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殿帥衙門。高俅穩坐在虎皮椅上。雖氣態平和,可心中卻很是焦慮:怎麼國師還不回信?難道國師沒明白我信中的意思?
高俅本事雖然不高,可腦系卻絕對不低,又在西北軍實打實的歷練過,卻是深知,打仗那可不是完全靠的兵多。那絕對是一將無能累死千軍。而且,高俅更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高俅雖然也是在邊關歷練過的,可卻靠的是劉他爹劉仲武的幫襯。這梁山連萱贊和關勝這等有真本領的大將都打敗了。哪怕是他高俅發下了十二道金牌調令,徵調了十二路節度使圍剿梁山,卻也不見得就一定能勝。
可是,此次出兵,高俅卻又不得不爭取。誰讓那關勝此次落敗,生死不知。趙佶震怒。王黼爲求免罪,暗中聯合童貫,意圖讓那童貫領兵征討梁山呢。
那童貫,本就把着西北軍,這要是再把京師十二路節度使把持住了。軍方系統中,他高俅這個殿帥,那可就真成了掛着的了。到時候,別說趙佶看他無用。就是不被趙佶所厭。他高俅如今也是打着國師李民一系的烙印。樑師成、王黼、童貫聯手成功,他高俅再無一點實權,這朝中又如何能容得下他這個京營殿帥?
故此,他高俅只能捨命爭取。而且,高俅相信,只要請得李民出手,連那金國的國主完顏阿古打都輕易殺了,一個小小的樑上,小小的宋江。絕對不在話下。何況,就衝着李民當初給他高俅寫的保命信件。高俅也是相信李民絕對早早在梁山安排了重量級的人手。
而且,高俅自認爲對李民也很瞭解,如今這個調集十二路節度使於帳下,掌握着十二路節度使的生殺大權,正是收服十二路節度使於己用的大好時節。李民不會看不透。絕對會來幫他高俅的。而且。這十二路地節度使,今後也絕對要掛靠在他高俅的名下。如此,此事成後,不僅當今的趙佶要高看他高俅一眼。繼續對他高俅恩寵有佳。即使以後趙佶這個真命天子隕落,李民這個真命繼承大寶。他高俅幫李民掌握住這個機會。他高球的功勞也是大大的。也是照樣高官穩坐。
所以,高俅這纔敢大包大攬地捨命爭取。並靠着趙佶對他高俅的信任和情面,成功的爭取到了。
可是,如今十二道金牌調令已經發下。十二路節度使已經動身了。就連他高俅自身調集的京營兩萬精銳也都籌備好了。他高俅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在這京中繼續等待了,可李民別說見個面了,就是連個回信都沒有。這如何不讓高俅心急?如何不讓高俅懷疑李民是不是沒有看出他高俅信中的誠意?
其實,高俅這是多想了。高俅的誠意,以李民跟高俅這兩年的交情。李民當然不會看不出來,何況,就算是李民看不出來。李綱,鄭鵬他們也絕對不會看不出來。
只是,哪怕連李綱那樣的正人君子,在看到了高俅有意送給李民十二路節度使的控制權,都忍不住認爲這是天降良機,哪怕爲此和高俅這個奸賊合作都無所謂的時候。
李民卻是沒動任何地心思。
無他。
李民本就沒有當皇上的心思。在品嚐過李綱處理瑣事爲他李民帶來的幸福生活後,李民更是不想承擔什麼管理,操心國家大事的責任了
對李民來說,居高位,就有居高位的責任。而只享受高位的奢侈。而不盡高位的責任,那可就成了李民原先痛恨和不齒的貪官、昏君了。李民別說如今修煉有成,有着自身的實力,用不着進那些責任就可以享受那些生活,就是原先一事無成,憑着李民原先的性情。也是不會做昏君地。而不做昏君就要盡責勞累。甚至還要犧牲個人空間以及家庭幸福。李民自然不願了。
而且,李民也是一個比較重感情的人,他和趙佶本來就是同類人,所以才能處的那麼好。有着趙佶在一日,李民也是不想做什麼有損他和趙佶感情的事。
