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封地和報紙

地圖攤在朝殿中央,頓時引起了朝臣們的爭相觀望。

這,是一塊新的土地?

朝臣們的興趣很大,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對土地的渴望都像是生命一樣,發現這一塊未被開發之地,如同餓狼發現了一塊鮮肉。

相反,少數一些聽聞過風聲的人,則是興趣缺缺。

一個離岸島嶼,有什麼用?

人口遷移,墾荒建城,都不是一個小工程,等到能夠獲取利益的時候,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而且,聽陛下的意思,似乎是要將之作爲申國皇族的封地。

就連一向沉着穩重的範宏濟,也皺起了眉頭,奏問道:“敢問陛下,是要將此地全部分封?”

“沒錯,凡是向我蒼國歸附之君王,都是深明大義之人,應該被善待。不過,此地有一縣之大,足以養民三十萬,不能全部封予一人。”

“陛下是想將申、鄭兩國的皇族,都安置在內?”範宏濟有些明白了。

“不錯,不僅是他們兩國。”楊沐道。

朝臣們皆對視了一下,心裡明白了楊沐的意思。

不僅僅是兩國,也就說還有更多的國家?

陛下的心,很大呀……

楊沐道:“此地,就叫做歸義島吧,衆位愛卿來討論一下,這二十五個鄉鎮該如何分封。”

怎麼分封?

又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衆臣交頭接耳,也紛紛建言。

有人認爲,應該將整座歸義島分隔開,然後分封給鄭國和申國的君臣,有人認爲應當將整個島嶼設爲一個島嶼,所有權歸兩國君臣共有,日後若是分封其他人,則可以直接劃歸上去。

衆說紛紜,就連楊沐都難以抉擇。

這時,禮部尚書王膺站了出來,手持笏板,道:“臣以爲,應該效仿戶部的田丁制度,從兩國遷移的人口着手。”

“哦?愛卿請講。”楊沐一下子來了興趣,聽了這麼久的扯皮,還是第一次聽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觀點,也算是耳目一新。

王膺頓了頓,道:“陛下曾說,島嶼上並沒有民衆,需要大量遷移人丁,臣以爲此事非常不妥。一則,島嶼太大,需要的人丁巨大,非三五萬不可達成。二則,我蒼國百廢俱興,戶籍制度剛剛建立完備,市井鄉野難覓流民蹤跡,百姓們安居樂業,官府也有相應的計劃,貿然遷移人丁,之後的部署就會被打亂,戶部幾個月的幸苦付諸東流,又將重新組織人手登記覈驗。”

“那依愛卿之見,該當如何?”

“我朝廷只管派人築城,城池之權歸爲朝廷管轄,派官府管理。二十五鄉鎮,可對外分封。而人丁之事,則是各國的皇族自帶。”

“自帶……”

楊沐呢喃了,不由得靈光一閃,總算是明白了王膺的意思。

各國的皇室必然有宮女太監等附屬人員,以及死忠護衛和家人,可以允許他們隨各國皇族一起進入封地,即可解決人丁問題。

待到各封地內的人口一多,城池必然也將繁榮起來,陸岸上的民衆,纔會慢慢自主的遷移。

而對於封地,王膺表達的意思也很簡單,劃分出一塊地盤之後,各國皇族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內開墾,其餘的鄉鎮維持原始狀態,以後要是再有人被賜封,也是同樣的步驟,不用再騰出地方。

“愛卿言之有理,不過……封地該賜封多大爲好?”

“臣以爲,一個鄉鎮足矣,太大則生亂。”

“臣以爲,十個鄉鎮,方能彰顯我皇恩德。”

“臣以爲……”

說到封地大小,臣子們紛紛各抒己見,皆言之有理。

“依朕看,兩國就都賜封三個鄉鎮吧,其餘一切事宜,由禮部王膺處理。”楊沐大手一揮,也懶得再聽了,這一次晚朝的作用就是給諸臣子吹吹風,爲接下來的兩國歸附做一個鋪墊,並沒有多少實質意義上的利益較量。

第二日,除了科技部和醫藥部,其餘的各個部門皆派出了人去申鄭兩國,就連工部都帶着一大堆工具,去歸義島上進行二次繪測,準備開工建城。

當然,科技部和醫藥部也沒閒着,近期在民間招收了大量思維敏捷的年輕人,開設一個個研究小組,鑽研楊沐傳授的《本草綱目》《千金方》《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著作。

據說,科技部尚書歐冶,已經一個月沒回家了,直接在官衙裡鋪了張牀,除了吃飯睡覺,一門心思撲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

苦心人,天不負,這段時間來,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豐碩的,多項研究都穩步進行,其中幾項秘密技術楊沐見過,正在暗地裡籌劃,爲蒼國接下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

十一月初六,在第二期《大蒼時報》上,出現了有關封地的內容,很快被搶購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大蒼時報》從第一天發行開始,這種新奇的事物迅速在皇城中傳播,無論是好奇也好,真正感興趣也好,也不管認不認字,幾乎每一個家庭,都爭相購買。

甚至,還出現了哄搶的現象,一張報紙的價格,一度漲到了五文錢。

賣報紙的商鋪和小販,簡直賺翻了,彷彿活在夢裡一般!

