的軍工體系,製造先進機槍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後坐力式連續射擊,還是導氣式、回彈式射擊都需要一定的加工精度,在銅彈殼還遙不可及的時代,設計這樣的機槍只能是奢望。

人類從排槍射擊進入到機關槍時代,是從管風琴式機槍開始的。將一排槍管練成一體,然後射擊,形成持續火力輸出,實際上就是聯排步槍。但是這種機槍的裝填問題無法解決,一次射擊之後,需要一個一個的重新裝填子彈,複雜的戰場上誰給你這個機會?這實際上就是一次性的槍械,敵人衝上來了,一次突然的火力急襲,然後銷聲匿跡。這肯定不符合巴根臺的要求。

1718年,英國人詹姆斯巴克發明的第一種輪轉式的機槍,類似於後來的****。圓形彈倉可以容納6顆子彈,搖動手柄一一對準槍管擊發。這種設計其實是比較先進的,但是彈容太小,不足以壓制波次的攻擊。

直到1851年,一個比利時軍官才發明了第一種可以投入實戰的機槍。這是一種手動輪轉式的機槍,將37根槍管築在一個圓管裡。圓盤形的彈盤同時也是一個閉鎖塊,彈容37發。將機槍後部的拉桿拉開,把彈盤放在後部彈倉內,推上拉桿就可將彈盤上好。這個時候37顆子彈正好對準37根槍管,同時也完成了閉鎖,射擊準備完成。然後搖動手柄,擊發裝置將這37顆子彈逐一擊發,射擊完畢之後,再重新上彈盤。

這種機槍被稱爲米特留雷斯機槍,使用這種武器,一個熟練的機槍手可以達到每分鐘200發的射速,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壓制敵重兵集團的大殺器,也符合目前的技術能力。巴根臺就剽竊了這種設計,命奇斯托波爾槍炮廠試製樣槍。

經過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3個月之後試製成功,隨後進入批量生產。槍械全重235公斤,子彈口徑15.4mm,和步槍子彈通用。爲了保證米特機槍的機動性,奇斯托波爾車輛廠爲該槍設計了專門的機槍車,可以伴隨攻擊部隊前進,爲騎兵提供火力支援。

第一批米特機關槍列裝之後,特種兵們立即喜歡上了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但是制約這種裝備使用的,不是武器本身加工的難度,而是火藥生產。不解決硝石的問題,火藥廠的產量就永遠受限制。米特機槍的彈藥消耗是巨大的,部隊根本就供應不上,所以,目前每連只能裝備一個機槍排,3個機槍組,每營直屬的機槍部隊也不過6挺。這樣的火力強度,還是不夠。

目前硝石的來援主要是阿拉伯商人從印度進口的硝石,奇斯托波爾火藥廠在伏爾加河的島嶼上建立了一批硝田,另外就是從察合臺兀魯斯經過河中行省、阿姆河行省和朮赤兀魯斯長途運輸過來一部分。目前月產顆粒黑火藥可以達到2噸,供應遠征旅的訓練和作戰都勉強。

真正的火藥消耗大戶是海軍。如果要在黑海有所作爲,那麼王后級的火力強度明顯不夠,新的更爲強大的戰艦正在設計中。將來裝備32門真正大炮的戰艦纔是黑海艦隊的主力,不解決硝石來源的問題,這樣吞噬火藥的巨獸也不是蒙古海軍裝備的起的。

俄羅斯戰役已經迫在眉睫。在拔都王爺的嚴令下,特種部隊的擴編已經展開,2個營的新兵已經訓練了3個月。隨着熱武器成爲特種部隊的主戰裝備,中遠距離的作戰越來越成爲主流,按拔都王爺的意思,必須要降低特種兵選拔的標準。一個新兵熟練使用槍械20天足矣,但是熟練使用弓弩至少2年,既然如此,特種部隊堅持千里挑一的標準就不明智了。

巴根臺並不太願意降低特種部隊的水準,在他心目中,一支小而精的部隊遠遠比一支大而弱的部隊更符合特種部隊的定位。最終拔都王爺說服了他,因爲攤子現在越鋪越大,各個方面都需要有知識、有文化、有經驗、有勇氣的特種兵。既然三河源頭送來的學生杯水車薪,那麼讓部分特種兵承擔更大的任務就成了唯一的選擇,畢竟蒙古人識字、識數的太少了。蒙古人民爲特種部隊付出的太多,現在需要特種部隊在其他工作崗位上做出貢獻了。

一部分特種兵被調整到工農業基地、海軍、工礦企業、海關、建築工程、商貿物流、技術研發、礦產資源勘探等等部門。海軍指揮學院也實在是不堪重負,各個專業院校分離出來,紛紛成立其他的中等和高等院校。師資力量除了巴根臺培養的一部分專業人才,特種部隊也必須貢獻部分力量。

經過重新整編的特種部隊遠征旅目前3個營的建制,其中2個營是新組建的營,由老特種兵擔任連排級軍官。

整編過的遠征旅裝備和兵力得到了加強。基層戰術單位野戰連原2個槍騎兵排的兵力增加到了3個,除了原有的一個迫擊炮排,又加強了一個機槍排,每排3挺機槍,每連兵力達到了182人。

營級單位原只有一個野炮連,又加強了一個機槍連,12挺米特機槍。旅部直屬一個野炮營,一個機槍營,一個重型迫擊炮營。這樣,整個遠征旅兵力達到了3200人,戰馬和拖曳馬匹達到了12000匹。機槍100挺,迫擊炮54門,野炮48門。

