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故技

出乎魯肅的意料,周瑜得知孫權在西陵城下的慘敗時並沒有激動,他用兩根手指拈着那封帛,輕輕的放在案的一側,好象是拈着什麼讓人噁心的髒東西。

“公瑾,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了今天?”魯肅有些尷尬,停下了敘述。

“子敬,你沒有料到嗎?”周瑜嘴角掛着一絲戲謔的笑,若有深意的看着魯肅,魯肅愣了一下,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欲言又止,不知該如何說纔好。周瑜笑道:“不想說就別說了,還是喝酒。”

魯肅舉起酒杯,慢慢的嘬着,卻覺得口中的酒酸得很,澀得很。“公瑾,程都督一戰身亡,對江東打擊太大了,再加上烏林戰歿的黃公覆,合肥戰歿的董元代(董襲)等人,這半年的時間討逆將軍留下的老將折損不少,大傷元氣,只怕江東一時半會緩不過勁來。”

周瑜擺擺手道:“子敬,我是不放心劉玄德,但你也知道,我和他沒有私仇。烏林之戰,他帶着近兩萬大軍在夏口看熱鬧,關羽的一萬水軍防着文聘的時間還沒有防着我的時間多。說是帶兵配合我江東共取江陵,他卻拐了我兩千多人跑到江南去了。這次合圍西陵,他只帶了三千人馬,還把關羽調回了長沙,張翼德駐守在孱陵,和我隔江相望,守備森嚴,劉備這是幹什麼,防着我去取長沙?我要取長沙他攔得住嗎?”

周瑜越說越生氣。將手中地酒杯重重的頓在案上,杯中的酒液四濺,打溼了案上地簡牘。他站起身來大步跨到地圖面前:“我勸主公將劉備留在京口。他出兵牽制江夏,由我挾持着關張等人征戰,合軍一處,破江陵易如反掌。他卻疑心我的心思,要爭這功勞。帶着人強攻江夏,逼着賀公苗出力。賀公苗何等樣人,這種情況下他能出死力?既要他出力,又派人在他的奉邑附近,他能不起疑心,又怎麼會全力以戰?”

魯肅見周瑜聲音越說越大,生怕被人聽見對他不利。連忙站起身大步走到周瑜面前:“公瑾低聲。”

“我怕什麼?”周瑜喝了一聲,卻也知道魯肅的一片好意。說話聲音也低了些,他仰着頭長嘆了一聲:“曹衝用兵,善於突襲,手下又有精騎,江夏之北山勢平緩,正是騎兵威之所。主公在合肥城下已經吃過他的苦頭,在江夏還是不知防備。賀齊分兵被圍,他就應該知道曹衝下一個目標必然是程德謀,西陵城僅有六千人,但城堅池深,他兩萬多人縱是精銳又如何能下得城?既然曹衝出了城,就當在城外與其野戰。先擊殺了滿寵。再將曹衝等人困在城外,兵力上可大佔優勢。這時候怎麼反而去強攻西陵?”

魯肅一聽,也恍然大悟,對啊,曹衝躲在城裡拿他沒招,可他出了城,孫權卻是可以派大軍繞過西陵城與其野戰,三萬多人將他一萬人圍在城外,曹衝哪裡還有勝機?西陵城中地文聘和魏延縱使出城來救,也是無濟於事啊。

“伯言當時提醒過主公,不過主公沒聽。”魯肅想起陸遜的話,連忙說了出來。

“伯言此計,雖然晚了一些,但以逸待勞,與程德謀合力拿下曹衝的疲軍還是沒有問題的。”周瑜越的不解:“主公爲何又不聽?”

魯肅啞口無言,想了想又爲孫權辯解道:“主公派了劉玄德去救的。”

“劉玄德,又是劉玄德。”周瑜有些惱了,他揮了揮手道:“劉玄德何等樣人?如若程德謀佔了上風,他撲上去沾點便宜倒是有可能,程德謀手下降兵佔多,既然聽到了這樣的謠言,爲何還覺得程德謀地一萬人能當一萬人用?程德謀不佔上風,劉玄德又如何願出死力?”

