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美人夜來(一)

馮妙料想是昌黎王府有人來了,跟着慧空往外走。過第一道山門時,慧空還殷勤地幫她打起竹篾編成的簾子。馮妙笑着坦然走過,心裡暗嘲她這臉變得倒是快。

轉過門廊,原以爲會看見昌黎王府的小廝,可馮妙一擡眼,先看見了一身孔雀翎捻成線再混着金絲織成的外袍,流光溢彩,與破舊的山寺格格不入。身穿雀金織錦衣袍的公子,正閒閒站在香鼎一側,聽見聲響才轉過身來,正是昌黎王府的大公子馮誕。

馮妙怔了一怔,上前福身問好,中規中矩地叫了一聲“大公子”。

馮誕從懷中摸出兩個金錠,放進慧空手中:“煩勞師太,幫我抄幾卷經書,待會兒我要帶回去給母親讀,讓我和妹妹說幾句話。”

慧空看見他那一身華貴衣衫和舉手投足間的氣度,已經知道他必定非富即貴,又見他出手闊綽,還擺出昌黎王府的名號來,忙不迭地答應了,一雙眼睛幾乎都眯成了縫兒,叫一個年輕的姑子送了茶上來,便退了下去。

馮妙記得離宮前,拓跋宏已經叫馮誕去武周山修建佛像石窟,按理在山間開鑿佛像,沒個三五年不能完成,卻不知道他怎麼在這時候忽然回了平城。

馮誕的嘴角,永遠帶着一抹溫和倜儻的笑意。他仔細看了看馮妙的氣色,並不因爲她傳聞中的癆症而拉開距離:“妙妹妹,你還是不肯叫我一聲大哥。”

馮妙心中對舊事耿耿於懷,此時想起夙弟三番兩次被人利用,越發不快,語調有些生硬地說:“不敢高攀大公子,只有博陵長公主所出的女兒,才能叫您一聲大哥。”

馮誕搖頭苦笑:“你的性子依舊跟小時候一樣……”他頓一頓,神情忽然變得認真:“不過,你信也好,不信也好,當初我並沒有用夙弟所寫的紙箋來害你。那紙箋是宮裡賞賜下來的,父親叫我把夙弟所寫的字帶給你看,我就帶來了。”

他用手撐着額頭,露出與在人前那副浪蕩模樣完全不同的神色:“你也別怨父親,馮家上下這麼多人,他也沒辦法。瀅妹妹的事,後來我也問過玉葉,多少知道些。並不是我偏袒清兒,只是……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妹妹,怎麼忍心再去責罰另一個。”

即使心裡恨極了馮清的陰狠,馮妙聽見馮誕的話,還是多少有些動容。說到底,他也不過是想盡力護住妹妹周全而已。她的神情略微和緩了些,仍舊叫不出那一聲“大哥”,卻也不再執拗地喊他“大公子”了:“什麼時候回的平城?”

“昨天才剛剛到,正好看見父親照着你的書信準備好了東西,我就來跑這一趟,”馮誕恢復了那副公子哥兒慣有的表情,“我這次是專程回來向樂安公主下聘的,禮節上的事情辦完以後,還要回武周山去的。”他對樂安公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只記得她在宮宴上總是坐在最末席,精緻的妝容把她的五官都遮住了。

他把從昌黎王府帶來的東西,一樣樣擺到馮妙面前,十八色捻紗絲線、十二支長短各異的純銀繡針、楠木繡架……其中有不少東西,是平城內買不到的,件件都很精細名貴。

馮妙收了東西,仰頭對馮誕說:“托賴太皇太后和皇上的福澤庇佑,我的身子纔好了一些。在山寺裡住得久了,我也學會了幾樣新鮮別緻的齋菜。能不能稍等片刻,我去做了來,你幫我帶給太皇太后和皇上嚐嚐?”一邊是從小疼愛他的姑母,另一邊是自幼亦君亦友的玩伴,她吃不準在這兩方之間,馮誕會更傾向誰,並不敢把聽來的消息直接告訴他。

見馮誕笑着點頭,她便轉身去了竈房。還沒到生火做飯的時間,竈房裡一個人都沒有。馮妙叫來忍冬,用豆腐加上滷汁,做成了幾道素膳,又另外做了兩道點心,放進食盒裡一起交給馮誕。她略紅了臉對馮誕叮囑:“幾道素膳請獻給太皇太后,兩道點心是給皇上的。”

