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傳承

無論是昏庸無能的帝國統治者唐皇,還是意氣風發的反賊領袖黃巢,這些人都認爲自己掌控了天下,然而事實上他們都只是楊筠鬆的一枚棋子而已!

楊筠鬆壓根就沒告訴唐皇,三座登天台中只有位於雲南斷龍嶺的那個纔是真正的祭壇。

楊筠鬆爲了讓此處祭壇能夠正常運轉起來,不惜截斷了整個中南半島的龍脈,而斷龍嶺就是這條龍脈的斷口所在。楊筠鬆將祭壇建在這斷口上,就可以讓強大龍脈之力源源不斷地滋養祭壇和風水至寶,只等時機一到就能夠完成他前往“天外”的設想。

也正是因爲楊筠鬆的這一手,讓整個中南大地從此龍氣斷絕,再也不可能誕生大的帝國了,始終都只能存在一些貧弱的小國家。就連七十年代中南半島上某個自稱軍事實力世界第三的強國,在妄想吞併整個中南半島的時候也以失敗而告終。

至於四川和陝西的兩個祭壇,根本就是毫無用處的陪襯,是楊筠鬆爲了掩蓋自己的真實目而故意放出的煙幕彈!畢竟光是讓一座祭壇成功運轉,就必須截斷一整條龍脈才行,這樣的大動作實在是太過傷天害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破壞掉整個中華民族的氣運。

狡兔三窟,爲了不使外人發現他的真實目的,楊筠鬆必須做一些僞裝將此事掩蓋過去。

祭壇建好之後,楊筠鬆就知道殺人滅口的時候到了!參與修建登天台的人實在太多,如果不做清理,那麼在幾年之後隨着唐帝國走向滅亡,三座祭壇都將在無盡的戰火中毀於一旦。

而楊筠鬆要殺的人除了皇帝唐僖宗,大太監田令孜,還有負責修建雲南斷龍嶺登天祭壇的那十五萬士兵。至於另外兩座祭壇反正是用來當擋箭牌的,泄露出去也影響不到他的大計,所以也就不需要再去管了。

楊筠鬆當然是沒有這個本事去殺皇帝的,於是他故意將陝西長安有登天台的消息透漏給黃巢,讓黃巢來將唐僖宗趕下皇位。黃巢一方面害怕唐僖宗真的借祭壇之力登天成仙,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渴望長生不老,於是毫不猶豫的率領義軍攻向了長安。

躲在長安的唐僖宗看到黃巢就要攻破都城了,而自己身邊卻沒有可用之兵,悲苦的唐僖宗只得在大太監田令孜的保護下,率領僅存的五百神策軍倉皇逃往四川。

黃巢的這一舉動使得大唐帝國徹底走向了滅亡的邊緣,各地擁兵自重的節度使一看,你個大帝國的皇帝居然被反賊追着跑!原來皇帝只是花架子,於是節度使們就再也不聽皇帝的調令了。

看到皇帝逃出了長安,楊筠鬆立即借用自己主持修建三座登天祭壇的權利,僞造皇帝密令!讓後來增派到四川修建祭壇的五萬神策軍,將原本在斷龍嶺修建祭壇的另外十萬士兵全部就地坑殺。

這十萬士兵知道的太多了,如果不殺他們,斷龍嶺有登天祭壇事情將毫無秘密可言!屠殺完成之後,這五萬神策軍才知道皇帝被反賊給趕出了長安,領軍大將慌忙率軍迴轉勤王。

哪知道楊筠鬆卻根本沒有放過這五萬人的意思,他將這支軍隊的行軍路線透漏給了反賊的探子,黃巢自然知道這五萬神策軍對唐僖宗的重要性。於是不惜代價的調集了三十萬主力部隊,在半路上將這支神策軍包了餃子,然後將之全部斬殺,以絕後患!

至此,所有參與修建雲南斷龍嶺登天台的十五萬士兵全部敗亡,到了這個時候還知道斷龍嶺有個登天祭壇的人,除了唐僖宗和大太監田令孜外,

就只剩下他楊筠鬆了!