他氣得臉色泛紅,又厲聲喝道:“子敬,你是不是被劉玄德的假仁假義矇住眼睛了,劉伯玉(劉琦)地事情連江南四郡都有風聞了,你還沒聽說嗎,這個時候還信他?當初和他聯盟是時勢所逼,如今已是這個情況了,你怎麼還沒轉過腦子來?”魯肅大慚,低頭不語。測試文字水印4。這次劉備去京口,呂範等人就提議孫權把劉備留下,按周瑜的意見處理,魯肅卻覺得此時正是要合力抗曹,不能又起紛爭,力勸孫權讓劉備回去。孫尚香在關羽的控制範圍內失蹤,劉備惱羞成怒,大喊大叫的要奪回孫尚香,卻只帶了三千人,還把大將關羽調回長沙,又是魯肅勸惱怒不已的孫權接納了他。沒想到最後又被劉備耍了一次,他去救程普,卻在路中一搖二擺,最後連程普的臉都沒看到,半路就回了江南。幸好曹衝地部隊幾天急行軍,又是大戰之後,沒有及時回西陵,要不然孫權都有危險。

此時被周瑜責備,魯肅也覺得自己實在是看錯人了,這個仁義傳天下的劉玄德實在不是個好東西。只是知道了也沒用,眼下江夏還有一半在劉備手裡,這裡仗又打不下去了,周瑜要回柴桑,還要靠劉備幫他守住後路。現在看周瑜當初的計劃,以重兵守住江夏後路纔是最穩妥的辦法,如果只是擺出架勢,賀齊也不會起疑心,曹衝也找不到機會各個擊破,又不敢離開江夏,劉備在大兵威壓之下,也只得俯聽命,江陵城被重兵一圍,無不破之理。

只是仗已經打成這樣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

“公瑾,過去的事情現在就莫要再想了,還是想着怎麼撤兵,趁着劉備還沒有異動,立刻將這裡的一萬多人撤回柴桑,最近損失太大,這些人可不能再有閃失。”魯肅輕聲勸道。

周瑜點點頭。凝視着身後地地圖久久不語。他怎麼也想不通,去年烏林一把火燒了曹操十幾萬大軍,明明江東打了個大勝仗。爲什麼才半年不到地時間,江東就慘成這樣,連着在合肥和西陵慘敗,損兵折將。他沉吟了好久,才緩聲說道:“子敬。你有沒有想過,烏林之後,我軍連戰連敗,早就失去了進軍中原地實力。好在江陵水軍盡損,襄陽水軍勢弱,他們過不了長江,在未來地幾年裡還不能給我們找什麼麻煩。從現在開始。我們最主要地敵人不是曹操,而是劉備?”

魯肅一愣:“劉備?”

周瑜長出一口氣。慢慢走到魯肅面前坐下,欠了欠身道:“子敬,我軍連敗,而劉備卻趁隙奪了江南四郡,有了立足之地。此人半生漂泊,寄人籬下。如今有了四郡,豈會放手?他必會牢牢的將四郡抓在手中,用盡一切辦法展。孔明聰明過人,是個極好的內政之才,你別看他年輕,可是他聰明,學什麼都快。這四郡在他手中。只怕用不了三五年,必會大變模樣。屆時我們再要奪取。只怕困難不小,至於你和主公說過的奪益州,全取長江以南以搞衡中原地設想,就更可望不可及了。”

魯肅一想,不由得吃了一驚,果真如此,江東的勢力再想擴展到荊州來,只怕沒有希望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龜縮在揚州,充其量只能向前展的交州,而荊州和益州,有劉備在其中一隔,只怕與江東無緣了。反倒是劉備,一旦在江南站穩了腳跟,南可以向前延伸到交州,西可以將勢力擴展到益州,就憑劉璋那個沒用的傢伙,哪裡是這個道貌岸然的劉備的對手?真要被劉備取了益州,再西聯馬,那江東反而就成了最弱小的一個,長江上游又被控制在他人手中,江東地形勢就不堪設想了。江北的曹操倒不可怕,最可怕地反而是身邊這個劉皇叔。

“那公瑾的意思?”

“我軍新敗,要想取江南實力不足,再說也不能我們兩家相鬥讓曹衝佔了便宜。”周瑜有些無奈的說道:“但劉備此人欺軟怕硬,要想在其後幾年內保持一定的優勢,我軍就要打個勝仗,平衡一下雙方的氣勢,最好能在南郡有一個立足之地,保持對江南的夾擊之勢。”周瑜緩緩地說道,手指在案几上指畫着。

魯肅一聽皺起了眉頭:“公瑾還要奪江陵?”

周瑜點點頭,又搖了搖頭,他看着有些迷糊的魯肅說道:“江陵是長江咽喉,如果能奪下江陵當然是最好,那樣我們就可以控制住長江,曹倉舒就算水軍重建,要想下江東也要先奪江陵。只是要取江陵城已非易事,我也沒有絕對的把握。但縱使不取江陵,我們也要接應夷陵的興霸回軍,要想走得太平,最好莫過於再把曹子孝打痛一次,讓他看到我就膽戰心驚,不敢出城追擊。”

“你的意思是再伏擊曹子孝一次?”魯肅聽到周瑜這個計劃,覺得如果真能把曹仁誘出城的話,已方還是有機會打一個勝仗的,振一振士氣,當然如果能陣斬曹仁甚至奪了江陵城,那就更完美了,但他又覺得這個想法有些不太實際,曹仁現在只有兩千多人地兵力,守江陵還行,出城,他會出城嗎?

