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大運河的考量

開鑿大運河,是楊沐這幾年來,日思夜想的心願。

實際上,自從遷都之後,蒼國的運河開鑿就一直有條不紊的運轉。

這些年來,全國各地許多零零碎碎的河道,都因爲運河開鑿計劃,被聯結在了一起。

但是,進程比較緩慢。

主要是因爲,開鑿運河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譬如設計和開鑿,各項設備等等,這些都需要很多相關的人才。

培養人才是需要時間的,教育部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培育出了上千名專業的人才。

所以,這些年來,整個蒼國修建的運河裡程其實比較短,大約只有計劃中的四分之一的樣子。

當然,相比於其餘各國,蒼國是走在了最前面。

推動諸國修建運河,是他一個宏偉的計劃。

衆所周知,天下之間水系最爲發達的,就是晉國。

可以說,晉國能夠在一次擴張中,躍升爲霸主,發達的水系功不可沒。

蒼國如果不是因爲有水泥馳道和軌道的加持,也無法將晉國比下去。

在古代,有天然河運和和人工運河兩種。

天然河運給人類帶來了交通運輸的方便,既省力,又經濟,一葦之航,只要水力可以勝任,就能隨水道所至而達到其沿岸的各地。

陸地上的運輸雖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隨意所之,但除開平地之外,山陵丘壑,處處都存在着運輸的困難,而且從運輸量上講,車輛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懸殊,兩者比較,自然是河道運輸的優點大。

當然,天然河道的運輸也有它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這就是河道要隨着地勢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問題,距離河流遠的地區,就得不到方便。

這樣,就出現了人工開鑿運河的辦法,來補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根據楊沐所知道的,中國古代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時代,爲了北上中原爭霸,就開始開鑿了運河,事實上後世很多的河道,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力開鑿出來的。

在蒼國開鑿運河,大抵可以分爲三個方面的考量。

在政治上,運河成爲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的便捷條件,將糧食與貨物等,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爲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

漕運是維繫中央政權不可或缺的的物質基礎,分佈各地的龐大地方駐軍、漫長邊境線上的防禦與進攻、四方征討的各種戰事,都可以憑藉漕運作爲強大物質後盾。

經濟上,漕糧徵派的重點地區,多爲農業生產的發達之區,而應漕運之需所進行的水利開發,在一些地區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水利的發展,漕運可以極大地促進商品的流通。

中國歷史上,漕運對城鎮盛衰的影響最爲明顯,尤其是運河沿線的城鎮。一方面,隨着運河的開通和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一大批城鎮隨之興起,另一方面,運河漕運的日趨頻繁,以及它所帶來的大量商品和貿易機會,極大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小販及其他各類商人的彙集,運河沿線城鎮的繁榮也成爲自然的事情。

譬如明清時期,運河沿線的臨清、濟寧、淮安、揚州等,雖然不能說完全是因爲漕運而興盛,但漕運的北上南下,以及它所促成的貿易機會,一定是這些城鎮繁盛的主要原因。

漕運帶來的交通便利與商品流動,城鎮的日趨興盛,促成了運河沿岸市場網絡的形成。運河一線城鎮的興衰,多與運河的流暢與否、漕運的正常與否緊密關聯。

而在社會上,漕運是維護一個王朝的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國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從調節市場、平抑物價、賑濟災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只是大運河修通之後,發展漕運對國家的長遠影響。

從眼下的蒼國來看,修建運河還有一個十分大的作用,那就是實行財富的二次分配。

爲何?

就要說到蒼國的狀況了。

衆所周知,自從楊沐登基之後,就一直力推輕徭薄賦,蒼國百姓的壓力大減,甚至很多貧窮的人口,根本就不用繳納賦稅,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徭役,雖然在法律上也是存在的,但是這些年蒼國推行的,都是有償徭役。

何謂有償徭役?

就是說,官府若是有了什麼重要的工程,先讓百姓們自由報名,若是人數不夠,再發布徵調令,強制湊夠人數。

但是,無論是強制徵調,還是自由報名,只要是服徭役的,官府都發放補貼。

其實,補貼就是工錢,等於是說這些民夫在給官府打工。

比如每次打仗,臨時徵調的那些押運糧草和輜重,製造箭矢等物的後勤人員,都是有償的徭役。

這些年,一旦出現什麼大型的工程,根本不用官府徵調,一般報名的人,會比名額多得多。

很多時候,會出現一些幾個民夫,搶一個名額的事。

沒辦法,閒置勞動力太多了。

尤其是非農忙時期,百姓們有一大半的時間閒在家裡,偶爾織布什麼的做點小生意,大部分時間都是空閒的,能夠賺錢的活兒非常少,於是只要是官服有什麼徵調民夫的時候,大家都眼巴巴地一擁而上。

對於官府來說,即能夠保證有人辦事,完成質量高,又能夠將官府的錢財,通過這種方法分散出去,簡直不要太划算。

這也是楊沐願意看到的。

根據經濟學的常識,政府其實有一個職能就是通過政府的採購,來進行宏觀調控,實現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

在歷次經濟危機中,政府都是通過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給老百姓提供工作機會,然後再通過拉動內需等一系列的循環,將經濟復甦,保護老百姓的整體利益。

第408章 風靡的紙鈔第341章 遷都與爭霸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617章 降!第248章 談判進行時第373章 懲罰第374章 營中兵法第227章 拖油瓶第483章 密信第299章 軍備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405章 宮中有變第69章 小鳥醫人第428章 新都建成第367章 諸國皇帝的震撼第228章 大戰落幕第54章 申城之戰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149章 貧民窟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190章 怠慢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357章 熱鬧的蒼城第461章 好戲即將開始第497章 楚國徹底滅亡第487章 雲國皇帝駕崩第95章 奪位陰謀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91章 魔教妖女?第30章 談判結盟第230章 大軍圍城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289章 迎接儀仗第601章 海軍較量第572章 秦堪麾下內訌第434章 蒼楚決裂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90章 遭遇追殺第52章 罪俘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378章 機關第17章 三王進宮第368章 軍種與軍團第40章 我們投降吧第527章 攻城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467章 身份不夠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571章 秦堪的無奈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212章 報復性的戰鬥第597章 入侵第219章 大結局第114章 義軍第141章 馳援?第92章 妙曦第97章 宮禁之變第550章 筵席爭論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340章 工業污染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3章 失職領罰第360章 跪下第254章 預備役第240章 麻將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321章 深夜探討第33章 一箭雙鵰第588章 滅魏第76章 鍊鋼法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436章 沉寂還是出擊第559章 康國對峙第550章 筵席爭論第566章 勸降第142章 申國之變第294章 君臣之裂第404章 世族發難第337章 出兵西境第253章 詭譎的局勢第25章 全盤否定第444章 提審第83章 登記造冊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199章 伏兵第578章 中計第440章 廢天子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391章 祭天第368章 軍種與軍團第566章 勸降第175章 機械紡織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366章 大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