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

華元一六七七年十一月,金國兩路大軍逼近京城,其時四方勤王之師不至,京師上下無不震駭,逃往江南、登州者相接於道路。

大宋兵部尚書孫傅一日讀《感事詩》,這是當時流行的一篇據說能進行預言的讖詩(有點像推背圖、燒餅歌),見其中有“郭京楊適劉無忌”之語,從中得到靈感,大搜全城,在汴梁坊間尋到一個叫劉無忌的市民,又從殿前司龍衛營中尋到一個叫郭京的兵員,剛好聽好事者說這個郭京擅長六甲之術,孫傅大喜,奏稟了朝廷委以重任,希望能借他生擒宗翰、宗望。此事不但趙桓信,宰相信,汴梁城內市民也大多相信。

麒麟樓內溫調羽問丫鬟翠兒道:“世上真有六甲神法麼?”

翠兒道:“這個倒沒聽說,不過在遼口、津門的時候倒常聽說書的人講我們的七將軍,說他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斷人生死,延人性命。”

溫調羽搖頭道:“哪有這種事情!我就從沒聽他說過。”

不久就聽外邊人哄傳郭京在挑選某某年月時辰出生的人,原來這六甲法要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郭京調集這些人不問出身、才能,但算生辰八字。人員集結之後,郭京每日談笑自如,單看外表也頗有高人之風,說只要擇日出兵,反手可致太平,定要把金人直趕到陰山方罷。宰相何慄、兵部尚書孫傅卻都深信不疑,仰賴殊深。

曹廣弼聽到消息後嘆道:“瘋了,都瘋了!全城都瘋了!”

便命林翼將漢部所有不能戰鬥的人都安排潛出城外,林翼親自來請溫調羽,溫調羽卻不肯離開。

林翼道:“若等金人將城圍密,就是我和二將軍也自身難保。你若不走,到時恐有性命之憂。”

溫調羽卻說什麼也不肯走,又不肯讓林翼知會曹廣弼,只是請林翼帶走翠兒,翠兒趕緊道:“小姐不走,我也不走!”

林翼無奈,只得道:“無論外邊戰局如何周小昌都會留在城內。這麒麟樓有地下秘室,萬一有事,你們可隨周小昌躲入地下。密室內藏有糧食、用水,藏在裡面或可躲過此劫。”

溫調羽謝過了林翼,又道:“奴家薄命,請林公子不必再爲我多費心神。如今國事紛擾,公子必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林翼又囑咐了周小昌一趟,這才離開。

汴梁城內喧擾之時,康王趙構正前往金軍爲質,他在路上爲磁州守臣宗澤所阻,宗望的遊騎逼至磁州城下,發現了趙構的行蹤意圖活捉。趙構大駭,幸好隨從太監康履認得一個叫歐陽遠的商人,這個商人提供了一條秘密道路的信息,趙構連夜微服偷走,瞞着磁州軍民從這條秘密商道逃往相州,相州守臣汪伯彥預先得到消息,領兵迎於邊境。從此汪伯彥與這個叫歐陽遠的商人便同時得到趙構的賞識。

東路軍方面卻沒有因爲趙構的事情有所停留,果如楊應麒所料,宗望並沒有先把河北州縣打平了再渡河,而是像第一次那樣繞過堅城,一路南下直趨汴梁,此時大宋京師附近只有兵馬七萬,南道都總管張叔夜將兵入援,但也不過一萬二千多人。不久宗翰領兵前來會師,於是城外金軍不但單兵戰鬥力,就是士兵的數量也較城內守軍爲多。

華元一六七七年閏十一月初二,金軍開始攻城。金軍遠來,本來攻城器械倉促間未能準備齊全,但開封府外竟然有幾百架投石車放在那裡等着宗翰!原來兵部官吏互相推諉,等到金兵到了城下也沒將這些投石車收入城內。對於這份大禮,宗望宗翰哪裡會客氣?拿來就用。

汴梁雖非天險,但畢竟是天下名城,緩急之間未能攻下。當日金軍以投石車急攻通津門,曹廣弼與死士數百人由通津門東側死角縋下,從側翼衝出,燒燬許多攻城炮車,金兵陣勢頗亂,攻勢爲之一窒。但宋軍兵力畢竟不及金兵,士氣又低落,所以越打到後來形勢便越是不利。