“會”周瑜笑道:“曹子孝號稱曹操帳下第一勇將,悍勇尚在張文遠之上,他被我壓在城中打了幾個月,如今聽說我兵力不足,豈有不出城之理。再說了……”他露出一絲得意地笑容:“我聽說他爲了討好曹倉舒,將南郡太守的大印都放在曹倉舒地手中,又把自己的兒子曹子平託給他,可曹倉舒卻將曹子平放在襄陽做了個閒職,寧可帶着樂文謙的兒子和文仲業的侄子出去立戰功,也不帶着曹子平,曹子孝心裡會沒有想法?他會安心的等曹倉舒來接收江陵城,然後他自己灰溜溜的回去?”

周瑜很有把握的伸出一隻手,捏起三根手指:“我有七成的把握讓曹子孝出城一戰。”

魯肅細細了想一會,又說道:“此計雖然可行。但主公大軍已經撤回柴桑,你在此停留時間過長,只怕不妥。萬一文仲業趁我軍新敗,進逼江南怎麼辦?”

“不能。”周瑜很有把握地搖搖頭:“我軍雖敗,水軍還有一定實力,再有我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文仲業只有四千人。又要守城,抽不出足夠的兵力來。倒是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向劉備要了江夏半郡來。你立刻回柴桑,把我的意思告訴主公,向劉備討要江夏,烏林一戰我軍是主力,他寸功未定。如今卻奪了四郡,佔了偌大地便宜。總不能讓我們空手而回。”

魯肅不太同意周瑜的想法,剛要說些什麼,周瑜卻擡起手攔住了他:“子敬,你不用多說了,我在江陵,主公在柴桑。劉備不敢多說什麼。更何況他的兵力捉襟見肘,也未必守得住江夏,一定會同意我們的這個要求的。這樣一來,江東也算是略有收穫,主公地心思也能平和一些。”

魯肅聽了,只得點頭應是。

曹仁得知了程普率一萬人去漢陽協助孫權的消息,知道江陵城外周瑜的大營看起來沒什麼兩樣。其實只剩下了一萬人。但他還是沒有輕舉妄動,他手裡只有兩千五百多人。要想打周瑜的一萬人實在還差得太遠,所以他還是全力守城,就算周瑜一萬人想要攻城,他兩千五百人也足夠用了。能不能報仇遠遠比不上守住江陵城重要,這一點曹仁不用人說也明白得很,怎麼說他也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將。

當滿寵派人送來了消息,說他們正在趕回當陽,請他再安心靜守幾日,等曹衝等援軍一到,江陵之圍就可立解時,曹仁卻動心了。曹衝用兩萬大軍在西陵擊敗了孫權的四萬大軍,而他這裡加上回援的滿寵等人也有一萬大軍,周瑜卻只有一萬多人,兵力相當,還有城池之利,自己爲什麼不能打周瑜一下?難道自己打了十幾年仗,最後還要曹衝一個孩子來解自己地圍,在他看來,江陵城已經固若金湯,沒有什麼危險可講了,根本不需要曹衝老遠的從西陵跑過來解他地圍,曹衝這麼做,就是想爭功。

他立刻召集掾屬商議,沒想到大家都不贊成他的想法。長史陳矯第一個站起來反對,樂進四千人全是新兵,滿寵的人手來回奔襲打了近一個月的仗,已經成了疲軍,所以曹衝才讓李通跟着他來,李通雖然沒有打什麼惡仗,可這段時間也一直在行軍,狀態也不行。江陵城裡的兩千多人就更別提了,天天提心吊膽的,早就成了驚弓之鳥。相比之下,城外地周瑜一萬大軍這些天來一直沒有攻城,大部分人都在船上休息,睡得很安穩,養精蓄銳已久,正希望我們出擊好讓他打個勝仗再走呢,我們何必送上門去?安安穩穩的讓他們撤了,江陵城守住了,我們縱使沒有功勞,至少也沒有罪。而一旦出城野戰,弄不好連江陵城都丟了,這幾個月的辛苦豈不是全部白費了?

