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伊斯馬因

例會一直持續到深夜才解散,巴根臺已經渾身是汗。儘管草原的夏夜已經涼爽下來,但是大帳內的牛油火柱徹夜通明,帳內如何不熱。他脫下軍裝,用木桶衝了個涼水澡,心中的燥熱才平息下來,開始處理公文。

一般諸必闍赤處理完的文牘函件,都會統一上報到巴根臺這裡,由巴根臺簽署意見之後製成簡報,呈報大諾顏最後決定。大諾顏的的訓誡和決定也會送達巴根臺這裡,由他統一部署實施和落實。

所以,他幾乎是整個蒙古帝國最忙碌的人,不過他也習慣了這種工作節奏,絲毫不以爲苦。巴根臺正沉浸在文件堆裡批閱文件,納爾丁挑簾進賬,略顯緊張的稟報:“諾顏,忽氈城商會的會長阿合馬-巴勒乞黑從和林來了,帶了一個伊斯蘭伊斯馬因教派的人來,說有重要事情要見你。”

這個巴勒乞黑是最早從花剌子模忽氈城來到草原行商的人之一,他和阿合馬,小忽辛三個人組織了一批貨物到蒙古,受到成吉思汗的善待。並由此開始了蒙古和中亞的地區的大規模貿易,當然他們三個人也都發了大財。巴勒乞黑因爲開拓商路,惠及整個忽氈商界,因此也就任了商會會長。

去年,巴勒乞黑組織了數百人的商隊到和林行商。不幸遇到了大風暴,貨物遺失,人員傷亡巨大。不僅自己的貨物丟失,忽氈商人委託他代賣的貨物也損失殆盡,這不僅會讓他傾家蕩產,長期建立的商業信譽也會蕩然無存。

人就是這樣,走運的時候高朋滿座,倒黴的時候破鼓萬人捶。巴勒乞黑在營帳如林的和林城求告無門,沒人理睬。抱着萬一的僥倖,他找到了巴根臺的撲買商人鄂思麥裡,他們曾經有商業方面的來往。

巴根臺認爲這是一個機會。蒙古對阿姆河行省的情報大部分都掌握在鎮海手裡,他自己的情報來源還很薄弱,他需要在河中地區有穩定的情報來源。忽氈就是他覆蓋河中地區的情報網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它北面控制着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到費爾干納谷地,南面輻射阿富汗,西面是通往撒馬爾罕的交通要道,東面控制着進出帕米爾高原的要道。

巴勒乞黑就是忽氈地區情報線的理想人選。他的商業夥伴小忽辛,就是當地軍政首腦忽辛的兒子,阿合馬也是撒馬爾罕的重要商業家族,而巴勒乞黑本人就是忽氈的商業領袖,人脈很廣。所以,鄂思麥裡在巴根臺的授意下,向巴勒乞黑提供了1萬5千金巴里失的鉅額貸款,巴勒乞黑得以起死回生。

當然貸款是有條件的,就爲巴根臺本人提供忽氈城和整個河中地區的情報,安插納爾丁部下的情報人員。巴勒乞黑是商人,找到巴根臺這樣一個蒙古大靠山對他的生意太有利了,何況他提供的本來就是有償情報,這本身就是一個大買賣,他何樂而不爲啊。因此,他們順利的建立了合作關係。

但是這次,他帶來的這個人可非同小可。伊斯馬因教派,是伊斯蘭什葉派的一支,第六代教長名字叫伊斯馬因,所以被稱爲伊斯馬因教派。這個教派是歷史有名的刺客教派,專門以刺殺大人物收取佣金爲生。

200年前,這個教派的傳教者哈撒撒巴佔領了伊朗西部的阿剌模忒堡,通過暗殺投毒等恐怖手段不斷擴張。到現在,他們已經控制了伊朗西部整個馬贊德蘭地區,儼然是一個伊斯蘭蘇丹國了。