這一次金人是且攻打,且招降;宋廷則且求和,且守戰。

先前宋廷因聞趙構未到金營,傳令命他盡起河北兵馬入援,不久又封趙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陳遘爲元帥,宗澤、汪伯彥爲副元帥,經營月餘,得兵馬萬人,分爲五軍渡河南進,信德府守臣率三千人來會,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等皆在麾下,趙構兵威兵威稍振。宗澤勸趙構趕緊率兵入援汴梁,趙構哪裡敢去?汪伯彥看破趙構心思,而且入京赴援也不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建議宗澤爲前鋒先行。宗澤走後汪伯彥馬上勸趙構前往南京應天府,名爲募兵,實爲避禍。這建議正中趙構下懷,於是反而繞開戰場,取道東平意圖逃往南方。

勤王之師久久不至,汴梁守軍越打越是絕望。偏偏這一年又遇上罕見的大寒天氣,宋人不如金人耐寒,越打越不順手,甚至有不少士兵直接在城牆上爲風雪凍斃。

宰相何慄見兵勢不利,便催促師、大術士、大救星郭京大將軍出戰。郭京哪敢出戰?只是不斷推諉道:“我的神兵要到最危急的關頭才用!”

何慄道:“現在就是最危急的關頭啊!”

是日風大雪大,寄託了汴梁最後希望的神道大將軍郭京終於要出戰了。出戰前郭京先令守城將士悉數下城,不得偷看,免得壞了天機。然後大開汴梁南城牆的宣化門,出城攻擊金軍。金人卻不管這些神道,分四路推進,郭京的神兵天將不戰自潰。郭京眼見不妙,對監視他的官員道:“我得下去親自作法,方纔使得。”便下城引了餘黨逃跑去了。

大宋兵將想要善後,哪裡還來得及?金兵早已趁勢入城,宋軍亂了陣腳,自相踩踏,橫屍道旁者不可勝數。汴梁南城牆遂失守。其它城牆守軍聽說南牆失守紛紛棄牆逃走,不久四面城牆便都爲金軍所佔領。

當初曹廣弼聽說朝廷用郭京出城禦敵時就已知道事情要糟,所以他一聽郭京出城就號令所屬人馬結束停當。由於他這半個多月來奮勇作戰,人人都看在眼裡,因此統制姚友仲請旨增益其兵,給曹廣弼多配備了兩千弓箭手和戰馬五百匹。

南城牆被攻破以後,曹廣弼知道汴梁淪陷之勢再沒有挽回的餘地,率衆直入宮中,請趙桓微服,由汴梁的殘存兵馬擁護突圍。

趙桓聽曹廣弼帶兵入宮本已吃了一驚,再聽說他要擁自己突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怕他會挾持自己。畢竟在戰亂中出城是既危險又無把握,趙桓又不能深信曹廣弼,哪裡肯去?他周圍的幾個大臣也持類似的態度,認爲便投降了金兵,未必就會被殺,相對來說可比冒險突圍安全多了。

曹廣弼看出苗頭,也不好強請,坦言自己爲宗翰、宗望所忌,若留在汴梁必遭報復,眼下將突圍而去,渡河襲擾金人後路,皇帝既不肯行,這次便算是來辭別。又請了趙桓的御筆許自己在宋境募義兵、辦民團抗金驅胡,趙桓也不信他能幹出什麼大事,在倉惶恐懼中便許了他。

這時金軍已經分兵佔領東、南、北三壁,曹廣弼不敢停留,出了宮門見門外聚集了不少文武將吏,舉手道:“曹廣弼奉了御筆,將突圍往河北募義兵抗金。有膽的漢子,隨我來!”

一時間應者雲集,連同原來的五千人馬共有萬人以上,在曹廣弼率領下從金軍守備較爲薄弱的西南方向奪門而走。汴梁的城市面積極大,宗翰宗望的聯軍也難以將之重重圍困,只能定點佈置重兵,而以輕騎襲殺突圍之人。這時曹廣弼以騎兵開路,金軍小隊的輕騎便不敢擅近。

負責西面守備的完顏希尹見這麼一大幫人逃走,擔心宋帝就在其中,領輕兵來追。曹廣弼讓鄧肅領其它軍民迂迴向東南退去,自己引三千人埋伏斷後。完顏希尹來得太急,不小心中了曹廣弼的埋伏,弄得丟盔棄甲,他本人也差點被曹廣弼活捉。這時宗翰那邊已經知道宋帝仍在城中,又不知這撥走了的人是曹廣弼所統領,因此傳令完顏希尹不要窮追免得中了誘敵的圈套,完顏希尹見了命令知道後援一時不會來到,不敢糾纏領兵退回,曹廣弼等人這才得以從容退走。

這撥人馬走出數十里後折而向東,在廣濟河岸早有林翼接應上,在一個村莊落腳,這裡有漢部一個倉庫,除了兵甲錢糧之外還有牛馬若干。曹廣弼等人便在這裡休整,又召集各軍首領以及相從逃出的官員商議以後要走的路。

