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霸主之爭

孔尚賢拜道:“臣以爲,陛下應當前去會盟。”

“哦?”楊沐點頭,道:“朕對諸國事宜不太熟悉,愛卿既然頗有研究,不妨直說。”

孔尚賢拱手,道:“陛下請看這江山萬里圖,當今霸主晉國乃是諸國中疆域最爲遼闊之地,周邊四國一直以晉國馬首是瞻,而近些年來,晉國先帝駕崩,導致諸皇子爭奪皇位,雖然最後平息了動亂,但是晉國的國力大跌,反觀南方,楚國日益崛起,有挑戰霸主之心,所以纔有了這一次會盟。”

“這麼說,這一次會盟是晉國爲了維持霸主之位,刻意打壓楚國而爲?”

“不算是打壓。”孔尚賢搖搖頭,道:“臣早些年曾經在楚國遊歷,見到過楚國的情況,當今楚皇確實是難得的雄才,但是其國內的弊端太多,諸王族勢力太大,絕非一時能擺脫。”

“哦?朕倒是有些好奇,那些大的諸侯國,與鄭國有什麼不同。”楊沐問道。

“各大諸侯國,最先乃是大禮王朝分封,國內的體制基本上與大禮王朝的皇室相同,只是不敢稱帝罷了,國內的土地也都是一級一級的分封下去,上層貴族有恃無恐的剝削百姓,這一點比鄭國尤有過之。”

孔尚賢頓了頓,又道:“只不過,後來隨着大禮王朝皇室衰落,各國不尊王令,開始互相攻伐吞併,逐漸意識到了民心的作用,情況大爲好轉。只是普遍來說,都還是在不停的剝削百姓,相比之下,楚國嚴重一些罷了。”

“那爲何楚國又有能力挑戰霸主之位?”

“一增一漲,加之楚國近年來也時有改革,其國家內物產豐富,接連吞併了周邊幾個小國,導致國力大增,若是過個十幾二十年,的確有稱霸天下之力。”

“那晉國爲何還這般如臨大敵?當下之緊要,更應該發展國內,把楚國給比下去,而不是與會盟。”楊沐問道。

“陛下想得太簡單了,若只是楚國有爭霸之心倒也罷了,天下之大,諸國並存,霸主卻只有一個,其餘的幾個大的國家,亦有一較長短之心。而西方的魏國就是其一。按照盟約規定,各國三年覲見一次盟主,而魏國已經有十年不曾對晉國覲見,前些年諸皇子爭位之時,還派軍隊襲擊,趁機覆滅了晉國的幾個附屬小國,雖然沒有楚國那般公然奪取霸權,但也不遠了。”

楊沐恍然大悟,也就是說隨着時間的推移,晉國的霸權正在衰落,強大的諸侯國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涌現,真正的大爭之世已經開啓。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迎來一場吞併潮,強者存,弱者亡,不思進取的國家只能被歷史的車輪狠狠碾過。

“若朕要前去會盟,對蒼國有何幫助?”楊沐問道。

“請恕微臣直言,我大蒼若要對外擴張,遲早要與大盛國發生碰撞,而大盛國,此時或許沒有把我大蒼國放在眼裡,但是一旦天下大亂,它必然會打我蒼國的主意以求壯大己身,所以我們必須先發制人。”

“先發制人?”

“乘此機會,與晉國和大洞國交好,他日若是大盛國與之發生戰爭,便是我蒼國的機會。”

楊沐笑道:“愛卿之策,似乎很耳熟,當初你我君臣初見之時,亦是諫言聯合申國,一起抗衡鄭國,如今又是這樣。”

孔尚賢也放鬆了下來,哂笑道:“陛下心若明鏡,設立了外交部,想必也知道邦交之間,無外乎縱橫二字。只是這次與晉國和大洞國結交不同,我們並沒有結盟之心,而是攛掇他們與盛國爲敵,等待時機從中獲利。”

楊沐也十分贊同這種觀點,就如同歷史上的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靠的有兩件神器,一是商鞅變法,二是合縱之術,前者發展了經濟和軍事實力,招徠了天下賢士,後者讓秦國以一敵六,每一次面臨大危機之時,都可以在驚險中化解。

只是,楊沐對於洞國的作用持懷疑態度,於是問道:“大洞國與大盛國,一定會爆發大戰麼?我蒼國不能這麼一直等下去吧?”