曹仁不聽,他見掾屬們都不同意,乾脆自己做了決定,立刻派人通知滿寵和李通,不要回當陽了,直奔夷陵和樂進匯合,他們合起來有近八千人,足夠拿下只有兩千多人守護的夷陵,更何況曹仁不是要他們拿下夷陵,而是要造成甘寧時刻會全軍覆沒的局面,逼着周瑜去救。如果周瑜敢分兵支援,他要麼就打周瑜一個伏擊,要麼就直接劫了他的大營,無論如何不能讓周瑜順順當當的走。

滿寵接到曹仁地命令,苦笑不已。在出之前,曹衝就告誡他一定要勸住曹仁不能出城,安心坐等自己來援。可現在看到這個命令,曹仁顯然是不肯坐等了,他要在最後還周瑜一點顏色。滿寵不敢怠慢,他寫了一封言辭肯切地信給曹仁送去,苦口相勸他不要出城。不過他也知道未必勸得住,立刻派人把消息送給曹衝,請他快來援,然後留下李通在後,自己帶着人向前急行。

與此同時,樂進也收到了曹仁的命令,他和滿寵一樣,無可奈何,只得一面給曹衝送信,一面拔營向前,逼到夷陵城下,等滿寵一到就開始進攻。夷陵城矮池淺,甘寧取了夷陵之後雖然也做了些修繕,但也只能小修小補,不能解決什麼根本性問題。他接到周瑜地命令之後更是將城中的人手分出一千,在城外作爲牽制作用,只留了一千人守城。樂進得知情況後,讓遠道而來的滿寵帶一千人監視那隻遊軍,自己帶着人開始猛攻。

安靜了大半個月的夷陵戰火再起。

樂進手中兵力不足,又沒有帶什麼大型攻城器械,同時他也不想把自己這些新兵全部送上死路,所以在夷陵城下雖然打得熱火朝天,箭矢橫飛,城裡的甘寧卻有驚無險,依然好整以的大吃大喝,甚至流矢都飛到了他的院子裡,他都沒看一眼。

樂進同時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覺得曹仁這個想法有些異想天開,就算把周瑜的主力吸引過來了,江陵城中只有兩千五百多人,他能分出多少兵來伏擊周瑜?弄不好反被周瑜一口給吞了。樂進覺得曹仁這有點賭氣,但他不好說,一來他是曹仁的下屬,歸鎮南將軍府節制。二來他的兒子在曹衝的手下混得很不錯,最近在西陵城又打了個勝仗,而曹仁的兒子卻在襄陽做一個文職,作爲曹衝的長輩和上級,曹仁心裡有怨氣也是很正常的。

不能不打,但可以不盡全力打,反正自己就這麼多實力,要想立刻拿下夷陵城也有點強人所難,何況曹仁也沒有要他拿下夷陵,只要打得熱鬧就行了,所以樂進沒有派人登城,只是在城外擺開了箭射攻擊,又做了不少簡易的霹靂車一頓猛轟,倒也打得有聲有色。

曹仁等了幾天,也沒聽城外周瑜有什麼動靜,不免有些着急,曹衝已經快到江陵了,再不出擊,自己的機會可就不多了。他讓人去大罵了樂進一通,要他不要再磨烊工,全力攻城,一定要把甘寧合圍住,逼得周瑜去救援。

就在曹仁等得心急的時候,斥候傳來了消息,周瑜分兵了。

第32節 方圓第28節 枹罕第29節 許靖第19節 劉磐第13節 救援第37節 閻行第34節 斷臂第13節 同心第9節 工商第28節 張既第27節 談藝第4節 風起第13節 說降第30節 逼降第21節 小勝第16節 試探第7節 南巡第19節 劉磐第23節 印刷第40節 功成第26節 牛酒第6節 謝奇第10節 謠言第21節 投降第5節 蔣幹第7節 人選第30節 徐母第21節 投降第7節 人選第3節 比武第30節 單挑第32節 挑撥第7節 文聘第1節 日食第28節 張合第27節 斬將第1節 日食第22節 權衡第28節 見駕第9章 天下一 第二十七節 天命第38章 女衛第32節 朱鑠第3節 援兵第40節 功成第27節 談判第14節 交鋒第28節 見駕第26節 牛酒第18節 封賞第36節 合圍第26節 賦詩第32節 轉機第36節 合圍第33節 奪橋第10節 謠言第27節 破城第14節 神手第9節 虎女第5節 天意第6節 黃老第16節 交易第25節 封禪第5節 試探第31節 奸細第34節 信心第13節 說降第13節 黃忠第2節 王侯第7節 女衛第29節 閱兵第21節 投降第5節 搗鬼第10節 定計第17節 太子第29節 閱兵第31節 劉璋第11節 父子第40節 功成第18節 分化第37節 李通第26節 草案第35節 活捉第5節 支持第13節 對手第22節 鮮卑第25節 孫賁第34節 斷臂第9節 虎女第36節 堵截第10節 定計第33節 脫鉤第3節 比武第26節 鍾繇第29節 馬超第26節 劉封第31節 趙雲第8節 張機第30節 大喬第11節 劉表第18節 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