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蓋棺定論(六)

看了方纔魚伯約諸人的應對,應飛揚心中已有察覺,知曉此間劍意定是雄沉,但此刻親身體會,才知劍意猶遠在事前預料之上。

對聯雖近在咫尺,卻又有遠在天邊,高高在上之感,好似有一道聳立峻拔的山巒拔地而起,穿霄破雲,帶着凌越天下的威嚴,巨神一般橫亙眼前。

而對聯就在山巒頂端,承天接地之處,如封禪泰山的皇旨,等待萬人朝拜,若要接近它,便需低下頭顱,帶着面君朝聖的虔誠,從山腳一步一跪拜的慢慢登階。

皇者威嚴,劍者氣度,雜然一體,又渾然合一,感受此等劍意,應飛揚心中才知,劍皇之名,當真非等閒得來。但劍者傲骨,遇強則強,豈容曲折?應飛揚身形挺立,氣態軒昂,一步踏出,直纓其鋒。

或許是受到挑釁,或許是感應飛揚劍心,無數劍氣凝聚而生,帶着磅礴氣流席捲而來,若說那劍意是如山雄峻,這劍氣就是如海深沉,劍氣無休無止,連綿不絕,正如海浪洶涌,一浪接過一浪,一浪強過一浪,而比肉眼可見的狂浪更可怕的,是海底深處暗藏的無數暗流,應飛揚稍有不慎,便將踏入劍氣漩渦。

劍意壓在心頭,劍氣呼嘯在外,內外交逼之下,應飛揚不屈反伸,長劍揮舞,分化百多道劍影,灑向四面八方,劍鋒似雲霧輕盈,又似山嶽厚重,妙不可言的把握輕重之間的衡點。破風斬雲劍訣中的“雲霧繚繞”,加上玄武不動劍訣的“不動如山”,兩種截然不同的守式被同時使出,竟是巔峰妙絕的契合,雲霧繚繞以柔勁化消劍氣之威,再由山嶽雄勁將餘力硬抗下,劍氣再猛,也不露絲毫破綻。

見他在劍皇劍氣下,仍能守得如此嚴密,圍觀修行者紛紛面露驚異,心中起疑,“這般年歲,竟然能支撐到這種地步,這少年究竟是什麼人物?”

然遇強則強的非止應飛揚一個,聯上散出的劍氣亦是逐漸攀升,越趨越烈,山嶽再強,也擋不住潮浪逐漸侵蝕,一浪接一浪的劍氣下。不動如山的劍式開始瓦解,應飛揚漸漸不支。

“劍皇劍威,果然非比尋常,只我一人,實在差之遠矣!”領教的目的已經達成,應飛揚坦率的自承不足,身形再動,又踏出一步。

“但既然是以二敵一,晚輩豈能辜負李道長厚望。”這一步,正與李含光方纔留下的腳印重合!

霎時間,地上李含光所留下的腳印同時泛出淡淡仙氣,微微熒光,氣機串通合一,連成一線。“這是符,循跡引龍符!”在場不乏高士,此時高聲喊出,但看那些腳印看似散落無章,實則錯落有致,衆人才知李含光竟是以腳爲筆,在地上印出一道“循跡引龍符”。

循跡引龍符本只是追蹤導向的符咒,用在此處,卻成了指引前進的燈塔,但見腳印活了過來,若一條條小魚在地板上游動,不斷變化方位。而應飛揚早有預料一般,踏着腳印,一步步前行。

依循而走,應飛揚壓力驟輕,每一步都是批亢搗虛,恰走在劍氣由盛轉衰的那個節點。

“功成不必在我,掌門之職,在於替後人開闢道路。”李含光方纔所說的言語有浮現在應飛揚腦海,應飛揚方纔便察覺李含光話中有話,一試之下,果然不出所料,李含光自知靠自己未必能功成,所以方纔只是爲他做試探,替他導引出路途。

若劍意是難以攀越的山嶽,這足印便是藏在雜草深處,不爲人知的登山捷徑,若劍氣是潮流,這足印便是渡海的船舟,帶着他避開肆虐的狂浪,避開海面下的暗流。應飛揚順着足印,踩了九宮八卦七星**之位,終於有驚無險的來到對聯前。

