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

重和元年的大宋並不太平,東南諸路除了花石綱等亂法的喧擾之外,又發生一場水災。

大宋的民力雖然一天比一天疲敝,不過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作爲整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商業活動的規模依然相當可觀。東南來的香料、珊瑚,東北來的北珠、琉璃,都通過廣州、泉州、明州、登州而流入福建、兩浙,並迅速被龐大的華夏市場所消化。

至於東南那些背井離鄉的流民們,他們除了接受政府的救濟以外,又多了一條出路:到海外去!

出海對這個時代的農民來說還是一個相當冒險的選擇,不過人到了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就什麼也得試試了。雖然大宋對於國民出入海境顯得頗爲寬容,但這種事情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被朝廷知道的好,所以等在兩浙路、淮東路、福建路的民船,行動都是靜悄悄的,在幾個月中一千多裡的海岸上也不過溜走了幾萬人——而這個數目相對於受災的百姓人口而言無異於九牛一毛。由於比例甚小,地方官員或者根本就不知情,或者看出些端倪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他們過去了。

這些鋌而走險的百姓來到海外那個大島以後,發現情況比預料中要好得多——這裡等待着他們的,是任憑開墾的荒地,是按個手紋就能租走的農具種子,甚至還有耕牛!雖然有瘴癘爲患,而且水土也和老家不大一樣,但只要身體夠強壯便死不了。

自稱漢部的那些小官吏大多識字有限,但對於如何開荒、如何安置新附移民卻是得心應手——這是他們在混同江流域幾年裡歷練出來的本事!雞籠港的糧倉儲備着玉米、番薯、小麥,夠他們藉着吃上半年。而泉州的幾艘千料大船也不停地運來占城稻的種子。

看着一井井的蔗田、稻田規整地出現在自己眼前,熬了半年多痛苦歲月的歐陽適終於露出了笑容。這半年裡他和新移民一起經歷了瘴癘的侵襲,在習慣這裡的水土之前曾大病一場,一些熬不過的人死掉了,而活下來的人則如歐陽適一般,心中充滿一種大難不死的後福感。

秋風起時,黑水洋航線上又來了三艘大海船,船上滿載着農具、糧食和醫藥——在津門糧價高企的情況下,楊應麒對於開發這個大島的支持依然是不遺餘力——就算他不在津門時,屬下官僚也在貫徹着他早就規劃好的方針。不過歐陽適知道,只要今年第二季的水稻可以順利收上來,那大流求島就不再需要津門方面糧食上的接濟了,甚至可以反哺遼東半島。

“三年?五年?哪裡要那麼久!”歐陽適對着北面發笑:“老幺啊,你的眼光是不錯的,不過還是把這個寶島看小了!最遲到明年,季風一起我就運米北上把津門的糧價給壓下來!”

那三艘大船進了雞籠港後,海平面又出現兩艘舊船——那是運送移民的船隻了。這兩艘船的船主陳阿大是個潮州人,這次共送來了六百個衣衫不整窮漢。歐陽適掃了一眼,只見前面那幾十個人都是被海風吹乾的臉皮,一看就知道是海邊討生活的人。不悅道:“你這個該殺的潮州佬!我讓你到去接那些自願出海的人,你怎麼把沿海的漁民給擄來了?”

陳阿大那兩艘舊船是向歐陽適租的,不用租金,只要他能給雞籠港運來五千個移民這兩條船就歸他了。此外每送來一個人,歐陽適還會補貼他宋錢一貫、糧食半桶。至於陳阿大如何運營歐陽適就不管了。

陳阿大一見歐陽適這樣說連忙叫屈:“哪裡有這事!是他們自己願意來的。歐陽將軍你又沒有說不要沿海的人!”

歐陽適道:“我也不是說不要沿海的人,只不過這些人怎麼看都像是被你坑來的。”

“沒有沒有!絕沒這事!”

“嗯,那就算了吧。”歐陽適一揮手,就讓陳阿大他們領賞去。

島上自有小吏帶着這些新移民去領取工具糧食種子,所有人都走光以後,卻有一個滿臉鬍渣的漢子呆呆坐在岸邊望着海潮發呆。

“喂!那漢子!”歐陽適叫道:“到村裡領糧食去!”

那人卻不理會,仍然呆呆望着大海。歐陽適問陳阿大:“這人是個傻子?”

