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

153正月東宮雙千金

大年初一能進宮朝拜,這是一份榮耀,但也是遭罪,尤其你挺着大肚子的時候。

綺年跟着秦王妃進大殿的時候,裡面人已經很多了,她們來晚了。秦王妃神色有些憔悴,勉強堆起笑容跟左右打招呼:“昨兒被爆竹聲吵得不曾歇好,果然是老了,不成了……”於是又得了一連串誇獎她駐顏有術仍舊青春貌美的話。

綺年也跟着向左右的誥命夫人們行禮微笑,然後好容易找到一張椅子就坐了下去。她的肚子已經快八個月了,馬車那麼一路顛過來實在是不能再到秦王妃身邊去侍立了,只好對某些人投過來的目光裝看不見。

“世子妃有沒有什麼不適?”如鴛擔心得很,今天馬車趕得太快了。

綺年微微搖頭,示意她不必太着急。今兒秦王妃起晚了,爲了趕時間不遲到,車伕只好把馬車趕得快些。這些昀郡王都看在眼裡,雖然沒說什麼,方纔在宮門口分開的時候看秦王妃的眼神卻是很不悅的,那她就不必再添油加醋了。至於秦王妃爲什麼起晚——她應該是沒睡好的,不過不是因爲爆竹,而是因爲年夜宴上昀郡王又斥責了趙燕平讀書不用心,還拿着趙燕和從前練武時的勤奮與他做比,魏側妃自然是美得幾乎能飄到天上去,秦王妃就要夜不能寐了。

“……聽說郡王世子的通房姨娘都被除了,這才一年呢,通房就死了三四個……”

竊竊私語,聲音壓得低,卻又正好能讓綺年聽見。如鴛用眼角餘光掃了掃,低聲說:“好像是秦家那邊的親友,奴婢記得見過,但不大熟。”

“隨便她們說。”綺年覺得肚子裡的小東西又動了一下,連忙輕輕地把手覆在肚子上。這樣一路馬車顛過來,肚裡的孩子似乎也不開心了,“你記着是誰就成,別理她們。”

“瞧瞧,婆婆在那邊,她也不過去伺候着,真覺得有了身孕就了不得了……”竊竊私語居然還不停,如鴛氣得臉脹通紅,低頭暗自咬牙。幸而這會外頭已經有內監高聲報太后皇后和太子妃到,衆誥命行禮,衆人便紛紛起身出殿站位,顧不上再說什麼了。

三跪九叩罷,上頭的娘娘們各自回宮,這邊的誥命們又回了殿裡,便有內監來傳,讓綺年和秦王妃去仁壽宮,太后召見。

用膝蓋想也知道不會是什麼好事,不然太后何至於叫一個懷孕八個月的孕婦顛顛地跑去見她?綺年只能在心裡嘆口氣,上了來接人的竹轎。還好擡轎的內監並沒搞什麼故意顛簸之類的花樣,綺年心裡又稍微鬆了鬆。

自打永順伯謀反,太后的身體就不大好了,今日是大年初一,太后也穿了全副的禮服,但看上去臉色有些晦暗,倒像是被繁重的頭飾壓得有些不堪負擔的感覺了。在她身邊陪着的鄭貴妃倒是面色紅潤,但妝飾卻頗素雅,估摸着也是照顧了太后的心情。

太后先跟秦王妃拉了幾句家常,問了問大長公主的身體——東陽老侯爺一去,大長公主身體也壞了許多,聽說已經很久沒有進宮跟太后說說話了,難怪太后惦記。綺年坐在下頭的錦墩上,儘量坐直身體又把頭低下,既不失禮,又能讓自己的肚子不至於太壓迫到。正想着什麼時候能回去,就聽太后忽然轉向了她:“怎麼聽說世子妃最近沒在郡王妃身邊伺候?”

果然來了。綺年心裡暗罵了一句,連忙扶着如鴛的手站起來:“是王妃體恤臣婦,免了臣婦晨昏定省,准許臣婦逢五逢十纔過去問安。”

太后還沒說話呢,鄭貴妃已經掩着嘴笑了笑:“郡王妃寬厚體恤,世子妃可不能失了規矩纔是,恃子而驕可是要不得的。”

簡直放屁,難道你懷孕八個月皇后還讓你去請安嗎?綺年心裡暗罵,表面上卻還得裝出一副恭敬模樣:“是,多謝貴妃教導。”

太后皺着眉,看樣子心情不大好:“聽說你剛纔在殿裡就很失禮,不但不在郡王妃身邊伺候,還自己坐下了?這是什麼道理?聽聞吳侍郎家教甚好,怎麼你的規矩都沒有學好不成?”

