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鍊鋼

?在忙碌的準備工作中,三個多月很快過去了,冶金科研組終於在昨天完成了鍊鐵熔爐的建造,今天,就是高爐第一次下料點火的日子,管委會全體人員和許多看熱鬧的羣衆昨天就來到了鐵爐谷――人們給冶煉區起的名字――觀看第一次的鍊鐵過程。?

?鐵爐谷位於鐵礦區南方五公里處,距離翡翠谷約三十七八公里,這裡周圍山勢平緩,地面平坦寬廣,一條水量充沛的河流在谷中豎直穿過,不論空氣還是水的流通都十分順暢,這非常有利於冶煉過程中煙塵的飄散――人們目前還沒有能力完全消除鐵礦冶煉過程中的空氣污染,不過由於規模很小,只要有好的空氣流通,是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大的危害的。?

?趙星移和劉壯、李強等一大早就來到高爐邊,卻發現這裡已經聚集了好多人,船長和其它管委會的成員也都在。前方高爐下,齊孝儒教授正和冶煉工作總負責人鐵建山商量着什麼,幾百名工人在高爐旁忙碌着。?

?高爐就建在山谷中間河流的旁邊,由一座豎爐和一座平爐組成。豎爐有近十米高,直徑三四米,呈橢圓形,頂端矗立着高高的煙囪。平爐稍小一些,旁邊有一座水塔以及引水入平爐鑄槽的管道,管道上安裝着控制水流的裝置。?

?河中已經修建起一座小水壩,兩座水車在水壩排水口湍急的水流衝擊下,飛快的轉動着。在高爐和平爐下,各有一個碩大的鼓風機,在高爐的煙筒上,也安裝着一個引風機,這些風機的動力來源就是這兩個水車,此時聯動機構還未掛接,風機並沒有工作。?

?這個熔爐是使用從七十多公里外開採回來的耐火黏土燒製的耐火磚修築的,在此之前冶煉組的科研人員們已經修建過一個小規模的熔爐,並且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並結合實際驗證,已經摸索出了一些這種簡陋條件下鍊鐵和鍊鋼的方法,就等今天實際生產了。?

?黑火藥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研製完成,有了它,鐵礦的開採效率大大加快,目前鐵礦已經積累了幾百噸,就堆放在高爐不遠處的原料區內。由於沒有道路,鐵礦的運輸還都只能靠人力來背擡,好在這裡距離鐵礦區不遠,這種規模的運輸還不算太難。?

?各方面的準備程序都已經基本完成了,隨着鐵建山一聲令下:“裝料!”工人們揹着一筐筐的混合了螢石等助熔劑的鐵礦石和木炭,順着旋梯上到豎爐上面,從裝料口倒入爐內,一層鐵礦石一層木炭。其實鍊鐵原本應該用煤煉製的焦炭纔對,可惜人們始終沒有發現煤,所以也就不可能有焦炭,而作爲還原劑,同樣是由元素炭爲主要成分的木炭也能起到類似作用,通過冶煉組人員的試驗,證實了這個想法,並且從數十種不同木料燒製的木炭中選擇了最合適的品種,雖然效果依舊不如焦炭好,但也只能如此了。?

?高爐容積極大,一直裝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纔算完成。高爐底部的爐膛內此時也早已堆滿了一根根粗大的木柴,這種木料也是冶煉組通過很多次的對比試驗才挑選出來的,含油多,火力旺盛,燃燒時間長,並且灰燼很少。?

?一切準備就緒,鐵建山親自拿着火種,點燃了爐火,火焰逐漸映紅了寬大的爐膛,而隨着鼓風機的啓動,呼嘯的烈風灌入爐膛,火勢驟然猛烈起來。爐膛外,工人們不停的將大塊的木料加入進去,爐膛內炙烈的火焰映的周圍一片豔紅。?

?高高的煙囪頂端,滾滾的黑煙夾帶着火光直衝藍天,宛如一條沖天而起的黑龍,不過這條黑龍升入高空後,隨即便會被風吹散,漸漸消散於天際之中。?

?這高高的煙囪和滾滾的濃煙雖然壯觀,但卻不是人們所願意見到的,它不禁讓人們想起了地球上那滿目瘡痍的土地和污濁的空氣。不過冶煉組已經早早的宣佈了,只要有了足夠的能力,他們將立即進行工藝改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也說明,由於現在冶煉的規模還很小,鐵爐谷的環境又適合,這座高爐是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什麼影響的。?