“這個……應該不是吧。”

歐陽適又問:“那他幹嘛這樣?”

“這個……我哪裡知道。”

歐陽適見他說話神色有些異樣,臉色便帶上幾分兇狠:“姓陳的,你給我說實話!你這些人究竟是怎麼騙來的!”說着手按刀柄。

陳阿大大驚,這半年來他租到海船後,乾的其實也是半海盜的勾當,在海峽附近已經闖出不小的名頭,但在歐陽適面前卻還是個什麼也算不上的小角色,被他找個理由殺了還不是像捏死一隻螞蟻?忙道:“將軍!這些人大都是流亡到淮南東道海邊的災民!要不信你逐個問去!不過有幾十個確實是我在海島上招來的……那個島民。”

“招來?我怕是騙來的吧。算了。”歐陽適道:“這些人若種不了田就讓他們上船做水軍。但那個人呢?”

陳阿大指着那個發呆的漢子說:“歐陽將軍你是說他?嗯,這傢伙來歷和別人有些不同。唉,我就跟你實說了吧。年中時我們趁着南風到了沙門島……”

歐陽適奇道:“沙門島?你們用這兩條破船居然去得了沙門島?好本事啊!”

陳阿大陪笑道:“順風!剛好順風。”

歐陽適問:“你們去沙門島幹什麼?”

陳阿大道:“是這樣的,兩年前我弟弟犯了軍法,被髮配到沙門島上……”

“哦,所以你就去把他救出來?”

“是,是,我們在沙門島一個偏僻的角落下錨,和我老弟陳阿三聯繫上以後正要走,卻發現這個人在海邊發呆。我們怕他去告發,便把他也帶走了。一開始還想拉他入夥,誰知道這傢伙到了船上也是整天發呆!我想想把他放在船上還是不妥,便讓他和災民一起上岸來。”

歐陽適點頭道:“你們居然沒想到殺人滅口而只是把他帶走,看來你這海賊還壞得不到家。不錯,不錯。可是他一個傻子,你們帶來給我還要我一貫錢,那不是擺明了佔我便宜麼?”

陳阿二忙道:“歐陽將軍你神通廣大,也許能治好他也說不定。再說這人是個讀書人,也許對將軍你有用。”

“讀書人?怎麼又變成讀書人了?”

“他全身衣服破破爛爛的,不過有時候口裡會溜出些酸氣,我想這人也許是被朝廷流放的官員也說不定。”

“被朝廷流放的官員?”

“我也只是猜。”

歐陽適哼了一聲道:“姓陳的我告訴你,你有膽儘管瞞着我幹海盜勾當去,沒被我捉住就算你本事。不過你要是敢打着你爺爺我的旗號爲非作歹,那你就算逃到麻逸去我也能把你揪回來!”

陳阿大忙道:“不敢不敢!歐陽將軍的本事和麪子整個東海誰不知道!四大家族見了您的帖子沒敢說個不字的。陳阿大就是吃了鯊魚膽也不敢在您面前使壞啊!”

這馬屁拍得恰到好處,歐陽適聞言一笑,把他打發了。跟着走到那漢子面前問道:“喂!你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

那漢子擡頭瞧了他一眼,隨手拿起一支枯枝在沙灘上寫了“陳正彙”三個字,歐陽適看得皺眉道:“陳正果……成正果?好俗氣的名字。”

那漢子聽得翻白眼,把最後一個字抹了,改成一個“滙”字,歐陽適叫道:“原來讀匯啊,那直接叫陳正匯就好了,幹嘛還用這麼偏的字。給你起名字的人一定腦袋有毛病。”

那漢子陳正匯大怒道:“島夷蠻荒,不知孝道禮儀!”他用了孝道二字,想必這名字是他父母起的了。

歐陽適見他發怒,心道:“看來這人不是傻子。”便大笑起來:“原來你並不是啞巴。我還怕你啞了呢。我說姓陳的,看你也是個讀書人,怎麼跑到沙門島去了?那裡可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陳正匯哼了一聲也不說話,歐陽適這幾年多多少少受了楊應麒的影響,見他是幾萬個移民裡最像讀書人的,心裡便多了兩分優容,耐着心道:“姓……這個……正匯兄,這裡海風大,還是進村去吧。我給你洗塵壓驚。”

陳正匯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聽歐陽適儘量用讀書人口吻對自己說話,便起身道:“我說,你們這裡是什麼海夷島國?爲何誘拐我中華百姓。”

歐陽適聽了陳正匯的話心道:“這人不但不是傻子,而且精明得很!他不和陳阿二他們說話,要麼就是不屑,要麼就是爲了自保而裝瘋賣傻!”卻不答陳正匯的話,反問道:“聽正匯兄你一口的汴梁口音,是中原人士吧?”