這到底是哪個混蛋這麼快的耳報神!綺年捧着肚子艱難地屈了屈膝:“這其中有臣婦一些想頭,還請太后允許臣婦私下陳奏。”有鄭貴妃在旁邊挑撥着沒個好,偏偏皇后今天不在。

太后懷疑地看着她,鄭貴妃微微撇嘴:“什麼話還怕別人聽嗎?”

綺年含笑不語,腦子裡飛快轉動。太后見她不說話,到底還是擺了擺手,叫衆人都退了下去,纔不悅地道:“你有什麼想頭?”

綺年捧着肚子困難地跪了下去,好在仁壽宮鋪着厚厚的地毯,還燒着地龍,跪在上頭軟綿綿的,倒比蹲身行着福禮舒服多了:“太后方纔的教導臣婦都牢記在心,但臣婦也有一點兒想頭——太后也知道的,王妃是世子的繼母,自來這繼母是難當的,稍有些兒不好就要被人議論。”

這番話太后聽着倒是順了耳,因當今皇帝也不是她的親兒子,這認來的母子之間其實也多有些忌諱,因此聽着綺年的話,不覺起了幾分共鳴,微微點了點頭。綺年心裡一鬆,繼續道:“臣婦不知是誰向您陳奏今日大殿中的事,但臣婦實在覺得,此人對王妃有些不懷好意。太后試想,若是臣婦今日侍立王妃身邊,叫有心人看了,只怕會說王妃對繼子不慈,有意折騰兒媳,讓兒媳帶着七八個月的身孕立規矩。這些話傳出去,臣婦倒是落了個孝順的名聲,卻叫王妃如何自處呢?”

“唔——”太后從鼻子裡哼了一聲,雖然沒說話,臉上的神色已經緩和了不少。

綺年低着頭道:“臣婦寄居舅舅家中年餘,見舅母便是這樣行事的,寧願自己揹負幾分不孝的名聲,也不能傷了外祖母的聲譽,因此臣婦自嫁入郡王府,也是這樣想的,只是臣婦到底年輕不知事,大約有時做得也未必妥當……”

太后想起自己的親兒子親孫子,不由得心裡黯然,半晌擺了擺手道:“起來罷,帶着個肚子跪着,傳出去倒是我的不是了。”

綺年趕緊站起來:“臣婦方纔請太后屏退左右,也是爲着這個。若叫有心人傳出去,說因爲臣婦在大殿中未曾侍立王妃身邊就被太后訓斥,難免有人說王妃是到太后面前來告狀的,王妃又不好自己分說,真是說不清的冤枉了。”

這番話倒叫太后對她有些刮目相看:“你能想到這一層,倒實在不能說不孝順了。可怎麼聽說,你跟郡王妃不怎麼和睦?人前連母親也不稱一聲?”

綺年一徑低頭,露出幾分不好意思的表情:“總歸是臣婦年紀輕,不曉得怎麼孝順。再者瞧着王妃端莊漂亮,叫母親似乎總是叫老了,竟不好意思出口……”

這話倒把太后說笑了:“你這孩子——”隨即又想起一件事,臉又拉了下來,“怎麼聽說你對世子房裡的人有些苛刻?這才嫁進去一年多,就打死了好幾個?”

綺年立刻一臉的驚訝:“這,這是哪裡來的謠言?太后明鑑,要說臣婦不喜歡世子房裡的人是有的,可是打殺人命——郡王府裡素來沒有隨便打死人的規矩,臣婦要真敢這麼做,郡王爺早就不容了。何況有幾個還是郡王爺賞下來的人——她們是違了府裡的規矩,還是王爺親自下令處置的。”

太后也知道昀郡王是個極講規矩的人,想想也覺得綺年這話可靠,便道:“哀家也是爲了你好,婦人家最忌嫉妒,你是做正妃的,尤其不能小肚雞腸容不下人,外頭名聲不好,也是有損郡王府的。”