皇帝和田令孜的倉皇逃走,楊筠鬆也就沒辦法再除掉這兩人了,好在知道秘密的人已經不多,殺不殺已經無傷大局。於是楊筠鬆當即脫離朝廷棄官爲民,在黃巢殺進長安之前帶着皇宮中收藏的地理書籍,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之後楊筠鬆先是獨自前往四川斷龍嶺,爲登天台的運轉做最後的安排!

楊筠鬆在斷龍嶺生活了三年,將他所得到的那件“風水至寶”留在了斷龍嶺的祭壇上,並在此地設了一座風水絕殺大陣,等到放下鎖龍石封閉了祭臺的入口後,他就離開了雲南。

逃往四川的唐僖宗和攻佔了長安的黃巢,都搶到了一座登天祭壇,只是毫無疑問,這兩人最後都沒有成仙得道。

失望的唐僖宗只得拿出位於四川祭壇內的珍寶,用以籌措軍費,集結力量重新奪回了京師長安。而黃巢則在搜刮了陝西祭壇內的所有金銀珠寶後,將祭壇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倉皇逃出了長安。

這兩座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的祭壇,就這樣在戰亂中毀於一旦,而位於四川的登天台因爲裡面只有一些書籍字畫,拿出來短時間內也換不了多少錢,所以就被唐僖宗暫時的遺忘了。

等到唐僖宗和大太監田令孜死後,斷龍嶺山腹內有座登天祭臺的事情就真的變成秘密了。

看完羊皮地圖後面的故事後,楊一清不由得爲自己這個祖宗的本事感到汗顏!

這得有多高的智商啊!居然可以通過欺騙兩朝兩個皇帝,耗費將近十五年的時間建造三座毫無根據的登天祭壇。唐皇爲了建造祭壇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人民困苦民不聊生,黃巢起義的爆發這三座祭壇的貢獻可以說是功不可沒。這次起義基本上弄垮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唐帝國,唐僖宗後來雖然重新奪回了帝都長安,但他的統治的地盤也僅僅只剩下這麼一座城市了,此時的地方節度使已經看穿了中央的軟弱,再也不會聽那個沒權沒勢的皇帝的命令了,唐朝滅也就揭開了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浩瀚的戰爭史。

而受到楊筠鬆長生不老蠱惑的黃巢,因爲強行率軍攻佔唐王朝勢力最強盛的核心地帶長安,而沒有選擇找一處根據地休養生息,將本來很有希望崛起的黃巢義軍,葬送在了他的貪慾之中。

楊筠鬆可以說是反掌之間,掌控了千萬人的命運!將大唐帝國和黃巢義軍統統送進了死路之中。甚至連千年之後自己孫子楊一清的命運,他都算到了!

爲什麼連楊一清也算計到了呢?

因爲在故事的最後面,楊筠鬆說明了他所獲得的風水至寶,需要吸收大量的龍脈之力才能帶動祭壇運轉,而這個時間是非常漫長的。必須等到一千一百一十五年之後,風水至寶才能積聚足夠的龍脈之力,並且在九星連珠產生的獨特空間磁場影響下,一舉將人送入天外!

在故事裡楊筠鬆並沒有將昇仙說成是進入到仙界,而是描述說人可以通過登天祭壇,進入到一個未知的“天外”,也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即使是楊筠鬆自己也不相信世界上有仙界這樣的地方。

楊筠鬆雖然是堪輿大師,但也不可能活到千年之後,所以他只能把重任交給自己的後代子孫了。

於是他造了一個木盒,將登天祭壇的來歷以及進入祭壇後的路線,全都畫寫在了一張羊皮紙上,然後將這張羊皮紙放進木盒子中。

最後楊筠鬆爲了讓這個木盒能夠順利的傳下去,他不惜逆天改命,拼着折壽一甲子的代價,算出了千年之後子孫的情況,也就是楊一清的命格!

