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諸國態度

太鼎六年五月,各國陸陸續續都收到了蒼國的國書。

雖然沒有說是合盟攻晉,但是各國多多少少都能夠猜到一些。

一開始的時候,也有一些國家嗤之以鼻。

但是,阮國、楚國、吳國、魏國、雲國等國家,都接連表示會參加會盟之後,這些國家的態度終於改變了。

阮國和楚國會盟,這也解釋得通,畢竟現在已經成了晉國的競爭對手,居安思危之下,巴不得這種反對晉國的聯盟多一些纔好。

魏國和晉國更是有着深仇大恨,算是一個鐵桿支持者。

但是,吳國和雲國也表示要參加會盟,這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比如雲國,這一個新崛起的國家,在諸國中也只是嶄露頭角,雖然接連滅了幾個國家,但是卻是藉助了部分楚國的力量,這個樣一個國家,做出如此高調的行爲,顯然是有些不太合時宜了。

偏偏,諸國的君王還就對它高看一眼,認爲雲國的皇帝此舉,必有深意。

吳國就更不用說了,兩個月前與楚國還是盟友,合謀攻楚,百萬大軍調集到了楚國的邊境,就等着一場裡外夾擊,不求覆滅楚國,至少也能將之重創。

可是事實的結果是,吳國被晉國擺了一道,這其中雖然十分氣憤,但是一個成熟的君主,是不會意氣用事的,按理來說應該順水推舟,在如今晉國與楚國接壤的形勢下,繼續與晉國合作。

但是,吳國沒有。

諸國君主都很驚詫,有些無所適從。

該參加嗎?

對於一些小國而言,有憂慮也有忐忑,也有人認爲這是一個機會,舉國籌備戰事,意味着一場大變革即將來臨。

但是,這種準備並不是說要去參加蒼國主導的會盟。

因爲沒有哪個國家敢隨便得罪晉國。

萬一到時候響應的國家寥寥呢?

要知道,現在雖然有阮國、楚國、吳國、雲國響應,但是晉國也是有盟友的,雖然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國家,但是有這十幾個小弟的幫忙,在戰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況且,這次會盟能不能成功還不一定呢,大禮王朝歷史上,還從未有過諸多國家一起會盟,去對抗霸主的先例。

就說那發起會盟的蒼國,還正在北境與盛國幹仗,一看就讓人很不放心。

一時間,衆多國家都保持着觀望的態度,靜觀其變,看接下來的形勢發展如何。

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

直到五月中旬,突然傳出了一個消息。

大禮天子,在蒼國的幫助下,走脫了!

天子,乃是各國名義上的共主,代表着整個大禮王朝,更是一些小國存在的法理依據,也被視爲唯一能夠承襲天命,與天地深層次溝通的人。

在過去,即便是晉國這個盟主每一次會盟,也都需要請天子賜予鼎食,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無懈可擊。