這樣一個人橫越整個亞洲,不遠萬里來到蒙古來幹什麼?這個神秘恐怖的教派,幾乎讓當時的文明世界談虎色變,誰知道他是不是來行刺的?巴勒乞黑領這麼個人到這裡來幹什麼?大半夜的,讓這樣一個人接近巴根臺太危險了!巴根臺的那可兒和侍衛一個個緊張萬分。這要是巴根臺諾顏有個三長兩短,大諾顏還不把他們全家都殺乾淨。

巴根臺頭都不擡的說道:“讓他進來吧。”

納爾丁緊張的說道:“這個人很危險,他們都是亡命徒,我們擔心你的安全。”

巴根臺擡起頭,微笑着說道:“我是什麼人?我是草原特種兵,暗殺行刺,那是我的專業。我訓練的殺手橫行世界,我會死於刺客之手麼?去吧,我會會這些狂人,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巴勒乞黑不是不知輕重的人。讓他進來吧。”

不一刻,納爾丁當先帶着兩個裹着頭巾的人進到大帳,常海和格根哈斯等幾個那可兒左右挾持着他們。巴勒乞黑是一個50多歲的老者,他旁邊是一個裹着頭巾的黑袍阿訇,30多歲年紀,面目黝黑,眼睛是黃色的。

離巴根臺的座椅15步左右,納爾丁伸手攔住了他們,他不敢讓這個伊斯馬因人過於靠近他的主子。兩個客人向巴根臺躬身施禮,巴勒乞黑說道:“尊貴的諾顏,請允許我向你介紹我的朋友哈勒丹阿訇,他是馬贊德蘭著名的學者,伊斯馬因教長的使者。”

哈勒丹再一次躬身施禮,說道:“向尊貴的蒙古***致敬,我是代表伊斯馬因的偉大教長來向您尋求友誼的。我聽說蒙古人是世界上最熱情好客的人,但是在這裡我卻沒有感到朋友的溫暖,卻看到了一個權貴的戒心。”

他說的不是阿拉伯語,而是古波斯語。巴勒乞黑翻譯過來以後,巴根臺微微一笑,請他們二位坐在羊毛毯上,納爾丁作陪。隨後他命諸侍衛退下,帳下的奴隸奉上奶茶。常海看了巴根臺一言,巴根臺狼一樣的眼睛狠狠瞪了他一眼,諸那可兒只得退下。

巴根臺看着哈勒丹,說道:“這麼說你是代表伊斯馬因教長而來?而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你已經得到了我的友誼,但是並不等於你能夠得到大諾顏監國和蒙古汗國的任何承諾。”

哈勒丹微笑着說道:“如果得不到您的支持,當然我們也得不到蒙古的支持。我們認爲,您是英明智慧的人,您知道什麼對蒙古最有利。”

巴根臺說道:“我倒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哈勒丹說道:“我知道蒙古的強大,但是並不等於沒有麻煩。你們最大的麻煩,是你們敵人太多,朋友太少,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這樣,一個札蘭丁蘇丹就讓你們寢食難安,一個馬哈木-塔拉比就讓你們焦頭爛額。如果你們在阿拉伯諸蘇丹國有朋友,不用你們橫越亞洲的高山沙漠,就能幫助你們大忙。”

“你的意思是,你們能幫我們解決札蘭丁蘇丹?”

“這不是不能考慮,畢竟札蘭丁不是一個謹慎的人,而我們恰巧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殺手團。”

巴根臺來了興致,札蘭丁的部下其實就是一羣烏合之衆,全靠他本人的身份和強悍力量團結在一起。如果幹掉札蘭丁本人,他的集團也必然瓦解。阿姆河行省的安定,就意味着大諾顏不必削弱軍事力量長途西征,這樣無論大諾顏能不能夠當選新汗,都是有利的。

他不動聲色的問道:“如果札蘭丁蘇丹意外身亡,這對我們當然是有利的。但是作爲朋友,我們不可能讓你們白幫我們的大忙,你要我們付出什麼回報呢?”