馮誕依舊笑着答應,親手提着食盒離去。馮妙倚靠在山門上,心中暗想,但願食盒能順利送到拓跋宏手中,也但願裡面的秘密不要被太皇太后發現。只要拓跋宏不曾對她忘情,就一定能發現她傳遞的信息。

馮誕從武周山返回平城,原本第一天就該進宮去給太皇太后請安,從前哪怕只是離京幾天,也一向都是如此。可這一次,他一回平城便聽到宮裡傳來的消息,說太皇太后的身子不大舒服,他就把入宮請安的事緩了緩,先來了青巖寺。

太皇太后是真的病了,只不過不是身上的病,而是心病。自從拓跋宏當着李衝的面,提起南朝使臣劉纘的那段舊事,她就總是疑心有人在背地裡私下議論她。

那天在場的乳母,就因爲逗弄皇太子的時候,對着太皇太后笑了笑,便被打發去了暴室。後來接連換了兩、三個乳母,總是一句話說得不慎,就惹得太皇太后大發雷霆。最後崔姑姑乾脆叫人選了兩個又聾又啞的乳母來,這事纔算過去了。

還有一個小太監,就因爲澆花時說了一句“南邊送來的花兒就是比平城養出來的香”,便被太皇太后疑心他在含沙射影地嚼舌根,命人責打四十杖,生生要了他的性命。

崔姑姑看得心中不忍,卻又勸不得太皇太后,只能私底下叮囑宮女、內監,當差時萬萬不可多說話。奉儀殿內越發變得死氣沉沉,進殿奉茶的宮女連大氣都不敢出,放下茶盞便匆匆離去。

空曠的大殿內,只有皇太子依依呀呀的叫聲,時不時傳出來。可這童稚的聲音也令太皇太后心煩,兩歲多的孩子,還說不出完整的話來,皇太子資質平庸,比皇上當年差得實在太多了。

一來二去,幾件煩心事湊在一起,太皇太后便有些肝腎陰虛,失眠盜汗。夜裡常常驚醒好幾次,白天又覺得精神不濟。恰在此時,崔姑姑聽說馮家大公子回了平城,便忙忙地安排他入宮給太皇太后問安。太皇太后一向最疼愛這個侄子,也許見了他,心情也會跟着好一些。

馮誕從青巖寺返回時,恰好遇見宮裡來接人的馬車候在昌黎王府門口。他回府換了身衣裳,才帶着馮妙準備的食盒,一起進了宮。

幾個月不見,太皇太后的臉色憔悴不少,眼角的皺紋越發明顯。馮誕上前磕頭問安時,聲音都有些哽咽。太皇太后見了他,倒是真心地欣喜,叫他到近前仔細端詳,許久才說:“膚色曬黑了些,不過這樣也好,比從前添些英氣。”

又聽說他專門回來向樂安公主下聘,太皇太后更加高興。從前她也說過好幾回,可馮誕總是不肯正正經經地娶妻。她不知道這是拓跋宏勸說的結果,只當是這侄子終於肯轉性了。

馮誕回身取過一隻紫玉雕成的小盒,遞到太皇太后面前:“侄兒記得姑母一向睡得不大好,特意留心尋訪能安眠的香料。湊巧在武周山附近,找到了這種香膏,叫做美人夜來,就帶了這一盒回來,孝敬給姑母。”

他把盒子打開,盒中裝的卻不是尋常所見的香塊,而是碧綠色的香膏。太皇太后湊近聞了一聞,點頭稱讚道:“香味純粹清雅,的確是上好的香料,只是不知道用了什麼成分。”

馮誕用小指挑了一點,放進香鼎中:“傳說三國時魏文帝的寵姬薛氏,擅長針線刺繡,能在深帷之中,不用燈燭,繡成整幅美人圖。美人夜來的名字,就是取自這個典故。”他取來火種,把香膏點燃,陪着太皇太后一起品香。

煙霧從香鼎蓋子上的細孔裡飄散出來,香味很快就溢滿了整間內殿。太皇太后原本還有些疑慮,不敢隨意用這種沒見過的香料,可見到馮誕也跟着自己同在殿中品香,又想着這香料是他親自找來的,便放下心來。

