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第26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翻譯的字體和人一樣,很清秀陰柔,可文字承載的內容卻充滿了陰謀和齷齪。上面全是人名,且分成了三類,其一,可殺之人;其二,可脅之人;其三,可詐之人!

有幾個人袁應泰認識,也不能算認識,是不久前在接官亭聽過,全是廣東當地的各級官員,包括左布政使胡桂芳,列在了可詐之人裡。

什麼意思呢,不用李贄解釋也能想明白,全是和謀反案有牽連的人。通政使黃紀賢就是廣州人,由於參與了謀反案,全家被流放工廠苦役十年。

當初皇帝說不願牽扯太多,聽上去是恩典,可眼下看起來所圖甚遠,手段還有些齷齪。這是要抓住一些官員的小辮子先隱忍不發,待到需要之時纔拿出相關供詞證據敲詐勒索,要的不是錢財而是態度。

同意或者配合皇帝的主張啥事沒有,敢說一個不字,錦衣衛緹騎和東廠番子隨即就到。是否鐵證如山先不管,抓起來審一審沒人能說不對。滿朝文武估計誰也不願意受此折磨,但凡不是要命的問題索性也就答應了。

問題是這些名單自己看過之後,能隨隨便便就沒事兒了嗎?皇帝用此種手段脅迫百官,也顯得不夠光明磊落,與自己心目中的千古一帝漸行漸遠。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大來,你我都知道陛下要做什麼,也都明白循例操作會拖多久。別的不說,老夫在此間兩年有餘,日日不敢懈怠,可成績不過爾爾,有七成時間都是在和當地官員扯皮。

陛下若是能等,也不會出此下策;大明若是能等,也不用壯士斷腕捨棄遼東。陛下曾與老夫說過:大善如惡、大惡如善。是惡是善,非古人之理,乃當下之功也。只要能讓朝政清明、國富民強,當了惡人又如何。

依舊以老夫爲例,肇慶和梧州附近有幾個縣已經在推廣陛下的新政,雖然只是皮毛卻見效顯著。當地農戶在山坡地開荒種植番麥、番薯,灑下種子之後定期除草幾次,無論旱澇總能有一兩石以上收穫。

有了這些食物,他們就能騰出家中壯勞力去仔細伺候稻田,一季下來又能多打幾鬥半石。不要小看了這些許糧食,對於他們來講就是滿足。一家一戶如此,若是千萬戶都如此會是何等局面,不會想不出吧?”

看到袁應泰的反應,李贄點了點頭。說實話,他對皇帝的有些作爲也不太理解,可事後想一想,好像也沒有別的辦法。與其坐等朝廷糜爛,不如放手一搏。至於說身後功名,任由後人去評說吧。

“……不知下官該從何人入手爲佳?”好在袁應泰也不是循規蹈矩之人,低頭思考片刻就做出了選擇,準備去執行皇帝的計劃。

“噯,陛下還沒那麼薄情,此等事怎可由你我出面,還是由李都司去辦比較合適。不過後續的瑣事同樣很難,這裡不比北方,宗族勢力盤根錯節,先不急,且去下面多走走看看,拖上三五個月也無妨。”

聽聞此言,再看到袁應泰一去兮不復還的表情,李贄不由得笑了。合算這位還不清楚李如梅是來做什麼的,也罷,自己就暫且替皇帝解釋清楚吧。

“待下官把府中安排就緒,三五日內定會下去巡視。不知胡藩臺那裡是否該去走動走動,即便不能相助,作壁上觀應該不難吧?”

對於這個建議袁應泰深以爲然,剛去遼東鎮赴任時他也是這麼做的,在各地轉悠了小半年才大致搞清楚當地的風土人情。廣東距離更遠,交通更閉塞,民風肯定也更加迥異,不搞清楚就大刀闊斧必出亂子。

另外他還有個想法,打算去找胡桂芳聊一聊。大家都在一朝爲官,說不定還能找到共同的朋友,沒必要弄得勢不兩立。和李贄談不來,不一定和自己也談不來,試試又沒損失。

“晚啦,要是你不跟老夫走,說不定還有的談,此時再去拜訪於事無補。”可李贄不贊成,理由很簡單。出城迎接的官員都看到新來的右布政使與總督很熟絡,府邸都沒去直接去了總督下榻的都司。

廣東布政使和兩廣總督不對付,多次互相上奏彈劾對方,在廣東官場裡已經不是新聞了,總督的盟友自然就是布政使的對手。

“那李都司他……”袁應泰直到此時才明白鬍桂芳和李贄之間的暗鬥到了什麼程度,比朱雀的輕描淡寫可嚴重多了。

“老夫自會與他說明,伱且去梳洗一番,朱雀在城中訂了不錯的酒肆,一起去嚐嚐本地特色再回布政使司不遲。”

