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吳國攻邵,算是一個很突然的決定。

事關生死存亡,從上到下每一個吳國臣民,都非常清楚打贏這一戰有多重要。

消滅了這最弱的邵國,便有機會雄踞關口,不讓楚國的王畿之軍入關。

吳國君臣很明白,吳國的處境很糟糕,在這種大環境下,沒有一個國家會幫助吳國,同樣的也不可能有一個國家,會放棄吳國這塊肥肉。

不說其餘小國,就說楚國與莽國,甚至是阮國都不會善罷甘休。

解決了晉國,這些大國可以高枕無憂,放心的擴張了。

吳國當然知道,一旦諸國真的對吳國發力,那麼吳國的生存處境將會變得極爲艱難,幾乎沒有倖存的可能。

唯一的希望就是,吳國能抵住最初的壓力,表現出誓死抵抗的決心,讓幾個大國明白,吳國不是那麼好滅的。

這樣一來,各國還捨得投入大兵力來侵奪吳國嗎?

是的,吳國在豪賭。

賭的是,會盟之後各國不會就此安寧,賭的是幾個大國之間暗暗較勁,急於對周圍的效果擴張。

比如,阮國的周圍有臨國、曹國、曹國、蘭國等,這些國家可多要比吳國好滅得多,而且在地理位置上,阮國先解決掉這幾個近鄰,所帶來的國力提升,遠遠比距離阮國遙遠的吳國要好得多。

吳國君臣料想,這場戰事最大的變數就是阮國。

阮國之所以在會盟中,贊同諸國攻滅吳國,無非就是看在吳國腹背受敵,被周圍的諸國所不容,所以進來分一杯羹罷了。

真正打起來,得不到十足的利益的時候,阮國會不會調轉方向還不一定。

然後,就是楚國那邊。

吳國和楚國是世仇,去年還因爲坑了楚國一把,讓楚國遭受了百年來最大的慘敗和損失,所以壓根就沒有抱有任何和解的想法。

所以,吳國的想法是,頂住第一波壓力,待到阮國的意志動搖之後,就可以通過許諾給阮國一些利益,請求阮國退兵。

那個時候,吳國再尋求與雲國等幾個在會盟上支持吳國的國家結盟,便是水到渠成。

至於蒼國那邊,只能說可笑。

會盟的時候,當吳國皇帝聽到蒼國皇帝的話,還是被嚇得不輕,一顆心涼到了底。

但是,在回來的一路上,吳國皇帝仔細思量,心裡漸漸冷靜了下來。

會盟中,楚國對蒼國的戒心那麼嚴重,會讓蒼國有機會染指吳國?

劃分王畿之地時,蒼國會捨近求遠謀取毗鄰吳國的城池嗎?

很明顯,不太可能。

шшш ☢TTKдN ☢CO

楚國,一定會出於戰略考量,對蒼國所奪之地進行限制。

這樣一來,除非是真如蒼國皇帝所說的那樣,諸國到了撐不下去的那一刻,否則蒼國還真不可能會出兵。

於是,整個局勢就明朗起來了。

吳國君臣想通了這一點,幾乎是欣喜若狂。

在這之前,吳國的軍隊中,就已經瀰漫起了這樣的一種思想,雖然有高層刻意營造的成份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士卒們都很受用認同。

於是,就爲今天的談話,奠定了基礎。

在大家看來,滅了邵國之後,戰局就會明朗很多,吳國的希望還很大,僅僅是一個楚國,吳國還是能夠應付的。

即便是在這次危機中,失去一些土地城池,在吳國君臣的眼裡,也是划得來的。

當然,這是一種樂觀態度。

在吳國皇帝等少數幾個臣子的心裡,仍然明白這是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因爲很多事情,都要歸結在巧合之上。

譬如,此時在帳內,吳國皇帝掃視了帳內諸位將軍,繼續道:“邵軍若放棄陳地諸城,轉而不斷撤退,則我軍兵分兩部,主力進逼相持,既不立即開戰,亦不能使其脫離,另分一軍在後,一城一城接手整肅城防,鞏固我軍後方,待到邵國大軍再無後撤之路時,我軍再行整合,尋機與邵軍決戰!明白否?”

