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過冬(下)

大年初一,楊應麒在一塊山壁上寫下四個大字,一邊是“天地”,一邊是“祖宗”。然後由折彥沖和狄喻領着五百多人一起行禮祭拜。五百多人分成五十二個小隊,分別站在狄喻、折彥衝、歐陽適、阿魯蠻和楊開遠身後,行列齊整,半點不亂。

這個春節裡,五百來人就這樣在谷中度過。各種生活材料依然匱乏,甚至能不能活着出谷也大有問題,但大多數人卻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歸屬感,都隱約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自己都有所依靠了。

衆人煮了熱水當酒,互相慶祝彼此能在這場大劫中活了下來,同時也一起祈禱春天快點到來。

“啊!好大的雪啊!”有人叫道。

對種田情有獨鍾的周勝嘆息道:“可惜啊!若我在外面,有幾畝田地,今年一定豐收!”

雪越下越大,也越來越冷,大家都分別躲進棚裡去了。靠着蜂窩煤爐產生的熱量對抗風雪的嚴寒。

大年初三領過新年第一次口糧後,歐陽適探聽到了契丹人對他們的處置:契丹人竟然打算把病好了的人賣了。

聽了幾句楊應麒就驚道:“你說什麼?”

歐陽適道:“開春過後,我們中沒病的人會被分批賣給高麗和蒙古的王公貴人。就是這樣。”

楊應麒怒道:“這消息準確嗎?”

歐陽適道:“準不準確不知道,但可能性應該很高。畢竟,我們這羣人大多數本來就是頭下戶,或者乾脆就是奴婢或俘虜,契丹人這麼做很正常,難道你還希望他們會給我們自由、再分些田地給我們種不成?”

狄喻點頭道:“我覺得這個消息應該是真的,即使不中,亦不遠矣。把我們賣到蒙古和高麗,一來可以賺點小錢,二來萬一我們中還有人有疫病,也可以嫁禍給遠邦。”

阿魯蠻道:“那我們還是殺出去吧。”

楊開遠道:“我也不願再做奴隸,寧可戰死!”家破人亡兩年多來,這個斯文的少年臉上已有風霜之色。

楊應麒道:“守在谷口的契丹人不知有多少,再說他們佔據了地形上的優勢,殺出去可不是最好的選擇,嗯,最好……”他忽然跑了出去,狄喻等人愣了一下也跟了過去,來到那片釘着鐵箭的峭壁下面。

“看!”楊應麒有些興奮地叫道:“也許我成功了!”

那些水袋的隔水功能很一般,因此早滲出了一小半,流在下面鐵箭張開的兩翼上,天氣一轉冷便都結成堅硬的冰塊,黏附着飄雪,被寒風吹着凍在崖壁上,便如一個個冰做的階梯一般。

折彥衝道:“不知道夠不夠結實。冰很滑,只怕不好攀登。”

楊應麒道:“那些箭的末梢我都留有一個孔可以穿繩子。再說,只要有人能爬上去找到一個支點結好繩子,就能把我們一個個吊上去。”

折彥衝道:“好,我這就去找陳阿猴試試。”

狄喻道:“等雪停了再說,雪中登山,你們不要命了?”

初五大雪稍停,但天氣依然寒冷。一行人登上那個平臺——這個地方一直有繩子垂着,因此雖有積雪,上來不費多少力氣。

最下面那支鐵箭只有一人來高,伸手就能碰到,陳阿猴搖了搖大喜道:“好啊,堅固得很!小楊公子真是厲害!這種辦法也能想出來,一定是諸葛亮轉世!”說着帶着繩子攀了上去,一邊上去一邊把繩子扣在每一支箭末梢的孔上。他上去之後,又找到一塊岩石的棱角,用早就預備好的長繩子綁好了垂下去。

上邊風大,但狄喻等人一上來卻幾乎就要歡呼起來:這座山的另一面果然是個緩坡!

歐陽適笑道:“行了行了!這山坡緩得很!一定可以下去的!”

狄喻道:“用眼睛看似乎沒有問題,但一切還有待勘查。這樣吧,彥衝、歐陽你們先下去,把情況和應麒說說,商量一下,看接下來該怎麼辦,我和阿魯蠻、阿猴去探探路。”

下了山,歐陽適把上面的情況跟楊應麒說了,楊應麒沉吟了片刻道:“這路多半能走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對大夥進行動員了。”。

狄喻等三人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們出去的時候沒帶口糧,但在路上打了一隻野兔充飢,回來的時候只是疲憊——他們在外面不敢睡覺,在這大冷的天,沒有爐火的話只怕一覺睡下就醒不來了。

狄喻喝了幾口熱水,說道:“我知道大家很急,不過我現在真的很累,等我睡上一覺再說。別擔心,是好消息。”

這個草棚中有一塊向上部分十分平坦的石頭,兩個月前狄喻發現後特地找人搬進來的。他醒來之後,便拿起炭條在石頭上畫了一個簡略的地形圖:“我們已經找到出路了,而且沿途作了標識。”

楊應麒在狄喻睡前聽他說是“好消息”已經猜到一些端倪了,但聽到這句話還是忍不住歡呼。

狄喻道:“燕雲一帶我往來得多了,大路小路都很熟悉。因此一走出到這個地方……”他在地圖上一點:“我就確定了我們的位置。”

楊應麒道:“具體的路我不懂,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我們能去什麼地方。”

狄喻道:“你想去什麼地方?”

楊應麒道:“這一天我想了很多,雖然我說過不喜歡趙家,但中原畢竟是我們的故鄉。再說我們這一走,在契丹就變成了逃奴,是沒法在北方立足的,因此只好南下了。”

狄喻點了點頭,在地圖上一指,說道:“我們的人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現在遼國防務廢弛,遠不如當年嚴密。我知道有一條小路,如果順利的話,四天內可以到達雄州。”

楊應麒道:“四天是指步行的時間嗎?”

狄喻道:“我把我們氣候以及五百衆的體力都計算在內了。”

楊應麒道:“我們五百個人攀上這峭壁要費半天時間,走到你說的這個路口,怕也要半天時間,那麼一共要五天以上。”

歐陽適道:“契丹人十天發放一次口糧,我們完全可以瞞過他們。不過問題是,雄州的守將會放我們過去嗎?”

楊應麒道:“若雄州不行,別的邊關只怕也一樣。若不能南下,還能往哪裡走?”

歐陽適道:“能否到海邊去?”

狄喻奇道:“海邊?”

歐陽適道:“我有個叔父……”說到這裡忽然搖頭道:“不行,不行,沒人通信息,他如何能來接應!再說,他會不會接納我們也難說得很。”

狄喻道:“除了南下,就只有北上了。仍然是走小路,避開大道,過紫荊嶺,從僻道偷過蔚州,渡過桑乾河,繞過大同府,翻過長城,就可以進入草原了。”

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76章 詔第353章 屠營(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74章 逆第178章 會第352章 勤王(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6章 邊關(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4章 烏古(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上)第10章 絕地(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60章 利害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5章 出谷(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55章 姻幻(上)第198章 五論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18章 通商路(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8章 通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