哈勒丹說道:“我們需要從大不里士一直到君士坦丁堡的貿易壟斷權。相對於你們得到的,你們的付出微不足道,畢竟你們控制着歐亞大陸主要商路的九成。”

巴根臺看着哈勒丹熱切的眼神,琢磨着他的話真正的含義。良久,他說道:“我看你倒更是應該和巴格達的納賽爾哈里發合作,畢竟現在札蘭丁蘇丹正在與巴格達控制下的蘇丹國交戰,而不是和我們。”

他頓了一下,用充滿威脅的語氣說道:“必要的時候,也許我們會支持札蘭丁。”

哈勒丹笑了,他毫不在意的說道:“你們不會的,我們也不會和納賽爾哈里發合作。因爲我們都不是傻子,不會和靠不住的人合作。你們滅亡了札蘭丁的國家,毀滅了他的家園,害死了他的父親,搶走了他的榮耀和財富,你認爲他能夠和你們合作麼?

而我們,因爲宗教原因也不可能巴格達的哈里發合作,我們是信仰戰士,不可能和異端邪說妥協。我聽說,偉大的成吉思汗制定扎撒,任何宗教都是平等的。這樣,我們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和沒有實力的人合作。突厥人的入侵削弱了哈里發的權威,阿八斯王朝的行省已經分裂成很多蘇丹國,其餘的總督也並不服從巴格達的權威。

我們的教長認爲,在整個中近東地區,無論是阿拉伯諸蘇丹國,塞爾柱突厥人的總督區,還是基督徒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拉丁帝國,還是斡羅思地區的諸大公國,甚至波蘭的諸公國,都無法抵擋你們蒙古人的鐵騎!

所以,我們需要你們的友誼,而你們也需要在中近東地區的朋友。難道我們不是天然的盟友麼?”

第七十五章 制帥之死第七十三章 南線集羣第十七章 欽察攻略第十一章 戰略基地第二十三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一章 天崩地裂第十四章 荒山情懷第四章 魂歸草原第十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一章 重回家鄉第九十一章 義無反顧第五十二章 一份大禮第八章 遭遇強敵第三十章 軍隊建設第八十六章 收緊羅網第二十七章 地下戰爭第二十九章 大庫裡臺第三十三章 溝通河海第十二章 死亡之路第八十五章 強攻硬打第二十七章 草原盛會第六十四章 輝煌勝利第五十七章 堤下蟻穴第二十四章 經濟地帶第八十章 整飭軍備第三十一章 以一當百第四十六章 征服北俄第三章 戰術飛艇第五十章 戰略偵察第二十一章 權臣生活第八章 草原約孫第三十六章 捨生忘死第一章 荒村野店第八十七章 戰後之戰第一章 閃擊西俄第五十九章 百死不悔第六十八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三章 禹山之戰第七十四章 農耕爲本第七十八章 折衝樽俎第三章 剝繭抽絲第六十章 意外叛亂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章 一代天驕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歸去第四十九章 死亡之旅第十七章 金錢力量第四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五十五章 工業控制第八十七章 天火焚城第二十七章 海上決戰第六十八章 教士盟友第五十四章 諸部大會第三十八章 科洛姆納第二十章 難於登天第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第六章 一盤散沙第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五章 一念之仁第四十五章 虎視霸州第二十八章 股份公司第七十八章 折衝樽俎第七十五章 制帥之死第六十七章 戰友情深第五十八章 進軍都樑第六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三十七章 鐵桶之陣第四十章 一代天驕第八十四章 奮勇攻城第五十五章 中都來客第五章 亞洲盡頭第二十三章 分化強敵第六十八章 戰車長城第七十八章 英雄無族第六十六章 鐵骨柔情第二十六章 英雄之死第五十章 契約工人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九十七章 懸崖邊緣第六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六章 颶風營救第五十七章 穿插敵後第七十章 決死衝鋒第八十三章 小亞細亞第二章 少年獵手第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八章 瓜未熟透第三十六章 驚天爆破第六十六章 石灘偶遇第三十四章 南下北上第五十三章 嶄新羅馬第十四章 荒山情懷第七十九章 金帳賜婚第十六章 戰略分歧第五章 百鍊鋼弩第五十四章 諸部大會第六十一章 榮譽之戰第三十九章 奧斯塔德第四章 獵場政治第二十一章 安定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