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 澶淵之盟

“餘雖不敢自稱通曉國事。然,餘卻也知敵強則我弱,萬不敢資敵強彼也!且!餘飽讀詩書,頗知忠義,忠義所在,雖死亦無悔。恨不得親身殺遼,一雪澶淵百年之恥。何來畏遼?爾言無稽也!”陳東不服氣的反駁道。

李民聽完,暗自琢磨:我的心思不能說,可這樣互扣帽子也不是一個事。我現在正是要名望的時候,卻也不能讓這個人說了嘴。不如找一個問題問住了他,以偏帶全,也能張顯一下我的政略。

李民當即正色說道:“你非朝廷重臣,軍國大事,不應你知。免輕泄民間他國。故,我之謀略,不可告與你,免失其密。我只與你分說一事,可證你之無知。你聽明,可自悟我之韜略。”

李民話說得很大,陳東雖不服,可卻也知若是這個人若是真的在執行秘密計劃,當着這麼多人跟自己說白,那確實也是不好。

陳東當即不卑不亢的說道:“爾若機密,但對國有利,卻也無需說。若有一事即可證我之無知。但請發問,餘恭教也。”

李民一本正經的問道:“我聽你言澶淵之恥,似對澶淵之盟有所不滿,何以見?”

陳東毫不避諱的說道:“澶淵之盟,乃我大宋得城下之盟。我大宋自此年年要向遼國進貢,以歲幣資敵。以我大宋百姓之血汗,供養遼國軍隊之強盛,自是我大宋之恥了。且,澶淵之戰,非我大宋不敵也。遼軍深入我大宋境界,軍需補給不及,我大宋依城固守,已扼遼軍軍勢,且左右援軍將至。遼兵不退,盡將全滅於此。此時朝廷卻未誓戰到底。而與之媾合。戰勝而籤進貢之約,豈非更是國恥!”

李民聽罷,一本正經的說道:“膚淺!你只知血戰到底。你可知血戰到底,邊關百姓又會因此傷亡多少?你只知我軍將勝而籤進貢之約,你可知我大宋一年進貢,佔我大宋賦稅多少?若有徵戰,百姓損耗,又佔我大宋賦稅多少?你可知當時我大宋就算能戰勝遼國,卻又有何意義,又能奈何遼國如何?”

陳東聽得有些傻眼。在陳東的觀念中,爲國而戰,就是爲了百姓。可打仗會死傷多少百姓,卻是陳東沒有想到過的。那就更別說進貢多少,佔國家賦稅多少,損傷多少,佔國家賦稅多少了?

шшш✿ⓣⓣⓚⓐⓝ✿¢○

對陳東來說,君子不言利,進貢多少佔賦稅多少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進貢本身是一種戰敗認輸的標誌,這個關於大國顏面的問題。這纔是問題的關鍵。中華天朝上國,還要給人家進貢。這算得什麼上國,大國?

而至於打勝了遼國,爲什麼奈何不了遼國,那就是陳東從來沒有想過的。

當然了,別說陳東了,就算在座的所有人,也全都沒有想過。他們從來只是很習慣的認爲,打勝了,就是打勝了,那還有打勝了卻奈何不了人家的?

陳東自認百姓傷亡一事,是他疏忽了。可爲了國家,有些犧牲也是在所難免的。而且,進貢的面子問題,也不好說,此乃見仁見智的事,說不清楚,也沒必要說。可對李民所說的戰勝了卻沒有什麼用,沒有什麼意義,堅決的不認同。更是不解。

故此,陳東當即追問道:“戰勝無用,何解?”

李民一本正經的說道:“遼攻我大宋。非仁義,更非置氣。實乃求利也。遼國窮苦,彼民天災無糧,不劫掠,無以生存。天災無糧,餓死也是死,劫掠大宋,戰死也是死。餓以待死,全族皆滅,劫掠戰死,卻可得糧以活族人。故,即使我大宋此戰大勝。來年遼國依然會進犯我大宋,刀兵不斷。而澶淵之盟,我大宋勝而不窮追,每年更許以小利,所費不過賦稅百之一二。讓遼國不至於荒年無可活而生亡命之心,更以互市換取馬匹軍資,以備最終一戰。此實爲上策也。”

陳東等聽李民所言,都是點頭不止,有些恍然大悟。陳東也有認可的說道:“確實如此。果是上策。可若是當時趁遼軍攻伐不利,與之血戰到底,待其軍力潰敗,一舉掩殺滅遼。豈不是求個長久平安?”