綺年低頭稱是,又小聲道:“總歸都是臣婦年輕不知事的錯,臣婦也怕有人在外頭說王妃管家不嚴,若太后聽見了這樣的閒話,還請替王妃辯白幾句。太后一句話,頂得下頭人說一萬句呢。”

太后嘆了口氣:“你倒是個實心的,罷了,哀家都明白了,你身子重,也不必在這裡枯坐着了,去東宮看看太子妃,也見見惠良娣。”

“謝太后恩典。”綺年心裡暗想您明白啥啊,但表面上還是一臉感激,費力地又行了個禮,退出了仁壽宮,又坐着那乘轎子去了東宮。

金國秀已經到了該生產的日子,東宮裡已經有穩婆和醫女時刻等着,太醫院也有人專門輪值。綺年進去的時候,吳知霞和清明都在,陪着金國秀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見綺年也挺着大肚子進來,金國秀不禁笑了:“又來一個。你身子都這麼重了,還過來做什麼呢。隨月快扶着,不許世子妃行禮!”

綺年到底還是意思着福了福身,就由隨月扶着在錦墩上坐下:“進宮一趟,總要來看看。算着太子妃的日子就是這幾天了罷?”

“可不是。”金國秀好笑地指了指周圍,“你瞧瞧她們,一個個如臨大敵的——好歹我也是生過一個的,何至於此?”這話剛說完,她就微微皺起了眉頭。吳知霞離得近,連忙問道:“太子妃怎麼了?”

金國秀不答,半晌才眉頭皺得更緊地道:“怕是要生了。”

這一句話,殿裡頓時亂起來,金國秀一邊由隨雲隨月攙着進產房,一邊還不忘叮囑:“讓良娣和良媛都回自己殿裡,良娣有身孕,世子妃也有身孕,你們都小心伺候着!”

奔走的宮女內監們心裡都暗暗叫苦,這是三個孕婦呢!哪一個他們也不敢怠慢哪。偏偏吳知霞的胎兒只比金國秀小一個月,看金國秀這樣子,她心裡一緊張,居然也覺得肚子疼了起來,這下就更亂了,幸而穩婆有三個,且都是有經驗的,看了吳知霞這樣子說這會兒還不會生,留下一個穩婆照看着吳知霞,另外兩個忙活金國秀去了。

綺年看東宮裡亂成這樣,當然只有趕緊告辭的份兒。眼下沒人顧得上她,只有如鴛攙着往外走,剛走幾步,清明快步過來在另一邊攙住了她,沒等綺年說句客氣話,清明已經低聲道:“回去告訴世子,大理寺有個寺丞要出缺了,但看太子的意思是想把這個缺給陳家人,讓世子早些準備,想法子得了這個缺纔好。”

綺年震驚地看着她,半天沒說出話來。清明這是瘋了麼?竟然把在太子這裡得到的消息告訴趙燕恆?清明見她發呆,不悅地皺眉:“世子妃沒聽見我說什麼?”

“我確是沒聽見清良媛說什麼。”綺年已經把驚訝的神情壓了下去,“清良媛方纔什麼也沒說,我也什麼都沒聽見,有些事情不是你我可以置喙的,還請清良媛慎言。”

清明兩道眉傲然地揚了揚:“你懂什麼!大理寺丞雖然只是正五品,但正因只比世子如今做的員外郎高一級,所以纔好謀這個缺。且大理寺是——”她還沒說完,綺年已經高聲叫喊不遠處的宮女內監:“快來人送清良媛回宮,她有些嚇着了。”

宮女內監們聞聲不由得嚇了一跳。這兩位主子都在生呢,再嚇着一個還了得?且多半都知道這清良媛雖然出身微賤,卻是有護駕之功的,又是沒有生育過的年輕女子,說不得真要被嚇着,急忙鬧哄哄過來兩三個人要扶清明。

清明又急又怒,想不到綺年這樣的大膽,竟然連她的消息都不肯聽,連忙低聲喝道:“世子妃你——”

綺年卻並不聽她說什麼,只指點着宮女們道:“清良媛年輕,見了這場面難免害怕,你們快送她回自己屋裡,待太子妃和惠良娣平安生了,自然就好了。”扶着如鴛的手轉身就走。幸而送她過來的竹轎還在外頭等着,此時東宮二人同時要生產的消息已經傳開了,太后也坐不住,自然也不能留秦王妃久坐,綺年便直接乘着竹轎在宮外接着了秦王妃,一併坐車回郡王府了。

