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幸福

點滴幸福

額頭上一直貼着溫暖的柔軟。迷糊地睜開眼,一雙淺灰眸子近在咫尺。滿室光亮中,他一直噙着淺淺的笑,目不轉睛地看着我。窗外傳來清脆的鳥啼聲,這麼亮堂的天色,肯定不早了。臉有些發燙,這是我在有了小什後第一次睡到這麼晚。有多久,沒有睡得如此安寧了?

漱洗後,跟他一起吃過早飯。敲門聲響起,一個恭謹的年輕聲音傳入:“師尊,陛下派人來告之,再過半個時辰便到師尊處。”

我笑了,就知道姚興會來。他還算夠人情味了,給了我們完整的兩日後纔來。羅什開門出去,門口那個恭謹的聲音再度響起:“陛下還說,希望能見一見——師母。”

“師母”這兩個字咬得猶豫不決,聽上去很彆扭。我笑一笑,繼續在房裡疊被子。

“僧肇,你隨爲師進屋。”羅什嘆了口氣。

我奇怪地望向房門。這兩日,無論他的弟子送什麼東西,都是他到屋外接,從沒有讓一個人進來過。

一個年輕的僧人侷促地踏進屋,站在窗口陽光透進的地方半垂着頭。我打量一下,年紀不超過二十。眉清目秀,身體單薄,陽光照耀下如同一張透明的白紙。

“艾晴,這是我的大弟子,僧肇。”羅什走近我,向我介紹他。

我點頭。我知道他。羅什到了長安後收徒三千,人才濟濟。其中最有才幹的被稱爲什門四聖八俊或十哲,而僧肇位列第一。所有漢人弟子中,他跟隨羅什時間最長,受益最多。他留下了四篇高水平的論文,後人合編爲《肇論》,成爲三論宗的重要典籍。可惜年僅三十一歲便死了,不然,他可以更有作爲。

正打量着這位留名後世的年輕僧人,聽得羅什輕聲說:“狗兒,你以見母親之禮跪拜吧。你的命,便是師母所救!”

我跟僧肇同時猛地擡頭!不置信地看向眼前這個文弱的年輕僧人,已經看不出當年抱在手中的模樣了。狗兒?僧肇便是我當年收養的狗兒?

“師尊!”僧肇失去鎮定,朝羅什顫抖着聲音問,“她,她便是您一直惦念的師母?當年在姑臧受我親母所託,饑荒之中救我一命的師母?”

羅什凝重地點頭:“所以別人可不認師母,唯獨你不可以。”

“師母!”僧肇突然跪地而泣,“狗兒感激師母救命之恩!若非師母,狗兒也與父母一道葬身災亂之中,更不會拜在師尊門下習法。”

我含淚將僧肇扶起,他今年應該十八歲了。從我走後,羅什將他帶大,順理成章地拜了羅什爲師。難怪僧肇跟什門十哲其它人比起來年紀最輕,卻是得羅什真傳最多的大弟子。這十六年的朝夕相處,他與羅什,不但是師徒,更有父子之情。

與僧肇再說了會話,姚興馬上要到了。羅什牽起我的手往屋外走。在屋子裡待了兩天,現在才走出房門。之前渾渾噩噩之時,根本沒注意自己到底身在何處。只依稀記得在草堂寺裡與他相見後,他擁着我走了不到一刻鐘。可見他的住所離草堂寺不遠,但卻不在寺內。

在接近正午的陽光下眯眼打量這個庭院。是個很大很雅緻的院子,花圃中一邊是松柏,一邊是臘梅,種滿各色花卉。正是臘梅花開時節,幽香陣陣,襲人心脾。庭院正中的人造小湖邊是假山堆砌的亭臺水榭,中軸線上是五開間的重檐歇山式主屋,雕樑畫棟裝飾精美。兩側廂房也很典雅華美。

路上有僕人在打掃,還有僧人進出,看見他牽着我的手,都面帶驚詫。羅什吩咐僕人喚我夫人,僧人喚我師母。理家之事,日後由我來做主。他帶着我走進主屋的會客堂。正中設一張非常考究的羅漢榻,兩邊是低矮一些的小榻和几案。案桌上供奉着佛祖像,嫋嫋檀香菸靄升起,整間屋子清香淡雅。

跟他這麼久,還是第一次住得這麼豪華。他的傳記中說他“不住增坊,別立廨舍,供給豐盈”。姚興待他,的確是非同一般。

想到姚興,突然想起一件事。輕聲問羅什:“那日在草堂寺大殿,你向我走來時姚興曾經攔住你。你到底對他說了什麼,他便不再攔你了?”