?高爐內的火焰逐漸穩定下來,科研人員不停爬上旋梯,從火孔觀察着爐內的情況,並適時的對風機以及燃料的添加等做出調整,控制着爐內的溫度。?

?熊熊的爐火燃燒了一天一夜,當晚,大多數來觀摩的人都沒有回翡翠谷,人們架起篝火,傍着高爐,一邊喝酒吃飯,一邊載歌載舞,很多人都盡情歡愉到天亮。?

?第二天中午,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鐵建山終於控制機關打開了高爐中部的出鐵口,登時,滾滾鐵水奔涌而出,飛濺的火星猶如萬千競放的焰火;逼人的高熱使得空氣都爲之震顫。?

?人們的歡呼伴着流動的豔紅鐵水響徹雲霄,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是人們在建設家園過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有了鋼鐵製品,人們的工具水平將產生質的飛躍,人們的生產能力也將得到極大的提高,人們將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中生存下去,並且發展壯大。?

?鐵水順着引道流入鑄槽之中,漸漸凝固成一個個的鐵錠。這些鐵錠還都是含炭量很高的生鐵,而目前人們更需要的是可以鍛造成各種工具的鋼材。所以這些鐵錠隨即都被裝入平爐中,一層鐵錠一層木炭,而隨後的燃起的爐火較之熔鍊鐵礦石的豎爐更爲猛烈,在巨大鼓風機的作用下,原本豔紅的火焰顏色越來越淺,最後變成了淡淡的藍色。?

?這平爐鍊鋼的過程歷時更久,工人和技術人員們輪班倒,一刻不停的觀察控制着爐內的溫度,而總負責人鐵建山則幾乎是晝夜不合眼的在平爐旁指揮協調着,這爐鋼責任重大,而煉出的鋼質量如何全憑現在的溫度控制,在這簡陋的條件下,只能憑藉肉眼觀察鋼水的顏色來判斷溫度,這使得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鬆懈。?

?第五天一早,趙星移和劉壯剛結束了訓練便一路長跑來到了鐵爐谷。翡翠谷距離這裡足有三十七八公里,但此時的趙星移已經鍛煉出了一副異常矯健的體格。這一路跑來,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除了微微有些氣喘外,沒覺得怎麼累,而劉壯則根本就心不跳氣不喘,跟沒事一樣。?

?來到平爐旁,發現所有的人員都帶着緊張的神情忙碌着,鐵建山臉上鬍子拉碴,一雙眼睛佈滿了血絲,每隔十幾秒鐘便湊到觀火孔上看一看,並在手中的本子上記錄一下。?

?趙星移輕輕走過去,問道:“老鐵,怎麼樣?沒問題吧??

?鐵建山轉頭見是趙星移,點頭招呼了一下,然後說道:“沒問題,很快就能出鋼了,現在正是最關鍵的時刻。”聲音已經沙啞的聽不出語調。?

?趙星移趴在觀火孔上看去,只見裡面鐵水沸騰,顏色已經變成了亮黃色,不時閃出耀眼的波光。?

?怕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趙星移看了看便趕忙躲到了一邊,一邊等一邊和劉壯閒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現場的緊張氣氛也越來越濃烈。?鐵建山從觀火孔收回目光,果斷的下達了命令。?

?滾滾鋼水傾瀉而下,飛濺着美麗的星火分別流入兩個鑄槽中,旁邊水塔邊的操作人員立即打開水閥,兩股不同流量的水流澆上炙熱的鋼水,“嗤……”,滿天水汽蒸騰而起,讓周圍彷彿瞬間墜入了雲山霧海之中。?

?霧氣漸漸散去,一塊塊鋼錠也逐漸冷卻下來,鐵建山迫不及待的跳上鑄槽搬動鋼錠細細察看着,自豪的笑容漸漸爬上了他憔悴的面容……?