直到回了節氣居,如鴛才道:“世子妃,今兒清良媛說的話——”

“都忘了它!”綺年緊擰着眉頭,“一會兒世子回來我與他說,這話絕不能再入第五人的耳朵!若是太子知道清良媛竟然給世子傳遞消息,只怕就會以爲世子是有意將清良媛送到他身邊的,那就完了!”本來伴君如伴虎,太子是未來的帝王,也少不了那帝王心術,若是被他懷疑上了,那趙燕恆還說什麼前程,不倒黴就不錯了。

如鴛大駭:“奴婢還以爲,還以爲——”

“還以爲這對世子是好事?”綺年瞥她一眼,“世子用不着一個女人在內宮替他打聽消息,何況太子都有意思把這個缺給別人,世子卻去謀這個缺,難道是想與太子做對?”

如鴛不由得拍拍胸口:“奴婢沒見識,真還當是好事呢,幸好世子妃沒聽。不過——”她又擔心起來,“若是清良媛一心想着這事——”

“她沒有本事把這消息送出來。”綺年想清明應該也不至於傻到隨便買通個宮女往外送消息的地步,“只要我不進宮就無妨。”

正說着,外頭腳步聲響,趙燕恆已經快步進來,上下打量綺年:“聽說東宮今日有些亂,你沒嚇着罷?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還真嚇了我一跳。”綺年擺手叫如鴛到外頭去看着,才小聲把清明的事說了一遍,“她不會瘋到找人給你送信的地步罷?”

“諒來不會。”趙燕恆眉頭緊皺,“連我都不知她究竟想做什麼了。你做得對,萬不可讓她往外傳這種消息,若被太子知曉,我渾身是嘴也解釋不清,連你都要連累進去!”

綺年鬆了口氣,只要趙燕恆沒這個心思那就好辦了:“只消沒人進宮,想來她也沒辦法。只是她這心思若不打消,恐怕是個麻煩——”

趙燕恆長長嘆了口氣:“如今她進了宮,我們也管不到了。”

“我怕她瘋瘋癲癲,最後連累了你可怎麼好!”綺年本來想再也不見清明,可是現在又越想越覺得不踏實,“不行我還得進宮一趟,要警告她斷了這個念頭纔好。”

“你且別想這事了。”趙燕恆拉住她,“挺着個肚子跑什麼,今兒早上車跑得那樣急,我就擔心得不行,萬事都等我們的孩兒落了地再說。”

說到孩子,綺年不由得摸了摸肚子:“他很乖的,這樣也都沒怎麼鬧。話說回來,也不知道太子妃和惠良娣生的是男是女。”

東宮兩妃同時生產,隔了一天消息就傳了出來,生的全是女兒。

鄭氏有幾分失望:“都是女兒——”一方面有些遺憾女兒沒有生下太子的長子,另一方面卻又覺得這樣不扎眼,免得遭忌。

吳若錚只得安慰妻子:“來日方長,這時候生下長子未必是好事,倒省得將來捲入奪嫡之爭。”

鄭氏嘆氣:“若是太子妃一直沒有兒子呢?哪怕生了養在太子妃膝下——”

“別胡說!”吳若錚低聲喝止妻子,“那也不是什麼好事,留子去母的事多了。”從前他想着女兒能做皇長子正妃,所以也有一搏的心思,但女兒既然沒有這個正妃的命,那倒不如將來平平穩穩的過日子了。

鄭氏心裡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吳家沒有留子去母的事,但別家卻是少不了的,只得嘆了口氣,把話轉開去:“不過墨畫來報喜,說太子還是喜歡的,還取了個小名叫珠兒。掌上明珠,這名字也好。”

吳若錚曉得妻子是自我安慰,也不戳破,只道:“到底是自己骨肉,自然喜歡的。”隨即說起了吳知雪的親事,“……就是山東那邊的舊同僚,你也認得的,提起孔家的一個子弟,算來也是嫡枝的,今年才十七歲,已中了秀才,只是家裡清苦些。父親是早就去了,去年本來要參加春闈的,因母親又過世要守孝,不然一個舉人也是穩拿的。”

“那不是要嫁到外頭去?”鄭氏心裡捨不得,卻又盤算,“若說是孔家子弟也好,爲何不接進京裡來讀書?”