副參謀長兀良哈臺正式就任內河艦隊司令官,也速兀哥調任特種兵部隊副參謀長,接替兀良哈臺的位置。剌不都恩調任內河艦隊參謀長,蘇勒哈爾之子烏恩爲內河艦隊副參謀長,輔佐兀良哈臺的訓練和作戰。

巴根臺的幾個那可兒常海、格根哈斯和恩格日勒就任特種部隊3個營長。從山東益都開始,這些門戶奴隸20年的鞍前馬後,他們的能力和忠誠是巴根臺最信任的人。

巴根臺忙着戰略上的事情,整個整編工作實際是特倫敖都和黃凱領導的總參謀部負責。方案報上來的時候,巴根臺和忽必烈還在刻赤與熱那亞人談判,拿着這份報告,遲遲不忍落筆。特種部隊是他的心頭肉啊,從成吉思汗6年創立特種部隊開始,20多年的艱苦奮戰,巴根臺就是蒙古特種部隊,特種部隊就是他巴根臺。要把他的人調整到經濟建設上去,他的兵會是何種心情,他自己又怎麼忍心。

名單上一個個名字,那都是巴根臺手把手教出來的戰士,跟着巴根臺南徵北戰,流血犧牲。現在,要強迫他們離開部隊,離開自己,離開這個榮耀的集體,這比割自己的肉都疼啊。巴根臺怎麼也下不去筆。

忽必烈王子看出了巴根臺的心情,出言勸解道:“老師不必難過,這都是長生天的安排。他們早晚都要離開特種部隊,在新的崗位上,他們更能發揮價值。”

巴根臺說道:“我是痛心我的士兵離開我,這麼多老兵一下子離開部隊,這會嚴重削弱部隊的戰鬥力。我更是痛心別的,我的士兵文化也就是小學水平,少部分軍官能夠達到中學水平。現在到了要讓我的百戰士兵參與經濟建設的地步,我們的百姓何其愚昧啊。這樣的人民素質,怎麼可能建設一個理想之國。不下大力氣抓教育是不行了,靠一兩個天才,是沒法建設一個工商繁榮社會的。

我馬上就向窩闊臺大汗奏報,繼續擴大我們的教育體系。我們蒙古西征軍建立的任何企業都要抽出10%的利潤作爲教育基金,要在各個海關征收教育附加稅。我要草原上任何蒙古臣民的孩子都必須讀書,邀請全世界的有名學者到我們的大學傳授知識!我要在這裡,就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興建一座大學城,就在刻赤!殿下以爲如何?”

忽必烈大聲說道:“我完全支持老師的意見,我和老師聯名上奏大汗,請求大汗支持。但是現在,我們還是先要了結熱那亞人的事情,不穩定黑海,我們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巴根臺點點頭,在特種部隊整編的命令上重重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十四章 鐵血撫州第九十五章 幸福短暫第八章 草原約孫第四十九章 攻克鳳翔第三十一章 詭異暗殺第六十二章 政保總局第八章 問題重重第四十四章 兩面受敵第二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六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七十八章 巴特爾級第八十二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章 戰略偵察第三十二章 半島聯盟第三十五章 艱難團結第八十四章 狼王遠去第五十六章 掃清外圍第五十一章 新的開始第三十九章 攻堅利器第八十章 拯救部下第二章 戰爭準備第八十九章 戰略欺騙第四十二章 三路掃蕩第九十二章 艱難和平第八章 燙手汗位第八十九章 歸家路長第六章 幸福時光第九十七章 懸崖邊緣第四十八章 里加陷落第十七章 男人遊戲第七十二章 忠勇無雙第七十五章 百年大計第四十章 一代天驕第二十四章 經濟地帶第九章 一場屠殺第四十八章 里加陷落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九章 人狼戰爭第七十二章 狙殺計劃第二十五章 沒有桃園第五十章 威震天下第九十六章 颶風營救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動第二十九章 特戰尖兵第十四章 荒山情懷第七十七章 輕裝上陣第三十章 深山有虎第五十七章 堤下蟻穴第十三章 海軍搖籃第六章 人工運河第二十四章 內政繁多第三十五章 艱鉅任務第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二十三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一章 榮譽之戰第二十六章 廟算多勝第十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四章 端平入洛第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第五章 山東益都第五十七章 資源瓶頸第七十五章 儲備銀行第十八章 水晶商廈第五十四章 三路攻金第八十八章 談判專家第五十五章 蒙古主導第六十二章 大幕開啓第三十五章 榮耀大婚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歸去第四十五章 氣壯山河第三十章 命裡無緣第八十三章 小亞細亞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十二章 死亡之路第五章 殺賊立威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九章 攻克鈞州第十七章 金錢力量第五十五章 工業控制第三十七章 鏖戰中都第八十三章 小亞細亞第四十二章 王在何方第二十七章 產業規劃第三十九章 奧斯塔德第十二章 死亡之路第五十一章 新的開始第三十五章 艱鉅任務第十五章 艱難時事第七十二章 忠勇無雙第五十九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九章 攻堅利器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六十九章 一鼓作氣第五十六章 壓榨車間第五十七章 邊打邊談第六十四章 兵權之爭第七十三章 巨人之死第十四章 不得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