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金夏合(上)

韓昉政務嫺熟,王宣軍務通曉,軍政俱得其人,所以楊開遠到達時大同便已內外俱定。楊開遠一到,折彥衝立刻召開軍事會議,準備繼續西進。

楊開遠見席上少了兩個應在的人,一個是曲端,一個是盧彥倫。原來折彥衝進入漠北後,大軍的後勤主要由盧彥倫負責,這時盧彥倫被調了去負責蕭鐵奴一路的後勤,所以不在跟前,曲端卻是追趕宗翰未回。

按折彥衝的意思是留楊開遠主理雲中的清剿善後工作,他自己率領大軍支援蕭鐵奴,乘着大勝一舉平定西夏。

楊開遠道:“我軍雖然萬里轉戰,但士氣正旺,還可以繼續打下去。如今陰山南北都爲我所有,雲中一下,從塘沽到西夏邊境的道路便都在境內,可以說整個糧道也都打通了。只是從這裡到西夏,路途很不好走。而且道路初通,要長期供應大軍的話,我看二十萬人以下沒問題,若是二十萬人以上,恐怕就有些困難。眼下聚在雲中的大軍半步半騎,對後勤依賴較大。千里轉運糧草,需要一點時間來準備。”

折彥衝道:“能否從陝西直接調糧?”他出漠北已久,漢地的情況不如身爲樞密使的楊開遠熟悉。

楊開遠想了想道:“陝北地方上的存糧,不足以供應大軍。若是從長安出發,要經過陝北的高原才能到達蕭字旗現在的大本營。就道路來說,並不見得比從雲中運糧過去來得順利。再說陝北還有許多西夏的堡壘、兵馬,劉錡多半還沒肅清。”

楊開遠見折彥衝沉吟不語,又道:“老六的人馬本來就足以壓制西夏,再加上劉錡從南夾攻,破西夏大有希望。大哥,我看雲中的兵馬,不如就不用動了吧。只派曲端王宣繼續西進。這樣的話,劉錡的兵馬有長安一線的糧道供應,而北路大軍只要控制在二十萬以下,亦可保證錢糧無憂。”

折彥衝左掌摩了摩右拳,幾次想親征,終於還是忍了下來,點頭道:“好吧,我就在這裡等鐵奴和劉錡的好消息。”

正商議着,人報曲端將軍派使者來了,那使者滿臉灰土,見到折彥衝後不斷頓首請罪,折彥衝沉着臉喝道:“怎麼了?”

楊開遠也甚擔心,怕曲端一軍遭遇到什麼不測,幸好那使者只是道:“曲將軍追擊宗翰,本來一路都很順利。宗翰所部,一邊反擊一邊逃散,到得蒼頭河邊上時,我們本已追上宗翰的主力,曲將軍奮勇殺入敵軍中軍,眼見就要活捉宗翰,誰知道西北竄出一彪生力軍來,硬生生把宗翰給救了去。我軍數百里追擊,追到蒼頭河一帶時只五千人,遠較宗翰所部爲少,靠的是陛下天威方能以少勝多。但這部人馬一來,和宗翰裡應外合夾擊,我們便難以抵擋,曲將軍不得已只好暫退,以圖再戰。此戰我軍損失不大,只是折了威風,故而曲將軍特命末將前來請罪。”

楊開遠聽曲端並未大敗,稍爲寬心,問那使者:“救了宗翰的是什麼部隊?是西夏的部隊麼?”

“不是,是金軍!”那使者道:“旗幟打的是耶律二字!”

楊開遠訝異道:“難道是耶律餘睹?”

那使者道:“曲將軍也是如此猜測!”

楊開遠轉頭問折彥衝:“大哥,耶律餘睹一部還在麼?我還以爲他在北邊早被你擊潰了。”

折彥衝嘿了一聲,說道:“沒有,被他逃了,之後便不知所終。”

楊開遠見折彥衝這等神色,便料內中另有秘情,但這時他既這般說,楊開遠便閉口不問。

王宣請令道:“陛下,請讓我去支援曲端。”

折彥衝點了點頭道:“好,見到曲端讓他慢點追,不要着急。蒼頭河邊這一戰,我不怪他。”

王宣道:“我省得。”便領了軍馬,來會曲端。

這一次曲端本想成就大功,活捉宗翰,那可比一座雲中城更有價值,不想卻被憑空殺出的耶律餘睹壞了大事。他恨恨不已,暫時後撤,收拾好兵馬後又再次追擊,一日一夜間直追到黃河邊上,卻見金軍早已渡河。眼看着押後的那面繡着“耶律”二字的大旗,曲端也唯有望之興嘆。不久王宣追到,傳了折彥衝的命令和諭旨,曲端聽說折彥衝沒有怪罪,這才稍爲放心。但他對耶律餘睹的來路去向都頗爲懷疑,問王宣道:“王將軍,這次你從西北來,想必會過這耶律餘睹了,爲何輕易放過了他。”

王宣道:“他沒遇見我,他遇見的是陛下本部。”

曲端一聽,驚疑更甚:“他遇見了陛下本部?那……那理應更難脫身才對。”

王宣道:“這裡頭的曲折,陛下也還沒有和我說。貌似耶律餘睹是企圖夜襲陛下的大營,卻被陛下識破,雙方各有損傷,之後耶律餘睹便不見了。曲將軍,關於此事,我看陛下不久就會發來公文密令,你我不必妄加猜測。”

曲端哦了一聲,連道:“自然,自然。”

王宣又反過來問起當日蒼頭河邊的戰事。曲端說起此事便連連頓足,叫道:“真是可惜、可恨!我都已經望見宗翰了,偏偏就差了那麼幾步!”