羅什意味深長地一笑,湊到我耳邊說:“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鄣須婦人。”

我倒吸一口氣,捂住嘴巴瞪圓了眼:“你,你爲何要這麼說?”

他淡淡地笑:“即便羅什不這麼說,你以爲後世的刀筆之吏會改寫這段話麼?”

被他問得啞口無言。的確,他無論對姚興說了什麼,都不會改變這個驚世駭俗的記載。唉,只是心中仍舊有些不舒服。看他風清雲淡地毫不在意,想想又釋然了。他說了什麼並不重要,反正後世總會這樣寫。所以,何須在意呢?

僧肇進屋,低聲告訴我們姚興即刻到了。羅什點點頭,帶着我們出門,站到院落門口等候。聽到腳步聲馬蹄聲車軲聲紛紛響起,大隊人馬擁着幾輛馬車緩緩而來。正中是一輛明黃的豪華馬車。到了院門口,幾個太監擁上,攙扶着姚興下車。

羅什恭敬地合掌鞠禮,我那日學過宮廷禮儀,該行跪禮。正在猶豫要不要跪的時候,卻被羅什暗示不必跪。我只好弓身行禮。姚興對着羅什合掌回禮,饒有興趣地看了我一眼。從他看我的眼神裡得知,他早就不記得之前已經見過我一次了。

坐進客廳的上座,僧肇奉上茶。姚興哈哈笑着:“不知朕此刻前來,是否打擾了國師。”他對踞坐在下首的我看一眼,頗有深意地說,“朕可是聽說國師自前日將此女帶走,一連兩日不曾出屋。”

羅什微微一笑,頜首道:“陛下可知當年在涼州時,羅什曾經有妻?”

“朕略有耳聞。聽聞國師之妻雖是龜茲公主,卻是漢女。溫文嫺淑,才慧過人。十六年前已有身孕,可惜難產仙逝。”

羅什眼光飄到我身上,微嘆口氣,含糊地說:“羅什與妻,乃因緣和合之果。歷經幾十栽風雨,本相約地獄再見。佛祖垂憐,讓羅什有生之日再見吾妻,已是寬懷。”

姚興現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順着羅什的眼光上下打量我:“難怪法師在講經時有如此驚人之舉,原來此宮女與法師之妻相貌酷似。法師乃至情之人,這麼多年依舊記掛於心,朕實在欽佩。”

我吃驚地張嘴,姚興的想象力還真好。羅什笑笑,不言語,隨便他猜去。聽得姚興又說:“當年國師之妻,若能產下後嗣,如今正是青春年歲。風采翩然,定肖國師。朕念及此,實覺可惜啊。”

羅什跟我對視一眼,不知該如何迴應姚興。姚興看我們在交換眼神,哈哈大笑:“好在法師睿敏,自有神機。很快便能得雙生兒,哈哈,可喜可賀啊。”

羅什有些尷尬,合掌一鞠:“陛下,前番之語,乃是錯算。羅什現在才知,我妻患有頑疾,怕是無法再妊娠了。”

姚興一愣,搖頭道:“如此,真是可惜。”喝口茶,想一想又說,“國師,讓朕替你安排吧。”

我心中一緊。姚興的所謂安排,便是送十名宮伎了。這是史實,無法避免。到時我該怎樣辦?

羅什搖頭:“陛下毋須費心。羅什已垂老,還有更重要之事,等待羅什在有限之年完成。”

姚興詫異:“國師已在講法收徒,還有何事更重要呢?”

羅什正容,緩步說道:“佛法東傳入中原,始於漢明帝。魏晉之後,經論漸多。然已存之漢文佛經,皆爲天竺西域僧人所譯。行文聱牙,義多紕繆。皆由先譯失旨,不與梵本相應。如此經文,實難爲中原衆生理會貫通。羅什在中原多年,通覽漢書。若能將羅什所學梵文經律譯轉漢言,可大興中原佛法。”

姚興越聽越興奮,不禁拍掌稱道:“好!國師梵華皆通,確是譯經不二之選。不若就在草堂寺設立譯場,需任何資助,朕必允諾。”

“譯場組織嚴密,需多人相助。羅什有二十四名龜茲弟子,他們在梵經上可助羅什。但有能力相助譯經的漢人弟子唯有僧肇一人,恐無暇一人身兼筆受證文諸多事項。”

“這個好辦!”姚興兩眼放光,點頭道,“朕即刻下旨,招募各地有才學之僧人來此,拜國師爲師,一同助國師譯經。”