李贄顯然不打算當着別人與李如梅交代工作,袁應泰也懂官場規矩,馬上起身離開後堂,在隨從的引領下沐浴更衣。

“袁藩臺,剛剛總督已與下官做了交代,衛所的田畝牽扯到兵部,暫且不動,還是以民間田畝爲主。藩臺只管下令,督促各州府縣官員落實。

明着有人推諉,自有總督和藩臺應付。若是有人在暗中施展手段阻攔,則由本官出面處置,該抓幾隻雞殺一殺見見血的時候,就得下手狠一些。”

待袁應泰洗漱更衣完畢再次回到後堂,李贄已經交代完畢,說了什麼不清楚,但李如梅一上來就擺出了武將的架勢,說話時手還扶在刀柄上。

“……都司初來乍到,對當地衛所也不熟悉,能否做到號令統一?”

對於這個建議,袁應泰不太同意。官場裡面全是勾心鬥角、權力爭鬥,軍伍之中的排擠傾軋也一點不弱。不是說誰官大誰就真能說了算,地方勢力抱着團架空上級的例子比比皆是。

“大來放心,李都司不光是上過戰場的悍將,也在錦衣衛中磨礪過多年,明白其中利害,沒有十成把握不會貿然行事。此地衛所肯定靠不住,但他們只能聽命,否則廣州城裡的錦衣衛就要六親不認了。

陛下給李都司的口諭中特意提到此事,衛所兵將中誰敢阻撓新政推行,誰就有勾連謀反逆賊的嫌疑,袁都督駐紮在博寮洲的海軍會即刻登岸捉拿反賊。”

“……如此說來下官就可以放開手腳了!”至此,袁應泰才明白皇帝的全部用意,自己和李如梅不過是計劃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在明面上衝鋒陷陣的主力,借強行推廣新政在廣東官場中引發混亂。

等官員們全都把真實態度表現出來了,就該錦衣衛和海軍出面動用武力了。這樣文武配合,不光能把新政推行到全省,還可以把廣東省內的官員和將領全梳理一遍,該撤的撤、該調的調、該貶的貶,真一箭雙鵰也。

事已至此,也就別琢磨什麼影響了,有多大勁兒使多大勁兒吧。只要不是故意折騰,惹出來的一切麻煩都會由皇帝迴護。至於說皇帝扛得住與否,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也不該由下面幹活的人瞎琢磨。

606.第606章 和老天賭富貴584.第584章 糧草先行304.第304章 南海匪患3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533.第533章 延綏系557.第557章 積極備戰309.第309章 南海匪患8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483.第483章 拖字訣444.第444章 日新月異4361.第361章 喜訊連連070 鼓勵當貪官384.第384章 得加錢!025 合作伙伴037 紙上談兵605.第605章 孤軍入城528.第528章 鴻門宴第673章 戰略佈局058 子嗣問題322.第322章 再勝一局092 遼東李家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318.第318章 早朝發難503.第503章 另類狀元432.第432章 欲加之罪344.第344章 如意算盤594.第594章 四方角力663.第663章 圖謀甚遠488.第488章 佈局雞籠島434.第434章 何患無辭192.第192章 放棄084 意外收穫648.第648章 軟硬不吃第110章 無波無瀾298.第298章 軟硬不吃119.第119章 金榜題名264.第264章 天高皇帝遠6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450.第450章 祖國和個人329.第329章 敏感話題2416.第416章 三大營的覆滅458.第458章 兵者,生產力也441.第441章 日新月異019 王皇后(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622.第622章 開疆拓土2075 舌戰羣儒3139.第139章 奉旨走私2377.第377章 消失的營地436.第436章 總參謀部2486.第486章 親自指揮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037 紙上談兵596.第596章 林丹汗2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329.第329章 敏感話題2417.第417章 三大營的覆滅2324.第324章 產能不足167.第167章 三十六行4(白銀加更12)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311.第311章 分贓第676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076 見不得光的手段287.第287章 有生力量562.第562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144.第144章 經濟賬095 把水攪渾045 內閣571.第571章 馬尼拉灣海戰2387.第387章 工業基地377.第377章 消失的營地090 兵事378.第378章 是明軍乾的469.第469章 小動作316.第316章 安南版的阮精衛043 早朝588.第588章 出征307.第307章 南海匪患6073 舌戰羣儒(求點推薦票、月票和收藏)207.第207章 知人善用437.第437章 有朋自遠方來486.第486章 親自指揮433.第433章 欲加之罪2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505.第505章 爲長遠計329.第329章 敏感話題2226.第226章 遼東鎮032 進步和不足491.第491章 耳目衆多242.第242章 決戰紫禁城4第667章 三雄會170.第170章 代價(白銀加更13)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293.第293章 老天爺的兒子551.第551章 究其根源356.第356章 人盡其才182.第182章 邪不壓正175.第175章 無奈的決定第667章 三雄會560.第560章 積極備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