楊筠鬆在確定楊一清並非大奸大惡之徒,而且盒子一定可以傳到他手中之後,這才放下心來。

至於爲什麼楊筠鬆在傳下這個盒子的時候,會叮囑後人,如果提前開啓這個盒子會導致亡國滅種之禍呢?

原來楊筠鬆雖然截斷了中南大地的龍脈,但也只是將之斷開而已,如果外人知曉了盒中的秘密,必定會提前去開啓祭壇。

祭壇一開啓,原本斷開的中南大地的龍脈續就會重新續接上,一旦接上了龍氣,中南大地上勢必會產生出一個強大的國家來!這對已經是四面楚歌的中國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另一方面,楊筠鬆親手將大唐帝國推向了覆滅的邊緣,多年戰爭下來死傷的永遠都是百姓,他楊筠鬆身上的罪孽不可謂不重。爲了補償自己的民族,楊筠鬆藉着自己主持修建三座祭壇的機會,在唐末最後的二十年間大肆收集民間的甲骨文、金文、竹簡、書籍和字畫,然後將這些東西用一個個密閉的陶製箱子收起來封死,最後再搬進斷龍嶺祭壇旁邊的宮殿羣中堆好。

楊筠鬆在這二十多年裡,利用唐帝國皇帝的名義在全國到底蒐集了多少文化瑰寶呢?根據羊皮地圖上描述這個數量多到無可計數!總之從夏、商、周、秦、漢、晉、隋,最後到唐末這三千四百多年裡,凡是中國歷史上傳承下來的能夠記載文字的東西,他楊筠鬆都進行了收集,有珍本的就直接收集珍本,收集不到的他也要想辦法弄到抄印本。

楊一清從羊皮地圖後背的一串數字中,瞭解到斷龍嶺祭壇內收藏的文化瑰寶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是用來裝記載文字的甲骨文、金文、竹簡和書籍的陶製箱子,而每個箱子裡至少都可以裝兩百冊到三百冊書籍不等,這樣的箱子光記錄在冊的就有兩千多萬個。還有一大類就是無數的字畫,玉器,陶瓷工藝品等等,這些珍貴的文物也都是用相同的陶製箱子裝着,齊整的碼進了宮殿中,這樣的箱子統計出來也有一千三百多萬個。

兩大類的箱子總共加起來,就有三千三百多萬個,基本上將龐大的宮殿羣塞得滿滿當當的了!

可以說自唐以前的中華文明歷史,凡是有文字記錄的傳承,盡在於此了!

楊筠鬆深知斷龍嶺祭壇的重要性,裡面的文字傳承如果在不當的時候被開啓,宮殿裡面的陶箱子全都會被搬出去,最後它們的結局很有可能都會因保管不當而失散毀滅。中南大地的龍脈能夠被打斷一次,以後自然會有更強的風水術士將之再打斷一次。而那些裝着中華文明果實的箱子一旦流失損毀,就再也不可能重新收集一遍了!丟了就永遠都找不回來了。

爲了保守這個秘密,楊筠鬆特意用墨家的機關術製作了那個木盒,木盒內的機關是從裡邊鎖死的,只有到一千一百年之後這個鎖死的機關纔會爛掉。這也是爲什麼楊家以前得到這個木盒的祖先們,怎麼都打不開這個盒子,即使用鑰匙也不行,而到了楊一清手裡,卻輕鬆就開啓的原因所在了!

楊筠鬆在做好一切工作之後,自己則因爲窺破了天機導致災禍加身,幾天後就在半路上被複仇的黃巢餘孽用毒箭射死在了回家的船上。楊筠鬆死後被安葬在了江西省南部於都縣寬田鄉陽江河河畔,現在他的墓已經被淹沒在河底下找不到了。而他留下的木盒則通過其徒弟傳給了楊筠鬆的兒子,直至千年之後真正傳到楊一清手中才被再一次打開,裡面驚天的秘密才公諸於世。

當楊一清打開這個木盒後,震驚於木盒背後的秘密之大!同時也不由得抹了一把汗,整個中華文明的傳承竟然就裝着在這麼一個薄薄的小盒子裡。要是這盒子一路傳下來的過程中有任何的遺失或者破壞,那這個秘密永遠都只能深埋在地底了。

知曉了這個驚天的大秘密後,楊一清首先想到的是必須把這件事兒告訴政府,由政府把斷龍嶺裡面的書籍都挖出來。但是轉念一想,萬一這盒子裡說明的事情是假的,斷龍嶺下面什麼都沒有,而他巴巴的把這事兒上報給國家, 那他自己豈不是成笑柄了麼!