姚興走後,下午佛陀耶舍終於到了。他漢語不暢,費了不少力氣纔到達草堂寺。羅什已在之前聽我詳細說了與佛陀耶舍見面的過程。他對好友來長安相助譯經雀躍不已。兩人二十多年未曾見面,自有許多話要說。我讓他們暢談,自己在僧肇的陪同下熟悉周圍環境。

在偌大的庭院裡細細走了一遍,碰到不認識我的人,僧肇便一臉嚴肅地告之我的身份。還見到了幾個羅什的龜茲弟子,他們都認出了我,莫名驚詫,卻對我畢恭畢敬。我也不想多解釋什麼,只是笑着告訴他們,我自孃家回來了。

“羅什,累麼?”我在几案上再添一盞三支燭,用剪子剪去炭化的蠟燭芯子。光線亮堂多了,卻依舊不能與現代的電燈相比。看到自己與他在紗窗上剪出兩個親暱的身影,想起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心裡暖暖。

“不累。”他搓搓眼角,用毛筆在硯臺裡蘸一蘸,繼續奮筆疾書。只是,時不時搓搓眼角。人離開几案越遠,眼睛卻是越來越眯起。

“來,不要動。”我柔聲說,將老花眼鏡取出,幫他戴上。

他詫異地看眼前的本子,又拿起來上上下下地看。嘴角彎出好看的弧度,轉頭問我:“此是何物?爲何一戴上便能看得這麼清楚?”

我看着戴眼鏡的他,心中好笑。他戴了眼鏡,儒雅得如同大學裡的教授。步入老年的他,與當年的鳩摩羅炎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不禁感喟,遺傳的力量真大。

“這叫老花眼鏡。人上了年紀,便會看不清楚。這個眼鏡,利用光學原理,可以幫你恢復正常聚焦。我們那裡的老人,都在看書寫字時戴上它。”

他正要讚歎,我嘆氣:“我帶來的是200度的老花眼鏡,這是五十歲左右的人最常見的度數。但不一定準確,最好應該到醫院去驗光配鏡。唉,可惜你去不了……”

他不答,只是溫潤地笑。眼角,額頭,嘴角都皺起絲絲紋路,頸項上還有圈圈皺紋。這麼多大小不一的溝壑卻無損他的清雅。他的氣質已經昇華如窖藏多年的醇酒,歲月磨礪增加了綿厚的濃香,滴滴沁人。這樣歷盡風霜的臉,比少年時更耐看,凝視多久也不會膩。

他大大方方地任我看,不像少年時動不動就臉紅了。見我一直看不夠,他有絲好笑,伸手想拉我。

“對了,還有東西呢。”我故意跳開,“把你的腳擡起來。”

幫他穿上厚厚的到膝蓋的羊毛襪。這是出口到俄羅斯的襪子,上百塊一雙,我一口氣買了幾十雙。“暖和麼?冬天穿着這襪子,可以防凍瘡再犯。”

“嗯。”他擡腳看看,自己忍不住又笑,“千年後的東西,羅什居然能用上,真是奇妙。”

我還帶了幾十盒刮鬍刀片,十幾把剃鬚刀。這些行李裝到揹包裡提給皚皚時,她都嚇了一跳。絮絮叨叨地拿給羅什看,他微笑着從櫃子中取出一件東西,用手帕小心地層層包裹。打開後露出一把鏽跡斑斑的剃鬚刀,是我當年帶來的。

鼻子酸酸,掏出手帕擦眼角:“都鏽得不成樣子了,扔了吧,有這麼多新的呢,夠你用好幾年。”

他不答,仍然微笑着,又重新包裹好,放回櫃子。他穿着羊毛襪,戴着眼鏡,拉我入懷。圈住我的腰,埋首在我髮際。熱熱的呼吸噴在頸上,有絲悸動。嗯哼一聲,看着几案上他寫的東西問:“在寫什麼呢?”

“這是爲陛下所著的《實相論》,共兩卷。羅什已寫了近一個月,很快便能寫好。”他貼着我,柔聲說,“大將軍姚顯,左將軍姚嵩,屢次請我去長安大寺講說新經。待寫完《實相論》,我們去長安。”

我一愣:“我也去麼?”

