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爲時未晚(一)

能得到皇后娘娘親賜的九鬟釵,名貴與否還在其次,真正要緊的,是這背後暗示的含義。其他幾位小姐看向於家小姐的眼神都有些變了,只有於秋婉自己得意洋洋,斂衽拜謝時,不失時機地對馮妙說:“臣女聽說皇后娘娘對詩詞很有造詣,自己寫了幾首不入眼的,等娘娘得閒,想拿給娘娘指點一二。”

馮妙注視着她還帶着稚氣的臉,這些年輕的女孩兒,總是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以爲靠詩詞歌舞就能贏得皇家的青睞,以爲一支金釵就能護住自身安穩。世上的事從來沒有捷徑,交出多少真心和心甘情願的代價,才能得到多少回報。但這些道理,不親身體會過,是永遠沒有辦法體會的。

她現在需要的,是於家那位將軍的忠心,對這位於家小姐的青睞,不過是她用來拉攏人心的手段罷了。馮妙輕輕點頭:“好,本宮經常有空。”

這一天過後,人人都心知肚明,於家的小姐多半會是未來的皇后,高家的小姐憑藉出身,或許將來能封個夫人。可只有元恪自己心裡清楚,那天的十二位小姐,都穿着中規中矩的衣裳,梳着效仿皇后的髮式,面目模糊得他回到永泰殿便已經想不起來了。只有窗外那個小姑子,揉着草莖東張西望的樣子,不住地在他腦海中閃現。

監國太子,想要找到一個普通的姑子,實在是易如反掌,甚至不用他親自開口,身邊的侍從就已經揣摩着他的態度去打聽了來,那些姑子是從明懸寺來的。那個年輕的小姑子,法號叫做靜圓,是從小在明懸寺長大的孤兒,今年還不到十二歲。靜圓,靜圓……他從不知道,如此普通的兩個字,也可以這麼美好。

他命人準備了成箱的金銀器皿,直接送去明懸尼寺,又命人給寺中的佛像加塑金身。偶爾有幾次,他也會派人去明懸寺請姑子做法事,點名要這個叫靜圓的小姑子來誦經。他從不露面,而是藏身在簾後悄悄地看。那小姑子還帶着小動物一樣的驚慌懵懂,誦經時睫毛不停地顫抖,顯然並不像其他年長的姑子那樣心如止水。

元恪得意地微笑了,那小姑子跨出宮門前的回頭一望,已經泄露了她的心思,她喜歡奢華繁複的皇宮和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像個偷窺獵物的獵人一樣,一點點收緊手裡的網。他從沒告訴過任何人,這個叫靜圓的小姑子,笑着擡頭的側臉,有幾分像從前宮宴上的馮母妃。

洛陽城中歌舞昇平時,元宏正在谷塘原行宮中眉頭緊鎖。他知道雲陽鎮的地形易守難攻,卻沒想到那裡的守軍實力也很強悍。右裨將帶去了一萬人,猛攻數日竟然毫無進展。萬幸的是,右裨將趕到時,王玄之還活着。

王玄之不肯先回來,只讓快馬報信的兵卒,帶回了一句算是請罪的話:“生爲男兒,誰都有個熱血衝頂的時候,只要能報得了王氏滿門上下和幼妹幺奴的仇,玄之必用後半生償還皇上的恩義。”

元宏氣得發笑,對侍奉在跟前的元勰說:“他這是在向朕請罪,還是在威脅朕?他先能活着回來,再跟朕說這些誇口的大話!”王玄之爲了報仇雪恥,恐怕連死都不怕,可要是不能帶着活的王玄之回去,只怕馮妙永遠都不會原諒他。

報信的兵卒又取出一塊殘破的絹布,雙手捧到始平王面前,說是王玄之叮囑,務必要交給皇上的。始平王元勰趕忙接過來,送到元宏手中,悄悄示意那兵卒退下。那絹布像是從衣襟上撕下來的,上面還帶着已經乾涸的血跡,正中用炭灰寫着幾個字:雲陽興安陵。

元宏把布攤開在桌面上,目光掃過羊皮地圖上用墨勾出的那個圓圈,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雲陽興安陵正是蕭鸞生前爲自己修建的陵寢。他猛地站起來,原來這纔是王玄之真正的意圖!