當日曲端乘勝追亡逐北,當真把金軍殘部殺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宗翰兵將雖然還不少,但大部分不敢回頭迎敵,只顧逃跑。眼見萬分危急之時,耶律餘睹忽然出現,不但攔住了曲端,還縱馬反擊,將曲端逼了回去。曲端給折彥衝的回報說自己損失不大其實是有些不祥不實,當時耶律餘睹若是再追上十里八里,曲端多半便難以倖免了。

耶律餘睹的出現不但曲端沒有想到,就是宗翰也大感以外。耶律餘睹負責的是北部防線,折彥衝蕭鐵奴南下,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王宣和折彥衝的大軍一由西北、一由西南逼近大同,而耶律餘睹除了傳來警報之外便匹馬未歸,宗翰和完顏希尹等都以爲他已經完了,誰知道會在這裡遇到。

蒼頭河邊戰馬驚慌未定,耶律餘睹在馬上也不多禮,只是促請宗翰先離開這個險地再說。當下由韓福奴在前引路,宗翰收拾殘軍居中,耶律餘睹斷後,一直退到黃河邊上,這才安下營寨,準備渡河。

金軍入營休息後,宗翰才問起耶律餘睹之前失蹤和今日出現的詳情來。耶律餘睹跪下請罪道:“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宗翰對耶律餘睹本有猜忌不滿,但今日才得他相救,不滿少了許多,再說耶律餘睹帶來的部隊眼下又是金軍殘部最有戰鬥力的隊伍,從形勢上講也需要依靠他,所以耶律餘睹一跪下,宗翰趕緊把他攙扶起來,高慶裔在旁道:“元帥就算有什麼過失,有了今日這一大功,也足以抵消了。”

耶律餘睹聽到“元帥”這個稱呼不禁奇,問道:“元帥?”

完顏希尹在旁微笑道:“陛下已晉封都統爲元帥,元帥還不知道吧?”

宗翰也是微微一笑,便命人取出準備好的帥印來,耶律餘睹跪下道:“陛下如此厚恩,臣縱肝腦塗地,何足以報隆恩之萬一!”

宗翰又將他扶了起來,問:“這次耶律元帥在北邊究竟出了什麼事情?爲何忽然間消息全無?”

耶律餘睹嘆了一口氣道:“當日我見折彥衝勢大,自忖以區區三萬人馬,無論如何抵擋不了他十幾萬的大軍。而且當時蕭鐵奴還在陰山附近,若是折彥衝進軍不順,蕭鐵奴多半會掉頭和折彥衝會師,那時我們便更危險了!所以打探清楚折、蕭的軍情後,我便馬上知會大同,好讓陛下和希尹兄早作準備。我則棄了營地,遁入山谷,放王宣過去,卻直取折彥衝的大營!”

完顏希尹和高慶裔都啊了一聲,高慶裔道:“都統……元帥莫非是要直襲折彥衝的大本營,擒賊先擒王麼?”

耶律餘睹點頭道:“不錯。當時我也唯有用這條計謀,方有可能扭轉整個戰局。唉,可惜,可惜。”

折彥衝既然已順利進入奉聖州,宗翰等便都知耶律餘睹這條險計是失敗了,但高慶裔還是讚道:“元帥好險的計策!好大的勇氣!以當時的形勢,元帥能行此妙計,無論勝敗,都不愧爲當世名將了。”

耶律餘睹連連搖頭道:“什麼名將,什麼妙策!到頭來,還是失敗了!不過當時我爲求成功,行事不免秘密,所以就連給大同、奉聖州的軍機公文也沒提起。我算準了折彥衝駐紮的地點,預先埋伏在左近一座山谷之中,等他安了營,當晚便連夜發動襲擊。”說到這裡又連連頓足道:“可恨那折彥衝奸狡異常,竟然在附近安置了兩座一模一樣的營寨,兩座營寨都有明黃帝王旗幟。我只能靠瞎猜,不幸沒有猜中,雖然破了一營,卻沒劫到折彥衝。”跟着說了當日劫營的種種詳情細節。

完顏希尹和高慶裔都感可惜,完顏希尹道:“若能再次拿到折彥衝,那……那不但云中可保,便是天下事也大有可爲!”

完顏希尹繼續道:“我一擊不中,連夜退走,幸好當晚星月無光,我才得以在夜色下保住主力退走。我不敢走正路,而是按照事前預備好的小路迂迴撤退,但到大同附近時,才知道根本已失。只好引了軍馬,要投西夏,不想途中遇到了陛下,這不是天意麼?”

高慶裔道:“聽元帥這麼說,這次劫營雖然失敗,但當晚折彥衝的損失不可謂不大,爲何這麼久以來沒有半點消息?”

耶律餘睹道:“這個我可就不清楚了。”

wωw◆ ttκǎ n◆ ¢ 〇

完顏希尹卻笑了起來,道:“這有什麼不好理解的!”

高慶裔連忙請教,完顏希尹道:“高大人智多謀廣,可惜和折彥衝不熟,不知道他的性情!他這個人雖然常示人以曠達,其實內裡極好面子!眼見各路部將都建大功,唯獨他自己吃了大虧,若不是耶律元帥劫錯了寨,說不定他還得再次成爲階下囚!如此丟臉的事情他怎麼會說給人聽?不但不能讓人知道,事後多半還會毀屍滅跡,多方掩飾,以成就他文成武德的不敗之名!”

高慶裔聽了暗暗點頭,耶律餘睹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

今天有書友給面子,投了不少貴賓票,多謝了。

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13章 狼羣(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23章 整軍備(上)第186章 窮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11章 夜遁(上)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167章 裂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75章 間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14章 烏古(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158章 故國第174章 逆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7章 去向(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171章 文詞第350章 迎敗(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143章 塘沽問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71章 文詞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8章 稱帝號(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69章 飢亂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72章 信任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