李民搖頭道:“一舉滅遼。說的輕鬆。遼兵入侵我大宋,我大宋借城池之助,空乏遼兵兵力,藉以取勝,卻是不難。可澶淵之盟前,遼國嚴控馬匹流入我大宋,我大宋舉國馬匹缺乏,軍隊以步兵爲主,而遼兵卻以騎兵爲主。遼兵撤退,我大宋步軍卻又如何追擊?況且,草原遼闊,百萬軍隊入其內,尚如滄海一粟。遼人熟悉地形,與之遊擊,我軍又是步軍,追擊不至,縱有百萬大軍,卻又能奈遼國如何?何況,遼國境內窮苦,百姓部落,多以遊牧爲生,不如我大宋境內富裕,大軍深入,遼軍可在我大宋就食當地,我大宋卻不可在遼境內獲得給養。往來運輸,空耗更多。故此,我大宋歷次討伐遼國,多是先勝後敗,無一完勝。又如何可一舉滅遼。況且,就算滅了遼。草原部落衆多,也會有其他的部落雄起,就如同現在的金一般。滅遼也是無用。”

陳東等人全聽得目瞪口呆。

陳東等一介書生,雖也知道一些軍事,可卻沒有親身經歷過,只以爲兩軍作戰,拼得就是雙方軍力,以及主將的高明和勇敢。最多再加上一些朝廷的堅持與信任。可現在一聽又是馬,又是糧的,而且還很有道理似的。想不服,都說不出嘴去。

而那陳東更非是爲了意氣之爭,憂心的乃是國事。李民把他說的如何難堪,他卻是不在意,可現在聽李民分析的,狀似無解。卻是徹底傻了眼。

陳東此時徹底知道自己以前確實可以說是無知了。可無知並不妨礙他的憂國之情。陳東情不自禁的說道:“難道我大宋就只能任由大遼攻掠,卻奈何他不得麼?”

李民笑着說道:“這卻也未必。我有百年大計,滅遼卻在反掌之間。”

PS:很不幸,顯卡電容燒了。我拔了顯卡,用主板上的集成顯卡繼續工作,卻沒想到打字的速度會這樣慢。我都打出很多了,卻看着屏幕上的字,一個一個的往外蹦,拼音選一下字,更是好幾秒鐘。這點字我愣是打了五個小時,我徹底被蹂躪了,看我在這種條件下,還在艱苦奮鬥,多給些支持吧。讓我明天修顯卡時的心情也好些。

第15回 皇氣與信仰之力第7回 大善第7回 大才怎麼跑這來了第19回 無欲則剛第28回 恐怖速度第18回 信安拉,就給你們一個安拉第28回 有人歡樂有人悲第19回 方臘歸降第19回 巧解民紛第23回 謀事在人第21回 皆大歡喜第22回 棋逢對手第15回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第10回 絕戶計第26回 零獸通道第20回 包工頭第18回 老百姓的大事第72回 鬱悶的知己第9回 奇才岳飛第3回 六丁六甲的高人第33回 以力破陣第12回 首功第30回 鬥法第11回 逼上梁山第二事第31回 天道人心第27回 撒下火種第15回 變故第9回 還是小點好第3回 收人要收心第29回 玉板忠言驚天地第18回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3回 李民受益第20回 天無絕人之路第16回 赤果果的風采第20回 畫餅收心第11回 天命歸屬還靠打第28回 朱武失算第14回 草原定,海外亂第26回 作秀第26回 實力勝巧言第17回 義氣第8回 天雷瓶第25回 封神計劃第37回 清溪居士第16回 小乙上門第10回 異狀興仁府第25回 換將第2回 巔峰對決第29回 戰爭還是要依靠羣衆第14回 小聚民心第6回 不怕死也不行第82回 發威第29回 奈何橋第21回 傳說中的山鬼王第28回 有人歡樂有人悲第68回 催眠大師第26回 獻寶第35回 財帛動人心第3回 得意不能忘形第31回 該怎麼說第20回 棋逢對手第65回 燒房子很簡單第15回 暗示第11回 打出來富貴第18回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8回 刺殺第16回 涌動第8回 亂鬥第6回 名聲傳大了第3回 信仰反噬第4回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27回 斬去該隱來天使第10回 野道第14回 草原定,海外亂第20回 島鏈之始第18回 馳兵溫江第14回 早已悄然改變的歷史第2回 李民要摸電第6回 說降第20回 鳩摩智第4回 長生之苦第9回 天雷有望第25回 封神計劃第16回 赤果果的風采第33回 拉攏第2回 恨天恨地恨蒼生第3回 真相往往掩蓋在歷史下第4回 飄渺雲霄宮第27回 出口有願第16回 高俅竟然也是個忠臣第16回 九九重陽擂第9回 誘餌第23回 謀事在人第24回 遼國內亂第6回 說和第25回 十字軍東征第29回 玉板忠言驚天地第15回 八葉之雷音禪院第20回 晁蓋死,亂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