陳正匯奇道:“你一個海外夷族,居然聽得出汴梁口音!哼,我是福建人,不過在汴京讀過書,所以言語雅正。”

歐陽適笑道:“原來如此,那咱們就是一家人啦。我不是什麼夷族!我也是漢人來着。”見陳正匯臉上有不信的意思,便問道:“正匯兄你幾年沒回中原了?”

陳正匯怔了一下道:“幾年?我也記不得了,我被流放的時候,是大宋政和元年。”

歐陽適驚道:“政和元年!那已經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

陳正匯道:“你國也得到我大宋頒賜的歷法了麼?居然知道我大宋紀元。”向周圍國家頒歷是東方世界的外交大事,周邊國家若得中國頒歷,便是在國際上得到中國的承認。

歐陽適笑道:“我們和大宋的聯繫從來就沒斷過。”

陳正匯一聽又問:“那你知不知道這幾年裡大宋發生的事情?”他打聽這個,顯然是身在海外,心繫中原。

歐陽適道:“倒也知道一些。去年是大宋政和七年,聽說今年改元了,是重和元年了。”

“改元?”陳正匯驚道:“皇上駕崩了麼?”

“這個……好像不是。”歐陽適道:“道君皇帝還好好在那裡呢。至於他爲什麼改元,我也不是很清楚。”

陳正匯舒了一口氣,喃喃道:“政和七年……重和元年……”長長一嘆:“一晃快七年了!”

這時兩人走近,歐陽適發現他其實還很年輕,大概三十來歲的樣子,心道:“其實這人蠻可憐的,七年前被流放的時候他應該才二十出頭,七年的青春就這樣在荒島中白白丟掉。”

陳正匯又問:“這幾年大宋有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歐陽適道:“你問朝廷的,還是民間的?”

陳正匯遲疑了一下道:“朝廷的。”

歐陽適道:“想想好像和七年前沒什麼變化。雖然改元,但皇帝還是原來那位,宰相還是蔡京,不過朝局好像比七年前更壞了,百姓過得也更苦。”

聽到“蔡京”的名字陳正匯哼了一聲道:“奸相!禍國殃民!他怎麼還不死!”

歐陽適奇道:“你認得他?”

陳正匯哼了一聲不答,歐陽適道:“莫非你就是得罪他被流放的?七年前你才二十出頭吧?居然就能得罪蔡京,了不起啊了不起!”

陳正匯卻不受他吹捧,說道:“你剛纔還沒回答我的話呢,爲何引誘我大宋百姓到此?”

歐陽適心想你這人果然有點酸!也不想想自己現在是什麼出境,居然這樣跟我說話。但想起楊應麒對讀書人歷來都很有雅量的樣子,自己可不能輸給他!便耐心說道:“別把我們說得這麼壞!我剛纔和你說了,我們不是夷族,都是漢人。大宋這些年來政局大壞,我們在老家活不下去,才被迫從大宋逃到這裡來。”他說到這裡換了一副心情,覺得自己禮下敬賢,大有古人之風,舌頭也開始大了起來:“我記得古代有個姓陶的,好像寫了篇什麼《桃花記》的,說一羣百姓受不了秦國暴政逃到一個山谷裡……”

他還沒說完陳正匯糾正道:“不是《桃花記》,是《桃花源記》。什麼姓陶的!那是大詩人、大隱士陶潛淵明。”

“嗯,是了,就是那個‘掏錢’。”歐陽適笑道:“我們這裡也和那個桃花源差不多。大家在大宋……嗯,在蔡京當權之下活不下去了,只好跑到海外來。我們出力流汗,總算在這個大島上整治出這麼一塊地方來,可以過日子了。”