而至此前路已斷,卻仍餘難題等待他自己開拓,聯上氣機已滿,再無插針之地,若不設法破解,終也是徒勞無功。

應飛揚身形驟然一停,頗有餘暇的盯視前頭對聯,“寫經典,傳道法,立言立德,百年步履合乎道。”上聯從道界掌門師表的角度讚譽司馬承禎一生,倒是極爲妥帖。

心有所想,司馬承禎相貌似是躍然於眼前,應飛揚對着面前不存在的虛影,暗道:“你如是,李含光道長亦如是,身居掌門之位,便是爲後人行進掃清障礙,除此之外,生死,對錯,譭譽,種種皆不足掛礙,這便是你們的道路嗎?應飛揚雖與你道不相同,但今次,敬你在天之靈!”

但見應飛揚劍尖輕抖,卻帶出一股寂寥哀慼的劍意,迅快無比地劃了幾畫。

極快的劍速之下,劍尖上的濃墨被抖出,一時凝結在空中,而應飛揚沉喝一聲,劍氣催動,那抹墨跡竟是直朝掛於柱上的白紙飛去。

墨塊發力撞上,墨汁卻不見一絲飛濺,衆人眼前一花,聯上之字已被補全,但看清之後,更是滿堂驚坐,齊聲喝彩!

應飛揚所題的非是“劍”字,而是順着李含光那歪斜的一豎,將字改成了一個“斂”字!

“寫經典,傳道法,立言立德,百年步履合乎道;謫紅塵,超碧落,忘情忘我,一生功名歸於斂。”一字之別,意境全改,在在場文人眼中,但非但平仄完美,連寓意也更爲貼切,更符合司馬承禎一生經歷。

但在修行人眼中,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光景,最初,缺字聯如同一把利劍,雖仍缺一字,但卻已是鋒芒畢露,震懾四座。

李含光妙筆天成,補出了半個字,字意與前聯格格不入,卻是不爭而爭,固守一方。但同時也因此,讓聯上氣機滿盈,難以再添半筆。

可應飛揚這半字,卻是如劍鞘一般,將所有鋒芒,所有氣機一一收斂,重歸鞘中。劍意,符意,截然不同的字意在這一個“斂”字下,竟再度變回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而字上鋒芒全消,只餘一股不勝唏噓的寂寥之意。

應飛揚一字補出,心中也陡然一輕,先前因理念詫異,對司馬承禎心生芥蒂,一直難以釋懷,如今隨之這個“斂”字,心中芥蒂也盡數被收斂,斯人已隨黃鶴去,是非對錯,皆入墳冢,又何必一直掛縈心中呢?

“百年步履,一生功名,也不過歸於黃土斂埋,補得好,補得好!”劍皇越蒼穹起身讚道。應飛揚能將他字上劍意收斂,絕非是因爲其劍道修爲能抵消越蒼穹劍意,其實是多虧了李含光那毫無劍意的半字起了“隔閡帶”作用,但饒是如此,應飛揚能以淺薄的根基,解開劍皇所留難題,其對劍意的把握,也足稱超凡脫俗。

“小輩,你叫什麼名字?”越蒼穹目光如劍,直視應飛揚道。

劍皇目光之下,所產生的劍意猶在方纔對聯之上,應飛揚身子退了半步,不卑不亢道:“晚輩應飛揚,見過劍皇前輩!爲讓平仄更爲妥帖,擅自修改劍皇一字,還請劍皇莫怪。”

越蒼穹劍眉一挑,面上玩味之意,應飛揚方纔退了半步,正是避其鋒芒,輕描淡寫間化解越蒼穹的壓迫之力,但卻仍不止於此,他的退,是退而圖進,蓄力無窮,寓守於攻的退!修爲相差不知凡幾,應飛揚卻仍將自己擺在與越蒼穹相同的層級,隨時準備反擊。

“你便是應飛揚,早就聽說過你,沒想到見面更勝聞名,我那外甥任九霄敗給你,倒也不冤!”