這一次晉國驟然吞併天子王畿,在攻取了王畿之後,最重要就是將姬氏一族全部覆滅,如此才能將大禮王朝徹底埋葬在歷史煙雲中,利於晉國下一步戰略的推進。

可是,沒想到中途生出了這樣的波劫。

大禮天子姬郝本來已經被圍在了京都,四面八方的城池都已

經被佔領,一些王公貴族也投降了,他已經在劫難逃。

本來,姬郝壓根不抱任何希望,因爲他知道,一旦晉國攻破了京都,作爲天下共主的他,絕對被會除之而後快。

他正準備自裁。

但是沒想到,忽然一羣女子帶着一批人,從天而降。

姬郝逃脫了。

帶着大禮王朝的天子璽,以及一干重要的東西,深夜被帶離皇宮。

爲了防止晉軍不承認這個天子,白梅等人還特地讓姬郝在城內的高處轉了一羣,發佈了一道天子詔,痛斥晉國的惡行。

快到了邊境之地,也是最爲危險的時候,麒麟軍突破重重封鎖,進入了王畿之內接應。

再到蒼國晉國,總算是有驚無險。

姬郝還沒踏上蒼國大地,消息就已經傳開了,十幾日的功夫,各大諸侯國都得到了這個消息。

局勢,立即逆轉。

如果說,前一刻各大諸侯國還有些擔心蒼國是否有能力會盟,成爲攻打晉國的主力之一。

那麼現在,是徹底的信了。

從晉國嘴裡奪食的這種行爲,算是徹底將晉國得罪,兩國之間的關係,註定無法調解。

……

各國的反饋一條條全部傳到了蒼國。

楊沐讓人將各諸侯國的信息,都標記在一張大地圖上。

過去三年,大禮王朝的局勢風雲跌宕,從五十六個國家,銳減至三十五個。

這其中,還包括一些正在征戰,搖搖欲墜的國家,譬如雷國、蔡國、蔥國等等。

在十幾日前,對會盟一事做出迴應的,尚且不到十個。

可是就這幾日,陸陸續續就有更多的人迴應了。

這並不讓人意外,除了晉國這個老牌盟主之外,無論誰來召集會盟,都會讓人不信任。

如果最後不是蒼國搶得了大禮天子這一杆大旗,影響力會小很多。

不僅如此,這還會牽涉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會盟路線和出兵事宜。

如果很多國家不贊成會盟一事,那些支持國家的過境就是大問題,畢竟是一個國家的皇帝,哪能以身涉險,進入到別國的境內呢?

之後的調兵遣將,也是同樣的道理。

……

會盟之期,暫且是定在六月初十。

並不是說趕時間,而是因爲這一天,是大禮王朝的立國之日。

當初,大禮王朝的先祖趁着長生帝國崩潰之際,趁機割據一方,又因爲局勢不太穩,勢力錯綜複雜,很多地方還是人跡罕至的蠻荒地帶,所以定下了分封之制。

直到今天,四百餘年過去了。

當初被分封的諸國一片生機勃勃,繁榮昌盛,而大禮王朝卻被晉國所覆滅,分崩離析。

在六月初十這一天,以天子名義會盟,討伐不義,可以說是再好不過了。

這是蒼國第一次舉行盛會。

也是蒼城第一次迎來各國皇帝的尊駕,禮部和外交部忙得不可開交,連戍守皇城的五萬禁軍,也都全部調派出來維持治安和秩序,一旦遇到什麼可疑人員,全都要審查一番。

當然,這只是蒼城中的變化,老百姓真真實實感受到的。

第208章 死志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31章 奇人軍師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170章 皇帝生病了!第446章 交易(上)第519章 大炮的預想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126章 連弩顯威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103章 行刑第461章 好戲即將開始第461章 好戲即將開始第100章 壞人死於話多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393章 半喜半憂的邵國第103章 行刑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317章 震撼和疑惑第397章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197章 諸國伐魏第285章 火鍋外交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156章 老嬤嬤第450章 增加關稅第153章 往上爬第590章 東巡第408章 風靡的紙鈔第447章 交易(下)第571章 秦堪的無奈第492章 運兵船第410章 徐樂水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352章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49章 接收降卒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355章 敗露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507章 慘劇第107章 君臣謀算第500章 朱雀軍團的奇怪舉動第429章 參觀新都第418章 天價玻璃塑像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381章 多贏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586章 武國降伏第369章 閱兵進行時(一)第329章 天意北遷第353章 阮採蕊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540章 排兵佈陣第326章 慌亂的晉國皇帝第219章 大結局第25章 全盤否定第108章 上河村見聞第478章 驚天鉅變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262章第393章 半喜半憂的邵國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68章 補償第189章 抵達晉國第542章 重創第92章 妙曦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327章 國師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227章 拖油瓶第148章 策馬出巡第93章 吮吸毒素第535章 組成聯軍?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342章 新都構想第88章 村長第22章 巡視軍營第265章 平等的交易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567章 降軍成主力第173章 醒來第358章 天子出現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510章 塔防?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323章 伊水倉第180章 炎國第96章 民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