“當然!”他仍然圈着我的腰,吻落在我頸上,“你在這裡的半年,每一日羅什都不會跟你分開。”

他將眼鏡摘下放到几案上,然後一把抱起我:“兒子交代的,每日要監督你吃藥早睡。”

將我放上牀,有些氣喘:“真的老了,都快抱不動你了。”

趕緊安慰他:“是我比以前胖了。”

他翻身覆上我,璀然一笑:“是啊,是重了些……”

佛陀耶舍在我們家中只住了一夜,便搬到草堂寺去了。羅什因爲自己帶來的梵文經書不全,便請佛陀耶舍將《十住經》默寫出來。等他從長安回來時,兩人再共同研討,譯定此經。

對於羅什與我的夫妻生活,他從來沒有明說什麼,但我看得出他還是很難接受。不過,羅什與我,早已不在意外人如何看待我們。我們咀嚼幸福滋味都還來不及。

陽曆三月中旬,園子裡的桃花開了。望不到頭的紅雲鋪天蓋地。清風揚起,掃過枝頭,粉色的花瓣飛絮般揚在天空,輕旋着落在他高瘦的身上。他在落英繽紛中對着我笑,過盡千帆的超然風采如化外仙山之人。

他將手伸向我:“我們去長安……”

作者有話要說:慧皎《高僧傳》對姚興迎羅什爲國師及設立譯場的記載:“興弘始三年三月,有樹連理,生於廟庭,逍遙園蔥變爲茞。以爲美瑞,謂智人應入。至五月,興遣隴西公碩德,西伐呂隆。隆軍大破,至九月,隆上表歸降,方得迎什入關。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於長安,興待以國師之禮,甚見優寵,晤言相對,則淹留終日。研微造盡,則窮年忘勘。

自大法東被,始於漢明,涉歷魏晉,經論漸多。而支竺所出,多滯文格義。興少崇三寶,銳志講集。什既至止,仍請入西明閣及逍遙園,譯出衆經。什既率多諳誦,無不究盡。轉能漢言,音譯流便。既覽舊經,義多紕繆,皆由先譯失旨,不與梵本相應。於是興使沙門僧*、僧遷、法欽、道流、道恆、道標、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諮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興執舊經以相讎校。其新文異舊者,義皆圓通,衆心愜伏,莫不欣贊。”

慧皎《高僧傳 僧肇》:“釋僧肇,京兆人。家貧以傭書爲業。遂因繕寫,乃歷觀經史備盡墳籍。愛好玄微,每以莊老爲心要。嘗讀老子德章。乃嘆曰:‘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也。’後見舊維摩經,歡喜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出家。學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關輔。時競譽之徒莫不猜其早達,或千里趍負入關抗辯。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談說,承機挫銳曾不流滯。時京兆宿儒及關外英彥,莫不挹其鋒辯,負氣摧衄。後羅什至姑臧,肇自遠從之,什嗟賞無極。及什適長安,肇亦隨返。”

作者說明:僧肇(384~414)是最早追隨羅什的漢人弟子,早在姑臧時便師從羅什,是羅什最信任的大弟子。此處,僧肇是羅什饑荒中收養的孤兒是作者杜撰,但僧肇在本文中的年齡仍然符合歷史事實。

第86章 回家去長安離別是爲再相見新婚生活我來的原因我要辭職誰是誰的毒一個人的狂歡我要辭職我是誰去長安論戰去長安十六國的末代君王們在最美時分手史上最強的和尚我又收了個徒弟龜茲一日遊弗沙提婆的憤怒爲什麼要出家我的小白鼠經歷吐魯番的記憶與君生別離最後一課我的小白鼠經歷平平淡淡纔是真金色牢籠走之前的心動與放棄譯經的輝煌和尚和尼姑臨終日子蛻變黎明前的等待命運之輪在最美時分手準父母的生活第83章 習慣真相是什麼千年的河西走廊我參加的第一次講經重回蘇巴什真相是什麼暴風雨的前兆第66章 涼州烽火第85章 忍俊不禁我參加的第一次講經我又收了個徒弟金刀太子在那東山頂上諾言終於到龜茲了第67章 亂世梟雄第61章 望鄉真相是什麼新婚生活姑臧城內的難民營今生今世遙不可及一個人的狂歡最後的機會精彩蘇幕遮西涼國主東方狂歡節黎明前的等待我見到了父親今生今世遙不可及理想與平行線結角定百年再見故人我又穿了第87章 再回研究基地出去走走吧雙生子的誕生再見故人君主是怎樣煉成的真相是什麼譯經的輝煌今生今世遙不可及吐魯番的記憶第一 次爭執我終於唱歌跳舞啦十六國的末代君王們第85章 忍俊不禁弗沙提婆與歷史哀鴻遍野爲什麼要出家第41章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千年的河西走廊準父母的生活譯經的輝煌我來的原因終於知道在哪裡一生唯一的婚禮一個人的狂歡龜茲一日遊金刀太子最好的生日禮物東方狂歡節第85章 忍俊不禁爲什麼要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