“明白!”

“可有異議?”

“沒有異議!”將軍們整齊一聲,沒人猶豫。

畢竟,大家都不傻子,皇帝陛下平日裡根本不涉及軍旅,現在佈置得井井有條,顯然是預先就與謀士大將商量好的,定然也沒有應變之力,這個時候提出什麼異議,萬一皇帝陛下沒有準備,應答不上來,豈不是打臉麼?

一來,可能平白地惡了皇帝陛下。

二來,大戰在即,全軍最重要的是統一心思,此時若是把皇帝陛下搞懵了,以至於讓整個戰局出什麼岔子,對全軍不利。

即便是有什麼建議,還是私底下再說爲好。

“此戰關乎國運,決戰以總方略爲上,但有異議,儘可明說。”吳國皇帝特意補充了一句。

“紮實!可靠!易行!陛下雄才大略,臣等佩服!”

“實乃吳國之福,避了此劫後,定要叫那楚國好看!”

“滅了邵國,讓諸國看看我吳國實力!”

諸將義憤填膺,血氣十足。

“陛下,末將有話要說。”

忽然,從靠近簾處站出來一位將軍,拱手道:“陛下,當今天下諸國,目光都聚集在蒼城會盟,聽聞邵國皇帝並未歸國,一應大小事宜,由先從蒼城返回的太子儲君及一應大臣決斷,這正是我們的一個大好機會。”

此話一出,諸位大將心思各異。

有嗤之以鼻的,有認真揣摩的,有心裡厭惡的,也有爲之擔憂的,不一而足。

吳國皇帝眉頭一挑,他剛纔心裡還暗暗有些竊喜,以爲自己的三言兩語,就調動了全軍將軍們的士氣,沒想到這個時候,跳出來一個反對的聲音。

不是說不喜,但是總的來說,心裡還是有些反感的。

那將軍約莫四十來歲,叫什麼名字他也不清楚,但還是問道:“將軍請說。”

“陛下!臣以爲大戰之中,軟硬兼施,攻心爲上!”那大將跨前一步,拱手高聲道:“臣以爲,陛下該派出大臣,前往邵城策反邵國重臣,許之以利,赤誠相待,趁此邵國皇帝不在國內的機會,正好大展宏圖,若果真有成效,則我吳軍可保存力量留待防守諸國入侵,又可得邵國財寶糧草,甚至可凝聚二十萬大軍爲吳國所用,何樂而不爲?”

第295章 會盟開始第78章 君臣討論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598章 打響第436章 沉寂還是出擊第109章 爲蒼國之崛起而讀書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253章 詭譎的局勢第103章 行刑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41章 投名狀第8章 君權神授第28章 澤王斷臂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331章 喪家之犬的晉國皇帝第459章 蒼國真面目第184章 燭光晚餐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600章 大蒼六年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234章 俘虜之爭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577章 太子歷練第60章 陣法顯威第256章 錦衣衛的干涉第540章 排兵佈陣第499章 六國攻蒼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346章 天子之劍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285章 火鍋外交第597章 入侵第449章 點醒第33章 一箭雙鵰第590章 東巡第602章 浩蕩大勢第414章 應對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194章 皇見皇第97章 宮禁之變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527章 攻城第153章 往上爬第114章 義軍第384章 確立貨幣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326章 慌亂的晉國皇帝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308章 成功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107章 君臣謀算第484章 抉擇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340章 工業污染第96章 民間反應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328章 圍城第44章 構築營寨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225章 洞國與蒼國的決戰第434章 蒼楚決裂第10章 強推政令第113章 蠶食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225章 洞國與蒼國的決戰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247章 合議第330章 拒之門外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156章 老嬤嬤第608章 波瀾壯闊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172章 素女功的威力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365章 募兵制第386章 要把女帝擄進宮第256章 錦衣衛的干涉第387章 談條件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211章 與洞國合作第372章 閱兵進行時(四)第2章 亡國氣象第431章 遷都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565章 士氣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192章 風雲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