大軍南下時,蕭鸞已經病入膏肓,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他篤信厭勝之術,認爲人死後再移動十分不祥,便提前趕往自己的興安陵,隨行護衛的,也正是整個南朝最精銳的人馬。

此時的建康,必定人心惶惶,防守也很薄弱,正是一舉攻破的好時機。王玄之急着趕去雲陽,一半是出於自己的私心,想要趕在蕭鸞嚥氣之前,親手替冤死的王氏滿門報仇。另一半卻是爲了拖住蕭鸞的兵卒,給元宏製造攻破南朝的時機。這纔是他熟悉的王玄之,把一切都安排得滴水不漏,卻把最後一擊留給元宏,免得再犯下功高震主的大忌。只要與馮妙無關,任何事他都可以佈置得周全妥帖。

最難的抉擇又回到了元宏手上,大軍已經修整了將近一個月,正是繼續開拔的好時機,是去一舉攻下南朝都城,還是分兵去救援被困的王玄之?

他的神色漸漸變得凝重,最終緩緩開口,對始平王元勰說:“傳朕旨意,派一隊人馬到兩軍對陣處散播流言,就說南朝皇帝蕭鸞已死。再叫所有兵卒將領做好準備,五日後南下攻城!”

洛陽城內,元恪剛剛從成堆的奏表中擡起頭來,輕輕活動着發酸的肩膀。前線的戰報也混在其中,皇帝一到谷塘原行宮,軍中就士氣高漲,他開始逐漸體會到了元恂的悲哀,有這樣一個英明神武的父皇,做太子簡直是世上最苦的差事,無論監國時怎麼做,大臣們都會在心裡拿來跟皇帝比較。即使真有登基即位的那一天,也永遠都逃不開父皇的影子。

元恪想讓自己放鬆一下,叫來貼身的小太監,讓他拿着自己的令牌去明懸寺,把靜圓接回來。獵人手裡的網已經收得差不多了,這幾天宮裡要選一批新的宮女,正好可以把靜圓混在裡面,再想辦法要到永泰殿來伺候。

小太監自然懂得主子的心思,不用他仔細吩咐,就忙不迭地點頭答,匆匆去了。過了大半日,那小太監纔回來,卻不像去時那樣一臉喜色,惶急地向元恪稟告,靜圓已經不在明懸尼寺內,前幾天就被某位貴人的馬車接走了,不知去向。

元恪只覺得一股火直衝頭頂,能調看宮中出入記錄和銀錢支出的人,只有皇后。他說不清究竟是哪種情緒佔了上風,或許是爲了中意的女孩兒不見了而惱怒,也或許是因爲他心裡的隱秘被人窺破了而羞窘,他看中這個小姑子,只是因爲她純淨的笑像極了那個人。

一連幾天,元恪都覺得胸口像憋着一團火。他在宮中還聽到流言,說皇帝有另外一道密詔留給皇后,其實是要把皇位傳給最鍾愛的幼子元懷,因爲用來封裝冊立太子詔書的金筒,本來應該是一對兒。

想起那個還整天咬着手指的弟弟,元恪就覺得不快,父皇偏愛他,馮母妃也偏愛他。身爲年長的太子,元恪不會承認,他在嫉妒這個年幼的弟弟。陰暗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就會瘋狂地生長。他忽然惡毒地想,應該讓這弟弟永遠從宮中消失,馮母后的注意,就會重新回到他身上了,他仍舊是最聰慧的皇子……不,他會是惟一的皇子了,如果知道這個弟弟會奪走馮母后的全部注意力,就應該趁着元懷還只會揮舞着手臂“呀、呀”叫着的時候,把他掐死在搖車裡。

元恪開始命人悄悄留意元懷的動向,摸清了他每天下午會到宮中的荷塘邊玩一會兒,每次身邊都只有一個叫靈樞的宮女跟着。下午這時間很好,宮女、太監都昏昏欲睡,大半個皇宮都是安靜的。元恪只帶了一個心腹太監,沿着宮中小路往荷塘邊走去。