所以楊一清決定先去斷龍嶺考察一番,看看能不能進入到祭壇內一探究竟,如果這事兒是真的自然大功一件,如果是假的就當是去斷龍嶺旅遊了。

當然楊一清這麼做也有自己私人的考慮,如果是政府負責開啓斷龍嶺的祭壇,那這事兒就和他楊一清沒半點關係了。有了政府的介入就意味着裡面的東西都是國家和人民的,任何人都別想從祭壇中得到任何的好處,楊一清當然不願意這樣,他還想從這祭壇裡獲點好處呢!

楊一清從小學武,雖然有國學大師的爺爺傳授啓蒙知識,文化水平不低,但終究是一個練武之人。沒有大學文憑你文化水平再高,也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楊一清一身能文能武的本事,居然只能在武館當個小教練,亦或者在街頭賣藝耍腱子肉才能生存,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而祭壇中的古董,全都是楊一清自家祖先千辛萬苦傳下來的,他這個做孫子的從裡面弄幾十件古董出來改善生活,何錯之有?

再說了楊一清挖的是自家的祖墳,只能叫“拿”。他可不像那些盜墓賊挖的都是別人家的祖墳,那才叫偷呢!

一想到很快就能拿着挖到的唐代古董換成錢,從此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吃足喝飽後,休息夠了的楊一清只覺得渾身都是勁兒,下鏟子挖土的速度越發的快起來。

就在這時“鏘”的一聲刺耳的金石交鳴之聲傳來,楊一清感覺到鏟尖撞到了一個硬物。聽着這聲音,他就知道自己大概是挖到打開那兩塊斷龍石的機關了!

第五章 地下宮殿羣第九章 一條笨蛇第一十三章 練氣一層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四章 羊脂玉龜第一章 斷龍嶺第一十三章 練氣一層第一章 斷龍嶺第一章 斷龍嶺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一章 斷龍嶺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一章 斷龍嶺第十章 避難所 火堆 食物第一十五章 銀甲巨鱷和血藤第九章 一條笨蛇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感冒了,這二天實在頭暈。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八章 叢林巨蟒第三章 文化傳承感冒了,這二天實在頭暈。第十章 避難所 火堆 食物感冒了,這二天實在頭暈。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八章 叢林巨蟒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四章 羊脂玉龜第一十五章 銀甲巨鱷和血藤第八章 叢林巨蟒第九章 一條笨蛇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十章 避難所 火堆 食物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一十三章 練氣一層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五章 地下宮殿羣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八章 叢林巨蟒第五章 地下宮殿羣第一十一章 叢林劇鬥第一十四章 密宗傳承的來歷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九章 一條笨蛇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四章 羊脂玉龜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四章 羊脂玉龜第四章 羊脂玉龜第四章 羊脂玉龜第一十五章 銀甲巨鱷和血藤第一章 斷龍嶺第三章 文化傳承第五章 地下宮殿羣第一十四章 密宗傳承的來歷第一十四章 密宗傳承的來歷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一十一章 叢林劇鬥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一章 斷龍嶺第一章 斷龍嶺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八章 叢林巨蟒第一十三章 練氣一層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感冒了,這二天實在頭暈。第八章 叢林巨蟒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一十五章 銀甲巨鱷和血藤第一十五章 銀甲巨鱷和血藤第一十三章 練氣一層第二章 強大的祖宗!第一十五章 銀甲巨鱷和血藤第七章 荒野生存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十章 避難所 火堆 食物第一章 斷龍嶺第九章 一條笨蛇第六章 中了老祖宗的暗算第一十四章 密宗傳承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