蓮子大小的一塊香膏,很快便燃盡了。清新淡雅的香氣,的確令人心曠神怡。太皇太后叫崔姑姑把香膏收在牀榻邊的小架子上,留着日常使用。馮誕盯着崔姑姑的動作,看見她放好了那隻紫玉小盒,才接着說:“侄兒還去青巖寺看了妙妹妹,她身子好一些了,親手做了些素膳,要侄兒帶過來。”

揭開蓋子,食盒裡的菜已經有些冷了,好在時令是夏季,送的又都是些素膳,並不要緊。豆腐製成的素燒鴨、素魚翅,配上一盤時鮮蔬菜做成的五穀豐登、一盤蓮藕配着青豆炒成的荷塘月色,即使是素材也色香味俱全。

太皇太后每樣都嚐了嚐了,忽然指着食盒下面一層問:“這裡面是什麼?”

“妙妹妹有心,給皇上也準備了兩樣點心,”馮誕掀開食盒上層,露出下層一盤包子、一籠蒸餅,“妙妹妹說,這包子叫做七寶素包,用七種食材做餡兒,代表佛經中記載的七種珍寶,茄子代表紫金、豆芽代表白銀、香菇代表琉璃、蓴菜凍代表水晶、豆腐代表車渠、赤小豆代表珊瑚、蘿蔔代表琥珀。這蒸餅里加了滷汁和麪,吃起來也很有滋味。”

太皇太后在兩樣點心上掃了一眼,那蒸餅不過是薄薄的一小張,藏不住什麼東西,那道七寶素包卻個個捏得嚴絲合縫。她伸出銀筷子,直接戳到其中一隻七寶素包上:“這點心倒聽着新鮮,哀家也想嘗一嘗。”

156、東山再起(一)65、變數橫生(二)71、一發而動(四)95、金玉相擊(二)197、是非成敗(二)109、無憂無懼(二)213、花市如晝(二)133、蕭史乘龍(二)160、鷸蚌相爭(一)149、長夜未明(二)327、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八)25、蓮囚金宮(五)322、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三)93、欲語還休(二)38、何奈霜雪(二)270、幾爭高下(一)292、一線生機(一)160、鷸蚌相爭(一)110、惑世嬌蓮(一)260、意外之惑(一)73、上祀桃花(二)87、簾動風起(二)140、生死同心(一)64、變數橫生(一)273、郎心難測(二)12、貴胄宗親(三)237、金鳳迴鑾(二)38、何奈霜雪(二)94、金玉相擊(一)264、生離之痛(一)51、冷月宮牆(三)69、一發而動(二)20、妙語初綻(四)194、萬年永固(一)221、何去何從(二)169、世事翻覆(二)173、此夜寂寂(二)293、一線生機(二)104、蓮華旖旎(一)32、道高一尺(三)55、鳳起甘織(二)227、千秋帝業(二)152、峰迴路轉(一)151、風聲夜急(二)219、南朝舊事(二)109、無憂無懼(二)157、東山再起(二)172、此夜寂寂(一)216、手鑄金人(一)304、左右爲難(一)38、何奈霜雪(二)174、逝者如斯(一)245、春雨潤物(二)322、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三)232、蓮心憐子(一)265、生離之痛(二)96、五彩鳳尾(一)197、是非成敗(二)13、貴胄宗親(四)321、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二)90、顛倒榮華(一)56、鳳起甘織(三)7、夙夜宮聲(七)9、夙夜宮聲(九)155、斗轉星移(二)93、欲語還休(二)149、長夜未明(二)108、無憂無懼(一)188、美人夜來(一)324、番外一:雪滿千山人未還(五)83、衣香鬢影(二)244、春雨潤物(一)29、蓮囚金宮(九)133、蕭史乘龍(二)18、妙語初綻(二)246、寸草相依(一)230、恍如隔世(一)136、人心兩隔(一)137、人心兩隔(二)20、妙語初綻(四)111、惑世嬌蓮(二)156、東山再起(一)216、手鑄金人(一)209、南北之隔(二)131、所謂伊人(二)28、蓮囚金宮(八)90、顛倒榮華(一)9、夙夜宮聲(九)310、言重九鼎(一)261、意外之惑(二)51、冷月宮牆(三)276、未語同心(一)56、鳳起甘織(三)102、桃之夭夭(一)30、道高一尺(一)130、所謂伊人(一)206、客星浮槎(一)251、春祭之爭(二)106、謂我何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