何去何從的討論從一開始就分爲三派意見。

文官的代表虞琪(他出使漢部纔回來)主張去和兵馬大元帥趙構會師,鄧肅則建議前往登州依附漢部,血性的將領如王彥等則主張趕緊募集義兵入京師赴難。

曹廣弼心道:“若往南依附兵馬大元帥,我等仍要受其節制,施展不開手腳。若是前往登州,這一萬人裡只怕有六七千不肯相從。”想起种師道的話來,便道:“東南是偷安之地,這一去要何年何月才能回來抗金?我們現在兵少將微,此時回汴梁去無異於送死。若要一心死難,何必突圍出來?如今既然出來,自然要留有用之軀爲有用之事!”

王彥問道:“曹先生,那你的意思是?”

曹廣弼道:“金人雖攻破了汴梁,但這裡是中原腹地,宗翰、宗望勢不敢久留,得了便宜後仍必回去。我有意移師北上,會合河北義軍截其歸路!此事極險,不知你們可敢相從?”

王彥等欣然道:“殺敵報國,豈憚奸險!”

文官或有膽怯的,但這時爲衆議所激,便不好反對。

鄧肅道:“我們如今雖有萬人,但泰半是未經訓練、不能作戰的官民,五千兵馬也不能稱爲精銳。無論是阻擊金人也好,驅逐胡馬也好,都還要找個地方休養整頓纔是。”

曹廣弼道:“最好的休整之地,那自然是江南——但我們能去那裡苟且麼?胡馬如此猖狂,我們如今除了龜縮退卻,就是逆流勇進!人是磨出來的,精銳是打出來的!若是吃不得苦的人,便請自回江南去。敢留下和我們共患難的,都要做好出生入死的準備!”

王彥酈瓊等都道:“不錯!”

鄧肅道:“但打仗終究要錢糧!沒有錢糧,如何養兵募兵?”

林翼道:“錢糧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鄧肅問道:“像這個村莊這樣的秘密倉庫,你是不是還準備了幾座?”

林翼笑道:“我確實準備了幾個倉庫,但都在河北山區。這個不是我準備的,是我問一個叫陳楚的商人借來的。總之錢糧的事情大家不用擔心,只要是商路通得了的地方,我就會有辦法。”

計議既定,曹廣弼便出去召集人衆道:“天降奇禍,汴梁失守!我等力量微弱,無法扭轉困局,又不願坐困等死!如今胡馬氣勢洶洶,是好男兒的焉能不爲保華夏、安黎民出一分力氣?如今我要犯險北上,伺機阻截金人後路,傳檄兩河,共抗金兵!你們可敢跟我一起去?”

數千兵將都叫道:“願隨曹先生北上!”

酈瓊站出來道:“曹先生在漢部爲將,到了大宋便是一介布衣,但如今既然行軍起義,不可無名,再則曹先生臨走前已請得御筆募兵抗金,不如我們便推他爲首領,權稱統制,請虞大人爲監軍,王彥先生爲副統制,鄧肅先生爲參謀,以抗金爲義,行軍伍之事!如何?”

衆人都道:“願奉曹統制令!”

當下曹廣弼分派任務,開拔向北,命林翼想辦法募集錢糧。又分別派遣使者前往津門、東平分別告知趙構和楊應麒。趙構這時極爲虛弱,只要是能爭取的力量都盡力爭取,何況曹廣弼還身懷御筆,因此不但默認了這支義軍的存在,而且還派人送來了一支錦旗。

曹廣弼部勒這批人馬沿途北上,在黃河邊上遇到宗澤的哨騎。原來宗澤的兵馬已到開德府,一路與金兵偏師邀戰,互有勝敗。曹廣弼以奇兵攻陷金軍在衛南的據點,派人與宗澤通問消息。宗澤聽說曹廣弼從汴梁出來,率領數十騎連夜到衛南與曹廣弼相見,打聽京師消息,聽說京城已破、宰相準備投降不由得憂憤幾欲淚下。

宗澤任副元帥以來連番上書勸抗趙構趕緊入京勤王,但趙構哪裡理他?趙構身邊這時已經聚集了五六萬人馬,但就是縮在山東按兵不動。宗澤雖然忠勇,但他只是一心爲國,憂君憂天下,就是沒有設身處地地替趙構想想:冒險入京去救父兄符合他趙構的利益麼?所以宗澤雖然身居副元帥,在磁州又有保駕之功,卻是和趙構越走越遠。