應飛揚搖頭道:“前輩說得應是試劍大會,但我並未與任九霄交手,他並未敗給我,算起來,還是我輸過他一次,前輩若見到他,不妨替我轉達一句,應飛揚期待與他的再戰!”

第九十六章 禍世之種(四)卷九 第四十七章 寒蟄驚露(一)卷八 第一百一十章 摩呼羅迦(一)卷六 尾聲(一)卷八 第三十三章 雲開浪裂(三)卷六 第五十章 冠絕天下卷六 第十五章 結盟締約(一)卷五 第七十四章 天峰逆瀑(一)卷五 第二十三章 好戲連臺(二)第九章 有疾難醫卷八 第九十六章 天書境域(一)第八十五章 鳳姿鳴舞(二)卷九 第七章 錦屏山莊(二)卷七 第三十三章 誰爲傀儡(三)外傳 故劍情深(五)卷八 第一百零三章 摩呼羅迦(四)卷八 第二章 判生定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生死相離(二)卷八 第一百二十三章 魔由心生(八)卷五 第二十九章 嗔則形毀第六十三章 氣貫龍虎(一)第四章 太史司天(三) 恢復更新卷五 第十八章 莫若相離(四)卷六 第三十二章 天道人慾第九十五章 禍世之種(二)卷七 第二十四章 六道源起卷十 第二十一章 八部衆生(一)第一百三十章 曲終人散 (四)第三十五章 婚宴伊始第五十五章 殺佛之刀(八)卷八 第一百二十六章 魔由心生(十一)第四十三章 人妖混戰(一)第五卷 尾聲(一)第六十八章 論道證佛(四)第十七章 百息之戰卷五 第八十三章 天道鬼道(三)外傳 故劍情深(九)卷八 第七十八章 比試切磋第十三章 洛陽花會第三十三章 嚴師順徒卷八 第三十二章 雲開浪裂(二)第七十八章 探問傷情(二)第四十四章 人妖混戰(二)卷五 第十章 鬼獄惡魂(二)卷六 第二十章 變生肘腋(二)第十八章 綠裙紅妝第八十一章 福靈心至第四十三章 達摩遺寶(一)第二十三章 奇鋒劍奪(三)第一章 春秋劍闕卷八 第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一)卷八 第四十章 琅琊海市(四)卷五 第四十三章 慢則氣驕(三)卷八 第一百一十三章 無間之間(三)卷八 第九十六章 天書境域(一)卷九 第十九章 夢耶幻耶(五)第六十三章 氣貫龍虎(一)外傳 故劍情深(十五)卷五 第八十二章 天道鬼道 (二)第四十七章 邪魔外道第六十三章 氣貫龍虎(一)第十六章 以寡敵衆第二十七章 以衆擊寡第九十一章 萬事俱備(五)第六章 蓋棺定論(二)第十四章 虎嘯花間 (求點推收)卷八 第十七章 二十加冠(一)卷六 第二十一章 變生肘腋(三)卷八 第九十四章 八部齊聚(三)第七十九章 探問傷情(三)第三十四章 辣手摧花第一百零一章 紫薇天穹(一)卷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溯洄流光(三)第十六章 及時突破卷九 第三十七章 蠱惑人心(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十四章 評點花王卷七 第四十七章 搏獸鬥針(三)卷八 第四十九章 海上風波 (六)卷八 第七十三章 再度現世(三)卷七 第四十一章 反戈一擊(三)第四十章 遞送拜帖第十章 另闢劍途卷八 第一百一十七章 魔由心生(三)外傳 故劍情深 (二十四)卷六 第三十二章 天道人慾第八十八章 萬事俱備(四)第六章 天下頂峰卷九 第十六章 夢耶幻耶(二)卷五 第二十一章 一招勝敗外傳 故劍情深(十四)第三十六章 還君明珠(一)卷七 第十章 誰爲獵手第五十九章 真假莫辯卷六 尾聲(一)卷八 第一百一十七章 魔由心生(三)卷九 第十二章 錦屏山莊(七)卷八 第二十四章 八部衆生 (四)外傳 故劍情深 (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