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轉戰議題

範無病急於離開,也是有原因的,並非是陸青桐對於他的吸引力不夠。

最近一個階段以來,範氏投資集團內部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這一次他趕回總部,就是要統一思想,爲新時期的發展做出長遠規劃。

回到總部之後,就見到了從各地趕來參加會議的地方大員們,比如說武陟小機、戴維斯等人,也有早幾年間就開始跟隨範無病一起開始從事實體經營的部下們,濟濟一堂足有數百人之多。

範無病趕到的時候,他們已經熱議了多時,此時見到大老闆親臨,大家都顯得很熱情,紛紛鼓掌歡迎,畢竟現在除了在視頻中偶爾見到範無病之外,平時要想見他,不是那麼容易了,這主要是因爲範氏投資集團屬下的子公司太多,而範無病又不大喜歡理事。

這一次召開大型會議的主題,就是範氏投資集團是否需要大幅調整戰略結構,重點發展金融和房地產方面的投資。

關於這個議題,事實上由來已久,衆所周知,範無病起家就是從海外的金融市場上淘到了第一桶金,之後也在世界各國的房地產市場上游刃有餘,斬獲頗多,此時因爲國內大型製造業的發展,很多企業已經積累了不菲的財富,因此在新的地產政策引導下,大家都對於開發房地產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開發房地產,投資不算大,回報率卻很高,而且週期也短,雖然建房週期一般在一年多左右,但是資金卻可以通過出售樓花提前回籠,比起我們的製造業而言,不可同曰而語。”一名範氏投資集團的高管針對這一點做了說明,“之前範總不願意涉足房地產開發事業,但是現在看起來,各大企業都在通過自己的渠道涉足這個新興行業,我們如果放棄了這個項目,着實是有些可惜了。”

持有同樣見解的人不在少數,儘管現在範氏投資集團在京城也進入了房地產開發行業,但是多半兒是做一做樣子,配合一下政斧行爲,同時規範一下房地產開發市場,並沒有下大力氣去發展這一塊兒的業務,成績也是一般。

現在大家都希望將一部分用於發展製造業的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以期在短期內得到多達數倍的高額回報。

範無病坐在那裡點頭聽着,心裡面卻非常複雜。

關於製造業和金融房地產業之爭,實際上也意味着集團內部兩種不同派別的交鋒。

但是範無病一直非常看重的,依然是實體制造業。

自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製造業興國就一直是各國倚重的戰略要點之一。特別是發達國家,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無一不是製造業興國的結果。

目前,美國等少數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製造業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也是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先進製造業仍然是這些國家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所倚重的關鍵,仍然是這些國家發展的重點。

作爲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中國能夠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經濟上的巨大成就,能夠讓十多億人民擺脫貧困並逐步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倚重的也是製造業興國的發展戰略。

可以這樣說,在未來的若干年內,製造業興國仍然是中國的發展戰略。所不同的是,製造業興國的內涵需要提升、外延需要擴大,中國製造需要逐步向中國創造過渡與轉移。

但是,自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製造業興國已面臨新的挑戰。

挑戰首先來自於勞動力紅利的不斷減少,讓低端製造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競爭優勢之一,就是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勞動力紅利。正是勞動力紅利在產品成本中的構成相對較低,才使得出口這駕馬車具有較大的活力和競爭力。

但是,隨着勞動者對收入的要求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比重也在不斷上升,導致勞動力紅利帶來的競爭力不斷下降,從而讓很多投資者,特別是民間投資者遠離了製造業,遠離了實體經濟,而熱衷於金融服務業和房地產開發這樣的資本遊戲。

讓投資者與資金逐步離開製造業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土地與環境資源承載力的下降。

低端製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環境資源,隨着耕地的大量被佔用、環境的過度破壞,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可以利用的獲利空間越來越少。多數情況下,土地和環境成本已使低端製造業沒有生存能力和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和資金不得不選擇進入其他領域和行業,從而給製造業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

當然,地方政斧對政績的過度渴求和短期利益的強烈追求,也是導致投資和資金向其他領域轉移的一個重要方面。

必須注意的一個現象是,自進入新世紀以來,隨着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已成爲地方政斧快速製造政績、快速創造GDP的最主要手段。

也正是房地產業對政績和GDP的速成效應,不僅讓投資和資金大量涌入到房地產業,也讓地方政斧的熱情和重點轉入到房地產業,從而把本應給予製造業的優惠政策都給了房地產業。那麼,製造業還如何能夠繼續快速發展呢?

正式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一些原因,製造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風險要遠大於房地產業和所謂的資本運作,如果製造業的投資者缺乏長遠眼光和創造思維,沒有不斷創業的熱情和決心,沒有捨我其誰的信心和勇氣,沒有不斷創新的力量和動力,那麼,就會在製造業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轉方向,就會選擇遠離製造業。

目前範氏投資集團內部的爭論,實際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事實上範氏投資集團大規模進入房地產開發市場,是很有基礎的,作爲國內最受歡迎的投資者,範氏在土地受讓方面具有別的企業不能比擬的優勢。

大部分的地方政斧都願意迎接範氏投資集團來本地投資,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範氏投資集團的各項投資維持了不敗神話,強大的資本運營使得他們的投資無往不利,也是使得各地方政斧快速取得良好政績的強有力保證。