不但趙構如此,兩河、山東的其他守臣當此時局也大多在觀望。宗澤到開德府以後曾先後移書北道總管趙野、兩河宣撫範訥、知興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但這些人都認爲這個節骨眼上前往汴梁無異於送死,因此無人理他!所以宗澤雖然號稱副元帥,但手下的兵力極爲有限。這時他見曹廣弼手下人強馬壯,就想以副元帥的身份徵調這支隊伍。

這一路來曹廣弼將願意相隨的一萬多人分爲戰鬥隊伍和非戰鬥隊伍,數千官民都已安排作了後勤。又沿途招募兵勇,汰弱選強,以實戰來作訓練,所以數量已經增加到七千人的戰鬥隊伍成長很快。加上這支軍隊使用的都是漢部提供的兵器甲冑,裝備雖還比不上曹廣弼在遼口的嫡系人馬,但比起手下只有一羣廂軍、義軍的宗澤來說已經好多了。

曹廣弼聽宗澤要徵調自己這支人馬,便問他要徵調來幹什麼,聽宗澤回答說要入京赴援後便拒絕了,認爲汴梁形勢已不可爲,孤軍入京赴死徒然無益。

宗澤道:“四方勤王之師若至,或有奇變也未可知!”

曹廣弼反問:“四方勤王之師在哪裡?”

宗澤默然,曹廣弼道:“若四方勤王之師大聚,曹某還需要從京城裡突圍出來麼?”又跟宗澤分析宗翰、宗望的兵力道:“太原之戰宗帥又不是沒看到,金兵圍城打援的手段何其了得!現在汴梁已落入金軍手中,除非是我們能組織起足以壓制金軍的兵力,否則軍隊是去一支,死一支!這一萬多個兄弟願意把性命交到我手上,我便不能讓他們去無謂之險!”

宗澤慍道:“然則君父之憂,曹將軍就不顧了?”

曹廣弼道:“華夏眼看就要顛覆,萬千生民或將左衽!若不論事情是否可行,光是考慮忠義之名有何用處?”

其實兩人的根本分歧卻不是在戰略戰術上,而是在忠君報國這等義理上互相不對胃口,所以到後來越說越不攏,終於不歡而散。

宗澤是怒火疾雷般的脾氣,卻不是一味逞怒的匹夫,當時雖然不忿,但事後想起覺得曹廣弼所言未必沒有道理,而他關於阻截金軍歸路的建議也未必不可行。他是坦坦蕩蕩的大丈夫,既然覺得自己言語太過,回去後便移書致歉,並與曹廣弼討論該在何處截殺金兵。曹廣弼也服他忠義無雙,對於初次見面的爭執並不掛懷。

曹廣弼在衛南並沒有停留多久便率衆渡河,駐紮在湯陰與內黃之間進行第二次短暫休整。一路不斷有漢部的官辦商人來附,這些商人既做自己的生意,又幫義武軍籌措軍糧物資。到渡河時軍中已聚集了上千人的商隊。

這支人馬一路北行,見金兵就打金兵,見流寇就打流寇,這時宗翰和宗望的主力都還逗留在汴梁,所以一路上的偏師都不是曹廣弼的對手,至於那些流寇就更不用說了。

曹廣弼逢州過縣都出示趙桓的御筆以及趙構的錦旗,又從不入城,只是在城池之外安營紮寨,因此與大宋的守臣們相安無事。威名漸漸傳開以後,小股的金兵和流寇都不敢來犯,所以這支隊伍所到之處不但沒有擾民,反而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隨軍的商人或入城內、或下農村採買物資,由於買賣做得公道也頗爲受到沿途百姓的歡迎,慢慢地在黃河沿岸建立起良好的聲譽,並開闢出一條民間商道來。

曹廣弼有意和種彥崧的忠武軍會合,因此在相州駐紮了一段時間後又移師北上,到了淇水附近聽說隆德府無人把守便領兵前往,進入上黨。原來宗翰大軍南下以後,河東官吏紛紛棄官難逃,所以竟然連上黨這樣一個重要的所在也空了!

上黨是王彥的老家,有他在這一帶的關係網絡,曹廣弼等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曹廣弼見此處攻守兩便,所以來到後就不走了,反而讓林翼移書種彥崧,邀他前來會師。

WWW_тTk Λn_¢o

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三四四章 北遊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一七六章 詔第八章 伏擊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三二二章 刀馬佛經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一八八章 定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一二五章 鄧肅押糧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一五三章 空城計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四章 過冬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九章 塞外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二零六章 學生潮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約新議第二三一章 山東進退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十章 絕地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二三八章 棋盤大變幻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四八章 秦府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六十九章 楊大人的書童第一七三章 叛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機心第五十七章 狡政與黠商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二章 部勒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議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零六章 學生潮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