?人們終於結束了持續幾個月的石器時代,除了冶煉工作在持續進行外,另外上千名鍛造工人和技術人員也開拔到了鐵爐谷,在高爐下方几百米的地方建立起了金屬鍛造工地,鐵爐谷更加熱鬧起來,採礦、冶煉、鍛造三大工種加起來一共有兩三千人,由於距離翡翠谷比較遠,人們便在鐵爐谷規劃出了生產區和生活區,很多這裡的工作人員平常就直接居住在此,使得鐵爐谷成了翡翠谷之外最大的一處聚居點。?

?第一批鋼材首先用來生產急需的各類工具和機械裝置,如加工木料的刀鋸,水車、風機等的轉動軸和傳動齒輪,以及鍛造用的工具等。鍛造組的人員中除了十幾位學金屬加工的技術人員和不多的幾位還保留着一些傳統打鐵工藝的民間鐵匠外,其它人可以說都是完全的外行,在進行了最基本的手工打鐵技術和金屬熱處理知識的培訓後,就開始邊學邊幹,最初的成品率非常低,但一次不行就重新來過,漸漸的,各種的實用產品被成批的生產出來。而隨着冶煉技術的不斷提高,不同硬度,不同用途的鋼材陸續生產出來,科學院的相關部門已經開始着手進行車牀等大型工具的研製,只有擁有了這些大型工具,人們的生產力才能更上一層樓。?

?有了鐵質工具,人們的生產力有了飛躍性的提高,其它產業的產品質量也得到極大的改善。而因爲有了鐵質工具,連帶的很多以前無法實現的想法現在都紛紛得以實施,一時間,工藝改良和技術創造進行的如火如荼。在這裡,在這個現代文明完全空白的世界裡,人們最不缺乏的就是創造的激情,而豐富的知識則保證了這種創造的實現,翡翠谷的生產與科技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發展着。?

第5章 黑沼澤(一)第3章 重聚(四)第5章 黑沼澤(六)第2章 發現之旅(二)第5章 黑沼澤(二)第5章 冰雪世界(十)第16章 變革(二)第5章 冰雪世界(九)第2章 發現之旅(三)第18章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四)第5章 黑沼澤(三)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三)第16章 變革(一)第5章 黑沼澤(七)第4章 迫降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一)第2章 救援(六)第8章 文明的碰撞(五)第11章 訓練營第6章 交流第1章 無盡之海(一)第5章 冰雪世界(七)第5章 冰雪世界(八)第5章 黑沼澤(五)第8章 文明的碰撞(二)第5章 黑沼澤(五)第1章 第三次探索(三)第3章 重聚(一)第18章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六)第1章 無盡之海(五)第2章 登陸(八)第11章 訓練營第17章 最長的一天(一)第2章 發現之旅(四)第18章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一)第2章 登陸(二)第5章 黑沼澤(一)第3章 遷徙(七)第17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5章 冰雪世界(五)第2章 救援(六)第5章 黑沼澤(五)第19章 回首第9章 遙遠的親人第9章 遙遠的親人第5章 冰雪世界(八)第2章 登陸(七)第2章 發現之旅(四)第8章 文明的碰撞(七)第4章 歸來第5章 冰雪世界(十)第2章 發現之旅(三)第3章 遷徙(二)第3章 遷徙(一)第7章 第二次探索(一)第12章 新華東區見聞(三)第2章 救援(六)第6章 初具規模(一)第18章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五)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一)第6章 交流第5章 冰雪世界(一)第10章 鐵礦谷獵殺(二)第5章 第一次探索(四)第16章 變革(二)第6章 初具規模(一)第15章 驚變(一)第5章 冰雪世界(四)第2章 登陸(七)第4章 神樹村(五)第17章 最長的一天(四)第7章 第二次探索(一)第5章 黑沼澤(八)第3章 重聚(一)第8章 文明的碰撞(七)第18章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一)第7章 第二次探索(一)第5章 黑沼澤(六)第8章 文明的碰撞(三)第4章 歸來第12章 新華東區見聞(四)第8章 文明的碰撞(六)第17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4章 定居(二)第3章 遷徙(一)第11章 吉祥綠洲第12章 新華東區見聞(一)第5章 冰雪世界(四)第2章 登陸(四)第3章 重聚(三)第7章 第二次探索(一)第4章 迫降第10章 鐵礦谷獵殺(二)第3章 重聚(三)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一)第5章 冰雪世界(六)第11章 新的開始第4章 歸來第3章 重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