在這種情況之下,範氏投資集團能夠很輕鬆地通過正規渠道來獲得大量的土地,而且是地理位置優越的。

土地是開發房地產的首要因素,沒有這個是玩不轉房地產的。

作爲不可再生資源,城市用地會越來越緊張,與其捲入紛爭不斷麻煩不斷的城市舊城改造項目,爲企業臉上抹黑,倒不如利用工業土地進行開發,更爲省心也沒有後遺症。

在這方面,國內的一些大型製造業企業已經開始了行動。

據有關媒體報道,在歷經一段兒時間的工業地產經營磨合後,國內一家比較有名的製造業企業就同房地產企業簽訂了進一步推進工業地產領域合作之框架協議。協議規定,將充分利用雙方在地產開發及工業土地的獨特優勢,爲工業地產開發開闢一個全新的方向與模式。

雖然該製造業集團董事長明確表示,此舉並不是病急亂投醫,主業仍然是製造業,特別是液晶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面對製造業面臨的困境,包括很多國內著名企業在內的製造企業,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目標。

當然,他們作出這樣的選擇,也不排除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前些年通過投資槓桿,在全國圈下了大量的工業土地,足以讓他們在未來的若干年內,依靠土地開發過一段幸福安穩的曰子。

不能否認,通過開發工業地產,可以有效提高現有土地的利用率。但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每個企業都象這樣,將手中已經掌握的土地進行工業地產開發,那麼,誰來投資實體經濟呢,其土地和廠房利用率又如何提高呢?

可以預料,這兩家大型企業之間的合作,可能會成爲一個成功的範例,但是,如果衆多的製造企業都與地產企業合作,轉而開發完全依靠資本運作的房地產,而丟棄了傳統項目,那麼國內的製造業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事實上,當前資金逃離製造業,已成爲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種現象,尤其對那些競爭力很強、創新要求很高的領域和行業,逃離現象更爲嚴重。

退一步講,如果投資者和資金遠離製造業,是像發達國家一樣轉向現代服務業,問題還不大。

問題在於,更多的投資者和資金是轉向了房地產業和投機市場,雖然也能創造GDP,但對社會財富的貢獻率很低。

從某種意義上講,投資者和資金更多地進入到房地產業,會讓社會的生活成本更高,讓勞動者對收入的要求更高,從而使勞動力紅利更低,製造業的競爭力更差,這纔是最可怕的事。

範無病是經歷過後來的高房價低收入時代的,對此感觸頗深,因此他對於製造業轉戰房地產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見解,並不是這些急於賺錢的下屬們所能夠理解的。

(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部隊參戰了第九百零八章 關係複雜第二百三十九章 吃河豚第一百七十三章 精打細算第六百九十三章 軍火商們的膽略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紅顏禍水第四百五十五章 經濟研討會第四百八十七章 肥羊不宰,天理難容!第四十五章 大額度貸款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傳奇的《傳奇》第三百九十五章 推出一個代理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另外一番道理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局爲重第八百一十九章 鬧出了大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自有取死之道第八十一章 跑工作的女孩子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表態第二百六十九章 智囊第二百一十章 民族軟件的大旗由誰來扛?第八百一十二章 敲詐勒索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私服問題第四百二十章 暫且揭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遭遇國際商業欺詐第四百四十六章 地下長城第九十四章 磐石的事情,沒事兒少摻和第三十一章 做或者不做第六百二十四章 意外第一章 想要做大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漸行漸近的全民娛樂盛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新時代的御醫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夜之間會發生很多事情第二百五十五章 銀雞案第一百五十章 國家安全第五百零五章 夜幕下的雅加達第三十六章 太出人意料了!第九十一章 打掉你的籌碼第一百七十章 登門拜訪第六百六十三章 VC、PE和IPO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交第七百五十一章 誰更跋扈一些?第四百二十六章 鳴冤的少女第八百七十二章 轉行兒的打算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私服問題第五百八十八章 羅素素的投資打算第十六章 賣破爛的第二百二十六章 清醒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差距第三百九十五章 推出一個代理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七百二十三章 就這麼幹坐着第二百零一章 替身演員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沒有一個總統是簡單的第一百一十八章 標王保底問題第八十章 滯留臺北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富寬的選擇第四十五章 漸入佳境第四百四十三章 有驚無險的正月十五第一章 楔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人找麻煩第五百九十一章 踩踏事件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千年的氣象第六百八十五章 問計第六百八十三章 一語成讖第四百零六章 IMF魅影第七百三十八章 三峽上空的迷霧第一百六十八章 意向第七百零八章 蒙古地頭蛇們第五十七章 出院第三百四十三章 高校並軌了第二百零六章 馮副書記第八十六章 最爽的事情就是喝喝酒再挖挖牆腳第一百五十三章 事態平息第七百七十七章 發了財也是一頭霧水第八十九章 投資與投機的分別對待第二百六十七章 石破天也驚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火兒第一百零四章 治大國者第四十七章 進一步是這麼難!第三章 平衡的打破第六十八章 日系廠商的逆襲第二十六章 財閥們第五百三十七章 柯達的掌舵人第六十章 滿城都OK+第六十一章 集體救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商業賄賂第七百六十六章 不期而遇的尷尬第一百一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事件第四十章 準備建廠第六百六十章 有人的膽子更大第九百七十章 要有下狠手的決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大豆的想法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十章 意外的發現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勇士們第三百零九章 數字化生存第九百三十七章 宣傳開始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猜測第三十六章 基本上,很難啊!第九百五十四章 海豚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