吳若錚不以爲然:“孔家那邊難道還少讀書人?這也是那孩子的風骨處。若說家裡清苦,我們多多給雪兒備下嫁妝就是,進了門就當家,沒有公婆,不必像你當年一樣受氣……”

鄭氏聽得眼圈微紅:“還虧老爺想着,這也好。”當初她嫁進來,沒少受顏氏的氣,女兒若不必伺候公婆,那是極實惠的事。

吳若錚嘆了口氣:“說來,我在兒女親事上不如大哥,若不是當初思慮欠佳,也不會讓雪兒背了個退親的名聲。幸而那同僚都是知道咱們家裡的,又見過雪兒,才一力保了這親事,不然孔家門也難進。”

二房夫妻兩個說着這個,大房那邊也在說話。吳若釗對妻子道:“今兒皇上問我,丁尚書要告老,選誰去接任這個尚書爲好?又問我願不願去。”

李氏心裡緊張道:“老爺怎麼說?”

吳若釗嘆道:“我對皇上說,我對禮儀之事可稱精通,但吏部所管轄非我之長,因我不曾放過外任官,好些事都不通曉,若論起這些,還不如二弟。”

李氏怔了一會兒,嘆道:“老爺說的也是實話。其實如今也就罷了,老爺在禮部清閒自在,日子是極好的,我也不求什麼,只要一家人和睦也就足夠了。”

吳若釗拍了拍妻子的手嘆道:“你說的是。只我也有幾分私心,若奏對得當,一者對二弟是個好處,二者皇上心裡若讚賞了我,對咱們霄兒日後也有好處的。我這個年紀,是三品還是二品也無甚大妨礙了,倒是霄兒的路長,要好生謀劃一番。”

李氏聽得連連點頭:“老爺這樣的苦心,霄兒必是要好生上進的。”

吳若釗這番奏對還真是大起了作用。二月裡丁尚書告老,皇帝按着規矩再三挽留無果,便允了他歸田,並大加賞賜了一番。隨後,原吏部左侍郎升任吏部尚書,騰出的空缺由行太僕寺少卿吳若錚補上。吳若錚由正四品升爲正三品,已與乃兄平級了。

京城中頗有人議論,說吳若錚升官乃是因着女兒的緣故,不過很快,吳若釗就升了都察院右都御史,也由正三品變成了正二品,同樣是連升兩級。且還有一件事衆人不大注意,就是吳知霄外放山西府通判,而吳知霆從翰林院無品級的庶吉士升

12 初入京十里紅妝54 冷玉如乍遇難關63 衣錦還鄉生波瀾72 梅花會姊妹結仇60 恆山伯陪嫁義女48 好親事功敗垂成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30 及笄禮冤家路窄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34 張家亂玉如動氣71 又是一年春來到1 未出孝三房逼婚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4 聚與散世事難料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70 真假香薰鬧喜宴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57 恆山伯府開鬧劇104 重陽日再起風波64 大喜日再起波瀾61 小兒女綺思初動30 及笄禮冤家路窄46 松鶴堂談婚論嫁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4 蜀素閣主僕議事75 陰差陽錯定姻緣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04 重陽日再起風波1 未出孝三房逼婚90 後宅院瑣事連連91 嫁入婆家第一仗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64 不了了之埋隱憂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75 陰差陽錯定姻緣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9 論前途各房夜話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09 窯變釉大做文章8 清家業安排後路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33 表兄妹綺年避嫌52 上元節火樹銀花5 思立嗣周家七房75 陰差陽錯定姻緣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38 後花園好戲連臺84 脣槍舌劍可退敵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62 手帕交初聚京城24 大水衝了龍王廟33 表兄妹綺年避嫌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6 春山閣連波獻技105 想害人翻成害己31 文昌廟驚遇故人179 汝陽侯一府亂賬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43 論婚姻各有打算47 孫姨娘教女拒親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70 真假香薰鬧喜宴99 赴宮宴節外生枝92 有情人終於圓房20 大明寺闔家上香69 談婚論嫁處處忙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83 國公府亂七八糟66 人生難得知心人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4 蜀素閣主僕議事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05 想害人翻成害己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92 有情人終於圓房18 說閒話祖孫不睦28 鬥霸王舊仇新恨50 大拜年各家走動1 未出孝三房逼婚2 論往事母親病重46 松鶴堂談婚論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