沒辦法,報紙的誘惑力太大了。

人類是羣居動物,無論是身處何位,都是喜歡議論政事的。

以往,這個世界上還從未聽說有什麼報紙,老百姓與政事毫無關係,往往朝堂上的一道政令,十天半個月還沒什麼人知道,老百姓們閒暇之餘議論國家大事,基本上都是靠臆想,皇帝扛着銀鋤頭種地的笑話,也並不新鮮。

而現在,只要一張紙,老百姓們就能知道朝堂上發生了什麼。

那些認識一些字的,大冷天躺在暖和的牀上,攤開一張報紙,看完政事看知識,看完知識看小故事,看完小故事憧憬一下未來的美日子,愜意之極……

在這個娛樂和傳媒匱乏的世界,報紙無疑成了普通百姓與整個國家和社會溝通的橋樑,一張報紙看完,似乎整個國家發生的事,都成竹在胸。

一報在手,天下我有!

當然,天下談不上,至少蒼國是跑不掉了,神秘的朝堂和上層貴族的活動,大家多少都能知道一些。

在看完報紙後,街坊鄰居聚在一起,話題似乎也多了起來,圍在一起指着報紙上的某個地方,不說個唾沫橫飛,那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報紙,成了一個現象級的物品!

所以,當楊沐看到邸報司的奏摺時,着實吃了一驚。

第一期報紙,發行了兩萬份,被搶購一空。

第二期報紙,發行了三萬份,還是被搶購一空。

楊沐有一瞬間的懷疑——蒼國老百姓識字率和購買力,到這個程度了?

雖然,每一期報紙中,都有五千份被分派到鄭申兩國,但是對於蒼國現有的人口來說,這個數據還是大得嚇人。

詫異之餘,楊沐更多的是高興。

報紙,在統治者看來,控制百姓思想的作用似乎更多一些,也是一種極爲強大的輿論宣傳武器,以後的治國理政,都會簡單很多。

同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眼光和這個世界的人,隔着一條天塹。

在後世,由於互聯網的衝擊,傳統紙媒已經沒落得不成樣子,大多數依靠一些機關單位死撐,半死不活,所以他也就一直沒怎麼在意,覺得報紙很普通,創立的初衷只是當作闢謠的工具。

但是在這個世界,報紙的出現拓開了老百姓獲取消息的渠道,所有的信息不再侷限於口口相傳。

乃至於,報紙上一個非常簡單的小故事,都會被人津津樂道。

報紙的出現,就猶如互聯網剛興起時的網絡衝浪一樣,讓老百姓們沉浸癡迷。

據瞭解,城中的酒館和客棧,就特地訂了一些報紙,貼在顯眼的地方,安排識字的人朗讀給客人們聽,當作一個攬客的手段。

第252章 修路和軍糧第382章 邦國貿易聯盟第102章 叛亂之後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103章 行刑第222章 議事第399章 吳邵之策第108章 上河村見聞第610章 抵達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329章 天意北遷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198章 邦交第240章 麻將第9章 利益分配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54章 申城之戰第336章 族議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140章 大勢已去第356章 不簡單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391章 祭天第471章 大運河的考量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175章 機械紡織第502章 焦慮的朱雀軍團?第450章 增加關稅第156章 老嬤嬤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533章 臨戰第122章 鄭翰亮劍第327章 國師第399章 吳邵之策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90章 遭遇追殺第528章 兩軍同攻第251章 新的局勢第336章 族議第302章 佈局出兵第341章 遷都與爭霸第482章 雲國變故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170章 皇帝生病了!第162章 封地和報紙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66章 烽火再起第463章 碾壓第492章 運兵船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572章 秦堪麾下內訌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502章 焦慮的朱雀軍團?第494章 投降共識第531章 魏軍氣惱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253章 詭譎的局勢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4章 城門戰局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85章 落魄母子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391章 祭天第608章 波瀾壯闊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484章 抉擇第567章 降軍成主力第483章 密信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124章 圍城第93章 吮吸毒素第559章 康國對峙第19章 解惑陽謀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347章 大朝會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176章 盜版和過路費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195章 逛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