故此。這在高俅、李綱、鄭鵬等人看來乃是天大的大好契機。在李民看來,不過就是麻煩。尤其是若真的控制了十二路節度使地兵權。那可就是實打實的控制了大宋除了京師之外的大部分軍權了。到那時,消息靈通的大娘,絕對會要求他這個女婿李民兌現諾言。到那時,絕對是更多的麻煩上身。
故而,李民覺得現在這個樣子就很好。有着李綱實驗完善新地政體制度,有着南北商會培養資本萌芽的羣體。有着安道全完善中醫體系。只要再找出人來完善數學體系。以及基礎科學理論。他李民也就算把這個中華變革的根基打的實了。
到時候,他李民只要做些他愛做的事。完善了異能體系。培養出大量異能人才,以及新概念的管理人才。這變革自然也就會自行演化。卻是與他李民乃至趙佶都沒有關係了。
所以,李民雖然看明白了高俅那封信,卻一點也沒動心。更不想參與高俅剿滅梁山的軍事行動。
尤其是對這種心態地李民來說,既然關勝落敗在了宋江手下,宋江又沒有趁機大規模外擴。無疑說明宋江又走回了歷史地老路。如此,大動干戈的自傷元氣,根本沒有必要。那就是自找麻煩。如今,只要給宋江一個暗示,一個契機,沒有了晁蓋制約地宋江,肯定會上趕着的尋找門路投降朝廷的。
於是,李民這纔沒心沒肺的把高俅的那封信件,交給了李綱他們來討論解決。在李民看來,議會雖然有一定的民主性,可無疑也是一種拖延時間的好手段。在此空閒,李民就可以安排人手點化宋江投降了。到時候,一切的麻煩,隨着宋江的投降,也就煙消雲散了。
只是,李民卻是沒有考慮到李綱、鄭鵬等人對此的熱心。以及李綱和鄭鵬暗中的不謀而合。更沒有考慮到李綱和鄭鵬也都是知道此事乃是拖延不得的。
那李綱在否定了鄭鵬的主觀態度後,隨即又強調了強強聯合的必要性。引經論典,評述了協助朝廷討伐叛逆的重要性。以及在爲國出力的大前提下,應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哪怕是合作者有些小小的瑕疵,也是可以求同存異的。
以李綱的才華,哪怕就是不提此舉幫助高俅有利於李民今後奪取江山。也是照樣讓王六、張青等人信服無比。而唯一的正經文人張山,又一直是李綱的絕對崇拜者。此事當即統一了大部分的意見。
而剩下的那個鄭鵬,雖然被李綱否定了一回態度。可李綱的主見,卻是與他鄭鵬一致。鄭鵬本就注重實際,不在意虛名。此事在鄭鵬看來又比較急。在李綱和他鄭鵬用意一樣的基礎上,鄭鵬卻是沒有反駁李綱。
以至於,李綱他們的總務院只是討論了一個小半天,經然迅速無比的全盤通過了。最後的結果,卻成了李綱和鄭鵬等人催着李民出兵。
李民很鬱悶。只能再想辦法拖着。同時派人給秦明送信,讓他找機會暗示宋江來尋李民尋求招安的出路。
此時,李民卻是又犯了一個經驗主義的小錯誤。那歷史上的宋江能在晁蓋死了之後,把持住了梁山的話語權,走出了招安這一步。那可不是宋江一個人的努力。
雖然說,那也跟許多梁山好漢礙於兄弟義氣,不想因此與宋江翻臉有關。可更主要的,卻是那時的宋江已經招收了大量的原朝廷官員,以及盧俊義和李應這樣的大地主首領。這些人原本就是大宋體系內的上等人,日子過的好好的,被宋江裹脅當了賊,自然支持宋江招安。而且,這些人由於自身的本領,也佔據了梁山的要職,這才能讓招安的提議進行的很順利。
可如今,宋江手下卻還是七零八落的,盧俊義更沒有上什麼梁山,宋江手下除了花榮,吳用,以及魏定國,單廷硅等,基本上都大宋下層的草莽,卻是還真沒幾個有心受招安的。
李民現在打着小算盤,卻是百分之八十的要自找沒味。何況,李民忽悠的秦明投誠,本就借用了秦明對宋江的仇恨。如今讓秦明指點宋江,那不更是那壺不開提那壺了。
好在,還沒等李民派出的信使找到秦明,秦明卻就帶着兩個人回來了,卻是讓李民那個小錯誤,毫無作爲的就湮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