離着十幾步遠,他就聽到元懷咯咯的笑聲。靈樞正用一隻藤條編成的小球逗着他,繞着荷塘邊一塊怪石來來回回地跑個不停。

元恪一面不屑地想,父皇和馮母后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沒心沒肺快活得像只搖着尾巴的小狗一樣,一面卻又咬牙切齒地嫉恨,他自己在這個年齡,已經知道身爲皇子不能這樣跑跳大笑了。

他剛一走近,元懷就張開兩隻小手撲過來,口中叫着:“二哥哥!”靈樞趕忙撿起那隻小球,跪下向元恪行禮。

元恪擺出一個關愛的笑容來,對靈樞說:“孤跟懷弟在這玩一會兒,你去取些點心和酪漿來。”靈樞不敢違抗,又見元懷對這個哥哥十分親暱,便應了聲“是”,轉身走了。剛繞過一棵垂柳,她忽然覺得不妥,太子殿下身邊怎麼會連一個侍奉的人都沒有?

靈樞躲藏在樹後,探出半邊腦袋向外看去,正看見元恪帶着元懷往荷塘邊走去。

元懷蹲在地上,興奮地揪着地上的嫩草,元恪慢慢擡起手,要把他推進荷塘裡去。荷塘底下全是淤泥,就算是水性極好的人,不慎掉進去也很難生還,更何況一個還不到三歲的幼童?

靈樞嚇得就要高喊出聲,嘴剛一張開,便被一隻粗糲的手捂住,飄起的衣袖正是永泰殿內太監的款式。

116、碧色十香(一)133、蕭史乘龍(二)184、山重水複(一)236、金鳳迴鑾(一)12、貴胄宗親(三)210、青巖落雪(一)173、此夜寂寂(二)203、翻雲覆雨(二)292、一線生機(一)47、無路可退(五)64、變數橫生(一)264、生離之痛(一)263、節外生枝(二)15、貴胄宗親(六)244、春雨潤物(一)200、詭計連環(一)135、步履波瀾(二)231、恍如隔世(二)215、離間之計(二)151、風聲夜急(二)111、惑世嬌蓮(二)293、一線生機(二)125、檀香嫋嫋(二)285、岌岌可危(二)1、夙夜宮聲(一)197、是非成敗(二)288、玉碎瓦全(一)6、夙夜宮聲(六)91、顛倒榮華(二)140、生死同心(一)3、夙夜宮聲(三)151、風聲夜急(二)101、身不由己(二)330、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十一)56、鳳起甘織(三)10、貴胄宗親(一)151、風聲夜急(二)207、客星浮槎(二)186、箭在弦上(一)246、寸草相依(一)259、亂語驚心(二)149、長夜未明(二)164、幻境成空(一)262、節外生枝(一)284、岌岌可危(一)275、此心悠悠(二)34、道高一尺(五)276、未語同心(一)274、此心悠悠(一)248、危局初現(一)254、魔由心生(一)64、變數橫生(一)70、一發而動(三)310、言重九鼎(一)133、蕭史乘龍(二)74、小字潤蓮(一)287、取捨之間(二)220、何去何從(一)17、妙語初綻(一)157、東山再起(二)291、漏網之魚(二)97、五彩鳳尾(二)99、難遂人願(二)116、碧色十香(一)244、春雨潤物(一)317、山盟猶在223、暴風驟雨(二)212、花市如晝(一)57、鳳起甘織(四)221、何去何從(二)1、夙夜宮聲(一)296、天光未明(一)287、取捨之間(二)53、冷月宮牆(五)43、無路可退(一)242、攻心爲上(一)81、臥薪嚐膽(二)78、山雨欲來(一)279、盛情難卻(二)111、惑世嬌蓮(二)86、簾動風起(一)222、暴風驟雨(一)12、貴胄宗親(三)296、天光未明(一)38、何奈霜雪(二)191、方山靈泉(二)224、桑榆非晚(一)290、漏網之魚(一)119、月白霜凝(二)48、無路可退(六)186、箭在弦上(一)46、無路可退(四)290、漏網之魚(一)228、風雲際會(一)198、所樂皆苦(一)263、節外生枝(二)86、簾動風起(一)309、悲歡何處(二)152、峰迴路轉(一)323、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