他引出陶淵明的典故,陳正匯一聽臉色便大和。所謂苛政猛於虎,百姓逃避苛政,那是聖人也同情的行爲。

歐陽適又道:“還有剛纔你看到的,並不是我們動什麼壞心思去誘惑大宋百姓。今年東南各路遭了水災,加上,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我們也不像那桃花源裡的人那麼自私,既然有個好活路,便要讓同族的兄弟知道。所以才僱了那批船伕到沿海各地去傳音信、接父老。至於陳阿大跑到沙門島去,卻不是我的指使。”跟着便把陳阿二去沙門島的原因解釋了一下。

陳正匯聽到這裡敵意全消,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些許敬意來:“原來如此。那你們也不算外夷,而是義士了。方纔陳某人唐突了,還請見諒。”又請教歐陽適姓名。

歐陽適笑道:“我複姓歐陽,名適,舒適的適。這裡的人口順,都叫我歐陽將軍。陳兄,我看你不如便先在這裡住下吧。有句唐詩怎麼說來着?‘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見何必曾相識’?咱們在這裡遇上也是緣分。”

陳正匯微微一笑,也不去挑歐陽適引詩裡的錯別字,心想這些人原來都是同胞,只是來海外避難而已,雖然不是儒林高士,但也深受我漢邦文化之薰陶,心裡又多了幾分親切。

兩人進了村,陳正匯見有專人正在給新來的移民派發工具口糧、安排住處,心道:“他果然沒有騙我。”對歐陽適更添好感。

歐陽適安排他住在自己隔壁,他屋裡有一大堆楊應麒送他的書籍,自己從來不看,剛好送給陳正匯。陳正匯書荒了好幾年了,忽然在海外得了幾百卷的書竟然興奮得睡不着覺,通宵玩賞。這幾百卷書以儒家正典爲主,旁及《孫子》、《管子》等,也都是正學,甚合他的口味。第二日歐陽適來到見他居然抱着書歪倒在地上瞌睡,不由好笑,心道:“這人要是去見應麒,多半對他胃口。”

陳正匯就這樣安心在島上住下。歐陽適等人自稱漢部,來島上的移民也都如此跟着這樣自稱,陳正匯一開始絲毫不以爲意,但慢慢地就看出一些端倪來,覺得歐陽適並不是如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他花了幾天時間把雞籠港和靠港的村莊走了個遍,問詢各處民情,漸覺其立村、建制、司法都有一套嚴密的體系在,越往細裡看就越是心驚:“這分明是一套可大可小的治國之道!大合聖人之心!他們是不知不覺這樣形成的麼?還是說這歐陽適是個大智若愚的天才?”暗裡旁觀,見歐陽適指揮水師兵衛打擊海盜、威懾土著的手段,心道:“這人也是個將才。不過好像不怎麼讀書,那怎麼能建立這樣一片基業?”

因見漢部官吏行事堂正,偶爾便在旁提一些意見。他本是個容易激憤的書生,但在沙門島數年已磨平了棱角。由於幼承家學,底子本來就厚,人又聰穎,這些日子在流求邊看邊學,用後世一句通用政治話語來講,叫做“有了理論加實際”,所提意見便句句切中大流求島軍政之弊。歐陽適聽他說的有理,便一一依行。這一來,歐陽適佩服陳正匯有真本事,陳正匯也感懷歐陽適能知遇自己,兩人的交誼又深一層。

陳正匯在島上住了兩月後,對港口與各村的情況已經瞭如指掌,歐陽適見狀,想起楊應麒任用楊樸的舊例,便乾脆把政務都交給了他。陳正匯也不推辭,在他看來,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對自己而言真是牛刀殺雞了。他心裡也不以漢部官吏自居,不過是把這件事情當作流放期間的一個寄託罷了。

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二五七章 敗中見真將軍第一四四章 兄弟間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一九八章 五論第二三八章 棋盤大變幻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二三一章 山東進退第二七二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十一章 夜遁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六零章 卻爲誰家守土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二七七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第一九七章 聯姻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三十四章 海賊水兵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八六章 窮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一五三章 空城計第二九九章 穀物與泥沙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一四四章 兄弟間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三三二章 金蘭折第十章 絕地第三二八章 胡虜會第二七五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七章 去向第一四四章 兄弟間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一四零章 揚帆濟海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三三零章 秘策發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二十四章 反契丹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尾聲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機心第一章 瘟疫第四章 過冬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一九五章 李綱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