“洞國與盛國乃是世仇,邊境之地一直互有摩擦,是否會開戰的話難以確定。但如果我們與大盛國爆發戰事,一旦僵持不下,大洞國一定會趁機發兵!”孔尚賢分析道。

楊沐的眸子一亮,這的確是一個好機會,比寄希望於盛國和洞國發生戰爭還要可靠。

到時候,麒麟軍訓練完成,強大的騎兵部隊肯定能夠與大盛國一較長短,大洞國發兵之後,將直接改變戰局平衡,大盛國腹背受敵,肯定是顧不過來。

孔尚賢將地圖攤開,指着其中一個道:“蒼國要想去晉國,有兩條必經之路,要麼取道大盛國,再穿過大洞國直抵晉國,或者先去炎國,經過商道便可。”

“此次會盟,是在晉城?”

楊沐好奇,一般會盟都是以事爲主,選在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地方,也防止政變之類的,一般不會在霸主的本國,但是聽孔尚賢的意思,是讓他直接去晉國。

也就是說,這次會盟的地點,是在晉國的皇都!

“這一次,可以說是選擇陣營的一次會盟,算起來總共有三方勢力,非此即彼,這就等於是逼迫各諸侯國做一個選擇,然後就是爲了防止意外,所以晉國這次會盟,將地址選在了國內。”

楊沐點頭,問道:“卿以爲,朕該從何處取道?”

“現在言及爲時尚早,還要等出使炎國的臣子回來,若是能夠從炎國通行,便從炎國進入,若是不能,再考慮盛國。”

“也好。”

楊沐也認爲應該先等等,如果出使炎國成功,或許是一個新的契機,他也可以藉此機會與炎國的君主交流。

畢竟,炎國的大部分領土雖然是從盛國分裂出去的,但是與盛國的關係並不怎麼好,如果炎國的君臣有進取之心,那麼必定會視蒼國爲盟友。

總之,這一次會盟對於蒼國非常的重要,只要與晉國建立同盟關係,大盛國便不敢輕易的進犯蒼國,每拖一個月,蒼國便多一分勝算,待到麒麟軍編練完成,蒼國的國力大漲,就可以完全不懼。

甚至,還可以提防在戰勝之後,有別的國家趁虛而入。

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158章 奴隸稅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42章 收服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572章 秦堪麾下內訌第131章 投石車第289章 迎接儀仗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531章 魏軍氣惱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15章 政令推行第365章 募兵制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63章 論功行賞第103章 行刑第498章 天下爲敵第272章 亂局第341章 遷都與爭霸第470章 大運河第118章 出征!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568章 範國投降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194章 皇見皇第546章 端王使蒼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331章 喪家之犬的晉國皇帝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8章 君權神授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298章 諸項事宜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17章 三王進宮第403章 唐艾的計謀第126章 連弩顯威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258章 卷軸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526章 勾心鬥角第387章 談條件第240章 麻將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464章 碾壓二第287章 特殊的禮物第589章 設想和佈置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84章 微服私訪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382章 邦國貿易聯盟第180章 炎國第585章 阮西瓊的野心第170章 皇帝生病了!第296章 合盟相商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113章 蠶食第149章 貧民窟第141章 馳援?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51章 奔襲糧草第140章 大勢已去第530章 積分激勵第600章 大蒼六年第89章 貪腐問題第200章 戰爭前奏第229章 摧枯拉朽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264章 推銷皇帝第64章 胡駭的遭遇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108章 上河村見聞第263章 暗棋第285章 火鍋外交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610章 抵達第69章 小鳥醫人第547章 接見第176章 盜版和過路費第341章 遷都與爭霸第448章 熊敏訥的憋屈第615章 比照謀反第135章 燎原之勢第469章 接見第165章 焦急的異國商人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123章 義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